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4948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四川 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 考点9 文言.docx

中考语文四川宜宾精讲复习练习第1编考点9文言

考点九 文言文阅读

真题回放

【真题1】(2015宜宾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论语》八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而不思则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

C.切问而近思(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死亡)

【解析】A.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

恳切地提问;D.亡:

通“无”,没有。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答案】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翻译的关键词是“患”和“已知”,“患”应译为“担心,怕”,“已知”是宾语前置,应为“知己”。

【答案】孔子说:

“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题时,应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结合自身情况谈理解。

【答案】示例: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真题2】(2016宜宾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

“齐无人耶?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伏尸百万(埋)    B.休祲降于天(吉祥)

C.比肩继踵而在(腿)D.延晏子(请)

【解析】A.“倒下”或“使……倒下”;B.“不祥”;C.“脚跟”。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聂政之刺韩傀也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头抢地耳 楚人以晏子短

D.何至于此 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解析】A.均为助词,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连词,但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或顺承关系,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C.均为介词,但第一个“以”译为“用、拿”,第二个“以”译为“因为”;D.均为介词,第一个“于”译为“到”,第二个“于”译为“在”。

【答案】A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键词“色”“谢”。

【答案】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键词第一个“使”、第二个“使”“主”“不肖”。

“贤”译为“贤明、贤能”,“不肖”译为“不贤能的人”。

【答案】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那些无才无德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无才无德的君主(所在的国家)。

【命题规律】

文言文阅读是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必考的知识点,其主要特点是:

分值在9~11分;采用比较阅读的命题形式,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结合起来考查;主要题型为4个: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断句、句子翻译。

其中实词、虚词和断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018年是人教版教材使用的最后一个学年,在考试题型上,估计不会有所更改。

根据考试题型,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对于每篇课文里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力求准确掌握;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知识迁移,将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运用到课外文言阅读材料的理解中去。

教材梳理及演练

一、《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重点实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

2.与儿女讲论文义(诗文)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会)

4.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二、重点虚词

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2.公欣然曰(……的样子)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宾语“何”前置)

3.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高兴地说:

“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2.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着风满天飞舞。

五、断句感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一、重点实词

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陈太丘与友期(约定)

3.太丘舍去(离开)

4.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5.下车引之(拉)

6.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重点虚词

去后乃至(才)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断句感悟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时间:

10分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

其妻让之曰:

“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思悔。

毕向何如?

”答曰:

“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

”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

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

“吾与诸伯叔何如优胜?

”妻答曰:

“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相委而去(托付)

C.其妻让之曰(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买)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则是无信至则无可用

C.汝之不调无丝竹之乱耳

D.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

____(周彬)用口袋装着文章前往拜见,(先主给他的)赏赐非常丰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断句。

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二、《论语》十二章

一、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复习,温习)

2.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3.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检查,反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5.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6.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8.人不堪其忧(忍受)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10.曲肱而枕之(胳膊)

11.博学而笃志(广泛;忠实,坚守)

12.逝者如斯夫(这里指河水)

13.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5.不舍昼夜(舍弃)

16.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指独立做事情)

17.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考虑)

18.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19.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20.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21.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22.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4.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二、重点虚词

1.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连词)

三十而立(表修饰连词)

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连词)

2.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他们)

人不堪其忧(代词,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

3.为可以为师矣(动词,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4.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他们)

5.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

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对)

三、重点句式

1.判断句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温故而知新”的人)

(2)人不知而不愠(“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自己)

四、重点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当老师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五、断句感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时间:

10分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

(2)于我如浮云( 像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示多数。

可译为“几” )

(4)逝者如斯夫( 流逝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而”字与例句中“而”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

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  B.五十而知天命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我每天多次自我检查: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吗?

__

三、虽有嘉肴

 

一、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美、好;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不吃)

3.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4.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5.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6.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7.学学半(第一个“学”,教;第二个“学”,学习)

8.不知其旨也(甘美)

9.不知其善也(好处)

1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11.《兑命》曰(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12.教学相长也(促进)

二、重点虚词

1.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

2.虽:

虽有嘉肴(即使)

3.故:

故曰(所以)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故曰: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

教与学互相促进。

3.《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断句感悟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时间:

5分钟)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不知其旨也(甘美) B.不知其善也(善良)

C.然后能自反也(反省)D.故曰:

教学相长也(所以)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真不知马也

B.虽有嘉肴虽我之死

C.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D.故曰:

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然后从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__

四、《河中石兽》

 

一、重点实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岸边)

2.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3.棹数小舟(划船)

4.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5.转转不已(停止)

6.如其言(按照)

7.山门圮于河(倒塌)

8.曳铁钯(拖着)

9.是非木杮(这)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重点虚词

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2.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棹数小舟(省略主语“僧”)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

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水中求石兽”)

3.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四、重点句子翻译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4.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5.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6.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寻找石头,本来就荒唐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荒唐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推断吗?

五、断句感悟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时间:

10分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C.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1)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一老河兵闻之

(4)果得之于数里外

A.

(1)和

(2)句相同,(3)和(4)句不同

B.

(1)和(3)句相同,

(2)和(4)句相同

C.

(1)和(3)句不同,

(2)和(4)句相同

D.

(1)和(4)句相同,

(2)和(3)句不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你们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可以凭借某个道理就主观推断吗?

__

4.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五、伤仲永

 

一、重点实词

1.世隶耕(属于)

2.未尝识书具(曾经)

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完成)

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通“攀”,牵、引;拜访)

9.不使学(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消失)

12.伤仲永(哀伤、叹惜)

13.养父母(赡养)

14.从先人还家(跟从)

15.卒之为众人(最终)

16.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17.固众人(本来)

18.即书诗四句(写)

二、重点虚词

1.于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介词,从)

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到,向)

2.之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指仲永的诗)

邑人奇之(代词,指仲永作诗的才能)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仲永的情况)

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其受之天也(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3.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指仲永写的诗)

5.焉父异焉(兼词,于之)

复到舅家问焉(代词,他的情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四、断句感悟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时间:

10分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

3.断句。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__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__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__

六、《孙权劝学》

 

一、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当:

掌管。

当涂:

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

3.见往事耳(了解)

4.孰若孤(谁)

5.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8.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二、重点虚词

1.蒙乃始就学(于是)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3.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四、断句感悟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时间:

10分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

2.选出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

A.并且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