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1090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docx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

大学桥梁毕业设计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设计任务书

第三部分 上部结构

 一  设计资料……………………………………………

 二  横截面布置……………………………………………

 三  主梁力计算……………………………………………

 四  预应力纲束的估算与布置……………………………………………

 五  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七  预应力损失计算……………………………………………

八  抗裂性验算……………………………………………

九  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十  短暂状态应力验算……………………………………………

十一行车道板计算……………………………………………

使二横隔梁计算……………………………………………

十三支座计算……………………………………………

第四部分 下部结构设计

一 设计资料……………………………………………

二 盖梁计算……………………………………………

三 桥墩墩柱计算……………………………………………

四 钻孔灌注桩计算……………………………………………

第五部分 主要参考资料

第六部分 对设计的评价与心得体会

 

前言

一、 设计简介:

本设计主要依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因桥位横断面与地质资料不明,故本桥采用假设地质资料。

二、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本设计为假设条件);

地基土上层为硬塑性粘土,土层厚度为8米,其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15000KN/m4,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60Kpa,σ容许承载力[σ0]=260Kpa;①中层为硬塑性亚粘土,土层厚度为7米,其地基比例系数m=18000KN/m4,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70Kpa,容许承载力[σ0]=300Kpa;下层为中密粗沙加砾石,土层厚度为12米,其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35000KN/m4,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120Kpa,容许承载力[σ0]=450Kpa。

三、设计要点:

设计荷载:

汽-20,挂-100;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桥梁设计宽度:

桥面净宽:

9+2×1.5m;

上部构造:

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

下部构造:

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标准跨径:

40m;

计算跨径:

39.96m;

孔径长3+3×35+3m,桥梁全长126m;

    钢筋:

预应力钢筋:

Φ15.24(7Φ5.0)钢铰线,后法施工。

非预应力钢筋:

Ⅰ钢筋和Ⅱ级螺纹钢筋

混凝土:

T梁为C40砼;桥面铺装为C30沥青砼;栏杆、人行道采用C30号砼;盖梁用C30砼,墩柱、系梁与钻孔桩用C25砼。

四、 设计符号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JD62-2004)与《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JTJD60-2004)。

五、 本设计下部构造设计采用手算与电算程序结合的方法。

电算程序采用〈桩柱式桥墩、桥台CAD系统〉。

 

 

 

 

大学桥梁毕业设计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毕业设计

一. 设计的任务与容(论文需阐述的问题)

1. 从国计民生对交通发展的要求上阐述建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 按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至少选择3个可比性桥型方案,主要从工程材料数量、工程概算、投资来源、施工与养护难易程度和施工力量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推荐一种桥型方案。

3. 对推荐方案进行结构设计。

选择合理可行的建筑材料,拟订结构与构件的几何尺寸,并作出配筋设计(钢筋砼结构、预应力钢筋砼结构)或桥面系的结构设计(拱桥、钢桥)。

4. 对一跨或一个受力单元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各种作用荷载与非荷载因素所产生的力,并进行荷载组合。

5. 按照荷载效应不超过结构抗力效应的原则,验算结构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如不符合要求,则需修改设计或提出修改设计的措施。

6. 根据桥梁所处位置、环境和施工力量的配备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与方法,以与主要的施工程序。

(专科生不要求)

二. 设计原始资料(试验研究方案)

1. 路等级:

                  二级                    

2. 桥面净宽:

净9+2×1.5人行道或净11+2×0.5砼防撞护栏

3. 桥下净空:

                 1.0                    

4. 设计荷载:

       汽-20级   挂-100               

5. 地震烈度:

                 7                      

6. 设计水位:

               622.50                   

7. 最低水位:

                                         

8. 冲刷深度:

一般冲刷线低于河床1m,最大冲刷线低于河床2m。

9.气温:

年最高月平均温度     °C,最低温度     °C。

10.河床地质与常水位:

见地质剖面图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一)、计算说明部分:

1. 目录;

2. 建桥意义;

3. 桥型方案比较;

4. 拟定结构构件尺寸;

5. 配筋设计(钢筋砼结构、预应力钢筋砼结构)或桥面系结构设计(拱桥、钢桥);

6. 结构构件力计算和荷载组合;

7. 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验算;

8. 施工方案;(专科生不要求)

9. 对设计的评价与心得体会;

(二)、图纸部分

1. 方案比较;

2. 推荐方案总体图(三视);

3. 配筋图(钢筋砼结构、预应力钢筋砼结构);

4. 桥面系(拱桥、钢桥);

5. 施工程序。

(专科生不要求)

四、主要参考资料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 公路桥涵设计规;

3. 公路桥涵标准图;

4.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

5. 桥梁计算示例;

6. 其它有关图纸与资料。

五、毕业设计容与要求

1. 依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以与桥址河床断面,地质资料和有关特殊条件等资料,选择至少两座以上桥型方案,进行方案比较。

对各方案分别拟定主要尺寸,绘制草图(装订在计算机中的草图),并计算上、下部结构的主要材料工程数量(砼、钢、木三大材料),说明材料的施工方法。

然后根据“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叙述各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确定一个推荐方案,进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

2. 上部结构设计与计算

依据“桥规”与有关资料,对上部结构各部分尺寸进行详细拟定。

根据设计荷载与验算荷载进行上部结构计算和配筋,并绘制装订在计算书中的上部结构和配筋草图。

结构计算一般要求采用手算,若具有桥梁结构电算程序和电算条件,可以采用电算来完成上部结构计算和配筋,但在计算书中必须说明该程序的框图和功能、输入和输出项目,它的适用性,对电算结果应逐项加以说明,并且要求对主要截面进行手算,手算与电算结果进行相互校核。

无手算容不得参加毕业答辩。

3. 下部结构设计与计算

根据地质资料和“桥规”等有关资料,拟定下部结构详细尺寸,绘制装订在计算书中的结构草图。

选择一个桥墩或一个桥台进行下部结构基础部分的详细计算。

要求采用手算,若采用电算,要求与上部结构设计一样。

4. 施工方案选择

根据桥型方案选择时,对推荐桥型方案所叙述的施工方案进行仔细分析、并按施工程序对于采用的主要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论述。

并绘制装订在计算书中的施工程序草图。

5. 绘图

绘制4—5图纸以上(本科5以上,专科4以上),图框型号不得超过两种以上。

必须绘制桥型图一(几相桥型方案必须绘在一图纸上,主要绘立面和侧面图);推荐方案结构总体图一(立面、平面、侧面图必须绘在一图纸上);上部结构配筋图1—2;施工工艺流程图一。

其它绘图容,学员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图纸要求手工绘制。

6. 要求计算书和图纸整洁。

计算书整理成册进行装订,计算书容除上述设计与计算(包括草图)容之外,应包括目录、前言、设计任务书(含原件)、结束语(体会)、主要参考书等容。

电算打印资料不装订计算书,作为计算书附件放入毕业设计资料袋中,计算书至少50页以上。

7. 路线设计不作为本次设计的容,但要求学员必须掌握以下容:

(1) 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2) 公路平面设计(纸上定线)

(3) 公路纵断面设计

(4) 公路横断面设计

(5) 公路排水或防护工程设计

(6) 路面设计

(7) “技术标准”的指标选择与计算

8. 所有设计容都采用A3纸按标准装订成册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毕业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 桥梁跨径与桥宽

标准跨径:

40m(墩中心距离)

主梁全长:

39.96m

计算跨径:

39.00m

桥面净空:

净9+2×1.5人行道=12m

桥面横坡:

2.0%

2.设计荷载

公路-I级

3.材料与施工工艺

混凝土:

主梁用40号混凝土,栏杆与桥面铺装用30号混凝土,桥梁墩台与基础用25号混凝土。

预应力钢筋采用1×7(7股)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

普通钢筋采用HRB335级和R235级钢筋;

钢板:

锚头下支撑垫板.支座垫板等均采用普通A3碳素钢。

按后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采用70mm的波纹管和OVM锚具。

4.材料性能参数:

(1)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40,主要强度指标:

强度标准值:

fck=26.8MPa,ftk=2.4MPa

强度设计值:

fcd=18.4MPa,ftd=1.65MPa

弹性模量 :

Ec=3.25×104MPa

(2)预应力钢筋采用1×7标准型15.2-1860-Ⅱ-GB/T5224—1995钢绞线

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186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fpd=1260MPa

弹性模量:

Ep=1.95×105 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a=0.4,ξpu=0.2563

(3)普通钢筋

 a.纵向抗拉与构造普通钢筋采用HRB335,其强度指标

抗拉强度指标:

fsk=335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fsd=280MPa

弹性模量:

Es=2.0×105 MPa

    b.采用的R235钢筋,其强度指标

抗拉强度指标:

fsk=235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fsd=195MPa

弹性模量:

Es=2.1×105 MPa

5.设计依据

《结构设计原理》叶见曙主编,人民交通

《桥梁计算示例集》(梁桥)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

《桥梁工程》(1985)玲森主编,人民交通

《公路桥涵标准图》公路桥涵标准图编制组,人民交通

《公路桥涵设计规(合订本)》(JTJ021-85)人民交通

《公路砖石与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J022-85)

二、横截面布置

1. 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主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很有效,故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T梁翼板。

本设计主梁翼板宽度为2200mm,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

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的小截面(上翼板宽度1600mm)和运营阶段的大截面(上翼坂宽度2200mm).桥面为净9+2×1.5人行道=12m米,桥面横向布置采用5片主梁(如图1-1)。

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1)主梁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1/15~1/25之间,标准设计中高跨比约在1/18~1/19。

当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增大梁高往往是较经济的方案,因一增大梁高可以节省预应力钢束用量,同时梁高加大一般只是腹板加高,而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

综上所述,本设计中取用2300mm的主梁高度是比较合适的。

  

图1-1(尺寸单位:

mm)

(2)主梁截面细部尺寸

主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抗压强度的要求。

本设计预制T梁的翼板厚度取用150mm,翼板根部加厚到260mm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图1-2跨中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

mm)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主拉应力较小,腹板厚度一般由布置预制管道的构造决定,同时从腹板本身的稳定要求出发,腹板的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15。

本设计腹板厚度取200mm。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束的需要确定,初拟马蹄宽度为560mm,高度260m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做三角过渡,高度140mm,以减少局部应力。

(3)计算截面几何特征

将主梁跨中截面划分成五个规则图形的小单元,截面几何特性列表计算见表1-1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表1-1

 分块面积

Ai

cm2 分块面积

形心至上

缘距离

yi

cm 分块面积

对上缘净

Si=Aiyi

cm4 分块面积

的自身惯

Ii

cm4 d=ys-yi

cm 分块面积

对截面形

心的惯矩

I=Aidi2

cm4 I=Ii+Ix

cm4

 ⑴ ⑵ ⑶=⑴×⑵ ⑷ ⑸ ⑹=⑴×

⑸2 ⑺=⑷+⑹

 大毛截面

翼板 3300 7.5 24750 61875 78.21 20185453 20247328

三角承托 770 18.67 14373.59 5176.111 67.043 3460968 3466144

腹板 3780 109.5 413910 11252115 -23.79 2139344 13391459

下三角 252 199.333 50231.9 2744 -113.623 3253366 3256110

马蹄 1456 217 315952 82021.33 -131.29 25097165 25179186

∑ 9558 —— 819217.5 ∑I=65540227

小毛截面

翼板 2400 7.5 18000 45000 85.95 17729766 17774766

三角承托 770 18.67 14373.59 5176.111 74.78 4306223 4311399

腹板 3780 109.5 413910 11252115 -16.05 973737 12225852

下三角 252 199.333 50231.9 2744 -105.88 2825065 2827809

马蹄 1456 217 315952 82021.33 -123.55 22225261 22307282

∑ 8568 —— 809092.5 ∑I=59447108

注:

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ys=∑Si/∑Ai=85.71cm;

小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ys=∑Si/∑Ai=93.45cm       

(4)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希望ρ在0.5以上)

  上核心距:

   ks=∑I/∑Ayx=65540227/9558×(230-85.71)=47.52cm

下核心距:

   kx=∑I/∑Ays=65540227/9558×85.71=80.00cm

               ρ=(ks+kx)=(47.52+80)/230=0.55>0.5

表明以上初拟的主梁跨中截面尺寸是合理的。

(5)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如图1-1所示,本设计采用等高形式,横截面的T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马蹄部分配合钢束弯起而从四分点附近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

梁端部分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同时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梁端7800mm围将加厚到与腹板同宽。

变化点截面(腹板开始加厚处)到支点的距离为2800mm,其中还设置一段长为500mm的腹板加厚过渡段。

(6)横隔梁的设置

为减小对主梁设计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跨中弯矩,在跨中位置设置一道中横隔梁当跨度较大时,还应在其它位置设置较多的横隔梁。

本设计在桥跨中点和四分点、支点处共设置五道横隔梁,其间距为9.75m。

考虑脱模,端横隔梁高度为2300mm,厚度简化计算为160mm;中横隔梁高度为2040mm,厚度为上部180mm,下部140mm,简化计算为160mm。

见图1-1。

三、主梁力计算

(一) 恒载力计算

1. 恒载集度

(1) 预制梁自重

a.按跨中截面计,主梁的恒载集度:

g

(1)=0.8658×25=21.645KN/m

b.由于马蹄抬高形成四个横置的三棱拄,折算成恒载集度为:

g

(2)≈4×(0.73-0.26)×0.18×5.25×25/39.96=0.56KN/m

c.由于腹板加厚所增加的重量折算成恒载集度为:

g(3)≈2×(1.4858-0.8658)×(1.98+0.25)×25/39.96=1.73KN/m

d.中横隔梁体积:

0.16×(0.8×1.89-0.5×0.077-0.5×0.14×0.18-0.5×0.45×0.7-0.64×0.35)=0.1727m3

端横隔梁体积:

 0.16×(0.62×1.89-0.5×0.52×0.008)=0.184m3

故:

g(4)=(3×0.1727+2×0.184)×25/39.96=0.554KN/m

e.预制梁恒载集度:

   g1=21.645+0.56+1.73+0.554=24.489KN/m

 

(2)二期恒载

a.现浇T梁翼板恒载集度:

  g(5)=0.15×0.6×25=2.25KN/m

b.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

一片中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0.16×0.2×0.55=0.0176m3

一片端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0.16×0.2×1.89=0.06048m3    

故:

g(6)=(3×0.0176+2×0.06048)×25/39.96=0.11KN/m

     c.铺装

      10cm混凝土铺装:

0.1×15×24=25.2KN/m

       8cm沥青铺装:

0.08×10.5×23=19.32KN/m

       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五片主梁,则

            g(7)=(25.2+19.32)/5=8.904KN/m

     d.若将两侧防撞拦均摊给五片主梁,则

              g(8)=2×2/5=0.8KN/m

     e.二期恒载集度:

             g2=2.25+0.11+8.904+0.8=12.06KN/m

            

2. 恒载力

如图1-3所示,设x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并令α=x/l。

 

                            图1-3  恒载力计算图

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Mα=0.5α(1-α)l2g;

Qα=0.5(1-2α)lg;

      恒载力计算见表1-2

(二)活载力计算(修正刚性横梁法)

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按“桥规”第2.3.2条规定,对于汽—20

1+μ=1+(1.3-1.0)/(45-5)×(45-39)=1.178

1+μ=1.178

按“桥规”第2.3.5条规定,平板挂车不计冲击力影响,对于挂—100荷载1+μ=1.192。

按《桥规》第2.3.1规定两车道车道折减系数为1。

按“桥规”第4.3.1条规定,车辆单向行驶,,取二车道设计,车道折减系数为1.0。

恒载力计算表                        表1-2

 跨中 四分点 支点

 α=0.5 α=0.25 α=0.0

边梁 一期 MG1K    (KN•m) 2471.91 1896.32 0

  VG1K (KN) 0 92.60 496.37

 二期 MG2K    (KN•m) 1314.32 733.8 0

  VG2K   (KN) 0 94.66 103.95

 Σ MGK     (KN•m) 3786.23 2630.12 0

  VGK    (KN) 0 187.26 600.12

中梁 一期 MG1K    (KN•m) 2500.06 1367.37 0

  VG1K   (KN) 0 107.24 452.32

 二期 MG2K   (KN•m) 1463.21 1423.42 0

  VG2K   (KN) 0 90.99 182.86

 Σ MGK  (KN•m) 3963.27 2790.79 0

  VGK    (KN) 0 198.23 635.175

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的荷载恒载横向分布系数mc

如前所述,本设计桥跨采用设五到横隔梁,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系,且承重结构的长宽比为:

l/b=39.00/11>2,所以可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来绘制横向影响线并计算横向分布系数mc。

a.计算主梁抗扭惯矩IT

图1-4  It计算图示 (尺寸单位:

mm)

 

图1-4示出了IT的计算图示,IT的计算表见表1-3。

对于T形梁截面,抗扭惯矩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IT=

式中:

bi和ti——相应为单个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ci——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

m——梁截面划分成单个矩形截面的个数。

对于跨中截面,翼缘板的换算平均厚度:

 

 t1==18.9cm

马蹄部分的换算平均厚度:

t3==33cm

It计算表                             表1-4

分块名称 bi ti bi/ti ci IT=cibiti3*10-3(m4)

翼缘板①

220 18.9 11.6711 1/3 4.91174

腹板②

178.15 20.0 8.9075 0.310 4.41812

马蹄③

56.0 33.0 1.6970 0.2098 4.22217

∑ ∑It=13.55203

b.计算抗扭修正系数β

本设计主梁的间距一样,同时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则得:

β=

式中:

G=0.4E;l=39.00m;IT=0.06776015m4;I=0.65540227m4;

计算得:

β=0.8957。

 

                                                表1-5

梁号 ηi1 ηi2 ηi3 ηi4 ηi5

1 0.5583 0.3791 0.200 -0.021 -0.1583

2 0.3791 0.2896 0.200 0.104 -0.0209

3 0.200 0.200 0.200 0.200 0.200

d.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3号梁的横向影响线和最不利布载图式如图1-5所示(以①号梁为例)。

车辆荷载:

一号梁:

汽—20mcq=1/2Ση1i=1/2×(0.5868+0.4402+0.3344+0.1878)=0.6901

挂—100mcq=1/4Ση1i=1/2×(0.3210+0.2992+0.2550+0.2368)=0.3965

二号梁:

汽—20 mcq=1/2×(0.3503+0.2969+0.2584+0.2051)=0.5554

挂—100mcq=1/4×(0.2310+0.1982+0.1633+0.1120)=0.2867

三号梁:

汽—20 mcq=1/2×(0.2466+0.2199+0.20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