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3522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9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全一册教案 人音版讲解.docx

春三年级音乐下册全一册教案人音版讲解

第一课爱祖国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材分析

  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

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个复乐段。

第一、三乐句(各4小节)相同。

句中运用八分休止和切分的节奏,旋律作分解和弦进行,轻盈活跃,富有生气。

第二、四乐句除句末终止不同外,其余也均相同。

由于旋律作级进,节奏连贯,显得亲切柔和。

这一部分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天真的形象,并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真切感情。

第二部分句幅扩展(每乐句为8小节),节奏骤然展开,旋律跌宕起伏,气息宽广,大、小调式的对比(第一乐句的后4小节属于小调性质),使音乐的色彩更为丰富。

歌曲这一部分感情激荡欢畅,这是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温暖的阳光下,少年儿童为友谊、为祖国而纵情放歌。

末尾的4小节采用了第一部分中连贯的上行旋律的音调并加扩充,攀升至歌曲的最高音,将歌曲推向**。

第三部分。

这里节奏明快有力,具有进行曲风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在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在十月的阳光下坚定豪迈、胜利前进的步伐。

  歌曲的尾声采用三个声部的和弦连接,和谐、明净,预示了祖国美好的前景。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学唱《一个***女儿》。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本。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基本要求

  课前做好歌片(黑板上抄歌曲、幻灯片、投影片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生展示)。

  1.设问:

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

(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

边看谱边欣赏。

研究的问题:

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为什么?

?

  4.分段深入欣赏:

?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

“风”、“雨”的含(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

“风”、“雨”的含义?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7.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8.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

——光明。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9.聆听歌曲范唱。

  ?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10.学唱歌曲: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6”,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

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

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

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11.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12.教学小结。

《红旗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

2.播放视频《绣红旗》。

3.师生讨论:

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

红旗代表了什么?

4.导入课题《红旗颂》。

(设计意图:

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

“颂”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

歌颂、赞颂)

2.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

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

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

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

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

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

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

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

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

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

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代。

(设计意图:

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

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让音乐告诉我们。

(2)听行进主题。

教师用动作启发学生想象。

听后交流:

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

(3)再听行进主题。

设问:

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

聆听后交流。

(4)师:

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

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分别演唱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

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师小结:

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

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我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主题。

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5.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

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蓝天上。

我们的人民意气奋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

(图片:

天安门阅兵式)。

(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

听后提问:

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

再听,有什么变化?

复听生答:

情绪更高涨了。

(3)学唱《红旗颂》

师:

这样的深情,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出来?

只有歌声才能表达。

(出示歌曲《红旗颂》,教师深情演唱)

学生跟唱。

琴声引导学唱。

纠错。

学生随音乐演唱。

(设计意图:

言之不足,歌以咏之。

通过唱歌词,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歌声抒发出来,又在抒发中进一步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三、完整欣赏《红旗颂》

(1)设问:

让我们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听的过程中可以唱,可以做,可以动起来。

并注意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2)聆听《红旗颂》,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

(3)听后交流。

(设计意图:

由于作品篇幅较长,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多遍完整聆听。

将几个主题片段分析欣赏后,完整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结构。

四、小结:

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2.能运用“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进教室

随音乐《卢沟谣》进教室,同时播放“卢沟桥”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地方是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沟谣》。

三、新授

1、初听歌曲(视频1)

歌曲情绪如何?

歌中描写的卢沟桥是什么看样子的?

2、认识卢沟桥(现实中的卢沟桥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视频2)

3、复听歌曲

就让我们再来聆听一次歌曲,你是否听出了卢沟桥的秘密呢?

(歌曲录音)

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

怎么分?

4、配音乐朗读歌词(伴奏音乐)第一段

5、填词演唱

先找音乐符号——板书总结力度、速度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符号的地方怎么唱的,生轻声跟唱。

6、生演唱第一段,先发声练习——渐强

师画旋律线“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7、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8、你们的歌声真美,卢沟桥的美被大家完全展现出来了。

但,就是这么美的卢沟桥,在1937年的7月7日,彻底的变了。

(视频2)

看了这段历史,你的心情怎样?

所以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二段?

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生跟唱

9、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唱之前理顺音乐记号,力度、速度,并让生掌握反复记号(板书)

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10、讲解结束句

并整理歌曲结构:

A——B——B——结束句

11、完整演唱

四、音乐拓展

1、了解《卢沟谣》这首作品。

2、用竖笛演奏34页旋律

3、观看卢沟桥事变视频

五、总结

现在的卢沟桥依然很美丽,但发生在它身上的那段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1、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积极参与表演和即兴创编歌词活动,并从中体验乐趣。

教学重点:

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即兴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用情境引路,启发引导,让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创编歌词,通过模仿动作,熟悉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课件的背景音乐,均采用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知歌曲的旋律,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从而学会演唱歌曲。

启发学生进行歌词创编,激发参与创作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学生听音乐拍手跑跳着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仔细瞧瞧,什么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

出示头饰:

小蜡笔。

师:

对,蜡笔小精灵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

它还带来了4位好朋友。

引出歌词:

小小蜡笔,穿花衣。

出示课件

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现在屏幕上。

师问:

蜡笔小精灵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

它们都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呀?

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

有哪几种颜色?

三、学习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学习第一乐句

师:

蜡笔小精灵为自己编了儿歌(出示课件)“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仔细听,蜡笔小精灵要考考你们,谁能记住儿歌,能把它按照节奏读出来。

2、学习第二乐句

师:

这么可爱的蜡笔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

生答。

师小结:

“小朋友们多么欢喜”,那你能用小蜡笔做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

小朋友们比赛画画的图片

师问:

咦?

他们在干什么呢?

要比赛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

课件显示歌词:

“画个图画比一比”

要求学生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第一乐段。

师:

老师把前面蜡笔小精灵编的儿歌组合在一起,加上了旋律,小朋友们听一听!

课件显示歌词: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

老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请学生试着用“Iu”哼唱曲调,教师及时鼓励。

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习第三乐句。

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画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

可爱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青青的小草钻出泥土,舒展着柔嫩的身体,随风摆动,一幅春机盎然的景色。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

课件显示歌词:

“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习第四乐句

师:

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画面:

太阳公公面带微笑,高挂在天空,向四周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和国旗的图片,占据屏幕的另一半。

师:

谁能用这样的节奏来读一读呢?

老师拍节奏。

课件显示歌词:

“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6、学习第五乐句

出示课件

画面:

校园内,高高飘扬的国旗,小朋友们仰着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国旗。

师:

小朋友们,当你们听到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你的心中会想到什么呢?

看看蜡笔小精灵跟你们想的是一样的吗?

课件显示歌词: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引导学生有激情的朗读。

7、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师:

老师也把这几句组合在一起编成了儿歌,加上了旋律,大家仔细的听!

课件播放音乐并显示:

         “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师:

你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哪两句是重复的?

为什么要重复呢?

师:

因为只唱一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觉得好像还不能够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爱,所以还要再重复一次。

那后面的那句跟前面要唱得一样吗?

师小结:

后面的那句歌词和旋律虽然是重复的,但力度上应该要更强一些,这样才能完全表现出我们对祖国的爱。

播放这一段歌曲的旋律,要求学生哼唱。

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四、表现

1、听唱歌曲

师:

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画。

蜡笔小精灵见小朋友们这么喜爱他们,画的画又这么漂亮,也忍不住高兴的唱起歌来。

听……

出示课件(五)

画面:

歌词

背景音乐:

整首歌曲的演唱

2、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问:

小朋友,你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用高兴、快乐的心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师:

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很多,除了这些,小朋友,你们还能画些什么呢?

生答:

……

启发学生即兴创编歌曲第二乐段的歌词。

师:

那你能不能也像这样,把你想画的编入到歌词里呢?

(出示课件)

学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师:

下面我们就把小朋友们刚才编好的歌词用这首歌曲的旋律唱一唱。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更难得的是,小朋友们还为歌曲的第二段创编了新的歌词,大家真了不起!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还有好多好多的美景,只要小朋友们认真去留意、去观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创编小能手!

 

《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只怕不抵抗》,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2、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特征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寓教于乐:

 

1、初步聆听范唱《只怕不抵抗》,学生感受旋律 

2.再次聆听范唱。

设问:

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

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3.设问:

歌曲是几拍子的?

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谁能用动作来表达一下?

 

4.学唱歌曲:

 

(1)齐读歌词 

师生共同交流:

 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2)轻声的学唱歌曲 

①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②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

 

③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

 

④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⑤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⑥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

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

 

 (3)分段处理歌曲:

 

第一乐段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学生表达,师再处理。

(天真活泼) 

第二乐段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学生表达,师再处理。

(坚定有力,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 

这两部分的力度有什么区别?

师范唱对比,让学生总结回答。

 

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关系?

师范唱,学生对比回答。

 

(4)有感情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三、创编音乐活动:

 

1、歌表演 

根据歌曲内容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2、综合表演: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歌曲 

四、完美结课: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少先队员应时刻铭记的话题,希望同学们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爱我们的祖国,去维护世界的和平,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第二课美妙的童音

《猜调》《木偶步态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感悟谜语的音乐表达乐趣,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能力目标:

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和用谜语编创的音乐游戏。

  情感目标:

感受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体验步态舞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童趣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悟谜语的音乐表达的乐趣,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难点:

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和用谜语编创的音乐游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象力。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

  1.导入

  2.歌曲感受和体验

  3.乐曲的感受和体验

  4.编创活动初听《猜调》。

  设问:

你能否听出歌曲中问的是什么?

答的是什么?

  1.再听《猜调》歌曲。

  2.思考并描述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3.复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介绍歌曲的地方色彩。

  4.跟着音响小声地哼唱。

  5.设问:

你们看过木偶戏吗?

谁玩过木偶?

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走路的姿态?

  6.设问:

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

活泼?

可爱?

滑稽?

动作机械?

……

  7.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1.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用肢体和面部表情做无声的动作。

  2.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并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

  3.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4.设问: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表现了木偶怎样的形象?

  5.综合表演: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

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6.教师总结,下课。

 

《摇船调》

教材分析

《摇船调》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一首学唱歌曲,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很喜欢的歌曲。

歌曲采用可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前四句采用了重复句式,仅在末尾有一点点小变化,歌曲一、二段采取问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活泼和欢乐的天性。

衬词部分更增加强了浓郁的民歌风格,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爽朗的性格特征。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思维活跃,音乐课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自主学唱歌曲,有很好的自主创编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谜语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3、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4、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2、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想知道吗?

生:

想。

师:

老师今天想带你们回到老师的童年时光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

生:

师:

那就请你们闭上自己的眼睛,老师要开始念时光咒语了!

(师唱《摇啊摇》)

师:

睁开眼睛吧!

瞧!

这就是老师的童年哦!

看看我们在玩什么哦?

(课件出示同年玩耍的画面)

你们小时候都爱玩什么呢?

生:

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

师:

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老师真羡慕你们啊!

那你们知道吗?

这还有一群台湾的小朋友,他们童年爱玩的游戏我们可都没有玩过哦!

你们猜猜那是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猜谜”的画面)

生:

他们在猜谜语!

师:

对极了!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他们编的谜语,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聪不聪明,能不能猜出他们的谜底!

(课件出示:

带节奏的前四句歌词。

A:

XXXX·|XXXXXXO|XXXXX|XXXO||

什么圆圆,在呀在天边哟?

什么圆圆在河边?

B:

XXXX·|XXXXXXO|XXXXX|XXXO||

什么圆圆,街呀街上卖呀?

什么圆圆在眼前?

师:

让我们带着节奏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

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些谜语的谜底吧!

(生猜谜语)

二、初听歌曲

师:

小朋友们真厉害!

给这些谜语猜出了这么多的谜底,老师真佩服你们!

你们想知道台湾小朋友的谜底吗?

生:

想!

师:

台湾的小朋友不仅会编谜语、猜谜语,而且还把猜谜游戏编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这首歌,自然就知道他们的谜底了。

(播放歌曲)!

生:

月亮、石头、鸭卵、镜子。

三、复听、学唱歌曲

1、师:

你们的耳朵真灵!

只听一次就知道答案了!

这是一首台湾民谣,哪位小朋友知道台湾在哪里呢?

(师生探讨台湾的地理位置,并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以及台湾当今的局势)

师:

小朋友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知识,但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请你们再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