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4800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17年1月11日9:

00—11:

30】

昭通市2017届高三复习备考秋季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25、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26、在古代雅典,因为控辩双方的言辞差别,陪审法庭会判处无辜的人有罪,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而把事实上有罪之人释放。

这说明

A、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B、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C、陪审法庭的辩论忽视事实D、公民的法律专业素养缺失

27、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8、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29、……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

30、“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

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

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阐述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宗教改革的原因D、启蒙运动的原因

31、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中共二大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D、提出了发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方针

3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33、近现代西方的经济政策和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混合经济的重大变革。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A、实质是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B、实质是生产方式变化的表现

C、实质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4、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

这表明

A、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C、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35、19世纪后半期,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新的流派,该画派对光和色进行了科学探讨。

它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

该画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属于该画派作品的是

        

 

A、《格尔尼卡》B、马拉之死》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

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

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

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

 ——天涯论坛《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

材料二

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XX百科《苏格拉底》

材料三

在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

“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当格林斯潘以及美国舆论批判“贪婪”是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事实上意味着美国金融界指导性文化理念的根本和全面的颠覆。

  ——人民网《道德不敌利益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我们对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应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4分)

(3)结合材料三,作者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结合14世纪至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这句话的理解。

(1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

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

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

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

“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

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

例如,他反复指出:

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

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有为“请断发易服”与中华民国政府“剪辫法令”的目的差别。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说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意义。

(9分)

45、(15分)战争与和平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6年亨

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

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

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

(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如福勒认为:

“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

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

(2分)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6分)

(2)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7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

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现吾国国民生计日蹙,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

……各种实业学堂得以次第设立,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

“工业之发达,工学终效之征也。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数年以来,竭蹶经营,薄有基础,益见实业教育二事,有至亲至密的关系”。

“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兴学为要中之尤要”。

“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

“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诸生在校数年,科学知识,日就新异,然此为书籍上之研究,至实地作业,又重经验。

”“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

——《张謇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张謇主张大力兴办职业教育的理由。

(6分)

(2)依据以上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9分)

昭通市2017届高三复习备考秋季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题号

答案

题号

24

答案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D

B

A

D

B

C

D

D

C

第Ⅱ卷

40、(25分)

(1)态度:

批判舍弃“三纲”(2分),摒弃“五常”中封建成分后加以继承其合理成分。

(2分)(或应批判否定“三纲”;应继承、发展“五常”)

(2)思想:

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人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美德由教育而来。

(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3)原因:

美国金融界指导性文化理念的错误。

(2分)(答“贪婪”再给1分,共3分)

理解:

济:

①积极:

1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事件(2分);经过了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阶段,推动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和人类经济的发展(3分);

②局限:

资本主义的“贪图钱财”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亚非拉长期贫困落后,也是人类战争不断和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2分)。

思想:

①积极:

自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2分),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的幸福生活、崇尚理性与科学知识、追求民主与平等

,从而大大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人类文化的重大进步(3分);

②局限:

过分强调“贪恋生活”、“贪图爱”等,则会丧失理性,导致感性主义泛滥,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2分)。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9~12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4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3~0)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1:

观点:

“英国模式”具有特殊性。

也就是说英国现代化道路呈现出独特性。

我赞同这种观点。

(3分)

论评: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其处于大西洋沿岸中心的独特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殖民活动,建立起殖民霸权地位,积累起巨额资本,开拓了广大的海外市场;注重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经济和科技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长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本国工业革命所需的燃料——煤的蕴藏丰富,在资本、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英国模式”。

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虽然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但都按自己的国情走上工业化道路。

印度等殖民地地区的近代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对于中国而言,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一定会走上近代工业化的道路,或许只是在明清商业繁荣的基础上走商业近代化的道路,事实上,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严重不足,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商业化,而非工业化。

因此“英国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适合英国自身的发展。

(6分)

综上所述,“英国模式”具有特殊性。

但是,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英国模式”的特殊性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通过它的特殊性呈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要将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既要从事物的特殊性中概括出事物的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探究事物的特殊性。

即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3分)

参考2:

观点:

“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

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

换言之,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都必须遵循这些规律。

我赞同这种观点。

(3分)

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就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国的工业革命;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方面也同样适用。

中国真正的近代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后期,表现为外国近代工业在中国的示范作用,中国的洋务运动从外国输入机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促使中国经济转型。

因此,英国模式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转型,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6分)

升华提升:

综上所述,“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

但是,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英国模式”的普遍性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通过它的特殊性呈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要将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既要从事物的特殊性中概括出事物的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探究事物的特殊性。

即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3分)

历史选做题

44、(15分)

(1)康有为目的:

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提供条件。

(3分)

民国政府目的: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或清除满清统治的影响。

(3分)

(2)因素:

政治改革的促进;进步政府的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进步人士的推动等。

(任答3点,3分)

意义: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改造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每点2分,共6分)

45、(15分)

(1)相同:

制造国际冲突。

(2分)政策: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6分)

(2)观点:

福勒认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大国对小国的不尊重,而非文明。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3分)

评价:

冷战结束后,发生了许多世界冲突,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武装干涉利比亚等。

(2分)这些冲突表面看确实是带有文明冲突的痕迹,但实质却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奉行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2分)

46、(15分)

(1)理由:

职业教育关系到国民生计;实业与教育是相互补充、至亲至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实业离不开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每点2分,共6分)

(2)评价:

放弃科举功名,弃官从商,成为“状元实业家”,推动社会风气的开明进步;主张实业救国,大力创办实业,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期的代表;兴办教育、公园、博物馆等各种公益事业,改良社会风气;积极参与清末新政、立宪政治活动,是清末民初宪政代表人物之一。

(每点3分,任答3点,共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