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3828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和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地球和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地球和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地球和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地球和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和地图.docx

《地球和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和地图.docx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与同学们谈地理

标题

§与同学们谈地理

总第1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由近及远,先家乡、祖国,后世界”循序对地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同学们谈地理,使同学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重点、难点

生活离不开地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谈话法、活动课

教学过程(与同学们谈地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学期开始了,课程表中有一门新课-地理课。

新的学期、新的课程,在今天第一节地理课上,我们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新的话题。

“地理”这个词对你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思想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你们已经知道了它。

说到地理,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呢?

 

新课: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的确,生活离不开地理,或者说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

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你想到过它们与地理有什么关系吗?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常说"一方水上养一方人",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学习地理,不仅能使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人们装上“地理的头脑”,也就是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

让学生读课文,讨论此文说明的问题。

学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来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问题。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谈,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

地理课将进一步带领你们观察世界、认识中国,让你们感受到世界的。

发展和变化,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建设祖国的热情。

不论地理课选择讲述的地区距你是否遥远,传达的地理思想却是共同的,是终生受用的。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积极发言

 

学生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例说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教后随感:

本节课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感受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

教师做部分指导,着力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七年级地理§1-1-1地球和地球仪

标题

§1-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总第2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关于地球的形状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重点、难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手段

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新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

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

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转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1.地轴和两极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天圆地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地球旋转。

这种大自然观束缚了科学思维的展开。

大航海时代以前,在东方是“天圆地方”的地理观念;在西方虽然承认地球是圆的,但其对未知世界,对亚洲、印度、非洲却怀有神秘感,而对美洲大陆尚不知其存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

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地球仪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1.地轴和两极

板书设计:

教后随感:

学生对地球仪并不陌生,教学内容较简单,主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了解人们认识地球的过程,激发他们探知未来的雄心。

七年级地理§1-1-2纬线和经线

标题

§1-1-2纬线和经线

总第3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经线、纬线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重点、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划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故事“救援海上遇难的船”提问:

救援船是怎样准确而迅速找到遇难船的?

新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

(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

(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

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四、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

学生说有无数条。

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五、低纬、中纬和高纬

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

 

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

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

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

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①分8个小组,每组4~8人,每小组2~4个地球仪,发一张教师提前打印好的空表格。

②各小组讨论,可分工纪录各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③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格中的一项内容。

教师订正表格内容,各小组将提交表格贴在黑板前。

纬线和经线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等长

相互关系

相互平行

相交于两极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完成填表纬度和经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划分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表示

北纬(N)南纬(S)

north   south

东经(E)西经(W)

east     west

低纬、中纬和高纬

纬度带

范围

低纬

0°- 30°

中纬

30°- 60°

高纬

60°- 90°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赤道(0度纬线)、

代号:

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半球划分:

西经20度,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第三节地球和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四、经度和纬度

五、低纬、中纬和高纬

板书设计:

教后随感: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们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要注意教学过程有所不同,避免单调的重复。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实际动手操作,在乒乓球上标、画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等。

七年级地理§1-1-3经纬网

标题

§1-1-3经纬网

总第4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能力目标:

熟练运用经为纬网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仔细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经纬网的运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经纬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故事“救援海上遇难的船”提问:

救援船是怎样准确而迅速找到遇难船的?

新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步骤:

一、在地球仪上画出一条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这是学好经纬网知识的起点。

为了更加直观,还可用红羊毛线把两极连接起来,这样差生也容易看得出。

接着,便在黑板上边讲边画。

图中横线表示赤道的一段,竖线表示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二、在地球仪上画出圆圈

圆圈是以北极或南极为圆心,在地球仪上分别在线上30°和60°所在的点画的。

然后引导学生,再以北极或南极为圆心,不断地过连接南北两极线上的点画圆圈,并且象刚才圆圈命名一样,给它们分别注上度数。

在这时应讲解清楚,连线上点的单位不以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为单位,而是以度数作为单位。

这度数与角度的度数性质相同。

三、在地球仪上读出南北半球和纬线、纬度

即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简称纬线。

圆圈的度数相应地称为纬度。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

纬线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了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四、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在课后用乒乓球(或小皮球)制作一个小地球仪。

要求学生每隔15°画出全球的纬线和经线,每隔30°写出纬度和经度,并在球上标绘上我国首都北京和自己学校所在地,看一下两地相距多少纬度和经度。

这步不可省去,它能起到加深理解、领会的作用。

 

 

 

 

 

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画出上图

 

完成课本第8页“想一想”中的练习。

不一定聚会在一起。

因为信中提到的地点有四个,地点不明确,因而不一定。

借此,向同学们介绍经纬线的用途。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找到:

北京(东经116度,北纬40度)

伦敦(0度,北纬51度)

堪培拉(东经149度,南纬36度)

纽约(西经74度,北纬41度)

第四节地球和地球仪 

四、经纬网

板书设计:

教后随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经纬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确定某些地理事物位置、方向、范围等训练活动。

此外,还可以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让各小组自己安排训练项目,或相互提问,也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等。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较熟练地使用经纬网定方向。

 

八年级地理§1-1-5“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总结及练习

标题

§1-1-5“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总结及练习

总第5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划分的规律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点、难点

1能读出所给地点的经纬度、根据所给的经纬度,在经纬网地图上找到所给的地点。

②探讨自制小型地球仪的设计流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教学器材:

两人或四人一个地球仪、绳子、直尺、每组一张“实践活动探索表”、经纬网仪

教学课件:

自编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地球和地球仪”总结及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纬线和经线

 

二、纬度和经度

三、经纬网的应用:

(分小组讨论)

1.一个地球仪至少应由哪些部分构成?

分别需要用什么材料?

什么工具?

2.以你现在所学你还可以在地球仪上绘制出什么内容?

如何绘制?

3.你认为制作这个小型地球仪最关键要解决好什么问题?

哪些技术问题你认为比较难?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活动一:

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

活动二:

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看到的纬线、经线。

 

 

纬线和经线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等长

相互关系

相互平行

相交于两极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纬度和经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划分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表示

北纬(N)、南纬(S)

north     south

东经(E)、西经(W)

east      west

1.在下图中标出A(40°W,50°N)、B(80°W,30°N)、C(50°W,45°N)三地点的位置

2.分别写出下图中A、B、C、D四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并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界线

(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复习思路:

讨论小地球仪的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经纬网的使用

复习半球划分及中高低纬的划分

复习巩固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

复习巩固经线纬线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1-2-1地球的运动

标题

§1-2-1地球的自转

总第6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导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度去认识地球。

新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

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倾斜方向有无变化?

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二、地球的公转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学生思考,回顾旧知。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小结: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同学们根据要求认真观察和讨论,并完成教师的表格。

学生演示、观察、讨论并填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二、地球的公转

板书设计:

教后随感:

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七年级地理§1-2-2地球的运动

标题

§1-2-2五带的划分

总第7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和画图填表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依据。

能力目标:

通过上述活动,训练学生实验、画图、填表等基本技能,培养归纳、总结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宇宙观。

重点、难点

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五带的划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习了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知道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同四季形成的关系。

大家回忆一下: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与冬季相比,应该是: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大、小)于冬季,昼________(长、短)于冬季。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不仅同四季的形成有关,而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同各地获得的热量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带的知识。

新授:

三、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

“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然后思考:

“在单位面积上,是直射时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获得的热量多?

结论有了,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有什么变化?

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什么?

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什么?

那么你能概括一下,我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五带的知识,大家回去查一查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说它在什么带?

 

 

 学生思考,回顾旧知。

 

一起来看三球仪中地球位置的变化,当地球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太阳光照的情况。

(同时打出投影片,投影片中有冬至、夏至、春秋分三副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每个小组桌上都有这三副图,请同学们注意:

  

(1)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位置;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冬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桌上的冬至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

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夏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夏至日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

当地球位于三球仪的春秋分时,大家对照春秋分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根据观察,每个小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现象、一人填表、一人准备发言。

将观察的现象填在下表中:

______带

______带

______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____之间,___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有____射阳光

无__射阳光,也无_____现象

有__昼__夜现象

获得热量___气候终年______

得到热量比少,比多,气候季节变化

获得热能_____气候终年_______

学生完成上表,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

地球的运动

三、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

板书设计:

教后随感:

为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基础,也为了避免与高中学习内容的重复,本节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已简化处理。

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主要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了,有些知识和概念待进入高中阶段再继续学习。

七年级地理§1-1-3地图的基本要素

标题

§1-1-3地图的基本要素

总第8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重点难点

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手段

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自制投影片:

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这是某乡的简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

一张地图我们要读懂,首先应该了解那些内容?

新授:

[使用地图]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

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

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板书]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

[教师提问]台湾岛地图上: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

实地距离又是多长?

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三、地图上的图例

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

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

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