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171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docx

东坪地理课程实施

地理课程实施方案

 

地理教研组撰写人员:

曾蓉

陈崇有田兴伦

 

巧家县东坪中学

东坪中学地理课程实施方案

一、地理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许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

导致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如下:

  1、专职教师少,兼职地理教师多。

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

兼职地理教师又存在如下种种情况:

[a]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

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数学的、政治的、生物的等,甚至有的学校连搞后勤事务的同志也来兼教两节地理课;[b]更换频繁,有的学校一年更换一个地理教师,个别学校一学期更换一个;[c]兼职地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地理基础知识。

2、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a、教学方法呆板。

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

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

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b、钻研教材不深。

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及家长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

由于地理才开始中考几年时间,很多学生及家长将地理视为副科对待,不重视地理。

因此,需要教师监督着学习,学生养成自学地理学懂地理难,加上地理读图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学校一星期只排两节地理课,导致学生的地理能力不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低。

二、地理学科发展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

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归根结底我们学校的地理发展目标,也主要确定为学生的地理发展目标即:

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提供较优的地理教育服务。

搭建地理活动的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章节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一)商务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目标

1、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2、第一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记住地轴、两极、纬线、经线的概念。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划分和增长规律;记住本初子午线和赤道;记住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划分。

(3)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低纬、中纬、髙纬的划分。

(4)应用经纬网确定地面某点的位置。

3、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从地球自转的绕转轴、方向、周期等方面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

利用地球仪从侧面、两极等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

(2)了解晨昏线、时差现象和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的时差知识。

4、第一章第四节教学目标

(1)从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地轴的空间位置、方向、周期等方面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2)记住“二分二至”日节气的名称、相对应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纬线。

记住北半球四季的划分。

(3)记住五带的名称和分界线;了解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的特点。

5、第二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和表达形式;学会利用比例尺量算图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图幅面积、实际范围、内容详率之间的关系。

(2)能够在一般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和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3)熟悉常用图例。

5、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

(2)掌握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学绘画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3)掌握山顶、山脊、鞍部、山谷和陡崖的判读。

(4)认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的高度和地面起伏程度的特点,并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基本地形。

(5)认识等高距,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度。

6、第二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能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7、第三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记住海陆面积的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和海峡等。

(3)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轮廓特征。

(4)记住七大洲的分界线。

8、第三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依据。

(3)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9、第四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的概念,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天气预报的内容。

(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了解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10、第四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观测,认识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以及气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2)掌握气温日变化规律和气温日较差;气温年变化规律和气温年较差。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掌握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4)记住气温垂直递减率,掌握气温的垂直递变。

(5)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1、第四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和降水的测量,以及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掌握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

认识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3)初步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图,说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4)了解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12、第四章第四节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初步了解利用气温和降水量直方图概括气候的特征。

13、第四章第五节教学目标

(1)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4、第五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人口增长的特点。

(2)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认识自然增长率高低与人口增长速度的关系。

(3)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4)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了解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以及人口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15、第五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三大人种及其特点,在地图上认识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认识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地区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15、第五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类型,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理解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聚落分布大势;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商务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目标

1、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2、第一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4、第二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交界处山脉的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起骨架的作用。

通过读地形分布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5、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图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6、第二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搜集学会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7、第三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8、第三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4)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

9、第四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10、第四章第二节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11、第四章第三节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运输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2、第四章第四节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四、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地理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地理目前准备采用的课堂模式是:

“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

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

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教师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的主角发展。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的教学中,首先,教师画出南极洲代表性动物──企鹅,同时设问“企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随手画出南极冰原、冰山、浮冰和科学考察船等,构成一幅“冰雪覆盖”的南极景观图。

然后,教师利用板书提出问题,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并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角色。

    3.探究活动环节

    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环节,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具体内容或教材小栏目中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或直接提出问题,或利用地图、表格、相关资料等,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在互学中得到发展。

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尤其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理性知识,教师必须随时加以点拨。

    4.角色置换环节

    这是继探究活动环节之后,教师走下讲台,而学生们选出代表走上讲台以“小教师”的身份再现探究、讨论结果、实现角色互换的环节。

这样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讲课”加深理解、记忆和强化所学知识。

其形式可以是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请下面的学生回答。

如果回答不完整准确,这个学生可再推荐其他学生补充回答,相互配合,形成多点交互,直到“小教师”满意、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止。

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小教师”或其他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以“学生”身份“回答”问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巧妙地发挥。

    5.评价归纳环节

    这是以多种方式对学生所学新知识进行检验、强化、评价和归纳的环节。

首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

评价一般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

“小教师”完成了“角色置换”的任务以后,将讨论中的问题有选择性地重新展示出来,各个自然组分别抢答。

经过师生共同评议,评出这节课的优胜组。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将其得分记入成绩簿中,以示鼓励。

而对于回答不够完整的学生,进行“补救”。

其次,也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抢答、对话、实践活动等形式,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最后,可以由“小教师”展示和解释地理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该课知识结构图,完成本节课的总结,或由地理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特点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

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课程的总体结构设计

    该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将教学总体设计落到实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自身的潜能得以有效释放,并逐一落实在每一节地理课之中。

如呈现展示环节,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探究活动,没有教师束缚手脚。

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通过成功展示提高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

这种教学模式为目前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可行之路,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

    本模式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同时也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

其中,“引入角色”与“评价归纳”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而在“探究活动”与“角色置换”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教师则退居“二线”,吸收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亮点”,二者的有机结合恰是该模式的特色之处,是合理融合型的教学模式。

    3.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多元互动”模式五大环节中无不渗透这种思想,并使之得以实现。

尤其在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更是煞费苦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大有益处。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学习为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抓住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设计,既有较鲜明的理论色彩,又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是值得探讨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材优化(学生作业系统设计)

(一)教材优化

地理图表,尤其是课本插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了解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从插图中获得一定的地理信息。

近年来,笔者经常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现从灵活运用课本插图优化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读图,分析地理事物中各要素之间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查寻地理事物,自觉进行思考。

2、插图的比较阅读

教会学生读懂课本插图的内容,将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

本质相同或相反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插图加以对照比较,注意区分它们的混淆之处,使学生得到鲜明深刻的地理概念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再讲等高线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判断山脊和山谷的两种不同形态示意图,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插图与课本相关内容结合

讲课时,要随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插图,要求学生既看课文又要看插图,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有关知识。

4、插图教学与模型教学相结合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通过实物、模型、标本等教具进行教学。

例如,矿物标本、褶皱断层模型、等高线模型、剖面图模型。

还有地球仪、三球仪等教学仪器都可以与插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插图与手势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事物运动的情况。

如再讲地球运动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要求学生伸出右手,大拇指伸直,其它四指弯曲,大拇指代表地轴并指向北极星附近,四手指弯曲方向代表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自西向东自转。

6、课本插图与教师板图相结合

插图是表示事物某一时刻的状态,如果要讲解某一事物形成的过程,这时除了课本上的插图外还需要教师的板图,将事物在运动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变化描写出来。

这样能使图面生动准确、图解明晰、学生印象深刻、便于掌握。

例如,讲解大气环流时,结合教材中的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在黑板上画出热带的上升气流,北极的下沉气流,再画出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最后写出气压带、风带,边讲边画、动静结合,学生印象深记得牢。

地理是一门空间概念很强的科学,许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图表上。

教师在教学中仅使用文字一种方式,难以达到清晰、准确地传递知识的作用。

插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读图能力,使学生在思维、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

(二)学生作业系统设计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呢?

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作业来掌握巩固。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业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素养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努力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为地理作业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

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地理资料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

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六、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一)备课要求

备课步骤

1、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阅读和深究教材;

3、翻看相关材料,同时了解学生;

4、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

5、编写课时教案。

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

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

2、备教材。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