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3114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 17页.docx

推荐下载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范文模板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

篇一: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思考题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思考题

1.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自然观?

3.人类自然观的变迁经历了几个阶段?

4.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6.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7.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8.什么是系统?

9.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

1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2.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什么

13.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技术?

两者有什么关系?

14.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5.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6.什么是科学问题?

简述科学问题的来源?

17.“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18.试论“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关系。

19.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什么是科学假说?

简述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考核题型

名词解释

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考核方式:

开卷

成绩计算:

平时40%,期末60%。

篇二:

科技哲学

人大1998硕士入学科学技术哲学试题

科目代码:

408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含自然辨证法原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热寂

2、生态帝国主义

3、范式

4、机械观

5、高技术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怎样论述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学说不适于用来分析人类社会现象。

2、劳动怎样结合人工自然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

3、简述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

4、怎样认识技术的异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假说在科学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

2、怎样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大1998硕士入学科学技术史试题

科目代码:

504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史

招生专业:

科技哲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使希腊人感到困惑的三个几何学难题

2、儒略历

3、《天士开物》

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5、赫歇耳

6、互补原理

7、慢中子效应

8、齐奥尔科夫斯基

9、普利高津

10、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人类认识“元素”的历史过程。

2、哥德尔定理说明了什么?

3、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4、简述人类在天文观测手段方面的进步及其对天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近代以来生命科学发展的主线索。

2、论述5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及其意义。

---------------------------------------------------------------------------------------------人大1999硕士入学科学技术哲学试题

科目代码:

408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含自然辨证法原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组织

2、非再生资源

3、(科学解释的)演绎模型

4、(科学发现的)逆推模式

5、控制论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恩格斯关于归纳法的基本观点。

2、简析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和作用。

3、结合实例说明连接原理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

4、科技进步怎样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评述美国科学史家I.B.科恩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

2、分析当代科技革命引起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论述其历史意义。

--------------------------------------------------------------------------------------------人大1999硕士入学科学技术史试题

科目代码:

504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史

招生专业:

科技哲学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黄帝内经》

2、《周髀算经》

3、徐光启

4、泥板文书

5、盖仑

6、阿维森那

7、花拉子密

8、阿利斯塔克

9、埃拉托色尼

10、阿拉伯数字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首先在欧洲产生?

2、什么中心法则?

3、什么是测不准关系?

4、当代自然科学前沿有哪些未解之谜?

三、论述题(3题中限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广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论述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3、你最感兴趣的科技史问题是什么?

写出该问题并加以论述。

人大1998硕士入学科学技术史试题

科目代码:

504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史

招生专业:

科技哲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使希腊人感到困惑的三个几何学难题

2、儒略历

3、《天士开物》

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5、赫歇耳

6、互补原理

7、慢中子效应

8、齐奥尔科夫斯基

9、普利高津

10、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人类认识“元素”的历史过程。

2、哥德尔定理说明了什么?

3、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4、简述人类在天文观测手段方面的进步及其对天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近代以来生命科学发展的主线索。

2、论述5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及其意义。

人大1999硕士入学科学技术史试题

科目代码:

504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史

招生专业:

科技哲学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黄帝内经》

2、《周髀算经》

3、徐光启

4、泥板文书

5、盖仑

6、阿维森那

7、花拉子密

8、阿利斯塔克

9、埃拉托色尼

10、阿拉伯数字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首先在欧洲产生?

2、什么中心法则?

3、什么是测不准关系?

4、当代自然科学前沿有哪些未解之谜?

三、论述题(3题中限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广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论述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3、你最感兴趣的科技史问题是什么?

写出该问题并加以论述。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科学技术哲学

人气:

发表时间:

201X-07-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科学技术哲学科目代码:

408

科目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含自然辨证法原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组织

2、非再生资源

3、(科学解释的)演绎模型

4、(科学发现的)逆推模式

5、控制论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恩格斯关于归纳法的基本观点。

2、简析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和作用。

3、结合实例说明连接原理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

4、科技进步怎样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评述美国科学史家I.B.科恩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

2、分析当代科技革命引起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论述其历史意义。

99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2、《周髀算经》3、徐光启4、泥板文书5、盖仑6、阿维森那7、花拉子密8、阿利斯塔克9、埃拉托色尼10、阿拉伯数字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首先在欧洲产生?

2、什么中心法则?

3、什么是测不准关系?

4、当代自然科学前沿有哪些未解之谜?

三、论述题(3题中限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广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论述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3、你最感兴趣的科技史问题是什么?

写出该问题并加以论述。

97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目的论

2、决定论

3、理论思维

4、科学理论的还原

5、技术社会形态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无限时间内天体的永恒重复的先后相继,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天体同时并存的逻辑的补充”?

2、举例说明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条件。

3、什么是“黑箱”方法?

它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4、简要论述我国9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述波普尔(KarlR.Popper)的科学哲学思想。

2、试论述技术实现的社会机制。

3、根据恩格斯关于“两个提升”的思想,论述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科学技术哲学

人气:

发表时间:

201X-07-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

科学哲学复习提纲

科学哲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可检验性

科学追求的是经验的知识,科学与非科学最明显的界限之一就是它的经验的可检验性。

所谓经验的可检验性,就是有可能用经验证据来支持或者证伪这些陈述。

如果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地用经验的数据来检验,或者说出检验的途径,就不能判别其真假。

这样的一些陈述是不能称作科学的。

这里所说的可检验性,第一,是说的可检验,而不一定是已经检验;第二,这里所说的可检验,不但要求可以用个人的单个的实验、观察的经验来检验它,而且是社会的可检验的,即其他科学家也必须能够复验它。

2.常规科学

“常规科学是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成就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

”常规科学指的是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候,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

常规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决疑难问题的科学,是一种“解谜”活动。

常规科学研究就是实现这种对成功的许诺,扩展范式所展示的知识,增加事实与预言之间的匹配程度,进一步把范式清楚地表达出来。

3.工具主义

广义地说,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狭义地说指他关于认识和真理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思想、观念、理论是人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的真理性的标准在于能否指引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

杜威否定思想、理论等是客观对象的反映,认为它们不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而只能作为有用的假设。

他强调,思想、概念、理论等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只要它们对实现目的有用或对有机体适应环境有用便是真理,它们并无真假之分,只有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浪费之别。

(科学理论是有助于我们预测观察数据的工具,而不是描述实在之潜在本质的努力。

4.科学共同体

指特定的科学家团体,它由同一个专业领域的工作者组成;这些工作者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学习过同样的技术文献;他们的探索目标大体相同,有相同的主题;团体内

部有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专业方面容易形成一致看法;不同的团体之间讨论的主题不同,专业交流十分困难。

科学共同体是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在其中进行科学活动,保持相互交流的科学工作者群体叫做科学共同体。

5.其余情况相同句(ceterisparibusclause)

指“其他情况相同”。

它是对“如果P则Q”之概括的一种限定,反映了这样一种事实,除了P外的其他条件也必须成立,才能保证Q成立。

因此,定律只是在“其他情况均同”(ceterisparibus)的条件下才成立。

科学规律或规则的概括的获得是基于正常条件存在这样一种假定,这种概括的应用一般也假定是在正常的环境或条件下。

所有反常和例外的条件都是被排除的。

因此,所有的概括都含有一个未加明确说明的“如果其他情况相同”的条款,这一条款可表述为“其他情况相同”或“如果条件正常,那么?

?

”。

6.说明的演绎-律则(D-N)模型

D-N模型:

又称为演绎-律则模型,或覆盖律模型。

一般形式为:

普适定律、特定事实=》待解释的现象

科学解释包括两类陈述:

先行条件和普遍定律。

普遍定律授予先行条件以解释者的资格。

按照这一

模型,解释的本质就是表明待解释的现象是被某个自然普适定律所“覆盖”的。

亨普尔通过将科学解释设定为论证过程,将被解释现象置于覆盖律之下。

一方面使现象的解释具有知识基础,使现象的导出具有逻辑有效性;另一方面知识与逻辑则使现象的发生表现为“必然的”、“理所当然的”。

此模型对演绎律则的说明如下:

1.解释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

2.解释句必须至少包含演绎中实际需要的一个普遍定律

3.解释句必须是经验上可检验的

4.解释句中的句子必须是真的

亨普尔认为解释的模型既可用于解释,也可用于预测。

解释和预测在结构上是对称的。

解释是事件之后的预测,预测是事件之前的解释。

解释的对象可以是个别现象,也可以是普遍定律。

对定律的解释,就是把它归结到一个更广泛的定律之下。

7.可证伪性

如果存在与某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这个假说就是可证伪的,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的,就会证明这个假说是假的。

一个陈述、一个假说或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并不一定是它在逻辑上或事实上已经被证伪,而是说在逻辑上或经验上有可能被证伪。

8.范式

范式是包含符号概括、形而上学信念和价值标准在内的范例。

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结合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论述,范式是先于理论的、有结构的、用来探索并解决疑难问题的认识工具;它以形而上学信念为基础,给出值得探讨的难题、解决难题的方法以及决定问题和方法的标准,能够保证常规科学研究的成功进行。

9.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指的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新范式所替代的重大事件。

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从旧的范式转向一种新的范式。

科学革命开始于科学共同体部分成员越来越感觉到现存范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每一次科学发现都是一场科学革命:

(1)每一次科学发现都是科学知识积累过程的中断,都是范式的转换。

(2)科学发现并不是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人身上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扩展的复杂过程。

(3)科学发现的革命性只有对其范式受到影响的人才能感觉到。

10.最佳说明推理

最佳说明的推理科学中运用的一种论证形式:

如果假设它之存在能够最好地说明观察,那么基于这样的理由可推断出不可直接或者不可探测之机制的存在性。

(对已知事实最好的解释方式)

最佳说明推论认为:

我们应该准备推出一个更好的说明,而不是一个苍白的说明,而且一个显然优于其竞争者的真正的好的说明很可能就是一个正确的说明。

11、理论规律

理论定律是关于不可直接观察乃至不可观察的实体和性质的规律。

是含有理论术语的定律。

理论术语即不可观察术语,不涉及任何可观察者,只涉及关于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电磁场等

等这种不能以简单直接方式加以测量的存在者。

12.经验规律

经验定律也叫经验概括,是可以直接被经验观察所确证的定律,是关于可观察者的定律。

凡是一个规律所包含的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直接用感官可观察的或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可测量的,这种规律就称为经验规律。

经验定律用来说明已观察事实,并预言将来的可观察事件。

13.归纳概率解释

并非所有的科学解释都具有演绎论证的形式

并非所有的科学解释,都可以毫无例外地从特定事态和普遍定律中导出被解释的现象,有很多科学解释具有概率的性质。

I-S解释模型,归纳解释模型或归纳概率模型,建立在统计规律或概率性规律的基础上,对被解释的语句给予一定的归纳支持。

14.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英文名字:

ScientificResearchProgrammes。

英国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对科学的评价往往不是针对单独的理论,而是一个具有相同硬核,可变的保护带和正反启发法(heuristic)的理论系列。

他称这个理论系列为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是一些不容放弃和不可改变的哲学信念和基本假定,它形成这个纲领今后发展的基础,如牛顿力学纲领的硬核是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硬核周围是有各种辅助假说组成的保护带,当纲领与观察,实验资料有矛盾时,可以通过调整这些辅助假说来保护硬核。

15.特设性假设

在假说检验的过程中,预测的失败即出现了“反常”。

这并不意味着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已被证伪。

研究者可以通过改进辅助理假设继续为理论作出辩解。

但这种辩解本身也必须是可检验的。

为了保护某种理论观点而特意建立的又是无法检验的假设叫做特设性假设。

提出特设性假设是不合理的,应当避免。

特设性修改,被修改过的理论不能以任何不同于原来理论的检验方式接受检验。

由任何人食用任何面包,是对于原来理论的检验,而对于修改后的理论的检验则只限于食用除了在法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那一批以外的面包。

修改后的假说的可证伪性小于原来的。

辨析题

1.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因此科学不能依靠想象。

科学研究工作

(1)科学家从研究自然界的某一个具体现象开始。

(2)为了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科学家们观察这些现象,注意它们的规则性。

(3)为了控制这些自然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和进行实验,使得他们能够在特定的环境里,在尽可能排除干扰的纯粹条件下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并对它们作精确的测量。

(4)记录观察、实验、测量的结果,以获得经验的事实或经验的陈述。

(5)借助于归纳事实整合他们的概括以及直觉和假说的方法,科学家们发现或构造科学规律来解释上述的自然现象或观察事实。

(6)借助于整合所发现的自然规律以及心灵的自由创造与想象,构造出理论体系来解释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由此来说明各种经验事实。

(7)从理论与规律中附加种种条件,演绎出可观察的特殊陈述作为科学的预言,然后设计实验,运用逻辑与观察事实进一步检验这些规律与理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科技无禁区

人类只管发展自己改造自然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忽视了自己能否适应这个新世界;人类只管制造威力越来越大的工具,忽视了自己能否把握和控制这个利器。

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化本身奠基在人类的特定存在之上,如果没有一种对生命独特地承认,我们科学知识本身的可靠性也就成问题。

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史怀哲有一句名言叫做“敬畏生命”。

敬畏感的丧失可能导致你对生命施行任何你认为合理的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合理性,根本上必须建基于对生命的敬畏之上。

任何人为的东西都不如自然的生命那么和谐,原因就在于自然的生命经过了几十亿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高度协调的体系。

在自然环境下,每种物种都有天敌,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使得自然界的平衡不至于被打破。

人为制造的东西,由于没有天敌,很可能出现极度的繁殖,进而出现生态失衡,可能给原来的天然物种带来一些危险。

树立科技有禁区的观念。

根据当时的文化、社会道德体系,本着公平和人道的原则,在所能允许的限度内发展科技。

在这一限度之外,不管好坏,我们都不用它。

禁区到底定在哪里,并没有先验的办法,只能通过科学家群体和公众群体相互沟通、相互探讨来划定科学发展的界限。

对科学家而言,避免科技发展带来恶果的唯一办法就是谨慎,要抵御市场的诱惑,足够长地推迟科技使用的时间,让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不要轻易运用它。

我们今天的技术,遵循的是技术的逻辑,即“技术上可行的,就一定要将它实现”,其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的高精尖。

在我看来,我们应将更多的资金和力量用在解除大多数人类的痛苦,精神痛苦、社会性痛苦,而不是用于攻克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特殊技术,以及只是为了炫耀“高精尖”而存在的技术。

3、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因此人们无法做到科学的客观性

观察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1)感觉资料。

感官接受的感觉图像――由点、线条、形状和颜色组成。

(2)根据观察者先前的经验/知识/理论把感觉图像按一定的样式组织起来。

(3)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语言呈现所观察到的东西。

前一种是感觉要素,后两种是概念要素。

在“看”的过程中这些要素是不可还原地交织在一起的。

所以,“看是一件‘渗透理论’的事情”。

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语言的意义是由一定的理论给予的,作为一个范式的观察者,会对相同的观察对象给出不同的观察报告。

观察陈述利用的理论有多精确,观察陈述就有多精确。

因为所使用的语言的精确性受制于所使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的精确性。

观察与实验是人与研究对象通过仪器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研究对象及其所发生的事件是客观的,对象及其事件作用于于仪器并通过仪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也是客观的,所以实验结果是客观的。

但这并不是可以忽视观察者的作用。

观察实验仪器是观察者设计和操作的,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观察者干预和改变着研究对象,而且实验的结果是由观察者接受的,观察者的状况不能不影响到观察的选择、记录和报告。

所以,所谓“中性”的观察材料是没有的。

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由于观察者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观察报告也是不会一样的。

他们的研究动机不同,使用的仪器和仪器使用的条件与方法不同,处理资料的方法不同,特别是他们的背景知识不同,往往会作出不相同的实验报告和观察报告。

科学中关于观察的可靠性的信念只能建立在对广泛的经验事实的比较、对照和批判的审察的基础之上,其中也包括强调实验和观察的可重复性以及根据一定的理论,从观察事实中引伸出进一步的结论,然后设计一定的实验和观察作进一步的验证。

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科学观察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这是保证科学观察客观性的物质基础。

4.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培根的方法论:

A、首先进行无预设的观察。

B、列表分类整理这些观察材料,找出现象的原因。

在观察与列表分类中,凡是观察到一个现象出现时它总出现,不出现时它总不出现,则它就是现象的原因。

C、对这种因果的联系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概括,上升到一般原理的程度。

D、将一般性的概括付之于检验,凡经受住检验的就成为正确的科学理论。

问题常常从观察中产生,在观察之后提出,这是否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是起始于观察呢?

真正推动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原动力或动因作用的出发点,从方法论的观点看是问题。

如果观察到事实而不构成问题,不会提出问题,这种观察对科学研究是毫无意义的。

(1)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不是从观察开始,这不是说不要观察,不要作艰苦的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工作。

(2)观察可以先于问题,而且可以引起问题,构成问题。

但观察之所以引起问题和构成问题,这是因为观察总是在一定理论背景下进行的,当且仅当一定的观察与一定的理论背景联结起来的时候才会构成真正的科学问题。

(3)在科学史上任何时候都有许多观察事实,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都不认为需要弄明白什么,就没有构成问题。

只有在后来有了理论地理解这些事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