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2475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docx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解读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2010,30(3):

79284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

3

L2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闫继爱

1,2

 张 雪

1,2

 张 芸 宁221(1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2 100101)

摘要L2苏氨酸工程菌大肠杆菌ITHR,研究单敲除

metA、ilvetA、ilvA基因后对L2苏氨酸积累的影响。

应用质粒pKD46介导的Red同源

重组系统,通过第一次同源重组将拟敲除基因替换为氯霉素抗性基因,再通过重组酶在FRT位点发生第二次同源重组,消除抗性基因,成功敲除了菌株ITHR体内苏氨酸合成的代谢旁路途径中的metA和ilvA基因,构建了三株不同的基因突变株。

将携带苏氨酸操纵子的工程质粒pWYE065电转化入敲除不同基因的突变株中,构建基因工程菌。

经5L发酵罐发酵产酸实验,未敲除任何基因的菌株ITHR/pWYE065L2苏氨酸的产量为5.55±0.51g/L,metA基因单敲除菌株ITHR△metA/pWYE065L2苏氨酸产量为9.77±1.83g/L,ilvA基因单敲除菌株ITHR△ilvA/pWYE065L2苏氨酸产量为8.65±1.42g/L,同时敲除ilvA和metA基因的菌株ITHR△metA△ilvA/pWYE065L2苏氨酸的产量增加到13.6±1.14g/L。

通过敲除L2苏氨酸的旁路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的基因,

可以增强L2苏氨酸积累的效果,为L2苏氨酸工程菌的进一步改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肠杆菌 Red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L2苏氨酸 发酵

中图分类号 Q784

  L2苏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用途

[123]

苏氨酸生产菌株,由于随机突变造成菌体遗传背景改变、生产能力减弱、发酵周期长,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

而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进行有目的性的改造而构建的工程菌株,不产生次级突变,代谢副产物少,产量容易提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系统代谢工程理论的发展,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运用于菌种的构建和改造,以提高生产菌L2苏氨酸的产量。

  本研究通过分析L2苏氨酸的代谢途径,应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ITHR中L2苏氨酸合成的支路代谢途径中编码高丝氨酸转酰基酶的metA基因和编码苏氨酸脱氢酶的ilvA基因,分别构建了单敲除突变菌和双敲除突变菌。

将携带苏氨酸操纵子的工程质粒pWYE065转入突变株中,进行5L发酵罐连续发酵培养,结果表明阻断L2苏氨酸的代谢旁路途径可以增强L2苏氨酸的积累。

L2苏氨酸是除谷氨

[4]

酸和赖氨酸外世界范围内年产量最高的氨基酸,在

2005年L2苏氨酸的年产量约为7万吨

L2苏氨酸生

[5]

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由于成本低廉且废弃物排放比较少,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工业生产L2苏氨酸的最常用方法。

目前,L2苏氨酸的主要生产菌株有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而E.coli由于繁殖迅速、发酵温度高、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比较深入等特征成为L2苏氨酸生产的最常用菌株

[6]

为提高L2苏氨酸的产

量,各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L2苏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通过传统的化学和物理诱变技术选育的L2

收稿日期:

2009209223  修回日期:

2009211204

3国家“863”计划(2006AA02Z216)资助项目3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

wenty@

8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BiotechnologyVol.30No.320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和质粒 大肠杆菌(Escherichercoli)ITHR

终浓度为100mmol/L的阿拉伯糖继续培养至OD600为

0.5~0.6。

将50ml过夜培养液冰浴至0℃,4℃离心后

用去离子水重悬,12000r/min离心收集菌体;用预冷到

0℃的10%甘油洗3次,最后将菌体重悬于600μl冷的10%的甘油中,取50μl菌液与约200ng的打靶分子DNA片段进行电转化(电转化条件V,5ms)。

为天津科技大学代谢工程研究室保藏菌种。

含有thr

r

操纵子的质粒pWYE065(Cm)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微生

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保藏。

质粒pKD46(温度敏感型,含有受阿拉伯糖启动子调控的exo、bet和gam基因,

r

Amp)、pKD3(含有两端带有FRT1ml37℃振荡培养2

(1Table1 Primersinthisstudy

引物名

WY041

)引物序列(5′23′

因,Cm),pCP20(FRT的FLP1.1.2 培养基 培养基见参考文献[7]。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x2TaqDNA聚合酶、dNTP、DL2000核酸Marker等购自大连宝

r

r

5AGCGATTGTGTAGGCTGGAG23′5WY042

AACGGCTGACATGGGAATTAGC23′

WY0195′2AGCGGCGAATACTAATAAC23′WY0205′2GGTTGTTGTTGCCTGTTC23′

5WY039

AGCGATTGTGTAGGCTGGAG23′5WY040

AACGGCTGACATGGGAATTAGC23′

WY0275′2GAGGTGACAAAGCCTGGAC23′WY0285′2GGAAGTGGTGCTGGAAAACA23′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酵母粉、胰蛋白胨购自英国Oxoid公司;琼脂粉、DGL4000核酸Marker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染色体DNA提取试剂盒和质粒提取试剂盒等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L2阿拉伯糖、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其它葡萄糖、无机盐、有机试剂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UVP凝胶成像仪(JY04S23B,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

1.4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ITHR的

metA和ilvA基因

限公司);PCR仪[5332,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

(EppendorfAG)];电泳仪(JY300C,北京君意东方电泳

  Red同源重组系统如图1所示,在第一轮体内重组过程中,以pKD462Red为介导,在大肠杆菌ITHR菌株体内以带56bp同源臂的cat基因线性打靶序列替换其染色体上的metA(ilvA)目的基因,通过氯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重组子ITHR△metA∷cat(ITHR△ilvA∷cat)。

在第二轮体内重组过程中,将编码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转入突变菌株ITHR△metA∷cat

(ITHR△metA∷cat)中,在含氨苄青霉素抗性的50mg/L平板上培养,菌落PCR筛选ITHR△metA(ITHR

设备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UV21800,上海美普达仪器有限公司);5L四联离位灭菌发酵罐(BIOTECH系列,上海保兴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1200系列,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采用Primer5.0软件根据GenBank中metA、ilvA和质粒pKD3中的cat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并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见表1,其中下划线部分为同源臂序列。

引物WY041和WY042用于扩增

cat基因以替换metA基因编码区;引物WY019和

△ilvA)阳性重组子。

并在已敲除菌株ITHR△metA基础上转入pKD46再敲除ilvA基因,构建双敲除菌ITHR△metA△ilvA。

1.5 质粒转化

WY020为metA基因敲除后重组菌鉴定引物,两条引物

各位于打靶序列区的左右两侧;引物WY039和WY040用于扩增cat基因以替换ilvA基因编码区;引物WY027和WY028为ilvA基因敲除后重组菌鉴定引物,两条引物各位于打靶序列区的左右两侧。

1.3 感受态的制备与电击转化

[8]

  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将携带苏氨酸操纵子的工程质粒pWYE065分别转入构建的突变菌株ITHR△metA、

ITHR△ilvA和ITHR△metA△ilvA中,通过氯霉素抗性

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基因工程菌。

1.6 5L罐流加补料发酵

r  种子培养:

接种单菌落于LB活化平板(Cm34)

  将过夜培养12h的含有pKD46的大肠杆菌ITHR按100∶1的量接种,振荡培养至OD600值约为0.2,加入

37℃培养24h。

接种一环菌体于200ml种子培养基

2010,30(3)

闫继爱等: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2苏

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81

pWYE065与ITHR/pWYE065L2苏氨酸产量差异的统计

学意义检验采用Cochran检验方法分析比较;菌株

ITHR△metA△ilvA/pWYE065与ITHR/pWYE065L2苏

氨酸产量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分析比较。

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图1 Red同源重组系统策略

Fig.1 ThestrategyofRedrecombination

1I,用含有metA基因同源臂的

(Cm34)中,37℃,r

Y041和WY042扩增氯霉素抗性基因,将PCR产物转入含有pKD46质粒的大肠杆菌ITHR感受态细胞中,在氯霉素平板上进行转化子的初步筛选。

为排除假阳性菌或整合到错误位置的重组菌,用鉴定引物

WY019和WY020进行PCR扩增,根据重组前后序列

  5L:

5

L发酵罐中,2L,℃发酵39h(根据我们的

前期实验,大肠杆菌发酵L2苏氨酸39h时,L2苏氨酸有最大的积累量,所以本实验发酵时长均为39h)。

本实验使用5L四联离位灭菌发酵罐,每次发酵做三组平行实验(n=3)。

发酵初期溶氧控制在25%~30%,对数生长期溶氧控制在50%左右,稳定期溶氧控制在25%~30%

[9]

长度的变化进行鉴定。

metA基因敲除前,PCR扩增得到1400bp片段(图2泳道2),第一次重组后PCR扩增得到1542bp片段(图2泳道3),该片段序列测定正确,获得大肠杆菌ITHR△metA∷cat。

将pCP20质粒转入大肠杆菌ITHR△metA∷cat的感受态细胞中,消除氯霉素抗性基因,用鉴定引物WY019和WY020进行PCR扩增,获得596bp片段(图2泳道4),序列测定正确,获得大肠杆菌ITHR△metA突变株

;培养温度37℃;流加50%的氨水将pH控制

在7.0;以泡敌消泡;流加80%葡萄糖维持葡萄糖浓度在10~15g/L。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进行菌体浓度测定。

其中,对于基因敲除菌株,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要加入0.0025%的相应氨基酸以提供菌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10]

  菌体浓度测定:

将菌液稀释适当倍数后测定在600

nm下的吸光度值,即OD600。

1.7 L2苏氨酸产量检测

[11]

  采用高效液相分析系统(HPLC)柱前衍生测定。

衍生方法:

取发酵液1ml,12000r/min离心20min,取上μl加入1.5ml离心管清液过膜。

取过膜后的发酵液10

中,加入已经配制好的衍生缓冲溶液(4.2%碳酸氢钠溶μl,摇匀后再加入衍生试剂溶液(1%2,42液)200二硝基μl,摇匀,将离心管置于60℃氟苯乙腈溶液,DNFB)100水浴中暗处恒温加热60min后取出,放置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定容缓冲液(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水溶液)稀释至1ml并摇匀,放置15min后可以开始进行色谱分离。

色谱分离条件:

柱长为150mm,柱温为33℃,检测波长为360nm,流动相总流量为1ml/min。

1.8 L2苏氨酸产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2.2 构建大肠杆菌ITHR△ilvA突变株

图2 metA基因敲除鉴定

Fig.2 TheidentificationaftermetAgeneknockouted

1:

DL4000;2:

引物WY019和WY020对菌株ITHR的扩增;3:

物WY019和WY020对重组菌ITHR△metA∷cat的扩增;4:

引物

WY019和WY020对重组菌ITHR△metA的扩增;5:

DL2000

  用含有同源臂的引物WY039/WY040和鉴定引物

WY027和WY028进行ilvA基因的敲除和鉴定。

ilvA基

  本文中L2苏氨酸产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AS

9.0软件,其中,菌株ITHR△metA/pWYE065与ITHR/pWYE065L2苏氨酸产量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检验采用Cochran检验方法分析比较;菌株

ITHR△ilvA/

因敲除前,用鉴定引物PCR扩增得到1731bp片段(图

3泳道2),第一次重组后PCR扩增得到1240bp片段(图3泳道3),该片段序列测定正确,获得大肠杆菌

82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BiotechnologyVol.30No.32010

ITHR△ilvA∷cat。

氯霉素抗性基因消除后,用鉴定引物PCR扩增获得311bp片段(图3泳道4),序列测定正

thrC3个基因,分别编码大肠杆菌L2苏氨酸代谢途径中

3个关键酶

[12]

为增加thrABC的拷贝数,加强L2苏氨

确,获得大肠杆菌ITHR△ilvA突变株

酸的积累,我们将质粒pWYE065分别转入大肠杆菌

ITHR、ITHR△metA、ITHR△ilvA和ITHR△ilvA△metA

中,构建L2苏氨酸基因工程菌ITHR/pWYE065、ITHR△metA/pWYE065、ITHR△ilvAYE065和△A△m/pW2.5ITHR

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产酸,metA基因单敲除菌株大肠杆菌ITHR△metA/pWYE065L2苏氨酸产量由未敲除任何基因的大肠杆菌ITHR/pWYE065的5.55±0.51g/L增加到

图3 ilvA基因敲除鉴定

Fig.3 TheidentificationafterilvAgeneknockouted

1:

DL2000;2:

引物WY027和WY028对菌株ITHR的扩增;3:

9.77±1.83g/L,最高值为11.34g/L,增加了约76.0%。

ilvA基因单敲除菌株大肠杆菌ITHR△ilvA/pWYE065L2苏氨酸产量为8.65±1.42g/L,最高值为10.78g/L,相比未敲除任何基因的菌株ITHR/pWYE065L2苏氨酸产量增加了55.9%。

同时敲除ilvA

物WY027和WY028对重组菌ITHR△ilvA∷cat的扩增;4:

引物

WY027和WY028对重组菌ITHR△ilvA的扩增;5:

DL2000

2.3 构建大肠杆菌ITHR△metA△ilvA突变株和metA基因的大肠杆菌ITHR△metA△ilvA/pWYE065

L2苏氨酸的产量为13.6±1.14g/L,最高值为14.9g/L,

  以构建的单突变株大肠杆菌ITHR△metA为受体菌,运用Red重组技术对ilvA基因进行基因敲除。

用鉴定引物WY027和WY028进行PCR扩增,获得311

bp的片段(图4泳道1),表明ilvA基因被敲除;用鉴定

比ilvA基因单敲除菌株增加了57.2%,比未敲除任何基因的菌株ITHR/pWYE065增加了1.45倍。

图5中显示了不同的基因工程菌在发酵培养过程中L2苏氨酸的积累情况:

菌株ITHR△metA/pWYE065、ITHR△ilvA/

pWYE065和ITHR△metA△ilvA/pWYE065在发酵前期L2苏氨酸的积累量相近,但15h后双敲除菌株ITHR

引物WY019和WY020进行PCR扩增,得到596bp的片段(图4泳道2),表明metA基因被敲除,成功获得大肠杆菌ITHR△metA△ilvA突变株

△metA△ilvA/pWYE065L2苏氨酸的积累速率明显增大,而单敲除菌株ITHR△metA/pWYE065和ITHR△ilvA/pWYE065产酸速率和产酸水平基本相同。

  通过SAS统计学分析软件对不同基因工程菌的L2苏氨酸产量进行分析(图6),结果表明大肠杆菌ITHR敲除metA基因后L2苏氨酸产量与敲除前比较p=

0.0035<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敲除metA基因阻

断了天冬氨酸向蛋氨酸的合成途径,可以进一步积累

L2苏氨酸。

敲除ilvA基因后L2苏氨酸产量与敲除前比

图4 metA和ilvA基因双敲除鉴定

Fig.4 TheidentificationafterilvAandmetA

geneknockouted

1:

引物WY027和WY028对重组菌ITHR△metA△ilvA的扩增;2:

引物WY019和WY020对重组菌ITHR△metA△ilvA的扩增;

3:

DL2000

较p<0.0179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敲除ilvA基因可以阻断L2苏氨酸向异亮氨酸分解代谢,可以使L2苏氨酸得到进一步积累。

敲除ilvA和metA后L2苏氨酸产量与敲除前有显著性差异,与敲除ilvA基因的单敲除菌株比较,p<0.02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敲除大肠杆菌中L2苏氨酸支路代谢的关键酶基因metA和ilvA,可以阻断代谢流分流,减少L2苏氨酸的降解,可以增加L2苏氨酸的积累,从而达到高产L2苏氨酸的目的。

2.4 转化质粒pWYE065构建L2苏氨酸基因工程菌

  质粒pWYE065带有thr操纵子,包括thrA、thrB、

2010,30(3)闫继爱等: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产L2苏

氨酸的基因工程菌83

成途径,使代谢流更多的向苏氨酸合成方向进行;同时构建工程质粒,加强表达苏氨酸操纵子,构建多株产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以大肠杆菌ITHR为出发菌株,本研究在引物同源臂的长短、L2阿拉伯糖的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及转化后Red同源重组菌,例如,RecQ和,导致重组]。

Red重组进行基因修

[14217]36~60bp。

研究

初期,我们将同源臂长度设计为36bp,同源重组的重组正确率不到5%。

当将同源臂长度增加到56bp时,同源重组的正确率提高到70%。

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15217],我们分别用10mmol/L、30mmol/L和100mmol/L的L2阿拉伯糖诱导Red重组酶表达,结果表明,感受态细胞在100mmol/L的L2阿拉伯糖浓度下,诱导表达90min,转化后在37℃复苏培养2h,重组的正确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我们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ITHR△metA、ITHR△ilvA和ITHR△metA△ilvA3个突变株。

同时将携带苏氨酸操纵子的工程质粒pWYE065分别转入这些突变株中,构建了L2苏氨酸基因工程菌。

将不同的基因工程菌进行连续发酵培养,结果表明,单敲除metA和ilvA基因,苏氨酸的产量分别提高了76%和55.9%,而当metA和ilvA基因同时敲除,苏氨酸的产量达到13.6±1.14g/L,增加了约1.45倍。

结果表明同时阻断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途径,更能够增加L2苏氨酸的积累。

参考文献

[1]DebabovVG.Thethreoninestory.AdvancesinBiochemical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2003,79:

1132136.

[2]LeuchtenbergerW.Aminoacids,TechnicalProductionandUse.

3 讨 论

  国内报道的L2苏氨酸生产菌多为传统诱变得来,次级突变比较多,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不强。

国外已有报道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肠杆菌W3110进行遗传改造构建高产L2苏氨酸工程菌,但国内至今相关报道很少。

在大肠杆菌体内,L2苏氨酸经天冬氨酸途径合成,该途径还能够合成L2蛋氨酸、L2异亮氨酸和L2赖氨酸。

根据代谢工程原理,本研究通过敲除大肠杆菌ITHR的metA和ilvA基因,阻断蛋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1996:

4652502.[3]Debabov.Methodforpreparingstrainswhichproduceaminoacids:

U.S.A,4278765,1981.[4]黄金,徐庆阳,温廷益,等.不同溶氧条件下L2苏氨酸生物合成代谢流量分析.微生物学报,2008,48(8):

105621060.HuangJ,XuQY,WenTY,etal.ActaMicrobiologicaSinica,2008,48(8):

105621060.[5]冯美卿,瞿超进.L2苏氨酸制备方法评述.河北工业科技,1999,16(4):

15218.FengMQ,QuCJ.HebeiJounalofIndustrialScienceandTechnology,1999,16(4):

15218.

84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BiotechnologyVol.30No.32010

[6]Cho,JaeY,Lee.MethodforproducingL2threonine:

U.S.A,

7074602,200627211.

[7]张雪,闫继爱,于雷,等.含苏氨酸操纵子重组质粒的构建及

[12]ThezeJ,Saint2GironsI.ThreoninelocusofEscherichiacoliK212:

geneticstructureandevidenceforanoperon.Bacteriology,1974,118(3):

9902998.

[13]CourcelleJ,HanawaltPC.RecQandRecJprocessblocked

replicationforkspriortotheresumptionofreplicationinUV2irradiatedEscherichiacoli.MolecularGeneticsandGenomics,1999,262(3):

5432551.

[14KA,One2stePinactivationof

chrgenesPCRproducts.AcadUS(12):

664026645.[15,,,等.大肠杆菌ptsG基因敲除及其缺陷

TheJournalof

其对大肠杆菌L2苏氨酸积累的影响.微生物学报,2009,49

(5):

32237.

ZhangX,YanJA,YuL,etal.ActaMicrobiologicaSinica,2009,49(5):

32237.

[8]张雪,温廷益.Red重组系统用于大肠杆菌基因修饰研究进

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12):

89293.

ZhangX,WenTY.ChinaBiotechnology,2008,28(12)293.

[9]徐庆阳,,,.

株生长特性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4,20

(1):

16220.

HanC,

ZhangWC,

YouS,

etal.

ChineseJournalof

Biotechnology,2004,20

(1):

16220.

[16]Serra2MorenoR,AcostaS,HernalsteensJP,etal.Useofthe

lambdaRed

recombinase

system

toproduce

recombinant

(:

2314.

XuQY,Z,SunYH,etal.Microbiology,2007,34

(2):

3122314.

[10]LeeMH,LeeHW,ParkJH,et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