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启示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713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启示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启示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启示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启示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启示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启示录.docx

《企业启示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启示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启示录.docx

企业启示录

企业示录

  基因是种神奇的存在,几乎像命运一样决定企业的未来。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对IT巨头兴衰给出的一个难以反驳的结论就是“基因使然”。

承认或不承认,基因就在那里。

XX挟互联网搜索的超级入口一度信心满满的冲击电商和即时通讯,结果有啊、乐酷天和XX“Hi”都在被记住之前就被忘记。

打着望远镜还找不到对手的阿里巴巴跨出电商平台就步履艰难,接手门户网站雅虎中国后一路败绩。

站内搜索一淘和购物通讯工具旺旺至少在阿里体系内还使用,而本指望挑战微信的来往像发射失败的火箭,靠广告闪亮一下便掉头向下。

万能的腾讯站在6亿QQ用户肩膀上仍然未能做好拍拍,搜搜坚持多年还是不得已并给搜狗。

尽管BAT各自在身边画了一道无人能闯的势力圈,却谁都没有能从自己的圈里超越出来。

不仅超级大国的版图几经震荡而未改变,新浪也靠媒体基因在微博领域击退了腾讯、搜狐和网易的屡次挑战,这在颠覆剧情不断上演的互联网的确有违和感。

  基因是不分国界的。

谷歌可以从搜索做到操作系统、智能眼镜和无人驾驶汽车,但做出来的Buzz、Wave甚至Google+都无法动摇Facebook的社交网络。

除了面对谷歌,Facebook的感觉大概好不到哪里。

小扎(Zuckerberg)不仅没抢到Twitter的饭碗,连和细分社交领域的SnapChat掰手腕都屡次败北。

电商霸主亚马逊可以横扫图书和百货,但向垂直母婴产品网站Quidsi(D)一再发动价格战都无功而返,不得不拉下面子和沃尔玛拼了一路竞价才收购到手。

收购看上去是解决单一基因缺陷短平快的办法,不过除了Google对Android和Youtube这样气质相近的产品之间的收购,异质企业和产品之间的收并购成功率实在不高。

说起来默克多还收购过Myspace,最后剁手价卖了。

不怕剁手的雅虎疯狂收购了数不清的公司也没能实现转型,大概唯一投资成功的就是高价上市而可以大捞一票的阿里巴巴。

  基因说似乎有足够的理由统治下去,但似乎也有足够的例外证明企业的血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

三星起于制糖成名于电器电子,不仅产业链覆盖处理器、内存、面板、家电,三星手机更是唯一一家可以和苹果抗衡的移动终端品牌。

通用电气(GE)产品则从飞机发动机、发电机、医疗器械横跨到金融服务。

比亚迪同样把生产线从电池、新能源、面板延伸到终端消费品汽车和手机(ODM)。

乐视从视频网站开始延伸到制片、互联网电视、手机甚至是乐视生鲜。

这些企业很难说基因是固定不变的。

Twitter创始人之一多西(Dorsey)创业成功后转到不相关的支付产业创立了同样成功的Square。

钢铁侠马斯克(Musk)在把第三方支付工具Paypal卖给eBay后不停步的创立了火箭制造和太空运输服务公司SpaceX,和更加大名鼎鼎的传奇电动车制造企业Tesla。

乔布斯证明人类除了可以登月,还可以从做Apple台式机转行到NeXT做服务器再到Pixar拍动画片然后回苹果变本加厉地做iPod、iPhone和iPod。

王兴同学可能也属此另类,居然从校内到海内、饭否再做到美团网,一个人穿越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

  企业的基因是由人来体现的,但一家缺乏某种产品基因的企业往往并不缺乏有这种产品基因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即便强大如Google、亚马逊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也很少成功。

但原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于刚创立的1号店则完全没有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平庸影子。

普遍认为阿里巴巴系创业员工都有深刻的阿里/电商基因,但多少有些尴尬的是阿里无论多努力也无法突破的社交导购在前阿里人面前倒似乎不是问题。

蘑菇街4名创始人中包括CEO、CTO和CMO共有3位来自淘宝。

唱吧则是前阿里人陈华打造的一款基于社交的音乐产品,至今是各路风投的宠儿。

白鸦连续创业的第二个社交导购产品口袋通显露比第一个项目”G”更好的潜力。

比阿里更尴尬的大概是网易。

如果前员工李甬创办的粉笔网和猿题库以及方三文创办的雪球财经还都有网易的教育基因和内容基因,前员工屡屡在网易被认为缺乏基因的即时通讯和社交领域爆红则是丁磊难以接受的。

中国互联网唯一能挑战QQ的YY出自网易前总编李学凌之手,另一位前总编唐岩则打造了微信头号挑战者陌陌。

  企业基因的现象如此复杂,到底有没有转基因?

为什么会发生转基因?

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决于如何理解基因。

复杂的东西本质可能是简单的。

企业基因不是以自然界的DNA双螺旋形式客观存在,而是存在于企业的 文化和价值观当中。

决定企业基因的最重要因素是产业特点和老板性格。

做奢侈品和做能源产业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拼长线投资的医药研发和短平快+供应链控制的生鲜电商亦无法交集,这些区别是产业的特点决定的。

同属地产行业中的万科和万达,除了各自细分领域的不同之外更大的不同在于管理层的理念差异。

老板的性格往往比产业特点对企业基因影响更大。

即使马云换位做IM而马化腾换位做电商,阿里依然如炎上之火而腾讯依然如深流之水。

王健林独掌的万达和王思聪入伙后的万达已判若两家公司。

TomAnderson分析Google为什么难以做好社交时准确指出布林和佩奇作为创始人的清一色理工男背景使Google过于迷恋算法,Google有数不清的天才懂数据,但他们却不懂人类。

吴军总结腾讯为什么没做好搜索时给出的答案是搜索需要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

腾讯理解产品和社交很深刻,在运维技术方面也有很好的沉淀,但对搜索的理解深度始终无法比肩谷歌和XX。

  技术革命和用户习惯变迁使互联网时刻处在变革之中,转变基因对很多企业来说不是一道可选题而是决定生死的必答题。

赶不上互联网班车的柯达、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纷纷退到谢幕的边缘,证明了马化腾关于巨人倒下身上还是暖的著名预言。

惊觉变革的企业为避免淘汰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

长虹启动向家庭互联网解决方案转型的互联网战略,苏宁顶着巨亏把几乎所有业务转型线上,海尔以不转型毋宁死的姿态重组架构,新东方提出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改变的前提是承认必须改变,连XX也彻底放弃对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看低,转而以追赶猎豹的速度向移动转型。

从2012年至今在股价和市场上的表现来看,李彦宏的及时转弯在一定程度上是拯救了XX。

  基因既然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转基因就不是动外科手术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文化和理念。

企业文化和互联网和行业发展同步,就不会轻易被淘汰;企业的理念如果能领先,就可能去颠覆别人而不是被别人颠覆。

转基因很大程度上并不要求企业对新进入的细分领域有太多经验,而是首先要求企业很好的把握互联网思维。

雷军从软件领域成功转到不熟悉的硬件领域,对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纯熟运用是最根本的原因。

硬件经验基本为零的乐视推出颠覆级产品超级电视,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充分运用平台和协同的力量。

不论锤子手机能否成功,英语教师罗永浩做锤子粉丝成功了。

罗老师起家的新东方做粉丝文化比任何一家网站都早,从这个方面来看罗永浩在基因上早有优势。

  企业转基因的本质是改变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把创新和沟通融入到产品设计和运营之中。

用一个统治当下的词来说,转基因就是有了互联网基因。

(林华)

光伏生死录:

中国众多光伏企业已被逼到生死关头

2013年07月23日 16:

57  《新产业》 我有话说(244人参与)

  光伏生死录(上):

“危”难关头

  记者:

罗葛妹

  去年10月美国“双反”硝烟尚未平息,如今欧盟又紧随其后向中国发起“双反”调查。

中国众多光伏企业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欧盟“双反”法案一旦成立,将有大批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局。

为规避被彻底覆灭的风险,以英利绿色能源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已提前开始布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三成企业倒闭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欧盟“双反”法案一旦成立,将导致超过30%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光伏贸易产生的直接损失将高达200亿美元,同时还会有30万人失业。

  造成这严重后果的根源,是我国的光伏企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的畸形化产业结构。

一旦供需失衡,整个产业便备受打击。

尤其是那些大而全、粗放型经营的企业,被淘汰的速度将会更快。

  深圳市大族光伏科技公司总经理王俊朝断言,一些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大型企业,反而往往抗压能力较弱,甚至有可能是最先出现不支的企业。

  “面对欧盟双反的重创,中小型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暂时停产,等到供需矛盾缓和,价格合理之后重新生产,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侥幸逃过一劫。

”王俊朝强调。

  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现状则显得更为严峻一些。

他们一旦停产,就意味着企业即将死亡,因为银行、基金等最具敏感的金融类公司,都会在大企业停产后第一时间去收贷,出现“墙倒众人推”的景象,并非不可预见。

所以,这些大型企业哪怕亏损,也不会选择停产之路,而一定是选择死扛到底。

  所以,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应该是管理跟得上规模、技术和经济实力都较强的企业。

  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院长沈辉估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之间,会有很大一批企业面临倒闭危机。

“这次欧盟的‘双反’将比早前美国对我们的‘双反'更严重,其'双反'的范围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等产品,几乎涵盖了整个光伏产业链。

相比一些拥有终端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和综合型企业,规模较大且只有光伏单一型产品的企业,更是会首当其冲。

  事实上,不但中国光伏产业难以承受惩罚性关税,欧盟整个光伏产业链也不能幸免。

  5月24日,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并称此次双反会损害欧洲光伏产业界的整体利益,惩罚性关税将导致欧洲失去至少20万个就业岗位。

  欧盟成员国6月6日对华光伏征税的“投票”(实为立场声明,非正式投票)结果显示:

27个成员国中,18国反对,4国支持,5国弃权。

尽管,依据欧盟法律,成员国的意见在初裁阶段不能左右欧盟的决定,但成员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朗。

  拓展新兴市场

  虽然未来的一切尚是未知数,但是中国的光伏企业却早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将欧洲预期出货量大幅降低,并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在去年10月美国确定双反后,国内一些企业就担心欧盟也会紧跟美国的步伐,继续对中国发起双反,所以他们都提前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沈辉说。

  拓展新兴市场成为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外建厂和海外贴牌不仅可以规避“双反”的影响,同时由于税率普遍上调,也为真正具备技术、品牌和产能实力的厂商,提供了扩大优势地位和市场份额的良好机会。

  事实上,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光伏组件占中国光伏制造总量的70%;到2012年的时候,欧盟市场占到中国光伏产业50%左右的出货量;2013年预计将降低到30%。

  以晶科能源为例,他们早在一年前的双反话题刚起时,就开始积极布局新兴市场,并预计今年在欧洲的出货量将从去年的50%左右下降到20%。

如今晶科能源在南非、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已收获了多个项目。

  得益于亚太市场业务的开拓,特别是日本市场,光伏龙头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在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好于预期:

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7%。

而在去年四季度,公司净亏损达5.82亿元。

  此外,英利绿色能源(NYSE:

YGE)为了反击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税,正在考虑在这两个地区外包组件生产以及缔结合资制造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在今年一季度,英利绿色能源的中国、美国和日本市场取得较好的成绩,三地出货量分别占总销售量为20%、14%和13%。

  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也是将市场分散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

公司今年一季度,在美国、印度、日本和其他海外市场的表现,与其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平分秋色,各占其20%左右的出口份额,大大降低了依赖单一性市场所产生的风险。

  国内权威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olarzoom观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光伏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明显回升。

中国主要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出口市场逐渐呈现出分散趋势,市场的多元化可有效地规避欧盟“双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过在王俊朝看来,开拓新兴市场这种求生之路仍属救急之策,其他海外新兴市场的需求,短期内并不能完全代替欧洲市场,“这是因为新兴市场还在初级发展阶段,其需求量有限,而且还会造成中国实体经济外移。

  光伏生死录(下):

“机”不可失

  记者:

罗葛妹

  正如多数光伏企业所期待的,面对危机,政府应该出面挽救一把。

当然,目前光伏最需要的既非是钱,也不是地,而是良好的落地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

至于企业最终会否起死回生,也只能交给市场作裁决。

  事实上,我国光伏产业在面临欧美“双反”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国内光伏市场难得的机遇。

换句话说,借“双反”之风不仅可顺势推开国内市场,也能促使光伏产业整合与升级。

  加速产业整合

  欧盟的“双反”政策,让众多光伏企业陷入危机的同时,也倒逼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加速结构化调整和产业升级。

这才是此次“双反”风波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也是光伏企业自身路径反思与竞争力再造的一个最佳时机。

  “‘双反’带来光伏产业结构化调整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种调整有利也有弊。

”业内资深人士刘昶在接受《新产业》采访时解释,“最残酷的结果是有一大批企业将被淘汰,尤其是那些市场较单一、本土化战略差的企业。

但同时也加速了国内光伏企业的产业化调整,使光伏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看来,中国光伏企业做好内功才是关键,也只有如此,才能凭借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拼出一条血路。

  纵观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史,短短数年间的飞速发展令人瞠目。

然而95%以上的产品要靠国外市场消化的事实,很难改变。

  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市场好时,“快钱”来得容易,而一旦转冷,这种内外失衡的产业格局便一戳即倒。

显然,中国光伏产业之危的根源不在于“双反”,它只是让危机提前而已。

  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产业整合和升级,才能真正摆脱核心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困境。

  “企业只有形成独有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立足于欧美市场,只有我国市场应用的大门被打开,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忧患才能消除。

”对于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王俊朝充满了信心。

  他指出,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为35吉瓦,但是截至2012年,我国的装机容量还不超过10吉瓦,这意味着未来两到三年,我国每年需增加10吉瓦的装机容量,发展空间巨大。

  欧洲去年的装机容量仅为7吉瓦。

如果真能够按照计划执行,同时国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国内市场在近两年就能够起来,远超过欧洲市场规模。

  王俊朝还进一步解释,之前的大部分光伏企业只是盲目地扩大产能,并不重视市场和应用,但是从一个健康的产业发展来看,这种模式应该颠覆过来,产能和市场应该是配套的。

企业只有挺过这个阵痛期,才会有发展的机会和希望。

  依赖政策落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除了企业自身要练就内功外,国内光伏政策大力推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但政策能否落实到位、何时落实到位,同样是个大的前提。

  自去年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征收高额“双反”关税后,中国政府便开始加快国内市场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是分布式发电已被看做国内光伏企业的“救命稻草”。

  今年年初,为了配合国家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国家电网[微博]公司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征询意见稿)》

  把此前每千瓦时1元的标杆电价,按资源分成4个区域分别下调为0.75元、0.85元、0.95元和1.00元。

分布式发电仅补贴自发自用部分,额度为每千瓦时0.35元,并入电网的部分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进行收购。

  令人意外的是,上述出台的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仍然停留在意见稿的层面。

  “现在的政策太宏观、无细则,地方政府执行时无据可依,无前例可参考,就很难落实,所以审批也难以及时。

”谈话中,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月海显得颇为担忧。

  王月海还向记者透露:

“目前这一政策还没有后续消息,具体的补贴电价、补贴的年限和结算的方式等都还不确定。

所以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出面救市,能尽快将之前已经发布的政策具体化,除此之外,还要有新的政策突破。

  事实上,在光伏产业发展前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出台了诸多落地政策,以扶持光伏产业稳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快递江湖生死录

2012年07月07日07:

5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江湖,生,或者死,来得都如此突然。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曾坐拥2.5万大军的上海希伊艾斯快递公司(以下简称“CCES”)便灰飞烟灭,而这家业内排名前十的快递公司尚未彻底走出崩盘阴霾时,在浙江新生不过三个月的汇强快递便吹响集结号,将原CCES快递加盟商悉数招致麾下,并一举将业务兵团铺向大江南北。

如此这般的沉浮交接仅仅是中国快递市场生死上演的一个缩影,在这块高达7000亿市场的巨额蛋糕周遭,还依附着国内超过7000家获得快递许可牌照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并非全部。

在国内扩张凶猛的民营快递企业厮杀正猛时,国资背景的中国邮政快递(以下简称“EMS”)以及觊觎中国市场的其他外资企业也正卷起裤管大步挺进。

其中,EMS仍在为上市蓄谋发力,而外资巨鳄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公司(UPS)两大翘楚向国家邮政局提交国内快递业务牌照的申请也已进入倒计时。

新一轮的对决序幕已然半开,腥风血雨也或将为时不远。

民资沉浮

在中国的物流领域中,民营资本无疑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

那些习惯躲藏在聚光灯背后的掌舵者们也正或如侠客,或为隐士般地书写着这个电光火石的江湖。

50岁的陈平自诩为“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这位曾经的宅急送创始人也似乎在用数十年的从业经历映射着民营资本在国内快递业的起落更迭。

“我家族里,有一种神奇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带领我从失败走向成功。

”陈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如是说道。

这位倔强的男人强调,虽然星晨急便营运失败,但他还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准备人生的第三次创业。

2008年,陈平离开了14年前一手创办的企业宅急送,次年3月,陈平依靠离开时手中的2000万再度组建星晨急便,并高调宣称二次创业拥有团队、有资本、有经验,并率先提出针对崛起的网购业务提出“云快递”商业梦想,即针对互联网包裹业务,做信息、仓储综合运营商,为电商和快递公司搭建运营平台的综合性公司,并预言在3年内获得成功。

直到2010年,星晨急便如一匹“黑马”在全国攻城略地。

也正是这一年,在国内纵横14年之久的大型民营快递公司DDS却因资金链断裂一夜之间休门倒闭,这是国内第一家大型快递公司倒闭,而在DDS轰然倒塌的背后则是民营快递公司生存空间遭遇挑战的真实写照。

但危局并未就此扩散,来自各大公司的投资相继蜂拥而至。

除阿里巴巴马云对星晨急便开出了7000万投资支票外,CCES也获得私募黎曼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彼时,快递业还被誉为“黄金投资行业”。

陈平对本报记者说,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后,网点建设也更为庞大,而凭借其个人在快递业的号召力,他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但是,在此后的3年里,国内快递业的行业走势却超出了陈平预设的路线。

在斥资3.2亿资金建立价格仓储基地后,却没有电商和快递公司选择将物件进入仓库,而陈平一直试图进军的C2C,以及B2C电子商务领域也早已今非昔比。

“摸索了一圈,我才发现我的方向完全错了。

”陈平说。

最后,陈平和他带领的星晨急便开始转向如顺丰所主营的百姓普通包裹快递业务。

而在迷惘之际,陈平则欲用2000万收购另外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负债4000多万的鑫飞鸿快递公司,与试图依靠百姓包裹业务重新起步,但未曾预料的是,2011年3月,陷入危机的两家企业由于资金断裂不得不面对倒闭境地。

星晨急便并非个例,与陈平相比,CCES董事长方里元虽异常低调,但这两家快递公司的命运极为相似,一夜之间运营体系则顷刻坍塌,旗下加盟商也纷纷如“鸟兽散”。

CCES内部加盟商对本报记者说,2010年获得黎曼公司投资后,CCES开始筹划赴香港上市,并疯狂扩张,并在全国各地招聘加盟商,力图在各地建设分拨中心。

短短5年时间,CCES的网络覆盖至全国,网点400多个,人数从100多人扩张至2.5万人,每天运营的快递的物件达到20多万件,并喊出了2012年30万件/日的目标奋斗。

但扩张背后的危机也就此埋下伏笔,“实际上,CCES的急剧扩张也导致加盟商良莠不齐”。

2011年里,方里元开始将公司的完全加盟商模式转变,但事与愿违的是,方里元用力过猛的转型计划不仅遭到了全国加盟商的强烈反对,在公司内部,由此花费的巨额资金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出现。

直营模式改革失败后,CCES的大批高管相继流失,紧绷已久的资金链也轰然断裂。

随后,方里元寻求到了新的接盘者——原汇通速递广东区总经理江小根。

但江小根在发现CCES1.7亿巨额债务后也中途退局。

江小根退出后,CCES至今无法恢复运营。

7月5日,CCES沪浙苏皖加盟商加入今年4月成立的浙江汇强快递有限公司(下称“汇强快递”),并率先恢复营运。

而与星晨急便、CCES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稳坐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头把交椅的顺丰速运则一路高歌,春风得意。

41岁的顺丰速运董事长王卫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这仍难掩这家根系庞大的快递公司的锋芒。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速运在日渐蚕食业内市场时已开始将触角伸至产业链上游,进军电子商务,此外,在拿到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其支付工具顺丰宝也正在系统开发之中。

“以快递为中心,顺丰的产业链还将不断延伸,这已经引起了很多竞争对手的恐慌。

”一名同业高管说。

等待的抢食者

7月6日,雨后的北京不再闷热,但对于刚刚走下机舱的德国邮政敦豪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安澎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

安澎马不停蹄地率领着集团的一众高管与中国的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拜见国家邮政局的官员则是其这趟旅行中最为重要的日程。

饶有意味的是,安澎此次来访的时机尤为巧妙,除了为即将在上海投入运营的北亚区运转中心揭牌外,中国快递业最后一个壁垒——国内市场的开放也已然步入倒计时。

尤为注意的是,德国邮政敦豪集团旗下快递公司DHL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以下简称“UPS”)的中国国内快递申请已经公示,并即将获批,而在竞争对手紧握中国市场脉搏时,如何布局中国战略则是安澎及其高管团队目前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牌照一批,好日子就会到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递企业高管说,尽管顺丰、四通一达等中国公司对外国公司表面上都表示欢迎竞争,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外资快递企业一进来,全部死绝,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正因于此,整个中国快递行业也正紧盯着国家邮政局的一纸批文。

2012年5月25日,国家邮政局网站上挂出《关于对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情况的公示》,正式宣告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公司的国内快递业务申请已经行至最后一步。

按照国家邮政局所披露的信息显示,联邦快递和UPS的中国公司将分别以北京顺义区和广州白云区为基地,经营除信件外的国内快递业务。

联邦快递申请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大连、郑州、成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而UPS则只是在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经营国内快递业务。

而这也是两家公司历时数年申请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即将尘埃落定的讯号。

事实上,在安澎拜访国家邮政局之前,短短一个月内,联邦快递与UPS的高管也已经密集拜访过国家邮政局及其他政府官员。

6月6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京分别约见了UPS中国区总裁陈嘉良和联合包裹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黎松江,就联邦快递和UPS在华经营业务问题进行了沟通。

半个月后,UPS国际总裁丹尼尔·布鲁托再度来华,并拜访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就在华业务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

两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