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4914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重庆市南川区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7年初2019级(上)第一学月试题语文

(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溃退(kuì)娴熟(xián)锐不可当(dāng)引吭高歌(héng)

B.歼灭(qiān)咆哮(páo)屏息敛声(bǐng)一丝不苟(gǒu)

C.镌刻(juān)刹那(chà)翘首而望(qiáo)殚精竭虑(dān)

D.仲裁(zhòng)悄然(qiǎo)诺贝尔奖(ruò)摧枯拉朽(xi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盈慷概颁发横渡长江B.泄气要塞默锲颇有建树

C.凌空潇洒由衷如梦初醒D.浩瀚桅杆紧绷眼花瞭乱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著名书法家王友谊殚精竭虑,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格的大篆创作了长篇巨帙《四书》。

C.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

D.整个游泳池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她表达由衷的

赞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考体考在即,你不认真参加体育锻炼,那怎么能有满意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截至2016年底,重庆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213公里,通车总里程名列中西部首位,位居全国第6位。

C.美国军方大约每隔一周左右就在中国附近水域展示力量,自特朗普就职后,以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方式挑衅中国。

D.在连州桃花岛上,几名女大学生身穿古装,在桃花林里玩飞花令,这一行为启示人们要发扬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情。

5.请参照画线部分补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化用诗文,句式相近,语意连贯。

(4分)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它可以是李清照在疏风骤雨后牵挂的海棠;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瞥见的月钩;它可以是;

它还可以是。

6.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24个字)(3分)

重庆商报2月28日讯3月1日起至12月30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关工委将在全市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教育读书活动,寻找评选50个书香校园、100个书香班级、300名书香少年、300篇书香美文。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活动,光明日报出版社将为有关学校免费提供科普、名著、励志、文学、书法等近千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新书、好书,带到学校布置图书文化长廊,开展图书漂流沙龙活动。

7.综合性学习(11分)

“3D打印”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技术,是近来颇热的一个词汇。

班上同学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特收集了一些资料,邀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中国日报》的一则消息,请为该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4字。

(4分)

据《经济日报》报道,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将于5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届时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也将成立。

此次会议是国际上首次举行的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将为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搭建对话平台,整合国际资源。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计划未来3年内在全国10个工业城市建设10个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有望实现百亿元的产值。

(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3D打印技术”(80字以内)。

(4分)

材料一:

3D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能够构造出立体实物的设备。

材料二:

3D打印机所使用的材料,自然不是喷墨打印机里面的墨水,而是一些可以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主要包括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等。

材料三:

3D打印机是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3D立体的实物产品。

材料四:

3D打印技术从目前看,依旧是一项年轻的技术,要成为主流的生产制造技术还尚需时日。

3D

指:

(3)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3分)

某3D打印技术公司2013-2017年营业收入统计表(单位:

百万美元)

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收入

147

114

158

237

336

该统计数据显示,这家公司近5年来营业收入状况总体呈①趋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②;增长率最低的年份是:

③。

(增长率=增量/原总量×100%)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填空

⑴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⑵秦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⑶,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⑷?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⑸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⑹,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⑺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⑻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大漠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三峡》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⑵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⑷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4分)

12.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三峡》虽只有150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风光。

B.文章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却写出了江水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C.文章语言极富表现力,骈散结合,语言清新俊逸。

D.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

夏天写出了三峡的清幽美;春冬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秋天写出了三峡的凄婉美。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8题(22分)

三十六封信文/一路开花

①他是山里唯一的邮递员。

那条通往城市的小路,他一走便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都不曾让他更改回山的脚步。

②他是第一个走出山里的孩子。

山外的世界,让人望而却步,但又心生向往。

每次回来,他都要和山里的孩子们说上一段动人的故事。

他说,城市的楼房有云层那么高,那些人整天没事儿就在高楼顶上看云彩。

城市的车流和松树上的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躺了一地,在雨夜里一打开灯光,顿时整个城市就会从黑夜转为白昼。

③其实,这些景状他都不曾见过。

没人知道,他取信件的地址其实根本不在城市,仅仅只是附近的一个小镇。

小镇上别说高楼和车水马龙,就连那些轰鸣的列车,都不曾在这里驻足,停下匆匆的脚步。

④他读过两年书。

于是,再虚幻的事物经他口里说出来,总是那么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孩子们听得痴了,都不去弹玻璃球了,都不去爬山了,托着腮帮,直愣愣地看着他唾沫横飞地说话。

⑤每次都是同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谈话:

“是送信的小王来了吗?

快进屋来跟我念念。

”这句话一出,孩子们顿时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倒在地。

他们似乎知道,这句话就和评书的先生们的那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意在宣布故事即将结束。

⑥他一面扛起背包,一面亮着嗓门喊着:

“大娘,别急,我就来了,就来了,有你的信件呐!

⑦屋里,是一位双眼失明的老太太。

明晃晃的太阳照在她的身上,但她却丝毫感受不到光明。

她摸索着要给他拿根凳子,却总是被他制止住了。

他说:

“大娘,别了,给你念信还是得庄重一些好,咱得学学城里的先生。

”这话一说完,大娘就笑了:

“不瞒你说,我儿子就在城里教书呢!

⑧她的孩子真在城里教书。

不过,那是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不是他口中所说的小镇。

他见过她的孩子,斯斯文文,戴个眼镜,说话轻言慢语,很是礼貌。

只是,这些都是三年前的记忆了。

细细算来,她的孩子已有整整三年不曾踏入山里。

⑨她念子心切,无奈双目失明,不能爬上那漫漫的山路,不然,她一定会挺直了脊梁,顺着大路去看看她的孩子。

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门前晒太阳,听着门外的声音。

只要是他来了,她总是第一个能听出来。

⑩幸好她的孩子不曾将她忘记,总是每月按时给她寄来一封家书,还有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撕开信件,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内里的布袋里,才急切将信件递给他。

⑪他像个懂事的孩子一样,毕恭毕敬地接过信件,逐字逐句地念过去。

她的孩子真是忙啊,每次写的内容和问候都是一样。

不过,这些已经足够。

从她战栗的身体就能看出,她正在被深深地感动着。

⑫三年就这么悄然而去了。

三年后,老人撒手人寰。

有人说,她临死前还安静的坐在那张木凳上,懒懒地晒着太阳,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村里终于决定找寻她的孩子,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达给他,让他来看看老人的遗体,磕几个响头。

⑬村里的人真把整个小镇都找遍了,硬是找不到她孩子的踪影。

最后,千辛万苦所得到的,竟是几年前,她的孩子已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

村里顿时轩然大波。

她的后事该如何处理?

⑭他们终于想到了那些信件。

无可非议,那一定是她孩子的配偶所写的,他们有必要按照有效地址将她火速寻来。

⑮他接到消息后,一面含着热泪,一面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了回来。

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旧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着那把陈旧的椅子。

⑯村里人问他来信的地址,他不说,问他在什么地方取的信件,他也照旧不说。

没办法,为了节省时间,村里人只好把老人的柜子给撬开了。

暗沉沉的柜子底,平平整整地躺着三十六封没有地址的信件,还有三十六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⑰村里人疑惑了,没有邮寄地址,没有收件人地址,他是怎么送过来的呢?

最后,他们不得不打开信件,追寻最后的线索。

⑱散落一地的信封里,人们终于取出了三十六张同种模样的白纸。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0年第3期)

1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分)

14.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4分)

⑴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撕开信件,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内里的布袋里,才急切将信件递给他。

(2分)

⑵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旧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着那把陈旧的椅子。

(2分)

15.如何理解“二十年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都不曾让他更改回山的脚步。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6.请你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文中的邮递员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18.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往往具有感人的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善意的谎言”吗?

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3题(18分)

换暖(包利民)

①腊月的风如杀猪般在窗外嚎叫着,叫醒了炕上的老两口。

老李头蜷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动,老李太太却一边穿衣服一边隔被踹了老李头一脚:

“快点儿,车就要开过来了!

②老李头嘟囔着:

“去那么早干啥?

也没人抢你的!

③老李太太白了他一眼,说:

“老人说过,多受点苦,后辈儿就多享点福,咱们多冻一会儿,孩子就能多暖和一会儿,说一百遍你也记不住!

④两人收拾停当,各夹着一个旧丝袋,手里都拿着笤帚和搓子,老李头则多了一杆点着了的烟袋。

一推门,大雪就像扯碎了的棉花套子从天上掉下来。

两人呼着团团的白气,挟裹着一身的雪花向不远处的土路上走去。

⑤他们就站在路边,天已经放亮,浓密的雪花遮住了向远处看的目光。

老李头狠吸了一口烟,说:

“我说出来早了吧?

⑥“能冻死你?

”老李太太说,“这么冷咋没把你的烟冻灭呢?

⑦烟袋锅里的烟叶在风雪中固执地燃烧着。

这时,几声汽车嗽叭声穿透呼啸的北风传了过来。

两人立刻后退了几步,引颈张望。

一辆大卡车从东边远远地开过来,像一团移动的影子。

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⑧这是一辆装满了煤的军用卡车,随着颠簸,许多煤块纷纷滚落下来。

两人看着车跑远,就像融进大雪里没了影儿,才各自向着一个方向沿路去扫拾那些煤块儿。

两人其实并不老,也就五十左右的年纪,可是长年的农事操劳风吹日晒雨淋雪打的,使得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样子。

⑨当天大亮起来,村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地传来,两人已经各自背着一丝袋的煤汇合在刚才的等车处。

老李头的烟袋像枪一样别在腰上,A老李太太脸上全是笑意:

“今儿比往天都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⑩来时的脚印已经被雪填平,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自家的院子。

院子西侧有一个小小的仓房,老李头一脚把门踹开,把一袋煤哗啦一声倒进去,然后接过老伴儿的那一袋也倒了进去。

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B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⑪从房后抱了一捆柴禾,老李头进屋后开始烧炕点炉子。

C老李太太兀自一脸的笑,问:

“你说,再捡上半个多月的煤,等儿子放假回来,够不够烧一个月的炉子?

⑫老李头低哼一声:

“就你能惯着他!

从小就在这屋里长这么大,也没冻坏,就你咸吃萝卜淡操心!

⑬老李太太却说:

“那不一样,儿子上大学,住的是楼房,屋里热乎着呢!

这都习惯了,冷不丁回家,肯定受不了!

再说儿子这是第一年去上学,放假回来,咱们家咋地也得整热热乎乎的!

你这死老头子是不是没长心?

咱们也就起早出去那么一会儿,又冻不死,让儿子好好在家过个年能怎么的?

⑭老李头低下头,偷偷地笑了一下,继续烟薰火燎地往灶坑里塞柴禾。

不一会儿,炉子也点着了,炕也暖了,两人盘腿坐在炕上吃早饭,屋里渐渐地暖和起来。

⑮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

就在刚才的那条路上,在很远处,在军用卡车里,两个年轻的小战士正在闲聊。

旁边坐着的问开车的:

“怎么每次经过这个屯子你的车开得都不那么稳当了?

⑯开车的战士说:

“那是我故意的。

你没看到天天都有两个老人站在路边等着吗?

他们就是想捡些咱们车上掉的煤,我开得不稳当,就能多颠下一些煤去!

我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也在农村,很不容易啊!

咱们掉那点煤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的暖和,用那点煤换来两个老人的暖和,我觉得挺好!

⑰两个人沉默下来,心里却都充盈着一股暖意,便忽然觉得,用那一点煤换来这种心里的温暖,真好!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4期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两件事。

(4分)

20.请从修辞和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4分)

21.第⑨、⑩、⑪各有一处写老李太太脸上的笑,请根据上下文分析这三个笑容所包含的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3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标题“换暖”的理解。

(4分)

23.第⑮段战友问开车的战士“怎么每次经过这个屯子你的车开得都不那么稳当了?

”开车的战士回答自己是故意的。

其实在前文已有句子作了暗示,请找出并写在下列横线处。

(3分)

 

四、作文(55分)

24.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⑤不得抄袭。

⑴在我们十几年的人生旅途中,有许多的人和事都已随风而逝,但有那么一句话也许还在我们耳旁回响,这句话也许来自于父母,来自于老师和同学;也许是陌生人的,也许是从书本上读来的……这句话给我们激励,给我们启发,让我们反省……这句话让我们永远铭记,也许还会伴随我们永远走下去。

请以“那句话,我总记得”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⑵人生在不断拥有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告别,可能告别的是一段时光,或许是不好的习惯,或许是某个地点……。

请你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八年级上第一学月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C2、C3、A4、B(A句式杂糅。

C项“大约”和“左右”重复。

D项“发扬”和“热情”搭配不当)。

5、示例:

陶渊明在悠然采菊后望见的南山;范仲淹在思乡难归时听到的羌笛。

6、重庆市将(1分)开展(1分)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教育读书活动(1分)

7.

(1)(3分)世界(首次)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2)(4分)一种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1分),运用树脂、塑料或金属等特殊材料(1分),通过逐层堆积黏结、叠加成型的方式来构造立体实物(1分)的新兴(“年轻”)的快速成型技术(1分)。

(每则材料提录一点,属性必须是“快速成型技术”)

(3)(3分)

(1)上升(或递增);

(2)2016年;(3)2014年。

二、古诗文

8.略

9.

(1)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2)上,漫上;  (3)消失;  (4)连接。

10.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月亮也看不到。

(2)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11.(4分)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2分),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

(2分)

12.D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一)

13.(4分)一个山里邮递员(1分)三年里假冒一位失明丧子的老人的儿子(1分)给老人送钱送信(1分),使老人安度晚年,直至老人离世的感人故事(1分)。

14.(4分)

(1)“小心翼翼”意思是谨慎小心,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老人对儿子来信的珍视与激动。

(2分)

(2)“愣愣”,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位邮递员面对老人离世的现实的悲痛心情。

(2分)

15.(3分)表现了这位邮递员对自己这份职业的忠诚与执着,并深深的认识到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

16.(4分)为后文老人儿子因车祸离世,邮递员才假冒其儿子送钱送信的情节埋下伏笔(2分),同时“三年”与文章题目及结尾中的“三十六封信”相照应,使文章情节连贯,结构紧密。

(2分)

17.(4分)

(1)对职业忠诚执着。

从作为“山里唯一的邮递员”,“一走便是整整二十年”可以看出。

(2)心地善良。

为让失明䘮子的老人安度晚年,三年里假冒的老人的儿子,为老人送信送钱。

(3)有责任感、(4)开朗乐观(答到两点即可,一点2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只能得1分)

18.(3分)表态(1分),列举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事例(2分)例如:

为了让孩子顺利高考,用善意谎言隐瞒亲人去世的消息。

为了生重病的亲人,用善意的谎言隐瞒病情……

阅读

(二)

19、(4分)①老李头和妻子,为了儿子放假回家能将屋子弄暖和,冒着寒风,拣了一个月的煤块(2分).②写运煤的战士为了多洒些煤让老两口拾,有意把车子开得不稳当。

(2分)

20、(4分)(4分)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雪比作扯碎了的棉花套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下得大且急,突出了天气的寒冷(1分)。

(2)从描写的角度来看:

这是环境描写(1分),通过描写天气的寒冷,烘托了两位老人冒严寒起早捡拾煤块的不易,突出了他们对儿子深深的爱(1分);也为下文战士故意多洒煤让老人温暖驱寒的情节作了铺垫.。

(1分)

21、(3分)A句:

为这次捡的煤比往天都多而感到高兴(庆幸)。

(1分)

B句:

为仓房已经堆了很多煤而欣慰,觉得没白辛苦。

(1分)

C句:

想到目标快要实现而兴奋,对儿子回家充满期待。

(1分)

22.(4分)

(1)老李头夫妇二人用受寒冻之苦,换得儿子假期回家屋子的暖和。

(1分)老人为孩子付出,心里感到温暖。

(1分)

(2)运煤战士故意洒煤块来换得两位老人大雪天的暖和。

(1分)战士为自己关爱老人,心里感到温暖。

(1分)

23.(3分)

(1)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1分)

(2)今儿比往天都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1分)

(3)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1分)

四、作文

24.略。

提醒:

选择第一个作文时,学生必须在在文章中体现“那句话”,也就是那句话是什么,要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