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2213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整理).doc

目录  

1.安全检查制度

2.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4.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5.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6.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7.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8.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9.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10.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11.重大险情预警停产撤人制度

12.安全会议制度

13.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14.安全标志使用管理制度

15.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6.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17.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8.提升钢丝绳管理制度

19.消防管理制度

20.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21.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22.逐级防火检查制度

23.仓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24.火灾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25.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26.通风防尘管理制度

27.粉尘测量管理制度

28.环保工作管理制度

29.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

30.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

3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32.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33.供电管理制度

34.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35.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36.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37.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一安全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检查,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强化事故隐患整改,结合车间的管理体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车间每年春、夏、冬季各组织一次全车间的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检查的重点主要包括“夏季四防”、“冬季四防”、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由车间主任亲自主持并参加检查。

第三条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二次安全卫生大检查安全,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其他副职及班组长全部参加。

第四条管理人员或班组长,每班次必须进行巡回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五条岗位工人要严格遵守安全责任制和各种规章制度,搞好交接班检查,做好交接班记录。

第六条查思想:

检查各级干部对安全卫生工作的认识,检查生产工作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情况。

第七条查管理和制度的执行:

检查各级领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

第八条查现场隐患:

检查岗位工人执行操作规程情况,设备安全情况,材料物品的摆放情况,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电气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佩带,易燃易爆物品管理,隐患整改率是否达100%,作业环境的清洁是否符合现场管理规定等。

第九条查事故处理:

检查生产单位的人身、设备、技术、质量等事故是否全部按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检查处理结果记录、归档情况。

第十条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检查责任部门“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情况;检查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检查车间安全例会和班组安全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情况;检查考试成绩及各种记录情况。

第十一条除车间统一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外,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随时组织专业性的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消防检查、专业检查由组织部门做好记录,并负责督促落实和整改复查。

第十三条每次检查汇总后,其它责任部门负责将检查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分类,分别用“专业检查”等形式分发班组、岗位,限期整改,做到查出的问题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

第十四条凡是查出的事故隐患,责任部门必须立即解决,防止事故发生。

做到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

第十五条凡是已经发现的事故隐患,由于解决不及时而发生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按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安全检查的情况应与评比奖励挂钩;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及时进行通报。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金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仓上分矿域内的职业危害预防活动。

    本制度所称职业危害,是指本矿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的分类和目录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第三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职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 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仓上分矿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危害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七条矿部实行职业危害监督制度。

    矿安环处统一负责全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车间有专职安全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危害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矿安环处统一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经济责任制,并组织实施。

    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认真执行本制度,支持安环处依法履行职责。

    第九条  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的知识,增强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十条有关防治职业危害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防治职业危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前期预防

    第十二条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十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矿安环处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

矿安环处应当自收到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设计者位。

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矿安环处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职业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危害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六条各车间、处室、矿区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各车间、处室、矿区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危害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十八条产生职业危害的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各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各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对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各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条各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各单位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单位职业危害档案,定期向劳动者公布。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二十一条向本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向本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

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

    第二十五条各车间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危害,对有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