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5964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5

南阳2016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

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

“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

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

”入中也是如此。

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

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

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

之买扑。

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

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

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

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

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

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

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

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

值,使商人无利可图。

甚至亏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

正如文彦博指出的:

“非茶法弊,盖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其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

宋初以来的矿冶业,不问冶户冶炼的多寡,必须按照国家硬性规定的矿税课额缴纳。

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难以探明矿藏量,如果实行课额制,很难准确保持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使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失去坚实的基础。

到王安石变法期间,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二八抽分制。

如绍兴七年,朝廷同意“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

尤其对于后者来说,避免了因生产不足但课额不减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坑户、冶户的再生产获得了一定的保证。

宋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关系时,重视以共利双赢为基础。

如在出让坑冶坊场经营权时,注意根据各州买扑坊场历届课利的增减情况,酌中确定一个课利钱数额。

作为本届承包的最低价。

南宋政府出卖、出租官田宅时,要求立价“量度适中估价,务要公当,不致亏损公私”,并严防官吏在估产立价中营私舞弊。

(摘编自方宝璋《略论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边地点入纳粮草换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这是入中法失败的关键原因。

B.在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买扑承包中,如果官府竞标价定得低,承扑者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有亏损破产的担忧。

C.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分成制,允许坑户依法采矿、冶户自备物料冶炼,官府只抽取二分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业的再生产。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恢复了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平等合作关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只有共利双赢,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持平等自愿合作关系。

在总结铜场兴衰原因时,耿延年也指出了这一点。

B.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财政收益,做到“有常而无失”,就必须在转让经营权招标时确定适中的竞标价。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益,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证官府和坑户、冶户的利益,也影响了宋代矿冶业的发展。

D.为了严防官吏因营私舞弊而致公私双方的利益受损,南宋政府在进行出卖、出租官田宅等经济活动时,要求估价适中,立价公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获甚多。

政府发放钞引让商人兑换茶叶,从中获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决边境军需供给难题。

B.入中法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顺利实行,是以官商共利双赢为基础。

对商人而言,能够有利可图,自然不会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

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与矿冶业主之间的利润分成制度,它最大的优点是在课额不减的情况下,避免了因生产不足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

D.在出让坑冶场坊经营权、核计应征数额时,宋政府重视承包商的利益,根据各州历届买扑课利的增减情况,酌定了一个适中的承包价。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曹琮字宝章。

兄珝,娶秦王女兴平郡主。

琮幼时,从主入禁中,太宗置膝上,拊其背曰:

“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

”及父彬领镇海军节度使,补衙内都指挥使。

彬卒,特迁西头供奉官、勾当骐骥院、群牧估马司,市马课有羡,再迁西上阁门副使。

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琮因奏曰:

“陛下方以至公属天下,臣既备后族,不宜冒恩泽,乱朝廷法。

族人敢因缘请

托,愿致于理。

”时论称之。

出为环庆路马步军总管,知邠州,迁秦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兼知秦州。

度羡材为仓廪,大积谷古渭、冀城。

生羌屡入钞边,琮怀以恩信,击牛酾酒犒之,多请内属。

宝元初南郊,召入侍祠。

会元昊反,拜同州观察使,复知秦州,上攻、守、御三策。

久之,兼同管勾泾原路兵马。

刘平、石元孙败,关辅震恐。

琮请籍民为义军,以张兵势,于是料简乡弓手数万人。

贼寇山外,还天都,劫仪、秦属户。

琮发骑士,设伏以待之,贼遂引去。

琮欲诱吐蕃犄角图贼,得西川旧贾,使谕意。

而沙州镇王子遣使奉书曰:

“我本唐甥,天子实吾舅也。

自党项破甘、凉,遂与汉隔。

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

”帝善琮策,改陕西副都总管,拜步军副都指挥使。

与夏竦屯鄜州,还为马军副都指挥使,以疾卒。

帝临奠,后并出临丧,就第成服。

赠安化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忠恪。

琮小心谨畏,善赞谒,御军整严,死时家无余赀。

子佺,皇城使、嘉州防御使。

佺子诗,尚鲁国大长公主。

      (节选自《宋史·曹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B.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C.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D.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B.关辅指陕西中部一带,“关”即关中,主要指今陕西;“辅”即畿辅,原指长安京畿地区。

C.“谥”是古

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如文、武、康、厉、忠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

D.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封号或敬称,公主下嫁常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琮为政有方,为人品正廉直。

他负责马市,征税有功,获得升迁;他自己严守律法,也不允许家族中人循私情,死时家无余财。

B.曹琮善于治军,很有军事才干。

他御军整齐严格,多次担任军事要职,掌管兵马;当贼军侵犯,他以骑兵设伏,迫使贼兵退去。

C.曹琮治边有术,措施富有成效。

他首知秦州,建仓储

粮,安抚羌民;再知秦州,他加强军备,通过商人联合沙州镇王子击败了贼兵。

D.曹琮出身富贵,深受皇帝垂爱。

他出身官宦,且是皇亲国戚;他年幼曾入宫,受到太宗赞誉;他死后,皇帝皇后亲临祭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生羌屡入钞边,琮怀以恩信,击牛酾酒犒之,多请内属。

(4分)

(2)琮请籍民为义军,以张兵势,于是料简乡弓手数万人。

(4分)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小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

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

汴京金明池。

③鹓鹭:

两种鸟,这里借指同僚和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6分)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5分)

(三)名句默写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0分)

(1)引壶觞以自酌,。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滕王阁序》)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宠命优渥,,有所希冀。

(《陈情表》)

(4)在《逍遥游》中,表现对列子驾风而行的自由轻妙,赞赏有加的句子是:

“,。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3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地盯着他嘴上的烟斗。

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着的辉煌闪烁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之间,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的,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很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着他嘴

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说,“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做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整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地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份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

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又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

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面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呦,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

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姿百态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

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了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了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忽然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年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

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装满烟斗的玻璃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淳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老范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一幅画被定为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请梳理小说的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6分)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

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7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赍发(jī)迤逦(lǐ)木讷(nà)彤云密布

B.讥诮(qiào)辖制(xiá)庇佑

(pì)锣鼓喧阗

C.泅水(qiú)悖时(bèi)埋怨(mái)茕茕孑立

D.仓廒(áo)缜密(zhēn)傩送(nuó)皇天后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C.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

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

要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

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

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

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

“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阳2016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B项整合了第2段的有关内容,对买扑承包的经营行为进行转述,原文说竞标价太高,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

转述说竞标价低承扑者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有亏损破产的担忧,过于绝对,逻辑上不成立。

因此B项是错误的。

2.D(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整合和推断,要求估价适中,立价公当的目的是为了不致公私亏损,而非严防官吏营私舞弊;只有严防官吏营私舞弊,才能估价适中,立价公当。

二者是条件关系,而非目的关系。

因此D项的理解分析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3.C(C项对第5段中二八抽分制的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转述,其中‚最大的优点夸大其辞,课额不减是弊端之一,不是优点;在实行二八抽分制时,课额已经调整,而非课额不减。

因此C项是错误的。

4.D 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

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5.C厉为恶谥。

6.C原文没有说明是否击败贼兵。

7.

(1)生羌多次到宋朝边关抢劫,曹琮用恩情信义安抚他们,杀牛斟酒犒赏他们,生羌大多请求归附朝廷为属地。

(“钞”“怀”“内属”各1分,大意1分)

(2)曹琮请求登记百姓,建立义军,来扩充军队的实力,于是就从各乡挑选了弓箭手几万人。

(“籍”“张”“料简”各1分,大意1分)

(3)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参考译文

曹琮字宝章。

他的兄长曹珝娶的是秦王的女儿兴平郡主。

曹琮年幼时,跟从兴平郡主到宫中,宋太宗把曹琮抱在膝上,抚摸着他的背说:

“曹家有功于我家,这也是个好儿郎啊。

”等到曹琮的父亲曹彬兼任镇海军节度使,曹琮也补任衙内都指挥使。

曹彬去世时,曹琮升任西头供奉官、勾当骐骥院、群牧估马司,征收买卖马匹赋税有盈余,再升任西上阁门副使。

曹琮与曹利用结为亲家,曹利用被贬,他也外调,担任河阳兵马都监,兼任内军器库。

后升任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

宋仁宗册封曹琮兄长的女儿为皇后,礼仪都由曹琮主办,后授任他为卫州团练使。

曹琮于是上奏说:

“陛下正用最公正嘱托天下臣民,臣既然是皇后亲族,不应该贪恋恩泽,扰乱朝廷法度。

若我的族人胆敢因此请求办事,希望按理法处治。

”当时舆论称赞他。

外调担任环庆路马步军总管,主管邠州,后升秦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并主管秦州。

考虑将多余的木材建成粮仓,在古渭、冀城大量积蓄谷物。

生羌多次到宋朝边关抢劫,曹琮用恩情信义安抚他们,杀牛斟酒犒赏他们,生羌大多请求归附朝廷为属地。

宝元初年,在城南举行郊祀,召曹琮入京城陪侍祭祀。

恰逢元昊反叛,授予曹琮同州观察使一职,又主管秦州,曹琮献上攻、守、御三策。

很久以后,兼同管勾泾原路兵马。

刘平、石元孙战败,关辅官民震惊恐惧。

曹琮请求登记百姓,建立义军,来扩充军队的实力,于是就从各乡挑选了弓箭手几万人。

敌贼侵犯山外,回天都时又抢劫仪、秦两地的百姓。

曹琮派骑兵,设下埋伏来等待贼人,贼人于是退走。

曹琮想诱使吐蕃和大宋形成掎角之势夹击贼人,找到西川地区的老商人,派他把想法告诉吐蕃。

沙州镇王子派使者上书说:

“我本来就是唐朝的外甥,皇帝其实是我的舅舅。

自党项攻破甘、凉等地,我们就和汉地相隔。

现今愿意率吐蕃各地首领为朝廷击败贼人。

”皇帝赞赏曹琮的策略,改任他为陕西副都总管,授职步军副都指挥使。

与夏竦驻兵鄜州,回朝又任马军副都指挥使,因病去世。

皇帝亲临祭奠,皇后也随行前来吊丧,到府第换上丧服。

赠安化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号忠恪。

曹琮小心谨慎,善于赞唱礼仪引导谒见,御军整齐严格,死时家无余财。

曹琮的儿子曹佺,担任皇城使、嘉州防御使。

曹佺的儿子曹诗娶的是鲁国大长公主。

8.描绘了一派城郊暮春生机盎然的景象。

(2分)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2分)。

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分)(答“以乐景衬哀情:

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

”或“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也可)

9.双关:

“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

借代、比喻、夸张:

“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优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词人愁之深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0.

(1)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3)过蒙拔擢岂敢盘桓(4)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

(1)AE(答A或E给2分;答B、C、D不给分。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