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0139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docx

妇产科常见疾病资料

生殖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以下疾病的声像图

子宫畸形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瘤

•实质球形肿块;

•周围有被压缩的肌瘤纤维所组成的假包膜,假包膜与肌瘤间有疏松结缔组织;

CDFI:

•多普勒检查瘤体周围多能显示血流信号,呈环绕状或半环状,内部可见星状、条状或网状血流;

•频谱多普勒多可测及肌瘤周边及内部动脉、静脉频谱,阻力指数约0.6±0.1

•肌瘤恶变时则血流信号丰富,为极低阻力型频谱。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定义:

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及间质细胞向肌层侵蚀,伴随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

二维超声表现

•形态:

子宫均匀增大,形态尚规则;

•回声:

肌层内可见低回声区、高回声区或无回声区;

•内膜线前移或后移;

•合并腺肌瘤:

子宫局限性隆起,边界欠规则,无包膜回声。

彩色多普勒

•腺肌瘤肿块周围无环绕状或半环状血流环绕,频谱显示为中等阻力指数。

子宫内膜增生症P30

•定义: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引起的内膜过度生长。

可分单纯性增生、腺囊性增生、腺瘤样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四种类型。

腺瘤样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常发生于绝经期妇女,均是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最常见症状为不规则子宫出血,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二维超声表现

•形态:

子宫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回声:

肌层回声均匀;

•内膜:

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增厚超过12mm,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mm;

•多数伴有单侧或双侧卵巢增大或卵巢内潴留囊肿。

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轻度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或偶见星状血流信号;

•重度增殖:

内膜内可见到短带状血流信号,并测及到动脉频谱,RI值在0.50左右。

子宫内膜息肉

•定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形成的赘生物突向宫腔形成。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绝经后妇女可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

二维超声表现

•子宫大小、形态无变化;

•宫腔线变形或消失;

•子宫内膜局限性增厚隆起,呈中等回声强度,亦可见低回声或增强回声,合并宫腔积液时更加明显;

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大部分息肉难以显示彩色血流信号。

子宫内膜癌P32

•80%以上为绝经后妇女;

•绝经后妇女一旦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内膜>5mm,应高度怀疑。

•临床表现:

多以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流黄水或血性白带就诊;

晚期癌组织侵入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导致严重的下腹坠胀、疼痛。

二维声像图表现

早期:

①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②有时可见内膜增厚,部分回声不均匀。

中晚期:

①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

②内膜增厚,边缘不规则,回声强弱不等。

若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时可见附件区包块,

腹水声像。

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子宫内膜内或内膜基底部可显示散在的短带状或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当肌层浸润时,浸润处的肌层内血供明显丰富。

可测及异常高速低阻力型的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低于0.4(RI<0.4)。

生殖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以下疾病的声像图

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

卵巢囊性肿瘤

卵巢肿瘤P34

组织形态复杂,病理类型多

按照声像图特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囊性肿块

•实质性肿块

•混合性肿块

卵巢肿瘤

•超声如何鉴别良性、恶性?

卵巢良性肿瘤声像图特点

①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壁光滑完整;

②多为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少数为实质性;

③多房性囊肿,隔薄而规则,或有子囊显示;

④肿块内实质性部分回声规则,集中或均匀;

⑤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部和周边少血供,或见规则的细小血管。

卵巢恶性肿瘤声像图特点

①肿块以实质性居多,形态多不规则;

②内部回声强弱不均或呈融合性光团;

③囊壁不规则,或有突向囊腔的实性区,多呈乳头状突起,隔厚薄不均;

④有浸润或肿瘤向外生长时,肿块轮廓不清,边缘不整;

⑤约70%恶性卵巢肿瘤合并有腹水;

⑥肿块实质内或周边显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特点。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P35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non-neoplasticcyst)又称卵巢瘤样病变。

•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多为良性的功能性囊肿,一般小于5cm,随访3个月左右或随疾病治愈大都会消失。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

•卵泡囊肿

•卵巢冠囊肿

•黄体囊肿

•黄素囊肿

•多囊卵巢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表现:

常伴有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等。

•双侧卵巢增大,切面卵巢皮质增厚,内有许多小囊泡。

二维超声表现

•①子宫正常大小或稍小于正常。

•②内膜较薄,无明显的周期性改变。

•③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较厚,回声增强,卵巢内见多个大小相近的无回声区,呈放射状排列,卵巢髓质增厚,回声增强。

•通过B超、腹腔镜等手段可协助测量卵巢大小。

卵巢囊性肿瘤P36

•巧克力囊肿

•畸胎瘤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癌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定义:

又称巧克力囊肿:

•异位内膜随卵巢的功能变化,周期性出血和其周围组织纤维化而逐渐形成囊肿,囊内含巧克力样陈旧性血液。

二维超声表现

•①囊肿型:

•②混合型:

•③实性包块型:

彩色多普勒超声:

仅能在肿块周边探及阻力较高的血流。

卵巢囊性畸胎瘤

二维超声表现:

•类囊肿型:

•面团征:

•脂液分层型:

•混合型:

生殖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以下疾病的声像图

流产

胎死宫内

异位妊娠

葡萄胎

产科超声诊断

早期妊娠(早孕,12周以前)

5---6周可见孕囊

6---7周可见胚芽

7---8周可见胎心跳动

9---10周可见胎盘

10—12周可见胎头

多胎妊娠

  流产

•妊娠28周以前终止者称为流产。

•流产发生的不同阶段分

先兆流产;

难免流产;

不全流产;

完全流产;

过期流产。

先兆流产

二维超声:

•孕囊形态完整;

•胎心搏动;

•孕囊周边可见低回声暗区(出血)

彩超表现:

•孕囊内仍可见胎心搏动血流信号。

难免流产

二维超声:

•孕囊变形、皱缩,位置低。

•未见卵黄囊,胎心搏动及肢体活动消失。

彩超表现:

•孕囊内无胎心搏动血流信号。

过期流产

胚胎死亡达2个月以上尚未自然排出。

二维超声:

•子宫小于孕周。

•孕囊枯萎。

•子宫内可见液性暗区。

彩超表现:

•孕囊内未见胎心搏动血流信号。

不全流产

二维超声:

•子宫小于孕周,

•无孕囊,

•宫腔内见不均回声。

彩超表现:

•宫腔内不均质高回声内无血流信号,相邻局部肌层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低阻)。

完全流产

•子宫大小已经接近正常,

•宫腔内未见正常孕囊及不均高回声。

胎死宫内

中晚期胎儿在宫内死亡。

•颅骨重叠、塌陷,

•胎心、胎动消失。

•皮肤水肿。

•生长发育参数小于孕周。

•颅内、胸廓、腹腔内结构紊乱。

•胎盘肿胀、增厚或萎缩、分离。

•羊水量减少。

  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

•最常见输卵管妊娠(壶腹部)。

•停经+腹痛+阴道出血+尿HCG阳性。

异位妊娠

•宫腔内无真孕囊,内膜增厚>10mm,

•宫腔内蜕膜反应,形成假孕囊,不具备偏心征。

•附件包块:

附件区可见囊性或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

(1)未破裂型:

附件区见孕囊,盆腔内无明显积液。

(2)流产型:

附件区见边界不清的小肿块,内部回

声不均匀,盆腔见少量积液。

•(3)破裂型:

剧烈腹痛+盆腹腔大量积液。

•(4)陈旧性:

附件区可见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性包块,内回声不均,可有少量盆腔积液,CDFI显示包块内血流信号不丰富。

滋养细胞性疾病

•葡萄胎:

完全性、部分性

•恶性葡萄胎

•绒癌

   

葡萄胎

•临床表现

闭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尿和血HCG异常增高,妊娠试验为强阳性。

•完全性:

无正常孕囊、胎儿。

•部分性:

葡萄胎与孕囊、胎儿共存。

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

•子宫增大,大于孕周。

•宫内见不到孕囊,充满了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和强回声区相间存在,呈“蜂窝状”或“落雪样”改变。

•多伴有一侧或双侧黄素囊肿。

部分性葡萄胎

•子宫增大超过妊娠月份。

•宫腔内除可见大部水泡状暗区,呈“蜂窝状”或“落雪样”改变外,还可见完整胎儿声像:

如胎儿存活,可见胎心搏动,但无法见到完整胎盘及羊水暗区。

•附件有时可探测到黄素囊肿。

宫颈机能不全

•指宫颈内口关闭不全,以至反复发生流产和早产。

•主要原因是宫颈发育不良、宫颈损伤、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等。

•正常妊娠宫颈长度在3cm左右,宫颈内口闭合,宫颈管呈线状闭合。

•二维超声表现:

•在妊娠10~14周,宫颈长度小于3cm。

•诊断标准:

宫颈内口扩张宽约1~2cm或胎囊、部分胎体脱入宫颈管内。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学

●掌握子宫畸形分类、声像图特点

●难点各类型的鉴别诊断

●熟悉临床症状、检查优选

子宫畸形超声诊断学

双子宫

双角子宫

纵隔子宫

残角子宫

 

子宫畸形

(uterinemalformation),又称子宫发育异常,先天性疾患,生殖器官畸形最常见的一种。

形成机制

两侧副中肾管在演化过程(发育、会合、吸收)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停止演化而形成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

影像学方法

超声检查途径

经腹部检查:

三维超声检查直观显示子宫外形轮廓,肌层厚度;

超声声学造影诊断子宫畸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双子宫

病因:

双侧副中肾管未融合,形成两个宫体,两个宫腔不相通。

临床症状:

无症状,或月经过多、流产等。

双角子宫

病因:

双侧副中肾管未完全融合,底部会合不全;宫底外缘凹陷成双角,内膜腔连于宫颈。

临床症状:

无症状,或月经多,痛经;妊娠结局较差:

流产、早产、死胎等。

特点:

宫底宽,中间有凹陷。

双角子宫

病因:

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中隔吸收

受阻,形成不同程度的中隔。

临床症状:

无症状,或易流产、早产等,

胎盘产后残留。

特点:

外形正常,宫底横径宽。

注意:

宫底部的轮廓是保持连续的。

先天性无子宫

始基子宫

幼稚子宫

病因:

两侧副中肾管在会合后短时间内即停止发育。

临床症状:

原发性闭经。

声像图表现:

子宫各径线、宫体明显小于正常;

子宫前后径<20mm;

宫颈相对较长,宫体:

宫颈为1:

1~1:

2.

残角子宫妊娠

临床症状:

早起无症状,难发现。

孕16-20周时因子宫破裂至大出血,

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

需要及早诊断,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超声表现:

子宫一侧上方圆形包块,内可见胎囊及胚胎;

周围可见肌层回声,肌层较薄。

应注意与异位妊娠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