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6699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教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首页)

课程

名称

语文

单元

名称

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

总课时

13

主备人

授课人

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美丽的大自然”这个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昆虫备忘录》这四篇课文。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大家交流关于“春游去哪儿玩”的内容。

“习作”要求写“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主要是让大家品味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识字加油站”要求会认9个生字,“词句段运用”主要是帮助大家学会更恰当地运用词语,“日积月累”提供了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让大家积累。

修改批注

单元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单元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理念及

实施策略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教学用具

资源使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课题

1、古诗三首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累计备课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  析

《古诗三首》选编了三首写景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修改批注

三维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歌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春夏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景色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理念及

实施策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教法学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教学用具及

资源使用

PPT课件,学乐云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有很多有名的古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比如《春晓》《咏柳》《鸟鸣涧》等,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它就是《绝句》。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崇”,边音“芦”。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燕、鸳、鸯、梅、芽、溪”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惠、短、泛、减、芦”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融”时,可以结合它的多种含义。

  多义字歌示例:

  融:

春天冰雪融化,人与自然融洽。

金融日益发达,共建和谐国家。

  形近字歌示例:

  惠:

受惠不忘报,恩情要记牢。

蕙兰送恩师,穗子随风飘。

  芦:

毛驴住茅庐,专人来看护。

炉中烧芦苇,优待惹人妒。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鸳”的“夕”横撇的撇稍长,右上部的竖弯钩要平些。

  “鸯”的“央”撇、捺都要长些,下部上紧下松,横写得要平。

  “融”的左部里面一横短,右部收笔略高。

  “惠”上部稍窄,“曰”扁宽,下部略大,卧钩圆润。

  “减”右部斜钩不宜过长,撇短而有力。

  “梅”左窄右宽,右部的竖折,竖短折长,中横长。

  易错提示:

  “燕”注意上部是“廿”,不要写成“艹”。

  “芦”的下面是“户”,不要少写了一点。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虫-融(融合)-独(独自)-浊(浑浊)

  心-惠(优惠)-忍(忍受)-忌(忌惮)

  豆-短(长短)-豉(豆豉)-逗(逗乐)

  乏-泛(广泛)-砭(针砭时弊)-眨(眨眼)

  咸-减(减少)-感(感动)-喊(呼喊)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大家一起朗读古诗,巩固生字的认读。

  4.说说古诗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明确:

写了春天的美景。

  5.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景象给你的感觉。

  明确:

生机勃勃。

  6.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些什么。

  明确: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第一、二句中写到的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请结合诗句内容,并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看。

  明确: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2)以上是诗人看到的景色,那么诗人还闻到了什么呢?

  明确:

花草香。

  (3)“迟日”是什么意思?

  明确:

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4)请说说一、二句的大意。

  明确:

春天到了,祖国山河变得更加美丽。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鲜花盛开,到处弥漫着花儿、草儿的香味。

  过渡: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小动物们也被吸引来了。

(齐读三、四句)

  2.学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泥融”是什么意思?

  明确:

这里指泥土湿润。

  

(2)小燕子在做什么?

  明确:

飞来飞去。

  (3)鸳鸯又在做什么呢?

  明确:

在香甜地睡觉。

  (4)写燕子和鸳鸯的活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此诗能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绝句杜甫

教学反思:

 

签阅: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课题

1、古诗三首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累计备课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  析

《古诗三首》选编了三首写景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修改批注

三维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歌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春夏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景色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理念及

实施策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教法学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教学用具及

资源使用

PPT课件,学乐云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融合 燕子 鸳鸯 优惠

  崇高 芦苇 豆芽 长短

  梅花 溪水 广泛 减少

  2.默写《绝句》。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以及本课的第一首诗。

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剩下的两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一样是描写美丽春景的,而《三衢道中》写的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

接下来的学习将告诉大家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朗读指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惠崇春江晚景”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惠崇是一个和尚,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

苏轼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叫《惠崇春江晚景》。

  4.“三衢道中”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三衢山的山道上。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

  1.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介绍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每句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明确:

第一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第二句:

春天来临,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第三句: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第四句: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

  (3)什么是“蒌蒿”“芦芽”?

(出示图片)

  (4)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明确:

前三句。

  (5)那么第四句是写什么呢?

  明确:

作者的想象。

  (6)除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你还能发现作者的想象之笔落在了哪些词句上吗?

  明确:

暖、知。

  (7)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明确:

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常常出现降温和春寒天气。

在这种春寒的天气里,猫、狗都伏在炉灶旁、屋檐下,而此时的池塘里、溪水边,三五成群的鸭子却可在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高唱”。

鸭子的这些举动,告诉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已经变暖,春天来临了。

这句诗细致、逼真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方早春时的秀丽景色。

  2.学习《三衢道中》。

  

(1)诗人是什么季节游三衢山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

夏季。

从“梅子黄时日日晴”可以看出。

  

(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明确: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明确:

他先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沿着山路行走。

  (4)沿途诗人都看到了些什么?

哪句诗是写作者的沿途所见?

  明确:

绿荫、黄鹂。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是写诗人的沿途所见。

  (5)赏析诗的三、四句。

  明确: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绝句》中通过描写动物活动来增添春景意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三衢道中》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山林的幽静与归途中的黄鹂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2.总结。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借助资料来学习古诗,增长了不少知识,收获不小呀!

  《三衢道中》的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表现出诗人的愉悦情状,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苏轼曾几

教学反思:

 

签阅: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课题

2、《燕子》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累计备课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分  析

《燕子》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

修改批注

三维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及

实施策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教法学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教学用具及

资源使用

PPT课件,学乐云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燕子)谁见过燕子?

它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凑”,翘舌音“沾”,前鼻音“痕”,后鼻音“伶、形“,边音”掠“和多音字”散、竿“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拂、尔、痕“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学习”凑、集、聚、形、掠、偶、沾、倦、纤“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

  手持弓满,两箭上弦。

定睛一看,一直一弯。

(谜底:

拂)

  负字头,尖尖首。

有人来,非我有。

(谜底:

尔)

  病一半,恨一半。

伤痊愈,它出现。

(谜底:

痕)

  形近字歌示例:

  集:

粮食大丰收,带去集市售。

焦急无人买,盼人来收购。

  掠:

冬天水冰凉,晴日把衣晾。

用手掠一掠,心中不惊惶。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集”的“木”横要长,托住上面。

  “拂”的“弗”转笔要合理。

  “掠”左窄右宽,“京”的竖钩不宜长。

  “偶”左窄右宽,“禺”中长竖下面的提偏右上。

  “沾”的“氵”呈弧形,右边“占”略高一些。

  “纤”左部提短,右部撇短横长,末笔为悬针竖。

  易错提示:

  “拂”左边是“扌”,不是“亻”。

  “聚”的下部不要写成“水”。

  “倦”右部“卷”的下面不要写成“已”。

  “尔”第二笔是横钩,千万不要写成横折钩。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开-形(形体)-刑(刑法)-邢(姓邢)

  京-掠(掠夺)-凉(冰凉)-晾(晾晒)-惊(惊讶)

  占-沾(沾水)-粘(粘贴)-站(站立)-战(战斗)

  奏-凑(凑合)-揍(挨揍)

  禺-偶(偶尔)-遇(遭遇)-隅(偏安一隅)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

(1):

描写了燕子的外形。

  第二部分

(2):

写春天的美景,特别是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5):

写小燕子飞行与停歇时的美丽图景。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

  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及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明确:

从羽毛、尾巴、翅膀三方面写出了燕子的色、态、形。

“乌黑”“剪刀似的”“轻快有力”具体地勾勒出了小燕子的外形美,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使读者对燕子产生喜爱之情。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

  明确:

从整体到局部。

  (4)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先观察了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

下节课,我们将更具体地品味文章的词句。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春之美

飞行美停歇美

教学反思:

 

签阅: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课题

2、《燕子》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累计备课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分  析

《燕子》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

修改批注

三维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及

实施策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教法学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教学用具及

资源使用

PPT课件,学乐云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凑近 吹拂 聚集 形体 掠过

  偶尔 沾水 疲倦 纤细 痕迹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燕子独特的外形,那么,作者接下来又从哪些方面来继续描写燕子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指导:

语气应轻松欢快,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2)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描写了轻风、细雨、柳丝、各色鲜花、青草、绿叶、小燕子。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繁茂、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3)春天的风和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

风是轻轻吹拂的微风,雨是“如毛的细雨”。

  (4)作者为什么要用“如毛的细雨”来形容春雨?

联系你所了解的春雨回答。

  明确: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春雨如烟如雾,润物细无声,像牛毛、像细针。

  (5)春天的柳丝有什么特点?

  明确:

多(千条万条),柔。

  (6)本文主要是写燕子,作者为什么要用一大段写春天的其他景物呢?

  明确:

用春天的美丽景物衬托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更显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春天的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

2.学习第三部分。

  

(1)朗读指导:

用赞美的语气,读出对燕子和春天的热爱。

  

(2)第3、4自然段主要写燕子做了什么?

  明确:

主要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即动态美。

  (3)燕子的飞行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

①飞得快。

从“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横掠”可以看出。

  ②飞得轻。

由“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看出。

  (4)“叽的一声”写出了什么?

  明确:

写出了燕子飞行时欢快的心情。

  (5)想一想燕子具体的“掠”和“沾”的姿势。

  (6)第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主要写了燕子停歇的美,即静态美。

  (7)“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你觉得这幅画面像什么?

  明确:

像五线谱。

  (8)为什么要说“几痕细线”而不说“几根细线”?

  明确:

“几痕”写出了远远望去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

  明确:

外形 春天的各种美景 燕子动态的美 燕子静态的美

  

(2)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

课文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

  2.总结。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

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教学反思:

 

签阅: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课题

3、荷 花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累计备课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分  析

《荷花》描写了“我”夏日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想象丰富,通过描写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修改批注

三维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理念及

实施策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