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638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 1.docx

新民主主义革命22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

1.(基础精典)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解析 从标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中看不出A、C、D三项。

其中,“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外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毁”“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内除国贼”。

答案 B

2.(考试报)五四运动时期,天津一公园中的亭柱上,贴有如下一副对联:

“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对联中的“国敌”是指(  )。

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

解析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加之一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国敌”应指日本。

答案 D

3.(承德月考)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闭关到开放B.由专制到共和

C.由落后到富强D.由愚昧到科学

解析 本题实质考查“第一次历史巨变”。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具体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B。

答案 B

4.(石家庄模拟)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

答案 B

5.(原创题)2012年,为祝贺“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上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

中共二大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在于(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决定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解析 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成立,A项错误;中共三大确定和国民党合作,C项错误;湖南秋收起义应为1927年,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6.(汉中模拟)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解析 从材料中“金沙江”“铁索桥”“雪山”关键词可以判断该事件指的是红军长征,导致长征的主要原因就是“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

答案 B

7.(宁德质检)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

“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

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

A.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

B.当时中共的力量还很弱小

C.中共认同国共两党合并方式

D.改组后的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解析 中共不反对将军队统一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但这一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而非“国民党的政府。

”A、B、C三项说法片面或错误。

答案 D

8.(邯郸调研)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是指1927~1937年,由“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可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项正确。

答案 B

9.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是“1949年4月”“大江”和“金陵”。

故选A。

答案:

A

10.(铜川调研)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长征,而且是中共的转折点,所以应该是遵义会议。

答案 A

11.1935年,毛泽东写下一首《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下列选项,与词的情景最接近的是(  )。

A.四渡赤水,打乱敌军追剿计划

B.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

D.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到达陕北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1935年”“六盘山”“行程二万”,可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答案 D

12.(2012·汕头模拟)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解析:

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

联系各选项,A项符合题意。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3.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

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由警察逮捕的,而当学生“垂泪而道”时,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A、D虽然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可排除;B错在“主导”上,可排除。

答案:

C

14.(2012·银川模拟)毛泽东曾经指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材料中“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的信息说明毛泽东评价的是五四运动对第一次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答案:

A

15.(2012·合肥模拟)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演绎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风云。

下面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将有可能出现在该部电影中的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李大钊、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场景

D.陈独秀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A是1924年开始,B是1923年召开,时间不符,C李大钊、陈独秀没有亲自参加中共“一大”。

答案:

D

16.这是某次战争战前誓师词中的一部分: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这次战争(  )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由材料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的誓师词,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答案:

C

17.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解析:

注意“1925年”这一关键词。

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迅速发展,导致中共人数的大量增加,故选D项。

共产国际的支持不仅仅是这一时期的中共发展的原因,不选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不选B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选C项。

答案:

D

18.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解析:

第一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到民国建立,第三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第四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

由此推断出“开天辟地”指1921年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是指1935年遵义会议。

答案:

B

19.(2012·南昌模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如右图)。

下列有关这两次武装起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起义都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都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

C.起义之初都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D.说明中共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解析: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仍然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答案:

A

20.《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这里的“迷雾”是指(  )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答案:

B

21.(2012·濮阳模拟)1933年10月,红卅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了如此对联:

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

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  )

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

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解析:

从关键词“1933年”可知A项(1934年开始)、C项(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项(1935年遵义会议)错误,选择B项。

答案:

B

22.《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

“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

”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红一方面军”“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等分析是遵义会议的意义。

此次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

C

23.(2012·江门模拟)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解析:

材料反映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此举目的在于促成统一战线,保障抗战胜利,故选择C项。

答案:

C

24.(2012·琼海模拟)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淞沪战役

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

解析:

从材料所述可以判断出作战地点在华北地区,而打击的目标又主要是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符合要求的也就只有百团大战了,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

25.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解析:

从材料中“1947年的最后一天”“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等信息可知,内战中国民党的失败使其“忧患最深”。

A项虽出现于1947年,但国民党的失败只是局部性的,排除。

C项出现于1948年,排除。

D项出现于1946年。

B项出现于1947年,中共战略进攻使国民党“告急”“失败”,故选B项。

答案:

B

26.(2012·潍坊模拟)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

由材料可以判断出此战役发生的范围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符合的应该是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地区,渡江战役却是要渡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

C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2: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3: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

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8分)

(3)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及国民革命。

(1)问前一小问结合材料1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2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

后一小问要抓住材料2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

(2)问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变化:

从独立和不与其他党派合作到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党内合作。

原因:

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成果:

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影响: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