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0692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分工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都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加工贸易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成为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

加工贸易本质上是根据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情况,在不同的国家完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工序,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使加工贸易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globeeconomy,thetrendofglobeindustryhasbeenmoreandmoreclear.Processingtradehasbecomethemaintypeof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y.Processingtradeinfactistocompletedifferentstepofindustryindifferentcountryaccordingthecountry’smaterialadvantages,sothiscanreducethecostoftheproductandimprovethecompetitionofthecountry.Chinaprocessingtradehasgainmuchdevelopmentsincethereformandopeninkpolicyhasbeentaken,ithasbecomethemaintradewaythatgreatlycontributeto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Bu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withthedevelopmentoftheprocessingtrade.Foundandsolvetheseproblems,andpromote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processingtrade,maketheprocessingtradetocontinue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willhave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

Economic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Processingtrad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

一、概述

(一)加工贸易的内涵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统计中的范畴,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贸易。

在台湾地区,加工贸易被称为“代工”,即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是指受托厂商按来样厂商之需求与授权,依特定的条件而生产。

所有的设计图等都完全依照来样厂商的设计来进行制造加工。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产品制造商在加工贸易的所扮演的角色也由原先的OEM发展为ODM和OBM。

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是指在产品设计与发展的活动上,经由高效能的产品开发速度与具竞争力的制造效能,满足买主需求。

技术能力足够以後设计能力提升,进而能够开始接案并处理设计开发的相关事务。

OBM(OriginalBrandManufacturer):

发展出自己的企业形象,进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加工贸易不仅是一种国家贸易方式,也是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

加工贸易成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创汇的主要的贸易方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分类

在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有两种类别,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是指经营企业由外商提供料件,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已收取加工费。

进料加工是指经营企业用外汇购入国外的料件,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共同点是:

第一,两者都给予保税,即不缴纳关税;第二,两者的料件都来自国外,产品都销往国外,即“两头在外”。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根本的差别在于,两者料件与产品的所有权不同,由此经营企业承担的风险也不同。

来料加工的经营企业不具有料件和产品的所有权,不承担风险,只收取加工费,而进料加工的经营企业具有料件和产品的所有权,承担一切风险。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一)我国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继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8年达到25,616.3亿美元,而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1.1%。

相应于此,我国在全球贸易中成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

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

自1981年到2008年加工贸易对出口的贡献都一直处于很高水平(加工贸易对出口贡献率=加工贸易出口增量/总出口增量)。

1981~2008年间,加工贸易出口对全部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3.8%,加工贸易进口对全部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如果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中有相当多的也与加工贸易有关,则加工贸易进口对全部进口的贡献率会更高。

在1981~2008的28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7.7%,加工贸易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9%,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3.2%,其他贸易方式进口增长率为13.3%。

加工贸易年均出口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分别比其他贸易方式高出14.5和10.6个百分点。

虽然近几年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商品结构及其演进

我国加工贸易最初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这与当时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优势的情况相适应。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已由以纺织、轻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

2002年,加工贸易出口排在前五位的是:

第十六类的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十一类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二十类的杂项制品,第十八类的光学、医疗等仪器及钟表、乐器,第十二类的鞋帽伞等产品;它们所占的比重分别是52.19%、11.23%、7.66%、3.95%和3.94%。

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排在前五位的则变为:

第十六类的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十一类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十七类的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第二十类的杂项制品,第十八类的光学、医疗等仪器及钟表、乐器,其所占比重分别为:

64.35%、5.64%、5.34%、5.10%和4.95%。

从变动,我们可看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比重在上升,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的比重在逐渐下降。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地域分布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在1995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为706.93亿美元,而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7027.6亿美元,增长了近十倍,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95.9%增加到了2010年的96.17%。

尽管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也有所增长,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但是近五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由此可见,在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东部地区呈现出自我强化的循环累积关系因果特征,在2000年前后“西进”趋势并不明显。

中西部的加工贸易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

近几年来,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增长比较明显,加工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1.41%、0.49%增长到2010年的2.33%、1.51%,国家的政策支持作用开始显现。

注:

东部地区省份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中部地区省份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省份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

资料来源:

各省份统计年鉴整理

三、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但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的这种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据德国《财经时报》报道,1998—2004年,我国的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高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这表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但一直在上升,而且相对于其他亚洲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不断缩小。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贸易环境恶化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我国企业出口的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外贸环境的恶化。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对出口数量上。

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到,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非常明显。

2009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轮胎增收35%进口附加税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我国轮胎行业产品出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的负面带动效应致使我国其他行业出口产品也遭遇到同样的待遇,其后果是出口企业订单直线下降,销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部分企业甚至处于倒闭边缘。

继轮胎案之后的中国玻璃、无缝钢管等都遭遇无辜调查,影响了中国产品出口,影响恶劣,其他国家也都纷纷效仿,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多的中国而言,所受到的打击是沉重的。

同时也削弱了我国传统商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得到提高。

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进口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

仅因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就超过500亿美元。

(三)我国的加工贸易分工层次低

椐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制造业的生产设备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全部产业设备的24.6%。

此外,制造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也非常低。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高级技工只占产业工人的3.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40%。

中国知识产权局200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000家,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高技术领域也只是涉及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贸易利益,制约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四)加工贸易政策不完善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推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能力的提高,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链,加大加工贸易原材料国产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等政策。

但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并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情况。

另外,现行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实行的是手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比较适合采购渠道单一、产品简单的情况,但对于那些采购渠道较多、所需零部件复杂的企业则不太适用。

再例如,根据规定,进料加工贸易企业直接向国内采购原材料可以申请退税,而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国内直接采购的原材料不实行退税,结果导致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率低。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问卷调查,近90%接受调查的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率在50%以下,其中有45%的企业国内采购率在10%以下,而国内采购率在75%以上的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只12%。

(五)加工贸易的环境问题

我国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从事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我国出口的产品当中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

200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9.4%,钢材增长27.5%,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增长56%;2004年,钢材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04.6%,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增长72.1%,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增长39.4%。

这些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很大部分是通过加工贸易形式实现的。

然而,这些产品都属于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

其出口的盲目增长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为代价的。

(六)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在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

我国加工贸易主体结构的显著特点是“三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仅为996.6亿美元,而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就达到了638.5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64%,这一比例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了2006年达到了惊人的84%,并一直保持到2010年,即便是遭受经济危机的2008年,这一比例还是达到了78%。

而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多从事加工贸易,199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749亿美元,而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就达到638.5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的85%,虽然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始终超过70%。

由于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发展不平衡,外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大,我国要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要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营造有利于内资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内资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要培育像中兴公司那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只有拥有更多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才能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才能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四)完善我国的加工贸易政策

理顺加工贸易政策是实现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关键性因素。

政府部门应通过对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目录的调整,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及提供相应的服务,来引导推动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应根据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及加工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带动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与升级;针对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结转以及国内采购原材料退税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修订、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程序,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五)发展配套产业,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为“一进一出、单一工序”,加工环节少,产品加工程度不深,加工贸易产业链较短,再加上由于国内缺少能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的实力雄厚的企业,国内配套产业发展很慢且技术水平低。

而配套产业是加工贸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

要使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升级,就必须致力于发展配套产业。

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能为跨国公司及其他一些具有一定资本、技术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配套的各类中小企业。

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建宏:

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

发展、挑战和结构升级[

[2]那颖: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戚晓曜,邱志珊:

中国加工贸易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