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211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第3 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x

第二单元第3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3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基础题

自查基础

1.(2018·全国Ⅱ卷)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的低,受刺激时,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答案】C

2.(2018·海南卷)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

B.逆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

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

D.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

【解析】α-淀粉酶是大分子物质,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答案】D

3.(2017·全国Ⅱ卷)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由图可知,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所以该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复原。

0~4h内细胞发生自动复原,说明物质A能进入细胞,A错误;0~1h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原生质体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等,B错误;2~3h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h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答案】C

知识储备 植物细胞的体积由细胞壁决定,而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不管细胞失水还是吸水,细胞体积都保持相对稳定。

但原生质体的体积取决于液泡的大小,细胞吸水和失水引起液泡体积发生变化并带动原生质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4.(2017·海南卷)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解析】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

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

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答案】B

易错提醒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水分不是只从细胞内穿过原生质层出细胞的,而是进行双向运输进出细胞的,只是出细胞的水分多于进细胞的水分。

5.(2016·全国Ⅰ卷)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知识拓展 离子泵的功能:

一是水解ATP供能,二是作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的离子,所以通过离子泵转运的跨膜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6.(2015·全国Ⅱ卷)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

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温度变化会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错误。

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小,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ATP),且氮气环境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D错误。

【答案】A

7.(2015·上海卷)下图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解析】物质P出细胞逆浓度梯度进行,为主动运输过程,物质Q出细胞顺浓度梯度进行,为被动运输过程。

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

氧气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但物质Q出细胞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C错误。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但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正确。

【答案】D

回扣教材 关注教材P71图4-7和P72图4-8。

识图首先要关注箭头的方向即物质的运输方向(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图中小圆点的数量代表膜两侧相应物质的浓度。

综合题

挑战综合

1.(2018·海南卷)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

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解析】Mg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根系对Mg2+的吸收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提供的,降低温度会降低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答案】A

2.(2018·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Na+        B.二氧化碳

C.RNAD.胰岛素

【解析】一般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

【答案】B

3.(2018·浙江卷)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可以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C正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答案】C

4.(2017·海南卷)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点拨】此题与2015年全国Ⅱ卷第1题类似,2015年全国Ⅱ卷第1题是考查通入空气与通入氮气对根吸收离子的影响,此题是考查通气与不通气对根细胞吸收离子的差别,差别显著则可证明此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题目给的信息“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B错误、C正确。

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可正常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答案】B

5.(2016·江苏卷)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点拨】根据题中溶质分子在膜内外的浓度高低,可判断此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不同,且图中载体①具有ATP酶的活性,载体②没有ATP酶的活性。

  【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自由扩散不需要,前者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快,D正确。

【答案】B

6.(2014·安徽卷)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点拨】识图、析图时依据浓度差和是否消耗能量这两个信息,可做出合理的推断,即氨基酸进细胞和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Na+进细胞和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也不同。

【解析】据图分析: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是物质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被动运输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

肾小管管腔内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处移到高浓度处,为主动运输。

肾小管管腔内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被动运输。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被动运输,故D正确。

【答案】D

命题调研

 

高频考点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实验。

命题特征

近几年全国卷命题中,常通过提供一个特定的细胞图,以不同的物质通过细胞或将ATP等信息融于图中,进行相关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或以曲线图题、柱形图题、表格信息题等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内容。

备考启示

1.特别关注不同形式图解之间的信息转化,此部分内容不管是曲线图题、柱形图题,还是表格信息题,最好都转化成细胞跨膜运输图解和质壁分离相关图解,平时须加强这种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

2.注意教材实验的考查和此实验的拓展延伸,如渗透装置的条件的探究、细胞液浓度的探究等。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 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2.渗透系统

(1)组成:

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以及两者中间的 半透膜 组成。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总是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或者说总是从水分子相对数目多的一侧向少的一侧扩散。

水分子的运输方向简化为:

“低浓度→高浓度”或“水分子多→水分子少”。

参照图示很容易理解:

A侧为蒸馏水,B侧为蔗糖溶液,水分子从A侧向B侧运动。

A侧浓度低,B侧浓度高,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溶质的多少来确定的;单位体积内,A侧水分子数多,B侧蔗糖分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就少,因此水分子从相对数目多的一侧向少的一侧移动。

二、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 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处于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1)条件:

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2)原理:

(3)现象:

①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 渗透作用 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 质壁分离 现象。

 

②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 大于 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肠衣及玻璃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半透膜就是一个“小筛子”。

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生物膜,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才能通过。

对点练

 

(2019·南京调研)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

右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

下列对该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

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

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

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A错误;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错误;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答案】D

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

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解析】b~c段,细胞失水,但是后来细胞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没有死亡,A错误;c~d段,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多于从细胞内运出细胞外的,B错误;d~e段,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e时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大于a时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说明细胞吸水,则此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D正确。

【答案】D

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3)温度

  借助模式图,巧辨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物质的跨膜运输。

下图表示在膜上发生的多种运输方式。

对点练

(2019·邢台摸底)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B.如果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D.如果X是胰岛素,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

【解析】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即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A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B正确;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胞吐,D不正确。

【答案】D

下图表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其中a、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③和大多数②可以运动

B.结构①位于细胞膜外侧

C.a过程可表示主动运输过程

D.b过程可表示协助扩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细胞膜中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都是可以流动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流动性,A正确;据图分析,①是糖蛋白,可进行细胞识别,位于细胞膜外侧,B正确;a过程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可表示主动运输,C正确;b过程为自由扩散,D不正确。

【答案】D

题型一

提升实验探究能力——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典例1】下图为渗透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中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中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平衡时m将增大

C.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解析】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高度差减小,水分子受到的向外的力减小,水分子进入漏斗,漏斗内溶液的浓度减小,浓度差减小则平衡时高度差m将减小,A错误。

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溶解后漏斗中溶液浓度变大,则平衡后高度差变大,B正确。

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高度差暂时变大,而浓度差没有变化,因此,会有部分水分渗出;部分水分渗出后,漏斗中溶液浓度增大,则平衡时高度差m将增大,C错误。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高度差暂时变小,但是浓度差没有变化,则有部分水分渗入漏斗;平衡后,由于部分水分进入漏斗,所以浓度差变小,则高度差也将变小,D错误。

【答案】B

探究渗透装置的条件

甲、乙对比可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有半透膜

甲、丙对比可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有浓度差存在

  

【典例2】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可测量其a、b值(图中a为细胞长度,b为原生质体长度),并计算b/a(%)。

如果将该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a(%)变化的趋势是(  )。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长度,b表示原生质体长度,由于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使得细胞的长度变化不大。

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原生质体的长度减小,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则原生质体的长度越小。

因此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加,b/a(%)减小。

【答案】A

  1.渗透装置或细胞中水分的运输方向在任何时候都是双向的,如渗透装置液面上升时也有水分从漏斗向烧杯运输,质壁分离时也有水分向细胞内运输。

2.要获得液泡中的花青素需要破坏的细胞结构不是细胞膜,而应该是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

3.一切活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但并非所有的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

小题库

(2019·邢台质检)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及S,并以一半透性膜(X)隔开(如下图所示)。

与S相比,R为低渗溶液(即浓度较低)。

当图a中的U形管内水分进出达到平衡时(参看图b),U形管两侧溶液的高度及浓度分别是(  )。

A.右侧较高,两溶液等渗,即浓度相等

B.右侧较高,且右侧为高渗,即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且右侧为低渗,即浓度较低

D.两侧高度相等,且为等渗

【解析】由于溶液S浓度高于溶液R浓度,所以U形管内水分进出达到平衡时,右侧液面较高。

此时两侧液面造成的压强差与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对水分通过半透膜的作用相等,水分进出平衡,即平衡时右侧溶液浓度仍高于左侧溶液浓度,B正确。

【答案】B

按下图所示安装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50mL30%的蔗糖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换用较大表面积的半透膜,则达到平衡所用时间会缩短

B.若将蔗糖溶液换为浓度为50%的,则液面高度会增加

C.达到平衡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清水,玻璃管中的液面也会上升

D.将玻璃管及缚于其上的半透膜袋适当地向上提升一段,玻璃管内液面位置相对管口不变

【解析】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半透膜表面积越大,与外界溶液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水分子进入半透膜袋的速率就越快,A正确。

将蔗糖溶液换为浓度为50%的,水分子进入半透膜袋的量增加,液面高度肯定会增加,B正确。

如果在平衡后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假设此时玻璃管中液面不变,那么烧杯中液面上升,两液面间高度差减小,但浓度差不变,高度差造成的压力变小,而渗透压不变,所以液面会上升,使高度差造成的压力等于渗透压,从而达到平衡,C正确。

将玻璃管及缚于其上的半透膜袋适当地向上提升一段,玻璃管中液面与烧杯中液面间的高度差增大,而内外浓度差不变,平衡被打破,半透膜袋内的水会外流,D不正确。

【答案】D

 

题型二

提升分析推断能力——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典例1】如图所示,图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2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图1中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B.图2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C.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图2中的乙物质从胞外运进胞内都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如果图2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O2和O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O2,乙为CO2

【解析】图2中的甲在胞外的浓度大于胞内的浓度,且甲是小分子物质,所以甲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图1中的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也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图2中的乙在胞内的浓度大于胞外的浓度,所以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所以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B错误。

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2中的乙物质从胞外运进胞内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C正确。

由于浆细胞要吸收O2并释放CO2,且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所以甲、乙分别表示O2、CO2,D正确。

【答案】B

  1.氨基酸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要以浓度梯度为准,图中虽没有标出消耗ATP,但由逆浓度梯度运输判断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的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进入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种细胞时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有可能不同,如Na+进入神经细胞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是协助扩散;而运出神经细胞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但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