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精彩片段.docx
《写景的精彩片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的精彩片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景的精彩片段
写景状物精彩片段及评析——花草树木
1.一晃“五一”到了,美人蕉长高了,花枝也长多了。
中间的一棵长到了二尺多高,它的茎粗而壮,亭亭玉立;叶长而阔,绿中带白。
四周的八棵簇拥着中间最大的那棵,似群星捧月。
每棵都有五六片大小不同的叶片。
最大的叶片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
(抓住了美人蕉的叶子来写,使人印象很深。
)
2.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二尺多高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
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公园里种植的冬青差不多,有点像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
这些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光亮。
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一串的,中间的一根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寸来长,枝上又分出无数的小枝。
每个小枝都长了一个小黄球,像小米粒一样。
“米兰”的名称,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写花草树木,离不开写叶子,写花,写枝干。
这些都是植物最有特点的地方。
想一想,是不是每一种植物都各有特点?
)
3.梅花生长在冬季,不管天气怎样冷,它仍然绽开着美丽的花瓣。
怪不得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为此而陶醉。
我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还因为它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迎着寒风傲然开放。
我不由得想起了陈毅同志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小作者不是单单写梅花,而是从梅花想到了像梅花一样的精神,想到了陈毅的一首诗。
这首诗同样是从写花到写花的精神。
这种写法要学会。
)
4.料红桔子的皮很薄,你只要用指甲在桔皮上一划,就能剥开桔皮。
桔皮里的水分很多,如果不小心,桔皮里的汁水会溅到你的眼睛里。
桔皮剥开后,能够看到一片片桔子肉上带有一些白色的网络,这就是桔络。
桔络能止咳,是一种药材。
撕去桔络,便看到桔肉从那层薄薄的膜下透出了红润的光泽,掰一瓣仔细一看,形状像弯弯的月牙,一边宽一边窄,又像只小船。
(写桔子的水分很多,用了剥桔皮时,不小心桔皮的汁水会溅到眼睛里这样的细节,使人对桔子水分很多的特点,有了较深的印象。
最后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也很生动形象。
)
5.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花就缓缓地将自己的花瓣绽开,像是刚睡醒的孩子。
而当太阳下山的时候,它也就慢慢地将花瓣紧紧地并拢在一起,仿佛是已经入睡的娃娃。
(前面用“孩子”,后面用“娃娃”,目的是不重复,使语句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
6.初夏,芡实一般长到高一米左右,茎较细,总是一簇簇拥着。
它的叶又大又圆,粗看像荷叶,不过大得多。
叶子表面不光滑,像蛤蟆那样有一个个疙瘩,但并不丑。
这也许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看,长势多旺!
叶儿挨挨挤挤,铺满了整个池塘。
(“铺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芡实叶子的大和多。
)
7.那叶儿悄悄地从叶柄上钻出来,一开始,又小又嫩,黄黄的,后来呈浅绿色。
雨后,淡淡的绿色衬着冰清的小水滴,美得令人叫绝!
待到它们长得巴掌大的时候,就变成了墨绿色,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铺满了整个瓜棚。
(写叶子由小到大的过程,写得很成功。
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叶子的生长过程的。
)
8.花谢后,花瓣中间的草莓果渐渐长大。
春末夏初,一颗颗草莓果长成了李子般大小,由硬变软,由绿变红,躺在地上成熟了。
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如同一小尊奇峰异石,有的好像一只鲜红的小桃子……这时,草莓的老叶却为了使怀中的充满酒香,充满甜汁的果实袒露在人们眼前,好让人们采摘品尝,而渐渐枯萎了。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们喜欢自然界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给我们生活的启示,让我们想到景物以外的地方。
草莓也是这样。
)
9.“芒种”前后,西瓜开花了。
瓜蔓上长出像汤团似的小西瓜。
小瓜周身长着乳白色的绒毛。
这绒毛可不能碰掉,不然小瓜会掉下来!
从结瓜开始,一般经过二十八天,西瓜就成熟了。
那时候,瓜地里滚满了圆溜溜的西瓜,都有篮球那么大。
那青褐色的表皮上,印着清晰的花条纹。
熟了的西瓜,底下发黄,花蒂向里凹进,用手指弹弹,发出“咚咚”的声音。
瓜瓤的颜色,“解放”是红红的,“华东”是黄黄的。
(对物品熟悉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文章。
小作者介绍西瓜的生长过程,是那样的具体而有条理,语言生动而有情趣。
)
10.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
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好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
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地垂下来,好像在对过路的人夸耀自己的美丽。
沙枣子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想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
(这段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色彩描写。
作者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沙枣子的渐渐成熟。
而后面一部分,则又偏向沙枣子的形状描写。
一个是写色,一个是写形,这样就把沙枣子的生长过程写出来了。
)
写景状物精彩片段及评析——山峰原野和溪流湖海
1.经过一个小厅,路又变得狭窄起来。
两旁的钟乳石有的宛如一只迷路的骆驼,有的如同一条青蛇,有的好像一棵参天古松,展开茂密的枝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在描写中多多地运用比喻句,能够使得文章生动形象,“看得见,摸得着”。
)
2.家乡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远看去仿佛和远处的山相连。
茫茫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滴,好像绿色的绒毯,上面还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又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美丽的大草原多么使人向往啊,小作者把草原的广阔和美丽都充分地写出来了。
)
3.夏天的长湖是迷人的。
站在湖边向湖面眺望,眼前一片明艳。
荷叶覆盖了湖面,像给碧波的湖面披上了绿装。
仔细看,一片片的荷叶像磨盘那么大,像油菜叶子那么亮,碧绿碧绿的。
细细的绿杆儿撑着荷叶,像一把小小的绿伞。
更使人喜爱的是荷叶丛中盛开了许多白色和粉红色的荷花。
这些荷花的花瓣包裹着嫩黄的小莲蓬,好像在保护小莲蓬的成长。
这时候,我们划着小船,划进了那荷叶丛生的地方。
我们坐在小船里,一会儿抬头看蓝天,一会儿向前看湖面,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中。
(第一句是起始句。
作者写了荷叶和我们在湖中活动。
优美的景色加上人的活动,景色会变得更美,因为人也是一道风景呀!
)
4.宽阔的沙滩上满是晶莹、细小的沙子,一脚踩上去,就像踩上了松软舒适的地毯。
一个浪打来,海水冲到我的脚上,凉爽舒适。
水退了,带走的沙子从我脚边滑过,觉得有些痒痒,也有些沙子留下来,使我的脚往沙子里陷进了一块。
又一个浪打来,脚就又陷进去一块。
一连几次,连脚背也被沙子淹没了。
(小作者观察得很细致,写出了他在沙滩上的独特发现,同时也写出了海边的情趣。
)
5.漓江的水波平如镜,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非常绿,绿得像夏天的草地。
(这一段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小作者用了三个排比,把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写出来了。
句式也很优美。
)
6.傍晚,我来到好久没有来过的小河边,领略小河美丽的秋景。
高大的白杨树,已经脱下它那翠绿的衣裳;青青的小草变得一片枯黄。
好看的各种花朵都不见了,只剩下摇曳的细茎。
河里已经没有多少水,失去了它往日欢笑的大嗓门,细声细气地像个文静的小姑娘。
一群鸭子不嫌水浅,仍游得悠闲自在。
太阳快落山了,几抹晚霞给小河两岸嵌上了金边,那清澈的水面也泛起细碎的金光。
(因为是描写秋天,所以就拿景物与春天相比,比如白杨原先是翠绿的,现在它“已经脱下了翠绿的衣裳”,比如小草原先是青青的,现在它已经“变得一片枯黄”,用这样的语句写,能够使人产生联想,也使文章变得丰富起来。
)
7.我家住在山脚下,家门口有一条小溪。
溪水清亮透彻,水底的鹅卵石历历可数,岸边的小树倒映在水中,水面碧波盈盈。
溪水总是那么欢快地流着,唱出“哗啦哗啦”的美妙歌声。
我爱门前的小溪,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最后一句话是一句议论的句子,如果把这一段比作是一个人的话,那这一句就是眼睛了。
你的文章里有这样的议论的句子吗?
)
8.潮水渐渐地退了,水面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就像涨潮前一样,黑压压的人群一边疏散,一边兴奋地议论着。
我仍然心惊肉跳,生怕潮水还会打上岸来。
回头望望波光粼粼的水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写游览时自己的独特的感觉,这是写好景物的重要方法。
写文章就是要“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思想”。
)
9.登山那天早晨,大雨刚过,山谷之间到处都是漫漫云雾。
我们经过了百岁宫、四香阁,直到天台峰下的凤凰古松前。
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向上移动着。
(把山径比作一条彩带,说它从云间飘落下来,确切不确切?
说它在轻轻地飘动呢,好不好?
)
10.瀑布下面是个深潭,瀑流冲进潭里,溅起成千上万朵浪花,形成无数个旋涡,然后汇成一条激流,浩浩荡荡奔出山谷。
人在瀑布下,如入画图中,真使我流连忘返。
(最后一句话像是两句诗一样,读起来真上口。
有时候我们写文章,会偶尔地跳出一两句像诗一样的句子,会使我们有一种非常得意之感,是不是?
写作其实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呀!
)
11.在这千山万壑之中,金鞭岩更具有诱人的魅力。
吃过午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游金鞭岩。
从住地沿着清澈透明的溪水而下,走里把路,就到了金鞭岩。
这岩三面垂直,高三百多米,突兀挺立,直刺云天。
在夕阳的辉映下,金鞭岩金光灿烂,十分壮观。
岩顶上挺拔的古松,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欢迎着我们这些小游客。
传说,金鞭岩是秦始皇的赶山鞭,龙王怕他赶山填海,就派女儿来到人间,乘秦始皇睡觉时,用假鞭将真鞭换走了。
后来,秦始皇赶山不动,一气之下把鞭子插在地上,就成了今天的金鞭岩。
(文章中写到一个传说,有什么用处?
你觉得有必要吗?
)
12.千人石几步之外有一个荷池,满池都是荷叶。
我想到夏天一定是满池荷花争相开放,飘香十里。
但引人注目的却不是荷池,而是屹立在荷池中的一块顽石。
这块顽石取名为“点头石”,元朝有一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
生公聚白石,尘佛天花坠。
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生公讲经的道意,连石头都听得点了头了;唯独那些统治者却拼命反对,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这些人的脑袋真比顽石还要难以教化啊!
虎丘的名胜古迹像虎丘山上的苍松和翠柏那样多,像鲜花那么美,也像点头石那样有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这篇文章的作者很聪明,他为了增加自己文章的文采,使自己的文章变得精彩生动,吸引读者,就在文中引用了古代诗人的一首诗歌。
写景也好,写别的文章也好,引用一些材料,都是很聪明和很巧妙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很省事,因为有些话用不着你来说了呀,是不是?
)
13.大海一望无际,碧蓝碧蓝。
海鸥在空中盘旋,轮船在海面上航行。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来到大海所看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
那年,我去海中仙岛——普陀游玩,我听说能见到大海而感到分外高兴。
一下车,我第一个蹦跳着穿过杂草丛生的小径,冲向金黄色的沙滩。
直到我的脚落在松软的沙滩上,手抚摸到坚硬的礁石,脸贴在海水上,尝到了海水又苦又咸的滋味,我才真实地感到了大海这个名字的亲切和魅力。
早晨,我早早地起来去看海上日出。
我坐在礁石上,任海水冲刷我那光滑的脚板,微微抬起头望着天际,静静地等候。
东方的海水开始泛起了红光。
渐渐地,太阳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膛。
开始它还不太亮,只见它像负了重似的,一纵一纵地。
刹那间,红光万道,照得海面上波光粼粼,无数的浪花在晨曦中欢腾跳跃。
“太阳升起来了!
”一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入我耳中。
(写看日出的这一处,很明显有学习课文的地方。
比如,“只见它像负重似的,一纵一纵地”等。
同学们学了不少课文,词呀句呀等等,要学会把它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用呀!
所以这个同学是很聪明的。
大家要向他学习。
)
14.走过沧浪亭门前的曲桥便进入园门。
园内小草丝丝翠绿,嫩柳依依鹅黄。
沧浪亭中的假山真妙。
它分东西两部,构造各自不同。
东部山径小道曲折高低,上有桥梁,下有溪谷,引人入胜。
西部湖石堆砌,玲珑剔透。
山下地势陡峻,水边立有一块大石,雕刻着“流玉”两字。
探头往下看去,真有“如临深渊”的气势。
(这段文字的作者语言能力很强。
你看他的句子和用词,特别地简练,而且很多地方用了对偶句,文章看起来就显得很美,很上口好读。
当然,他能有今天这样的语言水平,也决不是一天两天用功就能达到的。
但我们只要在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也就一定能有一天写出这样精妙的文字。
)
15.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满目青山,郁郁葱葱。
沿着天池山道往上看,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
抬头望去,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缝隙,射出点点星光,好看极了。
一束束光柱子光芒四射。
它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七彩的光环,真是美丽极了。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树林里唧唧喳喳,飞来飞去,为四周增添了生机。
天池山脚下有座池塘,池塘中有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刻着“天池”两个鲜红大字。
池塘中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个无瑕的翡翠,山上绿树红花,倒映在水中,特别地美丽。
写景状物精彩片段及评析——风雨雷电和日月星光
1.夜幕降临了,闪电显得更加耀眼,一闪一闪地像划破夜空的利剑,雷声轰隆隆的,震耳欲聋。
一阵狂风过后,大雨倾盆而下。
(写光写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2.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皎洁的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船,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
(把月亮写成小船还不够,还要让它动起来,小作者很会描写。
)
3.临顿路上那一排排树木,一盏盏路灯,更为这幽雅的月色增添了几分情趣。
月亮在树梢上,时而露出圆圆的脸,时而透出几痕亮光,时而又躲进树叶里和人们捉迷藏。
一盏盏圆形路灯就像一个个月亮,与天空中的月亮交相辉映,把天上地下照耀得朦胧一片。
(写月亮的变化,是因为当时晚上有风,小作者站在树下。
描写景色,如果能够写出它的变化来,文章就会内容丰富。
)
4.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声音轻细柔软像谷种爆芽的声音,似青草长叶的声音,如笋尖顶土的声音……(写下雨时的声音,一连用了三个比喻,都非常地准确,而且很美。
)
5.雪白的云块,一团又一团,看来比棉花还柔软。
假如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么,团团白云就是一个个岛屿,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海水。
云块不断地增多,又互相移近,紧挨在一起,它们中间的蓝天看不见了。
就像平静的大海上忽然起了大风,顿时白浪滔滔。
岛屿一个也看不见了,也许都淹没在波涛之中了。
(作者的想象完全是抓住“天空像大海”这个比喻来写的。
他就沿着这个想象,一直往下想,想到了岛屿,想到浪涛,想到了海上起了大风,等等,这样就把天上云块的变化写得新鲜有趣,生动有味。
)
6.午后,天色渐渐阴暗。
看天空中,乌云从四面八方漫过来,涌上来,隐隐约约听到远处响着嗡嗡的轻雷。
一会儿,黑云遮天,像黑锅倒扣下来。
“唰”一下,电光一亮,“轰隆”一声,一个炸雷。
豆大的雨滴,稀稀落落地洒落了下来。
(几个象声词用得极为生动,渲染了暴雨来临之前电闪雷鸣的气氛。
)
7.我急匆匆登上屋顶平台,去欣赏太阳落山。
此刻,太阳已经西斜,刺眼的光芒已经收敛,只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圈金灿灿的光晕。
金光映在河面上,河水金波粼粼;照在绿树上,绿叶金光闪闪。
村舍、禾苗都在忽闪忽闪地,光亮耀眼。
(从文中看,小作者很会观察景物,看,他观察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接着又观察阳光照耀下的绿树,最后又观察了村舍与禾苗,通过几个不同角度的观察,就把晚霞美丽的特色细致地写出来了。
)
8.傍晚时分,雪片开始稠密起来,雪花也似乎大了起来,仿佛梨花瓣儿一片跟着一片,不紧不慢,下得稳稳的,百片,千片,漫天飞舞。
不一会儿,高楼戴起了白帽子,大树穿起了白袍子,马路上也铺起了一层薄霜。
(最后几句人格化的句子很有特点。
)
9.太阳终于冒出了地平线,它仿佛是害羞的少女,先举目窥视,接着才露出圆圆的脸庞。
它通红通红,把半个天空染红了,广阔的大地也给涂上了一层鲜红的色彩。
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闪烁着光辉,树上的鸟儿在唧唧喳喳地鸣叫,好像也在欢呼太阳的升起……(壮丽的日出景象真是美不胜收!
)
10.天空,浓浓的乌云像排山倒海的浪涛,从天外滚滚扑来。
暴风雨要来了!
忽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了一层银光,紧接着“轰隆”一个惊雷,把我吓了一大跳。
霎时,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一样铺天盖地而来,雨越下越大,雷越打越响,整个大地都在发抖。
雨打在对面屋顶上,溅起朵朵水花,屋面上一片烟雾。
大股水流从屋檐上奔泻而下,院子里一下子积满了水。
大树、小树在暴风雨中发狂似的舞动着,喊着,欢呼暴雨的来临。
(这一段文章整个的描写都突出了一个字:
“暴”。
他没有笼统地说雨怎样怎样地大,而是通过细致的描写来真切地表现出来,使人印象深刻。
)
11.下雪了!
好大的雪啊!
似鹅毛,像芦花,又仿佛是洁白的棉絮,轻轻地飘到田里,飞到屋顶上,又调皮地溜进人们的脖颈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它们的脚印。
看呀,大地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褥子,好一个粉妆玉琢的世界。
(把句子写得短一些,一直是我们提倡的。
因为句子一短,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显得亲切自然,也照样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
12.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近看,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出无数的水花;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有近有远,就像一幅画一样。
)
13.那一天冷得出奇,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像是刀割一样。
路旁的柳条在风中狂舞着,那干巴巴的枝杈,不时地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被风卷起的浮土和落叶向我们扑面而来。
(总共三句话,却写得极有特色:
第一句写风吹在脸上的寒冷感觉;第二句写风中的树枝是怎样的;第三句写风把土和落叶吹到脸上。
)
14.我和奶奶都喜欢月夜,天空撒满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银装,多么恬静,多么柔美……(有的同学喜欢在文章的最后用省略号,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用省略号可以使文章显得很含蓄,好像意思还没有说完的样子,让人去再想一想。
但也不是每到结尾就一定要用,要看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景物描写的结尾,可以用一用。
)
15.轰隆隆!
又是一声雷响,像是一座巨大的楼房倒下时发出的声音,闪电好像是把天空撕出一道不整齐的裂口。
大风呜呜作响,像是鬼怪成群结队地拥来。
外面传来了别人家窗户被猛力摇动的声响,紧接着,当——,咣——,乓——,咔——,嘎——,杂乱的声音令人心惊胆战。
大雨终于来了!
又密又猛,不一会儿就糊满了窗玻璃,像流泪似的涔涔地淌着。
雨声劈里啪啦,像几万个人在敲着小鼓。
(写景物的变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住声音来写,特别是写风雨雷电,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多地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比如,要写风雨雷电这样的文章,那就选一个刮风下雨的天气,特地到外面去观察观察——你敢不敢?
)
写景状物精彩片段及评析——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
1.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地暖和了。
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树木也发出了嫩芽,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中展开了花瓣,燕子在天空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叫着,仿佛在祝贺春天的到来。
(嫩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和欢叫的燕子,组成了一幅春天的图画。
)
2.初夏季节,各色野花都开了,有红的,有紫的,有粉的,有黄的,就像绣在一块绿地毯上的绚丽的斑点。
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地飞来飞去。
(主要抓住色彩来写,给人的印象很深。
)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柿子树上缀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沉甸甸的,把枝头都压弯了。
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像一堆正在燃烧的火焰。
那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
(小作者似乎很喜欢用比喻句,你看,作者用小红灯笼比喻柿子,用火焰比喻枫叶,用金色蝴蝶比喻风中的落叶,写得多好!
)
4.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枝枝杈杈伸向天空,寒风一吹,颤颤抖抖;院子的水池也结了冰。
下了早读课,太阳出来了,发出淡淡的光,好像害怕寒冷似的,躲得老远老远的,不肯把暖意给我们。
(把太阳当作人来写,就很有情趣。
)
5.清晨,公园里空气清新,鲜红的太阳跳出了地平线,把柔和的阳光均匀地洒在绿树草地上。
花草散发出香气,绿叶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那棵枝叶繁茂的榕树,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写花草的香气,写绿叶的清新气息,都非常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6.一个无风的中午,天气十分炎热。
耀眼的阳光显得格外威严,照到人的身上就像火烤一样。
地上升起的热气,仿佛划一根火柴就会点着。
(最后一句写得极好!
)
7.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啊!
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么地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遐想。
(在文章中用一些带“啊”的句子,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
8.正当我们在天文台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天突然变了脸,一阵阵乌云压了下来,接着竟下起了霏霏细雨。
老师催促我们快步下山。
在下山时,我又注意到了佘山的绿。
那密密的细雨,好像是给佘山洗了一次淋浴,满山遍野的树叶,被冲洗得翠绿闪亮,还挂满了晶莹的小水柱,这佘山雨中的绿,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是迷人的绿,醉人的绿……(抓住了“绿”来写,也就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给人翠绿满目的感觉。
抓住色彩来描写景物,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
9.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校园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操场上,像铺上了一条白色的地毯。
老槐树的树枝上,银白雪条闪着道道白光,校园变成了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
(这一段也是抓住了色彩来写的,冬天,当然是写雪的“白”了。
)
10.晚饭后,夜幕还未把天宇完全遮盖起来,人群已经开始流向区庄。
卖东西的,买东西的,逛街凑热闹的,越是入夜,越是见得人头济济。
电灯亮了,一盏,十盏,百盏,千万盏,高楼大厦与地摊大排档,从高到低,从下到上,一片灯海,整个区庄又迎来了一个黑夜的白天!
(最后一句很精彩!
)
11.因为云块不断流动,天边的色彩也不断变幻;因为云块形状不断变化,天边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瞬间又消退:
飞禽走兽啦,花草树木啦,古今人物啦……好像是哪位伟大的画家用饱蘸夕阳余辉的彩笔,在天边这块幕布上精心描绘着一幅迷人的画卷。
(写作文是需要想象的,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写起作文来就会很轻松,这一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12.现在已是初冬了,立冬已过了半个月。
初冬的早晨和晚上,冷风中略带有一分寒意,而中午,气温又升高了,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可达十度以上。
苏州的初冬,跟北方的秋天差不多,人们还没有感觉到冬天已经到了,身上还只穿了两件毛衣。
(小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写苏州的初冬,把苏州初冬的特点一下子就写清楚了。
平时大家都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这句话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
13.晨风迎面吹来,像一只大手抚摸着我们。
刚刚苏醒的小草,在风中跳起了舞蹈,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纷纷从叶片上滚落了下来。
一片片树叶伸了伸懒腰,吮吸了一颗颗清凉的朝露,便像小姑娘似的活跃了起来。
朵朵白云如仙女一般,悠悠然飘过来。
树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向太阳,向大地,向人们问好。
早晨,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
我的每一天都是从这最美好的时刻开始的;大地上的一切也都是由这最美好的时刻开始的……(描写景物,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拟人就是其中之一。
它把景物当成人来写,用人的动作来写小草,写树叶,写小鸟。
于是,小草“在风中跳起了舞蹈”,树叶会“伸懒腰”,而小鸟在“向人们问好”。
这样一写,文章就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变得美了。
)
14.火红的太阳慢慢地西落了,归鸟们纷纷从我头上飞过,飞回到它们的小巢。
一轮明月从东方静悄悄地升上来。
夜空中美丽的星星,似乎在眨着眼睛对我说:
夜,来了!
(小作者特别喜欢和擅长用动词,归鸟飞,明月升,星星眨,这些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小作者是在写作,又不是在写作,而是用汉字在画画呢!
)
15.乡村的夏夜,多么美好!
那满天的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似乎也在静静地聆听着,聆听着老人们的故事、妇女们的新闻。
那皎洁的月光,撒向田野、村庄,伴着孩子们的嬉戏,伴着年轻人的歌舞。
那阵阵的晚风,送来了田野上稻谷的芳香,又送走了人们爽朗的笑声……(美好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