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9626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最新】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碱、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碳酸钙、纯碱、空气B.氢气、硫酸钠、火碱、矿泉水

C.甲烷、食盐、消石灰、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乙醇、石油

3.下列各组物质在pH=14的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NaCl、KNO3B.NaC1、NaOH、NaNO3

C.CaCl2、NaNO3、Na2CO3D.KNO3、H2SO4、NaCl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中原来有水、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④NaCl固体不纯、⑤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A.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也生成FeCl3和H2

B.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下列各组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A.H2、O2B.CO2、HClC.SO2、COD.SO2、CO2

7.“接龙”是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

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

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CuSO4”、“H2SO4”、“NaOH”、“Fe”、“Fe2O3”。

若甲的牌为“Fe2O3”,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丁的牌是

A.NaOHB.FeC.H2SO4D.CuSO4

8.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

D.电解水

9.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10.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1.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

12.用100克5%的稀盐酸恰好中和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

HCl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CO2

CO

点燃

D

铁粉

Fe2O3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15.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Zn(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铁;②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和银离子;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银和铜;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则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铜;⑤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锌;⑥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大于反应前加入铁粉的质量。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⑥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

16.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

、H+

二、填空题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书写下列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____.

②人体内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彻底氧化____.

18.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观了万州二中的学生食堂,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

(1)食堂制作早餐要使用到许多原料,下列原料放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的有;____(填序号)

A牛奶B面粉C蔗糖D花生油F鲜豆浆E味精

(2)食堂使用的是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3)食堂的灶台是由不锈钢制成的,纯铁比不锈钢的硬度____.(填“大”或“小”)

(4)食堂常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来洗涤油污,其去污原理与用洗涤剂的去污原理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19.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3)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烧杯②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可能还有氯化钾没有溶解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固体一定全部溶解(不考虑水的蒸发)

E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①内溶液的质量=烧杯②内溶液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

三、推断题

20.有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还含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实验现象确定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下同).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步骤③中产生的白色沉淀D是____.

(4)根据步骤③实验现象能够确定白色固体X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若a>7,则原白色固体X中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四、科普阅读题

21.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

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

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

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

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

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2.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已知碳酸氢钠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

溶剂

乙醇

溶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溶解性

易溶

难溶

(方案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1)溶液配制。

C中饱和溶液:

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判断C中饱和溶液形成的现象是____。

(2)进行实验,按图所示装置加入药品后进行实验。

B装置的作用是____,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实验结论)

(3)由此小明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反思交流)

(4)小刚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

六、简答题

23.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来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20g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g,则甲组同学计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请回答:

使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该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在此过程中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为13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值为9.5

D将pH试纸放在白色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值为7

②由于用pH试纸多次测定较繁琐,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20g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请回答:

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b点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阳离子有____(填离子符号);

③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数据是____。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

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填化学式)溶液后,再过滤。

七、计算题

24.小明同学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为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且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样品及足量的水配成溶液;②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10.0%的氯化钙溶液;③将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到的白色固体。

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烧杯Ⅰ

烧杯Ⅱ

烧杯Ⅲ

加入10.0%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5.5

120.0

150.0

白色固体的质量/g

5.0

10.0

10.0

(1)在图中绘制出白色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图上要注明白色沉淀、氯化钙溶液的相关质量)。

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结果精确到0.1%)

(3)烧杯Ⅱ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大于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中性溶液的pH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详解】

A、葡萄汁的pH等于4,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鸡蛋清的为8,牙膏的pH为9,pH越大,碱性越强,牙膏的碱性强于鸡蛋清,故B错误;C、草木灰的pH等于10,呈碱性,不能用于降低土壤碱性,故C错误;D、泡菜的pH等于3,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但是纯碱不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氢气属于单质;硫酸钠属于盐;火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矿泉水含有矿物质和水是混合物,故B正确;

C、甲烷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食盐是氯化钠是盐;消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冰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

D、金刚石是单质;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不是盐;乙醇不是碱;石油是混合物,故D错;

故选:

B。

3.B

【详解】

pH=1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A、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共存,且铁离子为黄色溶液,故A错误;

B、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共存,溶液呈无色,故B正确;

C、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共存,故C错误;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溶液是无色时,不能有带色的离子。

4.A

【详解】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中原来有水,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氯化钠质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正确:

④NaCl固体不纯,氯化钠质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正确:

⑤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②③④正确,故选:

A。

5.D

【详解】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但金属铁与盐酸反应也生成FeCl2和H2,A错误:

B、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故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B错误;

C、有些盐溶液也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C错误;

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也生成了水,故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正确;

故选:

D

6.A

【解析】浓硫酸干燥的是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苛性钠干燥的是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

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苛性钠干燥的气体应是中性气体,H2和O2。

CO2,HCl,SO2属于酸性气体,与苛性钠溶液反应。

故选A。

点睛∶干燥气体应根据干燥剂和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剂。

7.D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甲是氧化铁,氧化铁会与硫酸反应,所以乙是硫酸,铁、氢氧化钠会与硫酸反应,所以丙可以是氢氧化钠,也可以是铁,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丙是氢氧化钠时,丁是硫酸铜,戊是铁,丙是铁时,丁是硫酸铜,戊是氢氧化钠,综合分析可知丁是硫酸铜。

故选:

D。

8.C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碱性变弱,但是不会变成酸性,pH不会小于7,图像与变化不符,错误;

B、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会被稀释,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不会增大,图像与变化不符,错误;

C、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

刚开始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开始和硫酸铜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反应结束之后,沉淀质量不变出现一条水平线,选项符合题意,正确;

D、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不是2:

1,图像错误;

故选:

C

9.C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详解】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A正确;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选项A正确;

B、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B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要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选项C正确;

D、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选项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正确;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弓|起的,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因为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染较小,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故选:

D

【点睛】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是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物质;乙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不能一起使用。

12.A

【详解】

100克5%的稀盐酸恰好中和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5.5g氢氧化钠中和的5%的硫酸的质量为y

如改用等质量分数的硫酸需要134.5g,所以加100g硫酸溶液的话,酸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显碱性pH大于7,故选A。

13.B

【详解】

A、Ba(NO3)2溶液会和Na2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虽然过滤去除了硫酸钡沉淀,溶液中还有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B、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可以去除HCl,通过浓硫酸可以去除水蒸气,进而得到纯净的H2,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CO在CO2中不能点燃,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不仅会和Fe2O3反应,还会和铁粉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B

【详解】

试题分析:

A不能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酸的浓度还不同。

C中变量不同,不能。

D不能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因为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气体,影响气体。

故选B.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点睛】

15.B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银,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可以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加入铁后,铁要先置换出硝酸银中银,再去置换硝酸铜的铜。

【详解】

①没有确定加入铁的质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铁,故①正确;

②铁不能置换出锌,加入铁的质量较少时,没有与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亚铁离子,可能有铜离子和银离子,故②错误;

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铁已过量,将银和铜已完全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有铁、银和铜,故③错误;

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当加入的铁没有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铜,故④正确;

⑤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说明铁已过量,将银和铜已完全置换出来,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故⑤错误;

⑥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也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大于反应前加入铁粉的质量,故⑥正确;

说法正确的是①④⑥,故选B。

16.C

【分析】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

A.a点溶液中只有硫酸一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B.b点酸过量,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c点烧杯内液体为水,pH=7,符合题意;

D.C点硫酸完全反应,过C后的点,溶质只有氢氧化钡,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不符合题意;

选C。

17.

【详解】

①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②葡萄糖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下彻底氧化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故填: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18.CE元素小不相同

【详解】

(1)牛奶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不能形成溶液;面粉不溶解不能形成溶液;蔗糖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花生油会浮在水的表面,不能形成溶液;鲜豆浆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味精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故选:

CE;

(2)加碘盐指的是食盐当中含有碘元素,故填:

元素

(3)不锈钢是合金,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故填:

(4)纯碱洗涤油污是发生的化学变化,洗涤剂去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是物理变化,故原理不同,故填:

不相同

【点睛】

日常生活中,补充钙铁锌硒,补得都是元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

19.是KNO340BDE

【分析】

有图可知烧杯②是饱和溶液烧杯①可能是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t1℃时①全部溶解

②部分溶解,故t1℃时①中溶质溶解度大于②中溶质溶解度。

【详解】

(1)有固体未溶解是饱和溶液,故填:

是;

(2)t1℃时①全部溶解②部分溶解,故t1℃时①中溶质溶解度大于②中溶质溶解度,为KCl②中溶质为KNO3,故填:

KNO3

(3)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的质量为;

故填:

40

(4)A、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在水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错;

B、烧杯②为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的水,烧杯②一定有固体析出,故B正确;

C、烧杯①内为氯化钾已经全部溶解,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可能还有氯化钾没有溶解,故C错误;

D、设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S1,t2℃时氯化钾硝酸钾溶解度相等为S2,由图像可知S1<S2,设硝酸钾和氯化钾的质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