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211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专题5.4遗传规律的基本规律综合

1、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无论是让F1作父本(正交)还是作母本(反交),在得到的后代中,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的分离比都接近预期的1︰1,从而验证了他的假说。

关于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可用纯种高茎(DD)与F1高茎豌豆(Dd)杂交作为测交实验

B.不可用杂种高茎(Dd)与F1高茎豌豆(Dd)杂交作为测交实验

C.测交实验设计正反交实验是为了证明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测交实验设计正反交实验是为了证明F1产生雌、雄配子时均符合假说

2、果蝇(2N=8)因个体小、繁殖周期短、相对性状明显等特点,常用来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

若下列选项中的每对等位基因独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A、B、C……控制的为显性性状,基因a、b、c…控制的为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两亲本杂交得到F1,以后每代随机交配。

下列关于几组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AABB×aabb和AAbb×aaBB的F2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则A/a与B/b独立遗传

B.若AAXBXB×aaXbY为正交实验,则反交实验产生的F2个体与正交实验产生的F2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相同

C.若AABB与aabb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Fn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也为9︰3︰3︰1

D.若AABBCCDDEEFF与aabbccddeeff杂交,F2一定能够产生64种基因型的配子

3、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花色有白花、蓝花、紫花,叶片形状有宽叶、窄叶。

为了研究花色和叶片形状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

取一株纯合蓝花宽叶雌株和一株纯合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均为紫花宽叶,F1相互交配得到F2的结果如表。

紫花宽叶

蓝花宽叶

白花宽叶

紫花窄叶

蓝花窄叶

白花窄叶

雌株数目

181

60

79

0

0

0

雄株数目

89

29

41

91

30

3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取F2一株蓝花宽叶雌株和一株白花窄叶雄株杂交,杂交1代中不可能全是紫花宽叶

B.选取F2中一株紫花宽叶雌株和一株紫花宽叶雄株杂交,杂交1代中有紫花宽叶︰蓝花宽叶︰白花宽叶︰紫花窄叶︰蓝花窄叶︰白花窄叶=448︰56︰63︰64︰8︰9

C.选取F2中所有蓝花宽叶雌株和蓝花窄叶雄株杂交,杂交1代中有蓝花宽叶︰蓝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24︰8︰3︰1,共有12种基因型

D.选取F2中所有白花宽叶植株随机杂交,杂交1代中有白花宽叶和白花窄叶两种,比例为3︰1基因型

4、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

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SS基因型个体纯合致死),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基因导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 种基因型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

5、研究发现,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记为A、a)与该昆虫杂交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有关。

表中为一对杂合亲本(Aa)交配,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下列假设不能解释相应比例的是()

假设

子代

A

基因型aX的卵子不能受精

♀︰♂=2︰3

B

基因型AY的精子不能受精

♀︰♂=2︰1

C

aa使XX的个体性别逆转

♀︰♂=3︰5

D

AA使雌性个体致死

♀︰♂=3︰4

A.AB.BC.CD.D

6、某种家禽(2n=78,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眼型由Z染色体上的正常眼基因(B)和豁眼基因(b)控制,雌禽中豁眼个体产蛋能力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雌禽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

B.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

C.为得到产蛋能力强的雌禽子代,应确保亲本雌禽为豁眼

D.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

7、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分别由基因A、a控制;眼色有红色和白色,分別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已知控制体色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红眼灰身雌雄果蝇交配,F1中出现1/16白眼黑身雄果蝇,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中灰身雌果蝇占群体总数的3/8

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C.F1的雌、雄果蝇中B的基因频率相等

D.F,雌果蝇中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占1/8

8、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

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

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1。

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

B.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

C.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1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了片段

9、在下面的遗传系谱图中,用■表示的男性含有变异的线粒体基因,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变异的线粒体基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B.变异的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

C.变异的线粒体基因所在的DNA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

D.该系谱图中含有变异线粒体基因共7人

10、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图表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合理()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秃顶红绿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B.假设人群中两种病性基因的频率都是50%,男性患色盲的概率大于患秃顶的概率

C.进行这两种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时必须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

D.通过染色体检查,可诊断某秃顶男性的基因型

11、人类的多种遗传病由苯丙氨酸代谢缺陷所致,如苯丙酮尿症由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所致;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会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黑色。

下图1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图2为甲、乙两个家庭的系谱图(两家系的6号个体均不含对方家系的致病基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⑥和酶③

B.家系乙中Ⅱ携带尿黑酸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家系甲中Ⅱ3可通过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来减缓症状

D.两家系中6号个体婚配,孕期内应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

12、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庭中的遗传家谱图。

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得知,该病在某地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25,但目前该病对人们的生活生殖能力没有影响。

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Ⅰ1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理论上该病在该地区女性中的发病率是1/625

B.如果Ⅰ1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Ⅱ3与本地一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为1/18

C.假如Ⅱ2是一个XYY患者,但不影响生育,则他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再生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孩子的概率为1/4

D.如果Ⅱ2患的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他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最可能是1/4

13、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女娄菜茎均为绿色,有人在田间偶尔发现了一株紫茎女娄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利用现有女娄菜为材料,探究女娄菜绿茎与紫茎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绿茎对紫茎为显性,且受等位基因B/b控制,绿茎植株与紫茎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绿茎。

欲探究B/b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让子一代绿茎自交,子二代绿茎︰紫茎=3︰1,分别统计子二代中雌雄个体中绿茎与紫茎比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3.已知绿茎(B)、紫茎(b),红花(D)、白花(d),椭圆形叶(E)、披针形叶(e)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纯合绿茎红花椭圆形叶植株与纯合紫茎白花披针形叶植株杂交,子一代均为绿茎红花椭圆形叶植株。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绿茎白花椭圆形叶植株所占比例为9/16,则说明三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绿茎红花椭圆形叶植株(BbDdEe)与紫茎白花披针形叶植株(bbddee)杂交,若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形叶︰绿茎红花披针形叶︰紫茎白花椭圆形叶︰紫茎白花披针形叶=1︰1︰1︰1,则____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形叶︰绿茎白花披针形叶︰紫茎红花椭圆形叶︰紫茎白花披针形叶=1︰1︰1︰1,则____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4、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且黑毛对毛为显性。

请冋答:

1.现用多对纯合有角公羊(AA)和纯合无角母羊(aa)杂交,结果如下:

公羊

母羊

P

纯合有角

纯合无角

F1

有角

无角

F2

有角︰无角=3︰1

有角︰无角=1︰3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一种合理解释为:

在公羊中,AA和Aa基因型决定有角,aa基因型决定无角;在母羊中,___________基因型决定有角,_____________基因型决定无角。

2.为了确定基因B、b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假设第1题中解释成立,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多对杂合无角黑毛公羊和杂合有角黑毛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则F1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

让多只纯合无角白毛母羊与F1中成年有角黑毛公羊交配,所得子代中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由基因A、a控制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中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

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所得F1均表现为高茎粉红花;让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作出后一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最好采用__________法,即让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__________植株杂交,请预测结果并指出相应结论:

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

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可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

请补充以下推论: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16、已知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两管果蝇,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甲、乙两管的果蝇为亲代和子代的关系。

关系1:

甲管中“灰身×灰身”→乙管;关系2:

乙管中“灰身×黑身”→甲管。

现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別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代关系。

1.需对__________管的果蝇进行性別鉴定。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关系1;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关系2。

3.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

红眼果蝇γ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能存活,且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明果蝇γ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稳定遗传。

17、如图为某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系谱图,Ⅲ2、Ⅲ3为双胞胎,不考虑突变,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能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为。

(2)已知Ⅲ2、Ⅲ3为异卵双胞胎,若Ⅲ1患病,Ⅲ2、Ⅲ3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如果Ⅲ3,不患病,Ⅲ2、Ⅲ3基因型同为AA的概率为。

(3)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00,则Ⅱ7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8、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和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和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控制两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调査发现正常人群中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0-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遗传。

2.若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若Ⅱ3的母亲患甲病,则Ⅱ3个体的基因型为,Ⅱ2与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

是。

②若Ⅲ1与Ⅲ3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a基因的概率是。

③Ⅱ6与Ⅱ7结婚并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经查证,甲病是由体内缺乏某种酶导致某种氨基酸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而引起的,这说

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19、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SD)的致病原因多样。

某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新的SD患病家系,对其致病机理展开研究。

1.由图1推测,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家系中Ⅱ2的致病基因遗传自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

2.已有研究表明,常染色体上M140基因的突变与SD的发生有关。

为确定图1家系SD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对其成员M140基因进行了测序,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致病的M140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_________。

结合图1、图2可知,该家系SD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产生致病基因的可能原因是在_________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140基因的突变。

3.科研人员对M140基因在S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通过基因工程获得M140基因敲除(KO)小鼠,然后检测野生型小鼠和KO小鼠软骨组织中基因D(与骨发育密切相关)的转录情况,发现野生型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低于KO小鼠。

已知M140基因只转录不翻译,结合上述结果可提出两种推测:

推测一:

M140基因的RNA促进基因D的mRNA降解。

推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体外培养野生型小鼠软骨细胞,先在培养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然后向实验组细胞中导入足量M140基因的RNA,对照组导入与M140基因的RNA_____________不同的无关RNA。

然后在第0.5h、1h、2h、4h分别检测细胞中基因D的mRNA含量。

结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基因D的mRNA含量都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推测一。

进一步研究发现,M140基因的RNA通过与基因D的mRNA互补结合,进而促进其降解。

③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野生型小鼠M140基因发生与患者致病基因相同的变化,并得到纯合突变小鼠。

这些突变小鼠表现出骨骼发育不良。

研究人员对小鼠软骨细胞基因D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统计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小鼠基因D的mRNA比值(如图3)。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纯合突变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_______。

综合上述研究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015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一对夫妇可生育2个孩子。

某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已有一个表现型正常的6岁女儿,妻子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产前诊断,医生建议她进行B超检査和羊水检查,羊水检査主要是对胎儿细胞进行DNA分析、染色体检査。

(DNA分析结果)

(1)若结果显示此胎儿有红绿色肓基因(Xb),则该致病基因来自(父亲/母亲其姐姐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结果碰示此胎儿是门花病基因纯合子(aa),则其父亲的基因型是。

(3)按上述结果,这对夫妇理论上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概率是。

(染色体检査结果及分析)

为检测该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医生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测定并计算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休DNA含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比值=胎儿21号染色体DNA含量/孕妇21号染色体DNA含量

(4)如图表示可能得到的两种结果。

据图分析,结果(1或2)显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较大,判断依据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不能用高茎豌豆(Dd或DD)与F1高茎豌豆(Dd)杂交作为测交实验,A正确、B正确;豌豆本身无性染色体,孟德尔测交实验设计正反交实验是为了证明雌雄配子的产生过程都遵循分离定律,体现了其思维的严谨性,C错误、D正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两亲本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都是AaBb,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F1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表现型比例都为9︰3︰3︰1,A错误;正交实验AAXBXB×aaXbY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a控制的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B/b控制的性状雌性都为显性,而雄性中显性和隐性都存在,反交实验AAXBY×aaXbXb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a控制的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B/b控制的性状雌性和雄性都有显性和隐性,且雌性中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与雄性中显性与隐性的比例都为1︰1,B错误;AABB与aabb杂交得到F1,F1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2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随机交配后各代配子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Fn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仍是9︰3︰3︰1,C正确;AABBCCDDEEFF×aabbccddeeff得到的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若每对基因独立遗传,F2能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6=64(种),当有连锁情况发生时,F2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少于64种,D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选取F2中一株蓝花宽叶雌株(AAbbXDXD)和—株白花窄叶雄株杂交,杂交子代中可能全是紫花宽叶,A错误;B.选取F2中一株紫花宽叶雌株和一株紫花宽叶雄株杂交,由于杂交个体的基因型不确定,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也不确定,B错误;C.选取F2中所有蓝花宽叶雌株(A_bbXDX–)和蓝花窄叶雄株(A_bbXdY)杂交,杂交1代中有蓝花宽叶︰蓝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24︰8︰3︰1,共有12种基因型,C正确;D选取F2中所有白花宽叶植株随机杂交,杂交1代中有白花宽叶和白花窄叶两种,比例为7︰1,D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BbRr自交,正常情况下黑色︰红色︰白色=12︰3︰1;而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说明黑色植株中某些个体死亡,则推测可能是BB个体死亡,故S基因可能位于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正确;由于BB个体死亡,则F1的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3 种基因型,B错误;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该转基因个体的基因型为BbRrS,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即与bbrr杂交,子代基因型是BbRrS、BbrrS、bbRr、bbrr,表现型为黑色︰红色︰白色=2︰1︰1,D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子代性别由雄配子决定,所以基因型aX的卵子不能受精,子代的性别比例还是♀︰♂=1︰1,A错误;雄性亲本(AaXY)产生AX、aX、AY、aY四种配子,若AY的精子不能受精,则子代♀︰♂=2︰1,B正确;亲本的基因组成是AaXX和AaXY,理论上子代雌雄基因型之比都是AA︰Aa︰aa=1︰2︰1,若aa使XX的个体性别逆转为雄性,则子代♀︰♂=3︰5,若AA使雌性个体致死,则子代♀︰♂=3︰4,C、D正确。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雌禽2n=78,故体细胞中含有39对同源染色体,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A正确;B、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B正确;C、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则应该通过杂交获得豁眼雌禽(ZaW),那么应该选择雄禽豁眼(ZaZa)和雌禽正常眼(ZAW)杂交,这样后代雄禽都是正常眼的(ZAZa),雌禽都是豁眼的(zaW)通过子代的表现型既可以选择出我们想要的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C错误;D、由C项可知,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D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控制体色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可推知控制体色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二者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亲本雌雄果绳均为红眼灰身,而F1中出现1/16白眼黑身雄果蝇,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中灰身果蝇占3/4,而灰身果蝇是雌果蝇的概率为1/2,可知灰身雌果蝇占群体总数的3/8,A、B正确。

仅考虑眼色,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l/2XBY、l/2XbY,故F1的雌果蝇中B的基因频率为75%,维果蝇中B的基因频率为25%,C错误F1雌果蝇中基因型为AAXBX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