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3387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docx

09新技术新标准复习

《新技术新标准》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基槽(坑)、桩基开挖至设计标高,监理单位应及时组织进行基槽(坑)验收参加的单位有(B)。

A、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B、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C、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D、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3.预拌混凝土进场,进行坍落度等项目的验收,参加的单位应该是(B)。

A、由监理、施工单位、生产单位

B、由监理、建设、施工单位、生产单位

C、由监理、建设、施工单位

D、由建设、施工单位、生产单位

4.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

整体高度超过(D)m时,严禁使用单排脚手架。

A、8B、12C、15D、24

5.卸料平台必须有设计计算书及安拆方案,平台上必须设置明显的荷载限制标志牌。

平台底板必须满铺,应设置临边防护拦(板)固定牢固,材质应符合要求。

卸料平台必须有独立的支撑系统,严禁与脚手架架体连接。

严禁使用钢管和扣件搭设卸料平台,平台外部口应设平台门,平台门应向(A)。

A、内开B、外开

C、内开外开都可以D、必须向外开

6.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必须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脚手架高度在24m以下的,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D)m。

A、5B、10C、12D、15

7.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脚手架高度超过(D)m的,剪刀撑必须沿长度连续设置。

A、12B、18

C、20D、24

8.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架体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C)m,设层间安全平网。

A、1B、5C、10D、12

10.当附着升降脚手架预计停用超过(D)时,停用前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应采取加固措施。

A、一周B、二周C、半月D、一个月

11.当附着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D)或遇六级以上大风后复工时,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A、一周二周C、半月D、一个月

13.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等易燃、易爆物品分别存放,且不得同车运输。

氧气瓶、乙炔瓶应有防震圈和安全帽,不得倒置,不得在强烈日光下曝晒。

不得用吊车吊运氧气瓶。

乙炔瓶不得平放。

乙炔瓶、氧气瓶和焊炬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小于(D)m。

A、1B、3C、5D、10

14.施工机具设备整洁,保养到位,使用时坚持(C)作业法。

A、一字B、丁字C、十字D、之字

(保养十字:

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15.监理工程师应对工程中的变更进行审查,对工程变更的费用和工期做出评估。

工程变更单由(B)批准后签发。

A、监理工程师B、总监理工程师

C、业主方代表D、项目经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筑施工工程见证取样与送检应符合下列规定(ACDE)。

A、办理质监手续时,应提供负责本工程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并同时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

B、见证取样检测由施工单位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其核准的资质范围内进行检测。

C、工程质量检测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配备取样员,并按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取样方案,监理(建设)单位负责审核批准。

D、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员应按照见证取样与送检的规定,在监理(建设)单位见证下,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试块(件)和材料取样、封样,共同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E、取样人员应在试样上或其包装上做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并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

见证人员应确保见证取样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并对送检样品的真实性负责。

2.配合比与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D)。

A、混凝土、砂浆搅拌前必须取得由检测(试验)单位出具的配合比通知书,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当所用材料和环境发生变化,应委托检测(试验)单位重新设计配合比。

B、混凝土、砂浆搅拌前必须取得由检测(试验)单位出具的配合比通知书,业主单位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当所用材料和环境发生变化,应委托检测(试验)单位重新设计配合比。

C、混凝土、砂浆搅拌前必须取得由检测(试验)单位出具的配合比通知书,设计单位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当所用材料和环境发生变化,应委托检测(试验)单位重新设计配合比。

D、施工单位应在搅拌机具旁设置计量设备,并使用计量设备对拟搅拌的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的要求进行计量。

计量设备应具有法定计量管理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明。

E、施工单位应在搅拌机具旁设置计量设备,并使用计量设备对拟搅拌的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的要求进行计量。

重要工程计量设备才应具有法定计量管理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明。

3.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CD)。

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即可。

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即可

C、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D、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E、具有完整且主要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B)。

A、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C、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80%的规定。

D、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观感质量验收要求。

E、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只需主控项目的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5.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BCE)。

A、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C、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D、分部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90%的规定。

E、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6.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BCD)。

A、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机构应组织自检。

自检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质量验收。

工程竣工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

B、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机构应组织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施工单位进行内部检查、验收。

内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质量验收。

工程竣工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

C、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勘察和设计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含分包)、监理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等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D、工程竣工验收应在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E、工程竣工验收应在业主、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监督下进行

7.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应符合下列规定(BCE)

A、施工单位应将安全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记录到工作日志上。

B、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配备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制定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设置在操作的明显位置。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列为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C、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按照建设工程的规模大小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要时应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

D、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未经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意,不得挪作他用。

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指标并有明确的奖罚措施。

E、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强行施工。

8.安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应由分管经理组织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安全检查。

B、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

遇六级以上风等异常恶劣天气,施工、监理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安全检查。

遇影响施工作业的异常天气,应停止施工。

C、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D、项目监理单位应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情况,应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施工安全专项检查。

E、项目监理单位应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情况,应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应参加施工单位组织的施工安全专项检查。

9.安全教育培训应符合下列规定(ABCE)

A、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B、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每年进行规定学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C、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D、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培训者应签字确认。

E、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受教育者应签字确认。

10.班前安全活动应符合下列规定(ADE)

A、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B、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班前班后安全活动制度。

C、各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后安全活动,针对当天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提示,并做好记录。

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班后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管理。

D、各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前安全活动,针对当天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提示防范,并做好记录。

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管理。

E、在工人上岗的必经之路,应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牌和防护用品正确佩带的示意图。

上岗前,安全管理人员应在警示牌旁检查工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佩带情况。

11.安全事故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BDE)

A、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必须分别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讯畅通,并定期组织演练,做好演练记录。

B、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档案。

项目部每月向单位上报安全事故情况;施工单位每月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安全事故情况。

C、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档案。

项目部每周向单位上报安全事故情况;施工单位每周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安全事故情况。

D、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主动配合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严禁隐瞒不报或拖延报告。

E、发生安全事故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善后工作,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

13.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实施人员进行联合验收,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在下列阶段必须进行分段检查验收(ABCD)

A、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B、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C、达到设计高度后D、每搭设完10m高度后

E、停用超过14d以上

16.下列高切坡深开挖施工必须由一级施工单位承担(BCE)

A、Ⅱ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15m(含15m)B、Ⅱ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25m(含25m)

C、Ⅲ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15m(含15m)D、Ⅲ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25m(含25m)

E、Ⅳ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8m(含8m)。

18.持证上岗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CE)

A、施工现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持证上岗人员包括: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要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等。

B、施工现场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施工现场举办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人、证必须相符。

C、现场从业人员上岗时,应佩带统一式样制作的岗位胸(吊)牌卡。

D、取得岗位证书的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不合格或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半年后岗位证书自动失效。

E、取得岗位证书的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不合格或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岗位证书自动失效。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直螺纹连接件的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实测受拉承载力或(B)倍钢筋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A、1.00B、1.20C、1.50D、2.00

3.对直接承受动载荷的结构构件,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HRB400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2,上限应力为(D)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A、120B、150C、160D、190

4.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可用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间的(D)方向和位置(垂直、水平、倾斜)的同、异直径间的连接。

A、横B、纵C、左右D、任意

5.接头端头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A)倍。

A、10B、15C、30D、35

6.不同直径钢筋连接接头,小端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大端钢筋直径的(A)倍。

A、0.75B、10C、15D、30

7.当连接件进行施工现场时,应开箱查验产品的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合格证和材质证明(B)。

A、原件B、复印件

C、原件和复印件D、说明书

10.连接钢筋的外露丝扣每端不应大于(A)个螺距。

A、1B、2C、3D、4

11.连接件钢筋接头型式检验时应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接头试件用连接件的同批、同规格型号中抽取(C)个连接件做加工工艺和几何尺寸检测。

A、1B、2C、3D、4

1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施工前,应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C)个。

A、1B、2C、3D、4

13.钢筋连接工程开始施工前的接头工艺检验,钢筋母材抗拉强度试件不应少于(C)根,且应取自接头试件的同一根钢筋。

A、1B、2C、3D、4

二、多选题

3.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当多根钢筋接头在35d(d为被连接钢筋中较大的直径)范围内时,应视为处于同一连接区段。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ABCE)

A、对直接承受动载荷的结构构件应采用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B、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或I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C、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D、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E、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II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I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多孔砖(D)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A、正面B、背面

C、正面和背面D、侧面

2.多孔砖砌体不宜用于(A)以下标高的墙体和基础。

多孔砖外墙的室外勒脚处应作水泥砂浆粉刷。

A、±0.00B、±0.10

C、±0.20D、±0.30

3.多孔砖砌体在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无构造柱时宜沿竖向每隔400~500mm设置2根ф6拉结钢筋或焊接钢筋网片,进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小于(D)。

A、100mmB、300mm

C、500mmD、600mm

4.多孔砖砌体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A)。

A、100mmB、300mmC、500mmD、600mm

6.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没墙高每500mm设置2ф6的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B)m。

A、0.6B、1C、1.5D、2

7.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ф6的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C)mm。

A、200B、300C、500D、600

10.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并以(D)计。

A、百分比B、体积比

C、质量比D、重量

12.砌体应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三一”砌砖法砌筑。

砌体灰缝砂浆应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C)%,竖向灰缝宜采用加浆填灌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A、60B、70C、80D、90

13.砌体砌筑前应试摆砖,错缝搭接长度不少于(B)砖长。

砌筑砌体时,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

A、1/2B、1/3C、2/3D、1/4

二、多选题

4.多孔砖砌体结构,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

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连接,屋盖不宜挑出山墙。

在多孔砖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CE)

A、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不得在已砌墙体上凿槽打洞

B、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可以在已砌非承重墙体上凿槽打洞

C、不得在墙面上留(凿)水平槽、斜槽或埋设水平暗管和斜暗管

D、在墙面上留(凿)水平槽、斜槽或埋设水平暗管和斜暗管,必须经总监理监理师同意

E、墙体中的竖向暗管宜预埋

10.多孔砖砌体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ABCD)

A、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检验资料

B、砂浆及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C、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或修改设计的技术文件

D、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单独验收时的记录

E、钢筋工程施工记录

第四章

二、多选题

1.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应满足以下要求(BD)

A、强度等级C4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3,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1。

B、强度等级C6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3,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1。

C、强度等级C40-C5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8,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0.9。

D、强度等级C45-C55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8,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0.9。

E、强度等级C45-C6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8,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0.9。

第五章

一、单选

7.短肢剪力墙、异形柱、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数量不应超过纵向受力钢筋根数的(C)%。

A、30B、40C、50D、60

11.短肢剪力墙、异形柱、梁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9.2.1条的规定。

对处于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异形柱,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允许减小(D)mm。

A、2B、3C、4D、5

14.连接短肢剪力墙墙肢的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D)时,连梁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A、2B、3C、4D、5

第六章

一、单选

2.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终凝前且不迟于(C)h,即须覆盖薄膜或喷洒养护剂。

当施工环境温度高、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气温骤变时,应立即覆盖薄膜保湿。

A、6B、8C、12D、24

4.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填充用膨胀混凝土的强度试件应在成型后的第(C)天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A、1B、2C、3D、4

二、多选(以下多选题中,带有数字的都有错误选项;不带数字的,均为正确正确选项)

4.混凝土输送配管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DE)

A、混凝土输送配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铺设、输送管线宜顺直,接头应严密,转弯宜缓,弯管软管宜少;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作业,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装拆维修。

B、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0m;倾斜向下配管时,斜管上端应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采用弯管或环形管,但均应满足5倍高差长度的要求。

C、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0m;倾斜向下配管时,斜管上端应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采用弯管或环形管,但均应满足5倍高差长度的要求。

D、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5m;倾斜向下配管时,斜管上端应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采用弯管或环形管,但均应满足5倍高差长度的要求。

E、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

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柱墙或楼板预留孔处,下端宜设置钢支架承受垂直管重量。

5.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布料的均匀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CE)

A、混凝土浇筑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

6~1:

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B、混凝土浇筑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600mm时,可按1:

6~1:

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600mm以上。

C、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有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筒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梁和板混凝土宜同时浇筑。

拱和高度大于1m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

D、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有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串筒、溜筒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梁和板混凝土宜同时浇筑。

拱和高度大于1m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

E、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浇筑次层混凝土;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置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6.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BCD)。

A、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分先后施工时,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孔径3×3mm的固定筛网,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B、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分先后施工时,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孔径5×5mm的固定筛网,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C、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现浇构件相连接时,两种混凝土的接缝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构件一段距离。

D、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同时浇筑时,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且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E、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同时浇筑时,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且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一次性提升隔板到指定位置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7.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并应满足下列要求(CDE)

A、混凝土浇水或保湿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湿,不得浇水。

B、混凝土浇水或保湿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2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湿,不得浇水。

C、采用薄膜覆盖保湿养护混凝土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