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744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docx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

  *导读: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ThecharacteristicofLiDao-ChunsNeiDanideologyand

  李道纯丹道思想的理论与特色

  ThecharacteristicofLiDao-ChunsNeiDanideologyandtheory

  丁孝明

  DingSiao-Ming

  *摘要

  李道纯是元代著名的道教内丹学理论家,属于南宗嫡系。

他所处的年代,正值内丹学说南北交流融合,发展兴盛之时。

逢此机缘,博学多才的李道纯致力于内丹学说的修炼和研究,既通《老子》、《周易》,又达禅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

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蓄,系统非常完整。

其学以南宗为主,兼得北宗全真之意,为道教内丹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思想特点是:

主张性命双全、先性后命,特别强调「守中」是修丹的核心,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本文特别介绍了李道纯的生平、著述及其思想渊源,并从李氏的著作《中和集》入手,系统地论述了其内丹心性思想,元气中和与虚静学说及其三教合一的思想,期使学人对于李道纯融合南北二宗的内丹学说能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李道纯、内丹、身心、性命、道教内丹中派

  *Abstract

  LiDao-Chun,thefounderofSouthernSchool.InthehistoryofDaoism,LiDao-ChunwasviewedasoneofthemostbrilliantDaoistthinkersintheYuandynasty.Intheprocess,theSchoolofGoldenElixirinthesouthbecamemoreclosetoCompletePerfectionSchool.TheresultofthemovementistheintegrationbetweenDaoistSchoolsfromtheNorthandSouth.ThespecialcontributionofLiDao-ChunwasthestressofEternalDaoasthecoreofInnerAlchemytheoryandthereinterpretationofInnerAlchemybyLaoziandBookofChange.LiDao-Chunlearnedthathistheoryofinclusiveinneralchemy,thesystemisverycomplete.LiDao-ChunalsostressedtheimportanceofInnerNatureandBodilyLifeinthecultivationofDao,arguingthatone"sinnernatureconstitutedthecoreofcultivationofInnerAlchemy.InthehistoryofDaoism,LiDao-Chun"scontributionalsocamefromhisviewpointsontheharmoniousrelationamongtheThreeSchools,namely,Confucianism,BuddhismandDaoism,whichconstitutedthecoreof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Therefore,latergenerationscalledInnerAlchemyoftheDaoistSchoolInnerNature.Inthisdisertation,theauthoroutlinesLiDaoChun"slife,hisacademicbooksandthoughtsonDaoism.Li"sinnerAlchemytheoryisthefocusofthisdisertation,especiallytherelationshipbetweenInnerNatureandBodilyLifeincultivationInnerAlchemy,Li"sideasaboutwaytoinnerharmoy,thespecialstatusofemptinessofhumannatureincultivationofDao,hisviewpointsontheThreeSchoolsandsoon.Inthisdiscussion,theauthorprovidesuswithacompletepictureofLiDao-Chun"slifeand,moreimportantly,hisspecial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thetheoryofInnerAlchemyinhislifetime.

  Keywords:

LiDao-Chun、NeiDanorInnerAlchemy、BodyandMind、BodilyLife、InnerAlchemyDaoistSchoolInnerNature

  *一、前言

  道教的丹道修炼养生方法中,内丹方法拥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技术程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

内丹是指炼养人身体内的精、气、神以结成「金丹」[1]。

道家的学术思想及其人生修养方法,自汉唐迄宋元而后,发展至登峰造极,而亦几全存于丹道派中。

丹道派以圣修、养生、仙化、登真为主旨,除上承黄、老、庄、关、列之要旨,更融合儒释两家上乘学旨,抉其精微,会通而发扬光大之。

通常道教所说的性命双修的养生功法即是指内丹养生修炼而言。

由于道教养生思维强调「道生万物」,「道生元神」,「道气长存」,故道教自然衍生出一套元神丹法养生的系统。

因此,道教养生方法虽多,但从究竟义来说,内丹修炼,才是其超凡入圣,长生久视,得道证真的上乘炼养术。

  道家丹道派之上乘养生要旨,除强调经由炼养、修真、合道,使人解脱尘缚;更要得其圜中而超于象外,并能与圣人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大,与宇宙合其常;直言之,于世则超凡入圣,冥合道妙,离世则形神俱妙,羽化冲举;或与天为徒,或与神为徒。

此即所谓丹道派之最高炼养境界,此亦即全真道人修养之最高境界。

  *二、丹道修炼养生原理

  

(1)元气和合,化生万物

  上述丹道标的的启示,来自于道家哲学的思维,更进一步言之,则是来自于对「道」的深刻体悟与宇宙万事万物的体察与观照。

道家老子认为:

「道生万物」,只是这种生化功能并非出于有为,而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方式表现。

《老子》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个道的体现也就是气,故《老子》接着又云: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2]按「《老子》现行本『冲气以为和』及『道,冲而用之』,应按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将『冲』字改为『中』字才对。

」[3]。

「中」即为「虚」,道以虚无为用,《庄子》谓:

「唯道集虚」,虚无中含有生机。

故《老子》讲「道,中而用之,或不盈」(《老子第四章》);「中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的中字,有「『中空』、『虚』的意思,好比橐龠没被人鼓动时的情状,正象征着一个虚静无为的道体。

」[4]河上公「道,冲而用之」句云:

「冲,中也。

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

」[5]已明言「中」为道之用,即是「德」的特征。

故《太平经》强调「元气」派生太阳、太阴、中和三者之气,而由同一元气所产生的事物亦有不同的形体,故言:

「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

形体有三名,天、地、人。

」[6]三气和合则成就万物,故《太平经》中提出了「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

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7]的观点,因此,在道教的学说中,「道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元气和合,(亦就是中气和合或说元气中和),是构成一切的基础,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原、质料。

《太平经》云:

「天地开辟贵本根,乃气之元也。

」[8]「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自有祖始」[9],「一气为天,一气为地,一气为人,余气散备万物。

」[10]。

元气和合成为构成宇宙万物及人的总根源。

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不断演化下,世界上的一切都处于永不止息的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本质上就是气的聚散、流动。

气构成世界上万事万物、给世界带来活力。

《庄子.至乐》云: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11]明确指出了气是宇宙万物及人体生命之本源。

《庄子.知北游》又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

」[12]整个世界都是由气所构成,整个天下不过贯通着周流一气罢了。

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不是由气所构成。

元气和合,混然为一,是绵延连续的,它没有内部结构,道家称此一特性为「至小无内」;它又是弥漫全体的,一切都在它之中,或者说是它所化生,这一特性,道家称为「至大无外」。

气构成万物,不过,气又有不同的属性,一气通流,却又有不同的状态,分阴分阳,有清有浊,能动能静,因此,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正说明着气也有着种种的区分。

它不仅是一切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包括自然、社会等现象的本原,也是一切精神现象包括鬼神和人本身的精神活动的本原。

「道」赋予万物存在变化又透过「气」的中介,内在于「气」而深入万物之中。

因此,《老子河上公章句》注解云:

「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清、浊、和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地施化,人长养之;万物无不负阴而向阳,回心而就日;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而气通,故得久生也。

」[13]由此可知,元气和合化生万物的观念早已受到道家者流的普遍认同。

  而元气和合又是如何演化为万物?

《太平经》解释云:

「天,太阳也。

地,太阴也。

人居中央,万物亦然。

天者常下施,其气下流也。

地者常上求,其气上合也。

两气交于中央。

人者,居其中为正也。

两气者常交用事,合于中央,乃共生万物。

」[14]这种解释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的具体化。

「万物悉受此二气以成形,合为情性;无此二气,不能生成也。

」[15]。

元代道士陈致虚对此解释说:

「天地运度,以道用言,则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炁,头象天,足象地,故曰:

人身一小天地。

夫天地之造化生人生物,而人身之造化生佛生仙。

」[16]《灵宝毕法》亦曰:

「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

别求于道,人同天地,心比天,肾比地,肝为阳,肺为阴,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迹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算,可以得其理。

」[17]这两段话包括了天人相通和天人相应的两层意思,就天人相通而言,具体指出元气化为阴阳二气,二气和合为情性,阴阳对立而统一,化生了万物。

因此,当《太平经》建立道教养生理论时,遂强调将情性的心理(精神)和阴阳二气交通成和的生理(精、气)同时作为修炼的对象,主张从心理到生理的全面修炼,实践精、气、神合一的养生思想。

  

(2)顺则成人,逆则生丹

  内丹家认为,由太初无形无象的「道」生出真元一炁,一炁分化为相对的阴阳,阴阳二炁合成第三体中和之气(炁),中和之气(炁)气化又衍生出芸芸万物,是为顺行,即有生有死;若能逆行,炼养阴阳,返还生灭、去住自由,则可入不生不死之道。

故内丹家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掌握其运行方法,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以逆行的方式,使精、气、神在体内运行中和,凝结成丹而致长生,于是内丹功法解行相应,内丹修炼受到重视。

医家经典《黄帝内经》即贯穿了万物由中和元气构成的观点。

《黄帝素问.天元纪大论》云: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18]于是道教内丹理论提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步骤。

精气神学说成为古代养生理论的精要,正如中医分经络为经脉和络脉,其中经脉是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几乎遍布全身,形成经络网络。

其中「精气」、「精神」(即神气)游走其间,经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内丹修炼步骤,则能结成玄珠,谓之「丹药」,达到「反璞归真」的玄妙境界。

故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说人身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

神即性,天所赋也。

气,中和元始祖气也。

精,先天一点元阳也。

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三宝之旨也」。

而三要者,一曰炉鼎,其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炉鼎也。

二曰药物,名亦异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

三曰火候,然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19]说明人应以先天元神真意化丹田先天之精为先天之气,运循任督,流布经络,炼成内丹,方是养生真道。

  这种修炼倾向,到了宋代表现得更为明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等人力主内丹之学。

迨至金元,金丹派北宗对于道教内丹学的理论,则陆续提出了深入的论述与见解,后出转精,使「内丹」在宋、金、元时期以及之后的年代中,成为道教养生修炼成仙道术的典范。

上阳子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提出修炼「皆不外精、气、神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

何谓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

何谓逆?

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

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20]足见「内丹家认为人道要与天道相合,他们要从「逆」的方向进行宇宙反演,由后天返回先天的永恒虚无状态,纔能与道合真,这便是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成神的规律。

」[21]

  (3)心性修炼,内省直接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步骤,这个过程其实是从生理到心理、从浅层心理到深层心理的修炼过程。

故内丹从人体内部系统来说,就是要消除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对立,归根返本,使性命合一、神气互融,达到和谐,逆向地回归到意识本源。

内丹家修炼旨在由「后天返先天」,摆脱识神的主宰,恢复元神的统治。

内丹修到一定程度,丹家的意识会回到婴儿在胞胎中的状态,像婴儿一样呼吸胎息。

故陈致虚才会在《金丹大要》中提出修炼「皆不外精气神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

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22]因此内丹家认为要从「逆」的方向进行宇宙反演,由后天返回先天的永恒虚无状态,才能与道合真。

而只要识神的作用仍然存在,生命本身便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宁静和自觉。

要认清宇宙和生命的实质,只有消除或减少识神在生命中所起的作用。

因此,内丹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除却识神在生命当中的作用。

识神主要依附于感官知觉及理性思辨而发生作用。

如果要减少降低识神的作用,自然必须节制,甚至逐渐停止感官或思虑活动。

  由于内丹本身「追求现实肉体与精神由健康、长寿而至于『长生不死』,把人体作为实验室,探索精气神的运行规律,为探索人体奥秘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客观效果上它的功能和价值主要还在于人的身心发展。

」[23]如《青华秘文》说:

「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也。

性在乎是,命在乎是。

」[24]南宗要求修炼自己的内心,不假外在的药物。

甚至在行法事时,也是向自身内求元神,《玄珠歌注》说:

「神非外神」,「向外求神实非明理,空将酒物祭祀神明」。

张伯端说: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遇迷枉摆抛。

」[25]萧廷芝说:

「道在自身休外觅」。

白玉蟾《快活歌》说:

「忘形养气乃金液,对景无心是大还」[26]。

南宗丹家都强调金丹要从自心寻找,而不应求诸外物。

不是我们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心灵,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或痛苦。

因此,《青华秘文?

心为君论》提出修心的原则即静「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清。

一言以蔽之,曰:

『静』。

静心求静,必先制于眼。

眼者,神游之宅也。

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

」[27]要做到「静」,必须减少精彩的「外面的世界」的诱惑和物质欲望。

故曰:

「为道日损」(《老子第四十八章》)。

是以《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第十二章》)故南宗四祖陈楠《阴符髓》说:

「性不乱则神不移,神不移则精不散,精不散则气不荡」,以元性不乱为修炼的前提,把智、信、仁、勇、严五种道德质量做为「五宝」。

《悟真篇》提出: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白玉蟾的《道法九要》[28]更列举了修道者应遵循九条道德原则,十分强调着伦理生活的重要性。

唯有符合道德法礼的生活,才谈得上身心的超越。

南宗修炼的「遣识神养元神」或「遣识神返元神」,实际上即是一种身心超越的炼养。

在具体炼养过程中,内丹要求人们的修炼应摆脱识神的主宰,返回到元神状态,这种心神调理强调认知上的转变是实现身心和谐的关键,丹法内省而直接。

因此,从人体内部系统来说,内丹就是要消除性与命、神与气、心与肾、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对立,归根返本,使性命合一、神气互融、心肾相交;从外部来说,即是要消除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对立,达到和谐、平衡、自然、美好,逆向地回归到性命本源。

使人的精满、气足、神旺,精气神凝结为一,使自己的心性与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达到高度的心理有序化。

  道教史上的金丹派南宗就是以这样的内丹修炼为主的道教派别。

而李道纯则是道兼南北、学贯三教,在内丹修炼理论方面卓有建树的一代宗师,虽为南宗道士,但后来因缘际会又加入了北宗全真道,对全真北派思想多有继承和发挥。

南宗道徒曾将传系中的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等五人尊为南五祖,以之与全真道的北五祖[29]相对应。

南五祖各有著作,张伯端着《悟真篇》、石泰着《还源篇》、薛道光着《复命篇》及《丹髓歌》三十四章、陈楠着《翠虚篇》、白玉蟾生前刊行的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后有何继高编辑的《琼管白真人集》且另有《海琼白真人语录》和留元长所编《海琼问道集》等传世。

为使我们对于融合道教南北二宗的内丹学说,能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进而有一个学习内丹学的下手处,一套兼具南北二宗内丹学说精义的指引,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认为《老子》、《周易》为群经之首,提出真常之道即老子之道,有五种特性:

无名无言;永恒不变;清净无为;变动有则;顺应中和。

本文不揣孤陋,抛砖引玉,介绍了李道纯的生平、著述及其思想渊源,并从李道纯的著作《中和集》[30]入手,具体地论述了李道纯的元气中和论、虚静学说与道兼南北二宗的《中和集》丹道思想精义,作为学人实践丹道的下手处,盼能就教方家,惠予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