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543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练出高分检测试题1

课时·考点梯度练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

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是由于其实行了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导致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削弱,故答案为A。

2.“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下诸侯国君主可以在封地内任免官吏、征收贡赋,但需服从周王管理,A、B、D三项均挑战了周王室的权威,只有C项是合法的。

3.《尚书·召诰》曰:

(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哉!

”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这一知识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故选B。

4.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社会家庭关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夫为妻纲”等特征体现了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和社会习俗的影响,与皇权专制无联系。

应选C项。

5.“……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高约2米”“从平地升起”等信息可知,这样做意在显示皇权至上。

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6.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

A.夏朝B.西周C.秦朝D.唐朝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这种制度首先开始于秦朝。

7.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答案 C

解析 题干结论描述的是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A、B、D三项结论不符合材料含义。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 B

解析 “优秀”应该指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或进步作用,故选B。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在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

对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这是西周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反映

D.有利于缓和部族间的矛盾,巩固西周统治和维护等级差别

答案 D

解析 材料意为西周通过实行“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民族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故D项正确,C项错误。

A项和B项仅就其中一个角度理解,较片面。

10.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 A

解析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中西差异的主要成因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把女性继承权排除在外。

11.“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  )

A.全面辩证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

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

答案 A

解析 材料对“皇帝制度”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采用了全面辩证的方法,故答案为A。

12.顾炎武说: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  )

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

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

C.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

封建制有弊端,所以被郡县制所代替,同时郡县制也有弊端,但是不会重为封建制,而是将发展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因为郡县制和封建制都有利弊。

根据对材料的解析,可选D。

13.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左传·桓公二年》: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

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或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获得政治特权。

(2)延续性:

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

变化: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分析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析出周王的地位;第

(2)问对比分析血缘及世袭制在秦朝的延续,并区分地方管理及官员任免与西周的不同,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归纳出变化的

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

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

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

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呜呼!

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

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

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答案 

(1)作用:

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2)进步:

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肯定:

是。

理由如下:

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

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否定:

不是。

理由如下:

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

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王夫之:

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

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

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题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

(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

“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

第(3)题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