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docx
《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几个问题
王小吾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困惑却越来越多了。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
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
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有部分学生说出是1800。
此时,我立即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研究,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三角形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因为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当然让学生汇报时,只是用了量一量的方法,而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无人问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
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
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
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合作学习时,优生活动多,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应用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以往应用题的内容比较枯燥,有的甚至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
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数学的生活化,因此,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给应用题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为了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有时候会摆脱传统的应用题的教法,线段图、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等等的训练减少了。
到底应用题教学该不该重视以上提到的有关训练,我比较困惑。
四、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
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
在这里,我很困惑:
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
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
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
如何体现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
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已多年,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积累了一些小小的经验,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
我在教学中不断的锻炼自己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为进一步对将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现就将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一一叙述。
一、《新课标》倡导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在具体的课堂中体现不充分,有活动而无体验。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改中的一大亮点,但在我的课堂上,虽然本校极力提倡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也有针对性的进行合作指导,力求使其合理化,但在有些时候由于多种情况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互动学习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学习结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凑热闹而不会用脑去思考,用眼去观察……这就给我带来了一个问题:
究竟如何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其应有的实效性?
二、在数学教学中《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未必能充分的体现。
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其认知水平有所不同,而又因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快慢不同,故而在课堂中对于同一个教学任务,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
一节课四十分钟,老师既要顾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要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启发其的个性化发展,我真有种顾此失彼的感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从感觉效应转向运动效应,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学会发展自己的个性学习,那么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经历合作、探索、交流、领悟、应用而真正走进数学、理解数学。
但这一教学目标无疑给老师加中了教学负担,对于乡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无疑是增加了学习的任务,毕竟对于乡村学生而言没有城市学生的接触面广,知识的拓展比较欠缺,各种学具,材料也不充分。
三、数学教材中有部分情境图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出入,情境图不能更好的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尤其是对缺乏现代生活体验的乡村孩子来说,情境图更应该来源与学生的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王小吾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改变,课堂上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然而这也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些困惑。
一、教学观念转变难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
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
这种教学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收效难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但是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
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这样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解决问题过程难
“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材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
《课标》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
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
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
四、优差学生共进难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形成。
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好学生的机会更多,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得不到独立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获益少。
这样,学生的成长也就形成了两极分化。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