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精校 解析Word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精校 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精校 解析Word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检测
历史试卷
2018.1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北京通州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
在胡各庄村发掘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瓮棺葬,排列有序,组合多样。
在后北营村出土的骨质算筹多达26支,是古人计数的工具;还出土了一种南方人用得居多的布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
②周秦至汉代的早期数学计算工具
③当地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
④京杭运河开通后通州的城市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从考古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详解】根据材料发现考古“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而京杭大运河始于春秋末期,经隋朝和元朝两次扩展后完工,两者时间不吻合,故④不能选,用排除法可以选A。
【点睛】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有学者指出:
“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周王“授土”“授民”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
【详解】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措施符合“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符合材料“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故选B。
【点睛】商鞅变法的措施:
1.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
2.军事上: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3.政治上:
①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②实行什伍连坐制度③制定秦律4.文化上:
①焚烧诗书②改革旧俗
3.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这体现了
A.封国制度的实施
B.行政管理的细密
C.察举制度的完善
D.刺史制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材料获取信息,涉及了分封制,察举制和刺史制度。
【详解】根据材料“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涉及的是郡县制,故排除A。
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
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材料“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可见是指行政管理制度,故选B。
【点睛】1、西周分封制(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1)目的:
为了扩大和巩固统治。
2)基本内容:
周武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汉朝察举制(孝廉是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汉武帝时开始实施察举制、是由官吏考察人才向中央推荐,最终以中央任命相关制度。
4.据下列图像可知,当时
A.酿酒业和画像砖制造形成规模
B.普遍使用稻麦酿酒
C.政府垄断了酿酒业的生产销售
D.酿酒工艺十分高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通过考古拓片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拓片中涉及酿酒的画像,不能得出B选项中“普遍使用稻麦酿酒”,故排除B。
材料没有提及政府,故排除C。
材料没有提及酿酒工艺,故排除D。
材料中说到在四川地区汉墓中有许多酿酒、酒肆、宴饮的场景可见A正确。
5.学者向达说:
“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
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
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各方面,隐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这反映出当时
①唐承隋制,发展创新
②仿照土族,崇尚奢靡
③民族交融,中外交流
④开明开放,兼收并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根据材料“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
”可见①正确。
根据材料“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可见③正确。
根据材料“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
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可见④正确,故选C。
【点睛】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6.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绘画成就。
【详解】《送子天王图》是唐
7.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中下等级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
这一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
A.青苗法
B.市易法
C.免役法
D.均输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属于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内容,故选A。
市易法是指政府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B。
免役法又叫募役法,指百姓可以出钱代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
均输法是政府采购时,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D。
8.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可见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可见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故选C。
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和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这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了A、B、D三项。
9.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随着内阁地位的上升,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宣德时期,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
这一现象表明
A.君主权力日渐衰落
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变化
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D.内阁完全丧失议政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阁臣在宣德时期,“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故选B。
明清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故排除A。
君主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排除C。
材料中“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排除。
10.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冶铁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手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
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
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棉纺织业、造船业、制盐业、银矿业、冶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故选A。
材料指涉及到手工业的分布,没有涉及经营形式,故排除B。
明清时期政府始终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材料里没有涉及到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的信息,故排除D。
11.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
“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畦桑词》中有“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
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
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苏轼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沐雨梳风尽劳瘁”、“茅屋苦寒中夜啼”反映了农民的劳作辛苦,生活艰辛,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与杜甫诗歌风格相似,故选C。
屈原和李白的诗歌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排除A和B。
苏轼的宋词属于豪放派,与材料中诗歌风格不相似,故排除D。
12.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又设台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设澎湖副将一员、兵两千镇守。
这些措施
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③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④抵御了倭寇对闽台的骚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倭寇对我国东南的骚扰是在明朝初年,明中叶后基本肃清了倭寇,而材料是康熙年间,时间上与倭寇骚扰闽台不吻合,故排除④。
通过排除法,选择A。
13.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
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
这一行为表明
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
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
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律劳卑“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可见,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故选B。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题目显示的年代为1833年,故A排除。
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题目显示的年代为1833年,故排除C。
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
14.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
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品要进入中国必须由广东的代理机构如“十三行”办理,根据材料五口通商后,上海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首先成为洋人在中国倾销商品的城市。
材料中又说“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故选A。
材料没有提到买办投资近代企业,故排除B。
随着买办的兴起,社会阶级结构在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变化,但近代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变化,阶级结构也没有发生质变,故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城市化的信息,故排除D。
15.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这场运动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③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④造成东南地区与中央的分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矛头直指清王朝,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作为汉族地主领导的湘军,淮军的势力壮大了,引起清王朝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故选A。
太平天国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没有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东南地区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是在甲午战争后,其余地区没有和中央分离,表述错误。
通过排除法,选A。
16.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
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
A.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B.着力创办民用工业
C.大力引进外国资本
D.宣传倡导使用国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拓宽税源,才允许民间投资办厂,故排除A。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后为解决资金,原料等问题,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故选B。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大力引进外国资本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C。
宣传倡导使用国货是在民国初年,故排除D。
【点睛】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后为解决资金,原料等问题,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17.《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
诸如此类的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
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条款就是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不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故排除B。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投资办厂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故选D。
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
《马关条约》是近代著名的不平等条约,不能反映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故排除C。
【点睛】商品输出指在殖民地掠夺廉价原材料,在国内加工后再以高价输入殖民地;资本输出指直接在殖民地开办工厂,在殖民地内掠夺原材料,掠夺大量劳动力进行加工,将工业产品直接在殖民地内高价出售。
18.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
这些著述
A.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
B.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C.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D.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题目中出现的时间是同治(1861-1875)以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
中体西用是学习西方的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里的著作更关注西方的政治如《法国志略》、《普法战纪》,故排除C。
材料没有提到进化论的信息,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19.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
这反映出该书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排除A。
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基本中断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故排除B。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
但他的思想影响较小,没有推动社会革命运动,故排除D。
20.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
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
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
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
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人手
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结束,而题干中“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故排除A和C。
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故排除D。
根据材料“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
”可见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故选B。
21.有学者说:
“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
”其代表人物
A.主张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
B.要求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化
C.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
D.剖析中国国情,主张工农割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体西用是洋务思想,不主张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
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排除。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与材料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毛泽东是无产阶级代表于材料“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不符合,故排除D。
“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以孙中山为代表,他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故选C。
【点睛】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⑴背景:
内忧外患⑵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⑶含义: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
⑷实践: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开设新式学堂。
(注:
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是对林则徐、魏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是对其思想的大规模实践)
22.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
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这表明了
A.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C.日美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提供的时间范围为“1914年8月至1920年”考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故选B;1914年清王朝已经被推翻,故排除A。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排除C。
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于材料时间不吻合,是无关项,故排除D。
23.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
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
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是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辛亥革命是1911年,A选项于材料无关,故排除A。
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
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故排除D。
根据材料“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故选B。
24.“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
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
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
”这首歌谣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
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
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
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推断发动工农革命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排除A、B、C三项,而选择D项。
25.
上述宣言
A.反映了八七会议后党的政策的转变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表明了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可以推断宣言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接收改编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故选C。
八七会议是1927年召开的,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A。
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B。
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是重庆谈判时候我党的愿望,是抗日战争后胜利后,故排除D。
26.关于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
②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
③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地图左上角的标注说明,可以推断这幅地图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①中,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产物,④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是1947年夏,这两项都无法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故排除①和④,参考选项,选B。
27.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0-/0,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
农民的购买力,1953年比1949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
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
这反映出
A.工农业落后局面已经初步改变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体制基本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用农民的货币收入,购买力,农民留用粮食等数据说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更高了,故选B。
材料里没有涉及工业,故排除A。
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材料以1953年同1950年相比得出结论,没有提到1956年,可知排除C。
人民公社体制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D。
28.建筑师张镡回忆:
“在东、西长安街干道红线宽度上,苏联专家组长认为宽100米已到极限。
但市委领导根据国情、市情坚持必须作到120米宽的红线。
中设一块板的路面宽50米,两侧各留35米便道。
”这反映出当时的城市建设
A.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B.基本否定了苏联城市建设的经验
C.借鉴苏联经验与结合实际相统一
D.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善民生的呼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专家组长认为宽100米已到极限。
但市委领导根据国情、市情坚持必须作到120米宽的红线。
”可见,当时的城市建设借鉴苏联经验,也从国情市情出发,选C。
材料无法获取“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
当时的城市建设听取了苏联专家的意见,所以不是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