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8500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docx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画面特色研究

 

摘要

大卫·霍克尼在以摄影技术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画面观察方式进入衰退之际,运用摄影拼贴艺术形式,不断探索新的艺术作品画面观察方式,实属绘画、摄影、照片和视觉影像方面的一次伟大革命。

本文对大卫·霍克尼的艺术生涯和摄影拼贴近艺术思想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对他在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的画面特色构思进行了分析,最后,例举了其艺术作品的案例进行详细探究。

通过上述系列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卫·霍克尼艺术创作思想的主要来源是西方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及东方卷轴画观察方式,而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的画面观感效果,均能体现于他对画面的时间与空间重构、维度变化、混合透视等艺术技巧之中,同时,更可以知道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绝不仅是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而是能够更加深刻的诠释他对拼贴艺术的认知和画面观感的思考。

关键字:

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画面特色;立体主义

 

 

Abstract

DavidHockney,whenthetraditionalwayofartpictureobservationrepresentedbyphotographytechnologyisindecline,isagreatrevolutioninpainting,photography,photoandvisualimagebyusingtheartformofphotocollageandconstantlyexploringnewwaysofartpictureobservation.Inthispaper,DavidHockney'sartcareerandtheformationoftheideaofphotographycollageclosetoartaredescribed,andhisconceptionofpicturecharacteristicsinphotographycollageartworksisanalyzed.Finally,thecaseofhisartworksisillustratedtoexploreindetail.Throughtheanalysisandresearchoftheaboveseries,itisfoundthatthemainsourceofDavidHockney'sartisticcreationthoughtistheWesternCubismartisticthoughtandtheOrientalscrollpaintingobservationway,whilethevisualeffectofDavidHockney'sphotographiccollageworkscanbereflectedinhisartisticskillssuchastimeandspacereconstruction,dimensionalchange,mixedperspective,etc.ofthepictures,atthesametime,itismorefeasibletoInordertoknowthatDavidHockney'scollageartisnotonlyoneoftheartisticexpressions,butalsoamoreprofoundinterpretationofhiscognitionofcollageartandhisthinkingofpictureperception.

Keywords:

davidhockney;collagephotography;picturefeatures;cubism

引言

大卫·霍克尼英国摄影家、画家,是一位西方艺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作品推动了世界摄影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而从他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和鲜明的美学艺术风格,特别是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形式逐步发展为绘画、艺术设计和摄影拼贴等诸多艺术表现,不断吸取了各种艺术形式和潮流的精华所在,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西方艺术特色的风格和景观。

尤其是他在艺术创作中,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摄影即绘画和绘画即摄影的全新创作方法和手段,体现了现代唯美艺术的独特创作思维和艺术方式,具有着别样的艺术境界和魅力。

在2015年,78岁的大卫·霍克尼第二次来到了中国,在北京展出了他50多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也展出了两部影像作品,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两部影像作品与他的摄影拼贴的画面创作方法具有高度相同之处,都是把自然与现实中的画面打碎以后,再进行重构。

而把这些碎片式的画面按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规则重新构成一幅新的图像之后,就会给人以崭新的视觉效果和视觉体验。

正是出于对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的欣赏,本人才以此为题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特别是本人认为大卫·霍克尼以其独特的摄影拼贴方式,把完整的图像碎片化后,又以立体主义为基础,对碎片化的图像进行重构和拼接,完美的展示了新立体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形式,给人以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和奇幻的想像空间,向现今僵化的摄影风格,注入一丝灵动和活跃的气息,无拘无束的重构了摄影艺术世界。

现在大卫·霍克尼的许多摄影、绘画及文章等作品都在国内外被广泛的发行,特别是有多部与大卫·霍克尼本人的谈话记录和多部由大卫·霍克尼本人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都能让我们详细了解大卫·霍克尼本人的艺术生涯及对艺术创作的真实感受和理解。

如:

劳伦斯·韦施乐所著的《忠于生活——与大卫·霍克尼25年的谈话录》一文中,就详细介绍了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之路,还有大卫·霍克尼对一些自己艺术作品的评述;由杰克制作电影《轰动一时》、美国导演沃克制作人的纪录短片《生活在此刻的大卫·霍克尼》和迈克尔等人拍摄的《大卫·霍克尼日记》等多部影片,都真实的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创作历程。

而国内对大卫·霍克尼的研究却大多基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基础上,比如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李孝贤、王燕飞及郭昌晖等人先后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关于大卫·霍克尼摄影、绘画艺术著作,对研究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作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孔新苗和相广泓二人著作的《大卫·霍克尼》一文,详细对培根和大卫的绘画作品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大卫·霍克尼的艺术理念和摄影拼贴的独特创作。

另外,尹小斌在《论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一文中,指明了大卫的艺术作品视角来源于童真的儿童,而艺术视角的独特也是绝无仅有的。

1霍克尼艺术生涯简述

1937年,大卫·霍克尼出生在英国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里,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画家,而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在1953年时大卫·霍克尼考入了一个专门的艺术学校深造,在这所学校他主要接受的是写实艺术教育,但也就是在写实艺术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使大卫·霍克尼逐渐认识到绘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的过程,其中可以融入创作和自我的思考。

因此,在以后的创作之路上,他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他自己所创作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那么,到了1959年时,大卫·霍克尼来到英国皇家学院学习绘画,他在这里受到了当时新兴起的波普艺术的熏陶,并和彼得·布莱克一起创建了当代青年艺术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卫·霍克尼移居美国,这时的他对艺术的审视视角更为开阔,彻底接受了当时的一种艺术观察新方式——摆脱线性观看视角的绘画艺术,而这种绘画艺术的展现形式竟与中国传统卷轴画的观看视角极其相近,而这时大卫·霍克尼的绘画特点逐渐呈现出感性的色彩化。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卫·霍克尼开始真正尝试摄影的拼贴画面视觉效果,他主要基于立体主义的基本理论,而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新立体主义。

时间到了2012年,大卫·霍克尼的创作思想却又重新回到了风景画的题材上面,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题材选取主要是树林及乡间林荫,从而也体现出他对生活的强烈愿景和乡土气息的创作热情[1]。

图1.1大卫·霍克尼

 

如图1.2所示。

这幅画的用色方面更加大胆和明亮,跳板的黄色在水面上非常突出和具有戏剧性,泳池水面和天空的颜色是相互呼应。

图1.2《更大的水花》

 

图1.3《彼得走出尼克的游泳池》

2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创作思想形成

从上述的大卫·霍克尼的艺术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卫·霍克尼的艺术思想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可以归纳为波普艺术思想的认知、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冲击、新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挖掘,直至最后的“霍克尼式”拼贴摄影艺术思想的形成[2]。

因此,只有详细研究和分析大卫·霍克尼在各个阶段的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才能更好的了解“霍克尼式”拼贴摄影艺术思想的源头和发展演变。

2.1与英国波普艺术思想融合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大卫·霍克尼的早期作品之中,无不可以看出寓意抽象式的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是20世纪中晚期西方社会中富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流派,波普艺术风格大多由运用大量色彩与涂鸦的方法,体现出一种自由的艺术想像空间。

而大卫·霍克尼早期也积极的参与到了英国波普艺术的发展中,并为“当代青年艺术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3]。

然而,大卫·霍克尼受其影响最深的是他把波普艺术与现实生活、抽象写意相结合,使他创作的画面呈现出不带任何感性的冷漠色彩效果。

这样就使得大卫·霍克尼的波普风格作品具有相当的生活气息,给人以一种纯真、朴素和富有暗示性的感官体验。

他的波普艺术绘画作品在这一时期体现的是一种平面、无景深的表现手法,而追求的是技法上的纯熟,注重光感运用和写实风格[4]。

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游泳的人》,就是突出写实手法和明亮色彩表现,把美国西海岸的令人陶醉的美景完美的呈现在受众的面前。

而大卫·霍克尼以后的创作作品中也或隐或现的体现出波普艺术思想中的写实和色彩叙事的风格,但波普艺术思想却绝非大卫·霍克尼所接纳的唯一艺术思想,而只作为其艺术思想中的一部分,被与其他的绘画风格相融合,形成了一整套创作艺术作品的风格面貌。

如图2.1所示。

《我的父母》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一个版本,并且获得了‘thenation’sfavourites’的美名。

创作于大卫·霍克尼父亲去世的前一年,绘画风格也转向成了对人行为的研究。

图2.1《我的父母》

如图2.2所示。

这幅画是霍克尼创作系列大型双人肖像的其中一幅,通过拍摄、观察、草稿来思考这幅画的构思问题。

图2.2《克拉克夫妇和波西》

图2.3《有着蓝色露台与花园的大型室内画》

如图2.4所示。

这幅画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油画的其中一幅,也是大卫·霍克尼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图2.4《艺术家的肖像(游泳池与两个人物)》

 

图2.5《乔治·劳森与韦恩·思立普》

如图2.6所示。

大卫·霍克尼对加州阳光及泳池非常的着迷,所以创作了‘泳池’一系列作品。

图2.6《出尼克泳池的皮特》

 

图2.7《大山楂树》

图2.8《克里斯托弗·艾舍伍德和唐·巴卡迪》

2.2受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启发

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也正是因为毕加索在艺术上的终身成就,给了立体主义艺术思想源源不断的生命力[5]。

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在毕加索的眼中就是赋予形象于生命,使艺术有了立体的灵魂。

而在研究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出早期拼贴画面的影子,因为立体主义绘画的最主要理念是将形象分解再重新拼贴或组合。

比如说:

毕加索的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就是运用了立体主义绘画艺术,将绘画中的几个少女的形象变成各种几何形体,并重新拼接和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画面视觉关系,实现了时间与空间逻辑上的转变,形成了绘画画面冲击力的革命式风暴。

而大卫·霍克尼在学生时期,多次参加过毕加索的绘画展,每一次对于他来说,都是在艺术领域的思想冲击和再认识过程。

他在毕加索那里得到这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启发,而那段时期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几乎都来自于他所推崇倍至的毕加索的作品,例如:

他的拼贴作品《带有蓝色吉他的静物》,那个吉他的形象其实就是取自于毕加索艺术作品《静物》中的吉他形象。

而后的大卫·霍克尼的拼贴艺术作品《桌子》、《有阴影的阳台》、《画车》等,无一不体现和流入出毕加索综合立体主义时期作品的影响。

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80、90年代,大卫·霍克尼的拼贴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拼贴作品风格也越来越像毕加索作品风格。

与其说毕加索在绘画中创造了立体主义,那么,大卫·霍克尼又根据摄影技术的发展,在摄影艺术领域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即:

摄影拼贴的新立体主义艺术思想[6]。

图2.9《亚威农少女》

图2.10《静物》

如图2.11所示。

大卫·霍克尼在毕加索的影响下,结合各种技术和媒介,创造出他自己的摄影形式。

图2.11《带有蓝色吉他的静物》

图2.12《桌子》

图2.13《有阴影的阳台》

2.3新立体主义思想的创建

霍克尼拼贴艺术形式被人们广泛称为新立体主义艺术,而这种新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可以说是大卫·霍克尼首创了新立体主义艺术思想[7]。

而这种新立体主义艺术思想最早起源于上世纪的80年代,大卫·霍克尼在波普艺术和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影响之下,尝试进行了摄影拼贴艺术创作。

摄影拼贴艺术被他理解为一种对世界观看形式上的新方式,他认为摄影艺术受限于光学影响,在立体形象成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有改变既往的观看方式,积极利用好双眼所处的视觉角度和位置,才能有效的打破这种因光学而影响到的立体成像视觉效果,他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另一种延伸。

霍克尼拼贴艺术形式把时间与空间的画面感真切的显现出来,使同一摄影画面或几幅单独照片形象上的事物不断的解体与扭曲,再在同一画面上进行重构而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拼贴式的画面感觉,并由此而产生了全新的视觉观看角度,使观者能够在其摄影拼贴艺术作品之中,观察到更多的艺术元素和信息,获得全新和真实的艺术观察体验[8]。

2.4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摄影拼贴艺术

近年来,由于大卫·霍克尼在绘画与摄影拼贴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使他的国际艺术大师的地位更加巩固。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数字媒体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数码相机、ipad、智能手机等数字摄影科技突破瓶颈,得到了一日千里的长足发展[9]。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科技结晶与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趋势逐渐明显,也给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理念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观看现代的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作品,人们更能够在其中体会到他对现代数字摄影新科技的一系列思考和应用[10]。

例如:

他在2010年所创作的摄影拼贴作品《沃德盖特树林,冬天》,就是他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九组数码影像视频,同时在9台数字显示器上播放的一件视频动态艺术作品。

这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通过九个不同的画面进行播放,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使画面的色彩和光亮自然演变,把卷轴式的艺术作品的动感效果直接呈现,有效的扩大了其以往摄影拼贴艺术渲染力,为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创作不断的吸收到多元化发展的动力,为新老艺术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智力与科技动力[11]。

图2.14《沃德盖特树林,冬天》

图2.15《沃德盖特树林》

图2.16《沃特附近较大的树》

3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的画面特色构思解析

大卫·霍克尼在众多的艺术领域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成就,特别是在摄影拼贴艺术中,他一直都关注着新时期新阶段影像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的寻求摄影艺术作品的全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体验[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卫·霍克尼一改以往对摄影艺术不感兴趣的想法,创造性的把一幅幅照片进行拼贴组合起来,把西方的焦点透视风格与中国卷轴艺术风格相互交融在一起,在立体主义艺术思想的指引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创作,使观赏者们禁不住停在一幅幅拼贴作品跟前细细品鉴[13]。

3.1突出其摄影拼贴艺术动态性画面效果

大卫·霍克尼在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的创作心态上,仿佛像是在完成一组拼贴游戏一样,富有激情和专注力。

特别是大卫·霍克尼往往用绘画的方式,对拼贴的的物体的每一个面和角度,进行动态式的拍摄,使这种摄影在方式上呈现出多方面、多角度、分段式、动态式等拍摄特征。

这种拍摄的特征完全可以使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画面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动态特性,而观看者的目光在摄影作品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画面上流转,会体验和感受到一种混合透视的心灵体验。

另外,大卫·霍克尼在摄影拼贴艺术作品中加入的立体主义艺术思想,会使他的作品画面在不同的视点聚焦之下,产生出运动效果和动感效应。

再有,其有些作品的画面构造体现出中国卷轴画的画风色彩,画面因呈现出的点缀物装饰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14]。

3.2呈现其摄影拼贴艺术戏剧化的画面效果

大卫·霍克尼在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许多时候是怀有游戏心态,使摄影拼贴艺术作品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

他的许多摄影拼贴作品之中,都是将几个人物或物体的整体和局部之间分离开来,然后,再进行看似毫无关联性的重组和重构,这样就把摄影拼贴作品的戏剧化表现性凸显出来,使画面的各元素之间具有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错乱感,而他的这种拼贴艺术虽然是由画面上的各不相同的元素所整合的,但稍加仔细观察却会发现这其中也绝对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合并,而是将一种熟悉的事物从多个陌生的视觉角度重新呈现给观众,给人以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视觉感知[15]。

这也是其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画面特色最为焕发光彩的一面,不仅给观者一种全新的陌生视觉感受,也会加深观者对艺术作品画面戏剧化展示的深刻印象,从中观察到作者对艺术作品独特的驾驭能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审美性。

3.3体现其摄影拼贴艺术富有感染性的画面效果

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作品是将画面上所有的元素分离,而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最终达到一种富有感染性的和谐状态。

那么,这些原有的画面元素不仅在形状上被改变,更有可能相互重叠、相互融合、相互变形扭曲,而将这些已经改变了性状的元素在以一种抽象的方式,有意识和有关联性的安排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必须得具有一种超常规的艺术设计手法,使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在观者心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大卫·霍克尼正是利用了这种拼贴艺术作品的画面震撼力,既拉近了观者对其的心理距离,也错乱了观者对其画面的视觉距离,这都是由拼贴艺术作品的时空立体性所完成和展现的。

因此,画面所表现的感染力和张力效果,给观者在视觉与心理上强烈的违和感和反差,造成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而这种时空的错乱却展示了现代拼贴艺术作品独有的艺术价值性,使作品画面极具感染力特征,从而给观者一种深邃、洞察、穿透的视觉画面印象,使观者从中深刻体悟到作者作品丰富的艺术价值取向[16]。

图3.1《母亲》

图3.2《颜料手推车》

图3.3《椅子》

 

如图3.4所示。

‘霍克尼式’的相互重叠和相互拼贴,给我们感受到奇妙的拼贴视觉。

图3.4《电线杆》

图3.5《杰瑞潜水》

图3.6《霍克尼的拼贴拍立得自肖像》

图3.7《池中的太阳》

图3.8《拼字游戏》

图3.9《1983年2月21日在京都龙安寺的禅宗花园里散步》

图3.10《巴黎卢森堡公园1985年8月10日》

 

4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画面特色案例解析

4.1时间与空间重构的画面特色

大卫·霍克尼在其艺术生涯中,在许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摄影拼贴艺术却是他最为感兴趣的艺术内容[17]。

特别是在其摄影拼贴作品《英国使馆的午餐》中,大卫·霍克尼更是将人、物、像及时间、空间状态有机分解,进行了有意识的重构,使画面上的人物关系、时空关系都呈现出复杂错位的视觉效果[18]。

而在这个作品中总共出现了包括大卫·霍克尼在内的10个人,实际上这些人正坐在英国大使馆一张餐桌用餐,从画面中可以体会出他们之间是朋友关系,而在一起边吃边讨论着感兴趣的问题。

而大卫·霍克尼也正是用他那摄影拼贴的艺术效果将席间的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清晰呈现出来,如:

在主要位置就坐的正是英国大使,虽然距离比较远,但却都是清晰的正面照片,并且在画面中不论特定还是远景都出现了多次,而坐在下方的几位艺术家们却在画面中若隐若现,有的甚至错乱重叠在了一起。

这些摄影拼贴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为观者呈现出时间、地点和空间及近景、远景之间的微妙变化,而画面中的人、物重新构建也生动的显示出人物的各种状态,或兴奋、或淡然、或沉思,一幅幅重构的画面图像综合叠加在一起,展示了清晰的主题画面效果[19]。

4.2混合透视的画面特色

在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作品之中,有许多运用了透视艺术效果,而这种运用混合透视方法,将图像、图片拼贴与绘画合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也标志着大卫·霍克尼在拼贴艺术创作方面的成熟。

如图4.1所示。

《梨花高速公路》,这是大卫·霍克尼在加利福尼亚沙漠高速公路上的一段真实的经历,整幅作品运用了许多混合透视的艺术技巧,使画面从二维空间转换成三维空间,而在此公路尽头的山口处,大卫·霍克尼运用了此作品中唯一一处单点透视方法,使公路尽头的影像清晰可见。

另外,画面上路牌与树木随着随着公路的延伸和距离远近的变化,逐一作出了大小的变化,深度透视艺术效果明显。

这种混合透视的画面效果把高速公路的速度特征反映的淋漓尽致,传递了所拍摄对象的动感效果[20]。

图4.1《梨花高速公路》

结论

纵观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人生,有许多打破传统艺术观念的精神和举动,特别是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又一次创造了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的伟大革命。

了解大卫·霍克尼的艺术生涯及艺术思想的形成,可以知道他从未在艺术的海洋中迷失自我,而是始终如一的以极富有创造个性的专注力,执著的坚持着自已的艺术创作风格。

无疑他成功了,正由于他的执著、他的坚持、他的勇敢,使他不断从一座艺术高峰向另一座艺术高峰进行攀登,而从未有过片刻停歇。

艺术业已实践证明,伟大的艺术家们不仅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天赋和努力,还要拥有敢于和勇于做出不断的尝试的勇气。

大卫·霍克尼在艺术领域中也借鉴了其他的艺术作品的精髓,如:

他对毕加索作品的研究与学习;对中国古代传统卷轴画艺术中体现的游观思想和单点透视方法的思考和运用等。

也正因为他能够不断的思考和创作,才使他成为第一个打破绘画、摄影和拼贴的认知的艺术大师。

他合理的吸收了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布局,并形成了自己独创的艺术作品画面观察方法。

而使其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画面视觉效果中平添了动态、立体、多维、透视和戏剧性等艺术效果,使观者能够以不同的观感方式去体验艺术作品的博大深刻。

大卫·霍克尼在艺术形式上的尝试是与时俱进的,符合和适应着时代的审美和需求,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他在艺术上的伟大尝试,他的研究一直在继续,他的摄影试验一直在寻求突破,这使他做到了不断寻找新鲜灵感,超越自己惯性的艺术目标。

 

参考文献

[1][英]保罗·乔伊斯.霍克尼论摄影[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

[2]阮义忠.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象新生代[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

[3]阮义忠.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1988.

[4][美]玛丽·沃纳·玛丽亚.摄影与摄影批评家[M].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5]格里·巴杰.摄影的精神:

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M].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1

[6]泰瑞·贝内特.中国摄影史1842—1860[M].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