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1776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docx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考点1

一、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步加深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1)内容:

①割地:

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

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④关税协定——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⑤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2)历史影响:

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朝(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称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

③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史称太平天国运动。

(2)1853年攻占南京,改称“天京”

(3)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

军事上达到全盛

西征:

石达开江西湖口大捷,大败湘军——1856年

北伐:

林凤祥、李开芳北伐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时间:

1864年7月

(5)失败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的理论,没有先进的阶级

3、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1)不平等条约:

“二鸦”是“一鸦”的继续和扩大

“二鸦”爆发根本原因:

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①《天津条约》:

A.开汉口为商埠——标志着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长江中游地区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北京条约》:

开天津为商埠——标志着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北方地区

③《瑷珲条约》: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在中国获得权益最多。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注:

(俄国成为获得利益最多国家——150万平方公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影响: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

①割地:

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②赔款:

白银2亿两后增加3000万两“赎辽费”(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③通商:

开重庆为商埠——标志着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建设工厂”——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2)历史影响:

①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②刺激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

③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那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从事反帝爱国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

④清政府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2)历史影响

①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禁止、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对外来侵略活动”——从此沦为“洋人的朝廷”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朝政府被外国监视

列强对中国侵略势力范围的变化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侵略势力主要在东南沿海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

2、第二次鸦片战争《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北京条约》开天津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至北方

《天津条约》开汉口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至长江中游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开重庆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至长江上游

 

二、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专题

派别

时间

代表人物

阶级属性

主张/目标

目的

学习

西方

失败

原因

历史

意义

①洋务派

19世纪60-

90

中央:

恭亲王奕䜣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总:

“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

“自强”

后期:

“求富”

维护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

器物(军事技术)

在封建腐朽落后的封建政体上区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及技术是行不通

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②维新派

1898戊戌变法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特点:

托古改制

梁启超

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保留皇帝(建立君主立宪制)

西

1、顽固派实力强大

2、维新派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皇帝无权

开始政治近代化

③革命派

1911年辛亥革命

孙中山

1、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2、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3、1912年3月《临时约法》

推翻清朝政府、推翻皇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败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2、成功: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政府

3、失败:

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④激进派

1915年《新青年》创办开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近代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注:

打到孔家店,推翻儒家学说

前期:

“民主”、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西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产生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

(2)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民用)企业的刺激

2、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败后

(2)原因:

①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实业救国”、“商战”、张謇及大生纱厂

3、短暂春天

(1)时间:

1912—1919

(2)原因:

①一战期间(1914—1918),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②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及人民鼓励使用国货

4、较快发展

(1)时间:

1927—1937

(2)原因:

①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成立),且于1928年底从形式上统一全国(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

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分界线)”

(1)中心地:

北京——上海

(2)主力:

学生——工人

(3)高潮:

上海的“三罢”运动

(4)意义:

①工人阶级从此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理论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1)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代表人物: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

(2)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组织基础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的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并将《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

六、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若干次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召开的

地点:

上海后期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内容:

确定了党的名称、目标

当前的主要任务:

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

2、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变化

(1)城市工人运动道路(1921——1924)

1921年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党领导工人运动最高机构。

1922年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京汉铁路大罢工被镇压为终点

(2)中心城市武装暴动道路

①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

武装夺取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秋收起义(前期目标是进攻长沙)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

原因:

a.国民党在城市力量强大,在农村力量相对弱小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

3、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1)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地位

(2)纠正了王明、博古、李德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左”倾错误

(3)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7月

内容:

《论联合政府》,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

党的工作重点发生变化:

农村→城市

6、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内容:

新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7、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

1958年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化运动

8、1960年“七千人会议”——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化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点(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上来

思想准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改革开放——80年代

时间:

1978年底

内容: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内改革:

(1)先农村:

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后城市: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实行政企分开

对外开放:

引进外来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1)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3)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

(4)1992年浦东新区、2004年滨海新区、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

对外开放的格局:

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全方位、多领域的的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0年代

12、1992年中共十四大

决定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21世纪初基本建成

13、1997年中共十五大

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七、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1、均是“民族、民权、民生”

2、具体内涵不同:

(1)旧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新三民主义:

核心——“联俄联供,扶助农工”——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

八、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

1、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大革命时期)——党内合作

(1)开始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国共合作开始。

(2)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特色: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3)1926年7月,开始北伐(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核心)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失败)

注意:

叶挺——“铁军”陈独秀放弃革命领导权

※备注:

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政府”。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攻,4月23日占南京。

(23年)

2、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创建人民军队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No.1根据地的创建

开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博古、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②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

意义:

a.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3、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备注:

最终形成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扬》)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局部抗战

(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地点:

北平西南卢沟桥

标志:

A.标志抗战全面爆发

B.标志日军全面侵华开始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①1937.8.13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937.12.13南京大屠杀

②1937.9太原会战

共产党林彪组织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1938.春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规模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

④1938.10武汉会战

——标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4)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①平型关大捷

②百团大战

a时间:

1940年8月20日—12月15日

b组织领导者:

彭德怀

c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

(1)时间:

1945年8月

(2)中共谈判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3)重庆谈判成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爆发

标志:

1946年6月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3、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凌晨渡江,4月23日攻占南京

注: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

十、1949年以来新中国建立后各方面的建设

1、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1954年,新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先发)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土地制度的变化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完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2)三大改造——土地国有(集体所有)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有(集体所有)制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核心):

“一五计划”

注:

以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主,目的是巩固新中国政权、巩固国防

主要在东北:

a.东北工业基础好

b.东北离苏联近,便于苏联援助

三改: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化运动——“左”倾错误

(2)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趋于好转。

十一、文化大革命

1、导火线:

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开始标志:

1966年“五一六通知”

3、两个反革命集团:

林彪、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4、意义:

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人发动的,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的内乱。

十三、新中国的外交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印度

3、1954年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周恩来口号:

“求同存异”

4、1955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5、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6、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台湾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7、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8、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式正常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