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090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1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通病防治大全.docx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在桥梁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质量缺陷、质量事故,危害很大。

当桥梁结构形成后,上述质量通病很难处治,往往引起桥梁结构某些部位的变形、下沉、开裂、倾斜,或者使墩、台轴线产生较大偏移,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安装。

甚至有时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因此,土方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按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

质量检验人员,应将土方工程视做关键部位,严格管理,重在事前的预防。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浅基基坑槽底超挖

1.现象:

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

2.危害:

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实性,降低浅基地基承载力,易使浅基下沉、开裂、倾斜。

3.原因分析:

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

4.预防措施:

(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

(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

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5.治理方法:

清除超挖范围的松土,按软弱地基处理。

(二)基坑浸水

1.现象:

基坑开挖中或开挖后,被地下水或地面水淹没基坑槽底。

2.危害:

基坑槽底地基土被水浸泡,达饱和状态,经过扰动,由固塑状态变成液态,形成“基底扰动”质量通病。

影响进行正常基础施工操作。

3.原因分析:

基坑开挖时,防水、排水措施没有或考虑不周;或开挖前,不进行人工降水,以及人工降水失效,造成基坑浸水。

4.预防措施:

(1)开挖基坑前,在基坑周围的场地上,设置排水系统,截留地面水,防止地面水流人基坑。

(2)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需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可采用明排水和三级深度挖土法挖基坑。

即挖土深度和排水沟、集水井,始终保持三级深差,每级深差一般为0.2~0.5m。

开挖时,先从标高最低处开始,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如图2-2-3所示。

除明排水后,也可采用各种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降至基坑最低标高以下0.5m再开挖。

(3)如果基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坑设计标高之上,预留0.15~0.3m厚的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人工开挖至槽底的设计标高。

5.治理方法:

已浸水的基坑,要立即查找造成水浸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将水排净。

未排净丽,不得有人币¨没施扰动基底土,待晾晒后再用地基处理方法处理。

非粘质土,晾晒后地基土无扰动,可不进行处理。

(三)基底扰动

1.现象:

开挖中发生超挖,仪虚土掩盖,未做地基处理,或浸水后人下去挖排水沟,清淤泥,基底原状土受践踏由固体变为流体,这两种情况均称为基底扰动。

2.危害:

基底扰动,破坏了地基土的原始紧密状态,引起浅基础发生裂损、不均匀下沉等工程质量缺陷。

3.原因分析:

(一)和

(二)的原因分析。

4.预防措施:

(1)采取

(一)的措施,避免超挖;采取

(二)的措施,避免水浸。

(2)发生水浸后,避免在晾晒干以前,人为扰动基底原状土。

5.治理方法:

(二)的治理方法。

(四)流砂

1.现象:

开挖基坑时,遇粉、细砂层,由于排水方法不当,粉七粒、细砂粒随抽水而发生“浮扬”状态,头天挖至设计标高,第二天坑底又在设计标高以上,造成坑底土层上涌。

基坑周围坍陷。

如图2-2-4所示。

该现象称为流砂或涌砂。

2.危害:

“流砂”现象使基坑开挖无法正常进行。

严重时,会造成基坑周围地面的大面积坍陷,危及施工现场其他结构物的安全。

3.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资料不清,不知有粉、细砂夹层,采取集水坑排水法。

在排水的过程中,坑外的水流,经板桩底端从下向上流进集水井,水对上粒,施加一种向上的渗透力,超过了坑底下地基上在水中的浮密度时,土粒被向上的水流“冲”起来,使坑底上挖后回涌。

基坑周围,由于其深层土粒流走。

产生空隙而沉陷。

4.预防措施:

开挖基坑前,通过熟悉设计资料及实地踏勘访问,尽量详细摸清该处地质、水文状况,然后采用恰当排水方式,如井点排水,或改变为水下施工方法。

5.治理措施:

发生流砂现象后,马上停止集水井抽水,然后改排水方法为井点法降水。

所谓井点法,就是使水由基坑内,向外流人事前埋入的井点管的滤管,然后用泵将水从滤管中抽走。

由于滤管周围在埋设时,设有反滤层,不会造成粉、细砂流动。

消除坑底下地基土发生“流砂”的可能性。

回填压实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基坑回填土沉陷

1.现象:

桥梁基础等部位的基坑,回填土填筑后发生下沉,产生地面凹陷、开裂现象。

2.危害:

跨越河流的桥梁,会引起桥头锥坡、护坡的开裂、变形、破损,甚至危及桥台的稳定性。

城市立交桥梁,人行过街天桥等桥跨结构,会因基坑回填沉陷,造成路面结构悬空、开裂、沉降。

危及通行车辆及行人安全,还会损坏穿过回填范围的地下管线。

3.原因分析:

(1)基坑溜土坡脚清理不彻底。

尤其用机械或汽车往坑内送土或倒土时。

坑内人工劳力少。

采用简单夯实机具。

造成供土与夯实进度比例失调,从而产生遗漏夯实或夯实不足。

(2)基础结构物与基坑壁间的肥槽过窄,无法用机械夯实,使土体回填质量在此处难以达标。

(3)违反操作规程,带水回填,或者使用推土机推土进入基坑,造成填土不分层压实,超厚填土等现象。

(4)基坑肥槽内存在的保温草帘、木块、草袋等杂物清理不彻底,土回填后杂物腐烂而沉降;

(5)填方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悬殊,尤其土壤过湿难于压实而沉陷。

4.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有关条款,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认真做好土方回填的防水、排水工作,杜绝带水回填。

严格掌握填土摊铺的分层厚度,确保充分压实。

在施工方案中,预先安排好回填工作的足够流水步距,调配好与填筑工程量相适应的人力和机械设备,协调好填筑与压实的进度。

(2)填土前,必须首先检查填土土源的土质及含水量情况。

根据土的含水量,在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中,明确相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处理的方法,并在施工中从严掌握。

如填土含水量过大,可根据进度缓急,采用晾晒或掺石灰粉处理等不同方法。

如填土含水量过小,可在摊铺后洒水,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约相差3%)时,再压实。

(3)必须认真按操作规程把填土范围内的各种杂物及淤泥等清理干净。

(4)严禁带水回填。

(二)立交引道及匝道路面沉陷

1.现象:

立体交叉桥梁的桥头高填土引道(城市立交桥经常采用预制安装的挡墙板来减小引道占地面积),或者立交做为其互通的匝道,路面均会因高填土不实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

2.危害:

立交桥引道及匝道路面沉陷,会产生降水浸入路基七,改变土的状态和土压力,造成预制安装挡墙的外倾、移位,甚至发生挡墙板断裂、倒塌。

3.原因分析:

(1)新填土与原土,或两次填土的接茬未留成台阶状,使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2)填土坡道漏夯实,机械推运填土不分层,造成填土超厚。

压实不足。

(3)结构物周围。

由于碾压困难,压实不足。

(4)冬季填土。

土中有冻土块,或填。

土中含有废构件碎块。

道牙、破管块等大块坚硬物件,使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

(5)填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不规范。

取值不准确。

回填几种土时,仅有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并把它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且标准偏低。

4.预防措施:

(1)技术交底中,明确新、旧填土的衔接处。

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

一般情况下,采用机械压实,台阶长至少为3m;人工用动力打夯机时。

台阶长至少为1m,且要求每层填土虚厚不超过0.3m。

填土时,必须严格按上述规定和相应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2)对填土临时坡道,在施工方案中要安排撤除后的填、压处理措施,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

严禁超厚填土。

(3)根据压实机具的不同性能。

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

预先安排适应的小型夯实机具,进行补充分层夯实。

且要保证夯实部位与碾压部位层次的协调。

以便场面及角落的填上均达到没计及规程、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4)冬季施工时,预先在土源处做好取土的防冻措施,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

如实施大土堆备土方案。

用时掏心使用。

严禁将桥头填土范围当做消化施工建筑渣土的消纳场。

如采用建筑渣土时。

必须注意从填上中将大块物件、构件彻底清理干净。

(5)必须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对应该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各击实试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取值必须符合相应规定。

否则,击实试验的成果不能当做填土压实的标准。

5.治理方法:

必须查清沉陷原因。

针对发生的原因,将沉陷一挖到底。

然后,重新按规定的层厚及密度,分层填压起来,并相应填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上报上级部门。

(三)桥头填土冻胀

1.现象:

桥头高填土,冬季发生冻结、膨胀,形成路面上拱,或u型桥台侧墙裂损。

2.危害:

桥头冻胀时,桥台前、侧墙易发生裂损。

春融时,又易形成翻浆,造成桥头路面弹簧、龟裂。

3.原因分析:

(1)桥头填士时带水填筑,冬季低温时产生填土冻胀。

(2)桥头填土的含水量过大,冬季易形成填土因冻胀而产生的路面上拱开裂。

(3)桥台在伸缩缝处排水系统不畅,水渗入桥头填土,使桥头填土在冬季发生冻胀。

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桥头填土的含水量,使其接近该类土的最佳含水量,桥头填土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带水填土。

(2)桥台背后可填充有一定透水性的级配砂粒料,不仅可做为透水层,还可减小桥头不均匀下沉。

(四)桥台位移

1.现象:

桥台修筑后,由于台后填土超厚,下雨后,桥台向外移动几厘米,使边孔无法架梁。

2.原因分析:

桥台修筑后,为了抢进度吊梁,台后填土只用推土机推填。

没有分层压实。

由于填土不密实,下雨后,雨水渗入填土,增大了台后的土压力,当超过设计值时,使桥台发生水平位移。

3.预防措施:

(1)台后填土是薄弱环节。

又是极重要的质控部位。

因此要严格控制填土操作方式,认真按有关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对违章作业要从严执法,绝不宽容,并立即纠正。

(2)如不能尽早修建路面结构时,应将分层压实的填土留有横坡,而纵坡坡向桥台相反方向,使雨水及时排除,避免浸人台后。

土方工程质量预控及质量标准

(一)土方工程质量预控对策

(二)桥梁工程土方施工质量标准

1.基坑开挖

(1)外观质量标准

1)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如发生超挖,严禁用土虚填。

应按规定处理。

2)基坑边坡不得陡于有关规范或施工方案规定。

施工时应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3)基底不得受淹泡或受冻,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除干净,其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杂物与旧桩必须处理。

2.基坑填土

(1)外观质量标准

1)回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

2)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

有机物质不得超过5%。

(2)填土的相对密实度标准符合表2-2-9的规定。

浅基础工程

浅基础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往往由于埋置深度小符要求而发生冻胀,冲刷或由于浅基础的地基不符合要求而发生沉降、倾斜以及基础断裂。

因此,浅基础施工前,必须首先搞清桥位处的水文地质状况是否与设计时的依据相符,并应做好地基的钎探和基坑的隐验,保证基础之下是一个稳定、均匀、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基。

同时,要搞好测量复核工作,不仅要保证基础轴线位置的准确,还要保证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标高,以确保基础埋置位置符合没计要求。

(一)轴线偏移过大

1.现象:

浅基础浇筑或砌筑后,基础纵、横轴线较设计化置偏移量超过15mm,或发生扭转。

2.危害:

由于浅基础轴线偏移量超标或发生扭转,造成桥梁墩、台轴线位置失当,产生上部结构支承面积不足,或产生“顶梁”现象。

使结构物纵向间隙过小。

3.原因分析:

(1)小桥桥位轴线,设计及勘测单位没有给出。

施工单位无控制,轴线的三角网或路线的控制导线精度不高。

(2)城市道路中,错将施工中线当做通路永久中线,而使桥位轴线出偏差。

(3)测量仪器存在问题,未校正,或测设中出错,造成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