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9410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docx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

内容

要求

备注

尺规作图

正确使用工具

作图步骤清晰、熟练、

结果正确、美观

(范围:

1——12册京版教材中有关几何图形的作图)

教具演示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具

演示步骤清楚、过程规范、结果正确

叙述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范围:

1——12册京版教材)

制作课件

根据指定教学内容,会制作教学课件。

制作过程科学、合理,正确、符合教学内容

3、边演示边叙述过程及意图

听课、评课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片断,指出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及改进的建议。

分析与解答实际问题

1、板书,解答。

2、讲清教学思路。

学科专业知识考核内容:

专业理论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2007年4月(请到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网小学数学协作组中,研修公告或日常教研栏目中查寻)

专业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所有知识内容。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

内容

要求

备注

尺规作图

正确使用工具

作图步骤清晰、熟练、

结果正确、美观

(范围:

1——12册京版教材中有关几何图形的作图)

教具演示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具

演示步骤清楚、过程规范、结果正确

叙述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范围:

1——12册京版教材)

制作课件

根据指定教学内容,会制作教学课件。

制作过程科学、合理,正确、符合教学内容

3、边演示边叙述过程及意图

听课、评课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片断,指出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及改进的建议。

分析与解答实际问题

1、板书,解答。

2、讲清教学思路。

学科专业知识考核内容:

专业理论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2007年4月(请到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网小学数学协作组中,研修公告或日常教研栏目中查寻)

专业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所有知识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

孙铁、王志

一、填空题:

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2、教学设计的特写方法有:

(特写型)、(活页型)、(多笔型)。

3、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4、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5、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动化)教学设计。

二、判断。

1、这种“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新走向。

(√)

2、《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这就是教学目标。

(×)

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教学目标”。

4、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

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6、课型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

这是以上课的形式分的,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7、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

8、“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运用与生活。

9、、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

10、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三、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民主性原则(3)、规律性原则

(4)、适应性原则(5)、反馈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教学对象

(2)、教材内容(3)、教学目标(4)、教学评价

3、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二是课前了解;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4、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1)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5)因材而设。

5、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6、教学设计的“十化”标准是什么?

(1)、教学思想设计《标准》化

(2)、教学目标设计“三维”化(3)、教学媒体设计“实效”化(4)、教学设计“情境”化(5)、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化(6)、教学形式设计“趣味”化(7)、教学主线设计“问题”化(8)、教学中心设计“活动”化

(9)、教学过程设计“互动”化(10)、教学评价设计“激励”化

7、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

①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8、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9、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1)科学性;

(2)针对性;(3)实用性;(4)主体性;(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10、备课时你常运用的特写方法有哪些?

备课时常运用的特写方法有:

①脱离上下文,独立成行;②放大字形,变换字体;③用符号作标记;④在内容下面画点、圈等;⑤用彩色笔作标记、旁批。

四、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

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

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

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

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

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

“哇!

这么多呀!

”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

“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

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

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

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

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

“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

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

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答:

一、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

(2)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

(3)要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4)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

二、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1)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2)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应当给予肯定(3)每一个问题都落实到教学中去

(2)倡导学生之间互评提出的问题。

3、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第一,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

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以自由的施展,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才有可能。

第二,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三,要设置一定思维障碍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和提出问题。

第四,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

第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

(2)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横向比较中的确有好坏优劣之分,然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得是其思考的结果,都不得是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

学生的问题要么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么是他们孜孜以求后的收获,要么是他们灵光闪现的惊喜发现。

教师必须能够透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才能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4、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

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

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

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

每个热水器6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

文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6个。

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

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

”“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

自学课本。

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

尝试练习。

第四步:

学生讨论。

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

教师讲解归纳。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略(只要是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而又紧密联系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问题情境)

6、案例描述

师:

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

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

3.2+11.5=?

师:

(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

(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

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

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

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

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

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

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

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

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

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

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

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根据以上问题来回答)

7、请你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略)

1、什么是数学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课程目标,具体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简单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数学课程中指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它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3、什么是三维目标的结果性陈述方式?

三维目标的结果性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强调的是结果,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可以具体化的课程目标,主要运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4、三维目标在表述过程中要注意哪几点?

⑴.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既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⑵.明确目标行为的主体。

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⑶.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

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

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⑷.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⑸.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5、传统的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弊端?

⑴.目标主体的偏离。

⑵.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混乱。

⑶.目标表述含糊不具体。

⑷.目标空乏无指向。

⑸.目标流于形式。

⑹.目标模式化。

6、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以确保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探究。

⑵.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

⑶.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发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独特作用。

⑷.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五、论述题

1、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⑴.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切目标的载体。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的途径性及措施性目标。

它对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把它比喻为一切目标的中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实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策略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

我们把它比喻为一切目标的动力。

⑵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教学金字塔。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

⑶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2、谈一谈,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

(1)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探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学生将终身受用。

②.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

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③.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发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独特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就是数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附属的,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立意义,而且与其他数学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起着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思维等作用。

④.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培养了数学素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3、根据三维目标的内涵,设计出《认识三角形》(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一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测量、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用三条小木棒摆三角形的实践活动,能解释、说明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并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4.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过程与方法在数学课程中指的是数学思考和(B)。

A、数学思想B、解决问题C、数学能力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A)

A、三个维度B、三种方法C、三种类型

3、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C)。

A、出发点B、归宿C、出发点和归宿

4、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B)

A、教学思路B、教学过程C、教学手段

5、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A)的过程。

A、健全人格B、数学能力C、情感与态度

6、小学数学课程把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A)、熟练三个层次。

A、比较熟练B、理解C、掌握

7、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对(C)的必然要求。

A、人类学习B、人类活动C、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过程与方法强调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2、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4、三维目标根据陈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5、有效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促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6、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