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7153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导学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

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

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但对观察者与观察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具体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1)观察物体2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观察、探究、发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1课时观察物体

(1)

课题

观察物体

(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观察活动,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

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2.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点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蹲下来,让视线正对着物体的面),这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熊猫玩偶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

熊猫玩偶玩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请同学或老师给大家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2.思考:

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

3.导入新课:

是啊,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1.讲故事,认真倾听。

2.思考并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3.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导言,明白所学内容。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写上名字。

(明明)(欢欢)(丽丽)

2.他们各看到房子的哪一部分?

连一连。

3.这些照片是谁拍的?

(1)(③)(②)

4.我来拍照,填前、后、左、右。

从(左)面拍摄从(右)面拍摄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观察熊猫玩偶。

2.组织学生描述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3.组织学生画出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4.组织汇报,展示画图。

5.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汇报在新位置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6.组织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放在桌上,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描述。

(教师巡视)

7.师生共同小结。

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1.小组内拿出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上并进行观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在座位上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2.汇报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生1:

我看到了熊猫的前面;

生2:

我看到了熊猫的后面;

生3:

我看到了熊猫的左面;

生4:

我看到了熊猫的右面。

3.学生试着画出自己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并交流自己的图画。

4.学生把图画贴在黑板上,汇报自己画出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并汇报。

6.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玩具,并在小组内交流:

描述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7.小组交流: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产生表象,再观察书中图画)

2.完成教材第70页第1题。

(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到观察图画,巩固新知)

3.完成教材第70页第2题。

(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位置关系)

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先观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观察实物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观察物体

(2)

课题

观察物体

(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将数学知识与学过的语文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兴趣盎然

以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引入新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效果比较显著,学生被吸引过来,对新课内容感到新奇,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层次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2.观察实践,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据三个面的形状判断出是哪类立体图形。

2.经历辨认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形状的过程。

3.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若干个立体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并提问:

为什么作者从多个角度看都没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这节课我们来观察几个我们常见的立体图形,看你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什么形状?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2))

1.朗读古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后汇报。

(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认真倾听老师导言,并进行想象。

1.连一连。

2.下面的图是谁看到的,在()里写上名字。

(小明)(欢欢)(小新)

3.从哪面看到的?

连一连。

4.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写上位置。

(②)(①)(③)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观察交流。

(1)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

画出看到的面的形状。

(教师巡视)

(2)组织汇报,展示学生画图,贴到黑板上。

(3)组织学生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画出看到的形状。

(教师巡视)

(4)组织汇报,展示图画。

(5)师生共同小结。

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3: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1.

(1)小组内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画出看到的图形形状,并在组内交流。

(2)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

生1:

我从长方体的上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

我从长方体的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

我从长方体的左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3)小组内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画出看到的图形形状,并在组内交流。

(4)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

生1:

我们组从正方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

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

球无论从哪个面看看到的都是圆。

(5)小组内交流汇报: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可能不同。

2.

(1)读题,明确题意,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①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②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就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第5题。

(帮助学生由观察单个立体图形到组合图形,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

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说一说它是哪一种立体图形。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用正方体摆一摆,进行观察验证后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后,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观察物体(立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反思

在观察立体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用猜一猜、看一看等活动,引导学生判断该图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让每个学生结合课件展示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图形对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实践教学的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教师点评和总结:

练习课

学习目标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学习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布绒玩具茶叶罐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观察实物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1题。

说一说下面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分析:

从图中看出,小鸟在大象上面,拍到的应该是大象的背部;小熊在大象的后面,拍到的应该是大象的尾部;袋鼠在大象的右侧面,拍到的应该是大象右面的身体,包括尾巴、身子、右耳朵等;小猴在大象的前面,拍到的应该是大象的头部。

答案:

1.瞧,他们正在给小熊猫照相。

4幅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写出名字。

(小刚)(小方)(小兰)(小军)

知识点2:

观察实物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2题。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分析:

先观察实物图(茶叶罐),看清茶叶罐的正面①号、背面③号、左侧面②和右侧面分别有什么图案或标志,再与所给的三幅图进行对照找出答案。

答案:

三幅图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①、③、②。

2.下面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知识点3:

观察实物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3题。

连一连。

分析:

先观察实物图(数学),看清数学书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分别有什么图案或标志,再与所给的三幅图进行对照,找出三位小朋友看到的图案。

答案:

3.连一连。

知识点4:

观察实物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4题。

下面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分析:

先观察主题图,设想自己就处在天安门所对应的三个位置(①②③),看你的右手或左手所对应的是天安门的什么位置,再与所给的三幅图进行对照,找出你在天安门的三个位置(①②③),看到的图案。

答案:

三幅照片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③、①、②。

4.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观察到的?

(小方)(小明)(小丽)(小军)

知识点5:

观察立体组合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5题。

连一连。

分析:

拿出学具(三种不同颜色的正方体)如图所示摆一摆,再站在图中三位小朋友所处的位置进行观察,找出你看到的三种不同的组合平面图形。

答案:

5.下面的房子各是哪个小动物看到的?

连一连。

布置作业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连一连。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学习了观察物体之后的练习课,为了让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方法掌握得更熟练,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毛绒玩具,课堂中我尽量设计观察实物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种实物,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实物的表象,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书中画面或是图片,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这个环节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

在看图找位置或看位置找图的题目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去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站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到的是怎样的,而不是一直站在“我”的角度进行观察、判断。

教师点评和总结:

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学习目标

熟练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前准备

相关课件布娃娃立体图形答题卡

教学环节1: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体和立体图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也不同。

教学环节2:

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

1不能正确辨认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例题】选择:

右图是谁看到的()

A.小红B.小兰

错误答案:

B

正确答案:

A

错点警示:

从图中看出,小红的左手朝着车尾,她看到的卡车的车尾应该朝左;小兰的左手朝着车头,她看到的卡车的车头应该朝左。

规避策略:

观看物体时,尽量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位置去观察,通常看你的右手所对着物体的哪一个位置,该位置就在你的右边。

2没有正确掌握角的大小与边之间的关系。

【例题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

错点警示: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

规避策略:

任何角的大小都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