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
,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
,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
,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
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课题: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
02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
讨论、实践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B、1.712dmC、0.172km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nmB、2mmC、2cmD、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
,
,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
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2:
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3:
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
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填“调长”或“调短”)。
课后反思:
课题:
运动的描述序号:
0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1)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
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
(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
(3)如何选择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青山、竹排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沙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
课后反思:
课题:
运动的快慢序号:
04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导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
百米赛跑
归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速度: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
m/s,km/h,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
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④⑤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A、大人B、小孩C、一样快D、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
间的关系为
在图中是甲、乙两
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B、
C、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m处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D、乙在甲前面1.2m处
5、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A、1.33m/sB、7.2km/hC、2.5m/sD、4.8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3、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路程/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3.2
5.3
6.8
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7、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课后反思:
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序号:
05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导学方法:
观察实验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课堂导学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
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
为什么?
图7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cm/s
2
S2=75cm
t2=2.5s
V2=_____cm/s
3
S3=75cm
t3=2.4s
V3=______cm/s
v=______cm/s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
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10
猜想: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图9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T13
到站时间
……
16:
11
20:
11
8:
04
发车时间
14:
40
16:
16
20:
23
……
T14
到站时间
9:
03
7:
23
3:
14
……
发车时间
……
7:
28
3:
26
15:
45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
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
(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
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课后反思: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
06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
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这说明。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
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
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课后反思
课题:
声音的特性序号:
07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