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6901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docx

河南项城三高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历史

项城三高2015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座号等填写(或涂黑)在答题卷的相应栏目内。

考试结束,仅收答题卷。

3.第I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栏目内。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有云: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成王是天下共主,其盟约会长期遵守B.成书年代分封制尚稳固

C.周公辅成王体现了宗法制原则D.周公与大公政治地位相等

25.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

26.董仲舒说: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顾炎武《日知录》中写道:

“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

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

”这一观点表明他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的态度B.主张回归孔孟儒学

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28.学者陈旭麓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9.近代《申报》曾评述道:

“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

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

……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②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

③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④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30.某个时期,有一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

“搞生产技术的,越老越值钱,搞一线生产的,越老越潦倒。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企改革造成国企内部贫富分化严重B.国企改革打破“铁饭碗”要不得

C.国企改革造成产业工人暂时困难D.“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31.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

“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

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

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

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足

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32.“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53年版的法国《百科全书》。

一直到了20世纪初,这个词忽然流行起来。

1958年版《大英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

“(资本主义)是一种产品生产属于个人或私有企业的经济制度。

”这说明“资本主义”一词是

A.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创造B.人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

C.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依据之一D.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客观产物

33.针对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展出的英国、美国和法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所表现出的差异,英国近代政治家理查德·科步登说:

“英格兰在用大型生产设备制造那些优质产品方面无与伦比,美国人大胆将机械天赋应用于普通用途的各种努力更胜一筹,但是法国在其产品需要最灵巧的操纵,最纯正的品味,最熟练地应用化学定律和艺术规则方面,被举世公认为第一流国家。

”材料中法国被“举世公认为第一流国家”体现在

A.生产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精神B.生产的产品比英国更胜一筹

C.生产崇尚标准化,强调实用价值D.生产注重品味,强调艺术内涵

34.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

“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3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正确的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先定论”的主张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繁盛篇:

千年骆驼铃吟唱中国传奇

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驮载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文化。

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为彼此注入新鲜血液,西方的宗教、戏剧、胡乐、胡舞、胡器、胡食等进入中国,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流行……在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稳步前行……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

材料二衰落篇:

汽笛轰鸣淹没了摇曳驼铃

法籍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认为:

“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

”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

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材料三崛起篇:

世界繁荣的呼唤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日、俄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传输的文化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何意义?

(2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3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丝绸之路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6分)“一带一路”的发展将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4分)

41.(12分)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

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以“英语的________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

(要求:

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

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

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

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

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

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

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制的相似历史作用。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材料一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

张文说:

“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

”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

“亦就是:

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

从消极方面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

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

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材料二施复亮提出:

“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

(8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

(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

“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

”他还曾说:

“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

”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

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

“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

“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

”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

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

“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

”于是就有人叫嚣说:

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表示:

“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

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材料二“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

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杨度《君宪救国论》1915年4月

材料三杨度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驳道:

“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何汉文《杨度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杨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追求。

(8分)

 

(2)以上三则材料体现的杨度的政治主张是否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7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35CCBAABCABDAB

40.

(1)意义:

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崛起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分,任意2点即可,每点1分)

繁盛的原因:

商业经济繁荣;商业环境宽松;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3分,任意3点即可,每点1分)

衰落的原因: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产品比手工产品更有竞争力;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的使用;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10分,任意5点即可,每点2分)

(2)因素:

对中亚、中东资源和战略位置的争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美俄等大国的推动;由全球经济不景气引发的对市场的争夺。

(6分,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

影响:

推动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其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速中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速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的步伐(4分,任意2点即可,每点2分)

41.示例一:

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3分)

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

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

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

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

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9分)

示例二:

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3分)

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

民国初年,英国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

“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

“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综上,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9分)

示例三:

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3分)

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

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

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

综上,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

(9分)

45.

(1)特点:

以军功大小授爵,按爵级享受相应待遇。

(2分)

政治背景:

兼并战争频繁,谋求富国强兵;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4分)

(2)动机:

学习西欧,改造俄国(富国强兵)。

(1分)

作用:

打破门第传统,削弱旧贵族势力;提高官僚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权力;促进社会转型。

(8分。

答对四点即可)

46.(l)主张政治上主张英美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上主张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调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中间性的政制”。

(8分)

(2)评析:

在保留国民党政权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建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实际,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间道路”最终破产。

(7分)

47.

(1)态度:

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

(每点1分,共3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影响:

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成为欧盟核心力量。

(3分)

(2)成因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

(每点3分,共9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48.

(1)政治追求《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大革命失败后,加入共产党,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1点3分,2点6分,3点8分)

(2)态度:

不矛盾,(2分)理由:

材料一中主张君主立宪但并不排斥革命,材料二中他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度先生虽然走过弯路,但是不断追求爱国进步是其一以贯之的精神。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