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1623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docx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2

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学生专业: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

摘要:

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绿色健康旅游业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农家乐的旅游方式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实践表明:

只有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工作,从经营场地、设施设备、住宿餐饮、接待服务、风格特色、环境卫生等诸多软件与硬件方面进行周密细致的规范,才有可能破解上述难题,使乡村旅游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

本文根据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研究关于乡村旅游标准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乡村旅游规范化标准体系

 

Abstract:

Ruraltourismhasbecomeasustainabledevelopmentpathformoderngreenandhealthytourism.Thetourismmodeofthefarmhouseisfavoredbythemajorityoftravelenthusiasts.Practicehasshownthatonlybyvigorouslypromotingthestandardizationofruraltourism,fromthemanagementsite,facilitiesandequipment,accommodationandcatering,receptionservices,stylefeatures,environmentalhealthandothersoftwareandhardwareaspectsofcarefulandmeticulousspecification,itispossibletosolvetheaboveproblemsandmakethevillageTourismhasembarkedonthepathofstandardizeddevelopment.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ZhejiangProvince,thispaperstudiestheestablishmentofaruraltourismstandardsystem.

Keywords:

ruraltourism,standardization,standardsystem

 

 

1.引言

2月26日,浙江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今年,浙江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回答好“全国看浙江、浙江怎么办”重大命题,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样板”。

具体来讲,推广驻镇规划师制度,探索推行驻村规划员制度,推动农户把门前庭院建成精致小品,创建30万户美丽庭院;深化美丽示范创建,全年要培育2000个A级景区村、6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100个示范乡镇、100条风景线、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推进美丽城镇、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渔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讲好“小城故事”;推动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参与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和运营。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表示,今年,浙江还要大力发展乡愁产业。

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挖掘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蕴含民俗文化、承载田园记忆的乡愁产业;活跃一批乡土文化农事节庆活动,恢复一批具有乡土性、民族性的乡村手工业,发展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打造一批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手工艺品,培育一批职业化农家小吃生产经营主体、原料基地、特色村和知名品牌;完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体系。

 

2.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2.1乡村旅游与休闲文化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一场休闲的革命。

首先,随着国内“黄金周”旅游诸多消极方面不断显露时,国内旅游主体逐渐趋于理性,渐渐由长线旅游转向短途的休闲度假游。

这些毗邻城市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恰好顺应了这一趋势。

而在如今的长假经济中,“民生休闲”的主题也取代旅游渐渐崛起。

中国的黄金周正从旅游经济形态走向休闲经济形态,人们对度假的选择更加多元,参加文化节、音乐会、体育健身等活动成为市民度假消费的新宠。

乡村旅游应把握好这一特点,将休闲经济元素注入到旅游中去,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休闲活动,将城市居民的这类休闲需求引导到乡村。

其次,从旅行方式来看,自助游、分散化旅游等高质量休闲的趋势日益明显。

可以说,我国休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与休闲相关的产业商机巨大。

因此,要着力于将浙江省的乡村旅游业打造成为与现代都市人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新型休闲产业,

浙江省乡村广泛蕴藏着各类民俗、戏剧、舞蹈、节庆、方言、生产以及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山光水色、自然风光、文物胜迹、革命遗址等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特有的乡土情怀。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培育要以这些乡村特色文化作为灵魂,着眼于人们餐饮、度假、健身、研修等休闲行为和需求,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某一个或多个休闲主题,投资开发多种类型的休闲项目。

总之,旅游业趋于休闲化是一种必然的、长期的趋势,因此在概念理解上,浙江省的乡村旅游业也可以近似理解为乡村休闲旅游业。

2.2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1)乡村旅游向着“大旅游”的方向发展。

随着各种乡村旅游资源不断被发现和开发,乡村旅游的吸引物和产品类型将逐渐增多,涉及的行业面更广,游客范围更大,活动类型更加多样。

乡村旅游将以其广泛性,多样性,以及经济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2)乡村旅游将会向着高文化含量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乡村除了美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外,更多的和最能吸引旅游者的则是淳朴、神秘的人文旅游资源。

它们包括乡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遗迹以及乡村各行各业的行业文化。

(3)乡村旅游类型的选择趋向多样化,旅行方式趋向自助化、散客化、个性化;产品体系也将趋向完善,由普遍的大众化旅游产品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旅游产品和高端旅游产品并存。

——观光休闲农业是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众多有利条件之中,最主要的是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并且,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

(4)客源市场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

尽管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局限于城市居民,但从长远来看,除了把城市居民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外,乡村居民本身及入境旅游者也都应成为它的目标客源。

我国各地乡村文化之间本身所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将吸引大量的乡村旅游客源在乡村之间流动。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加强,也将会吸引更多的中远程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国际客源流向乡村。

(5)空间联合成为一种趋势。

我国乡村旅游将不再是一种限于单独某一村、一镇的小范围的旅游,它要求各村、各镇甚至各县之间跨地区的大联合,彼此之间场长避短,开发各自的优势资源,最终形成整体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2.3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

2.3.1自然地理和农业资源状况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内容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快速,成效显著,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8000多个,有中国特色之乡超过50,水产品、茧丝绸、竹木、茶叶、食用菌、柑桔类、花卉等具有优势和特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3.2社会经济条件

近年来,浙江省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财政、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工商企业实力雄厚并且充满活力,民营企业家和率先致富农民中乐意投资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性较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大,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导致城市居民对生活节奏慢、生活淳朴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

乡村生态旅游正切合了城市居民的诉求,使旅游者摆脱心理精神压力。

另外,居民生活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旅游消费水平居全国前列。

2.3.3区位及交通支持系统

2003年以来,浙江省高速网络工程在实现“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坚持“接轨上海、拓展沿海、推进腹地、贯通省外”、“加密、成网、贯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了省内网络,强化了与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邻省的连接。

另外,铁路的复线改造、火车提速、旅游专列的开行、航运的内河改造、港口建设、船舶更新等都大大改善了游客的旅行环境。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建成通航,改善了浙江省的客运航空条件,为开通杭州至全国各省市、浙江至世界各地区的航线奠定了基础,这些都为浙江省乡村旅游吸引国际客源和国内长线旅游客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4旅游资源及市场基础

浙江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江、河、湖、海、山、林、洞、窟等各类自然资源齐全。

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6处,省级森林公园5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

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这些都为依托景区发展的乡村旅游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从浙江省现有的客源市场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浙江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全省已初步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东、西、南、北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全省旅游网络。

还成功推出了“新江南秀丽山水”新线路,拓展了浙江省接待入境游客的区域;其次,从市民意愿来看,由于城区规模扩张,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才拥有的那种恬静悠闲的自然环境,逐渐萌发到乡村大自然中去观光、休闲、度假的强烈愿望。

再次,从消费能力来看,长三角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国内多数城市的居民已经具备外出休闲旅游的经济支付能力。

2.3.5政策扶持

在政府文件方面,2005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和森林、海洋旅游业”的精神的指导下,省旅游局组织力量对全省各市“农家乐”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充分了解“农家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农家乐”的优势、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在加强政府引导、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继续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在招商引资方面,浙江省也采取了多种合作形式和优惠条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一些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也保障了乡村旅游的顺利进行,如《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就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2000年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解决“黄金周”旅游住宿问题、积极有序地发展假日经济发布的《家庭旅馆》,同样也传达了规范家庭旅馆、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号。

在规划方面,2004年9月,《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2003-2007)》中也提出,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类休闲度假产品,重点扶持以自然山水与聚落风貌为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进一步挖掘各地民间资源,不断丰富旅游购物品的品种和类型;建设十个旅游扶贫示范区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和农村就业问题;建设十个生态旅游示范区探索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家园和培育生态文化相结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2.3.6机遇带动

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的三大国际盛会。

世界休闲博览会“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主题演绎,是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盛会,历时半年、数以千万计的巨大客流,将为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带来可观的创业和获利机会;举办世界休博会所引进的先进休闲理念,倡导的健康休闲方式,丰富的休闲体验项目,也将为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活动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乡村旅游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创造了机会。

2.3.7积累效应

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已逐渐在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同时十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奠定了长三角旅游者对浙江省优质生态环境的感知、认知储备;以及在接待、营销、服务、形象上形成综合发展条件。

总之,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众多的名优新产品、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宝贵的人才优势,加上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充满活力的机制优势和发达的交通服务设施,都为浙江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浙江省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总体上看,目前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产品及服务也正向着规范化方向迈进,农业旅游示范点不断涌现,乡村旅游正走向进一步的升级化开发。

3.1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以省内游客为主要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在浙江呈现出最迅速增长的态势。

各地积极依托丰富的海、陆、山、水等地貌和生态资源,加快旅游业与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互通。

浙江发展乡村旅游已具备相当的基础,从最初一些城郊农户创办农家餐馆,为城市消费者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起步,因地制宜逐步发展了观光、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度假、养生、康体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业态,呈现出品质提升、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市场广阔、魅力无穷等特征;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乐休闲旅游和古镇古村文化休闲旅游为主体,渔业观光休闲旅游和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为两翼,新农村特色休闲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和中医药文化养生休闲旅游为补充的乡村旅游供给体系。

3.2类型多样

首先,从经营形态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如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以及古镇、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等等。

在浙江省发展比较典型的有:

一是依托各类农(林、牧、渔)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农民培训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农事参与、体验和休闲活动的农渔业休闲观光园区,如萧山传化浙江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安吉中南百草园,一是凭借农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通过挖掘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开展访古、探幽、赏景等休闲活动的特色村,如武义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俞源村、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等,让游客在观赏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中享受到独特的农家风情。

这些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经营形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大丰富了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内容。

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就重点培育发展了以下六种主要模式:

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农业经贸游。

以湖州为例,也存在着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以满足城市居民自主旅游的消费需求为着眼点、以提供吃、住、游、购服务为主要经营特色的食宿型乡村旅游,以长兴水口,安吉余村、德清碧坞的“农家乐”为代表;以及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区域特色产业,以学生夏令营、城市公薪阶层度假和老人休闲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真山真水真情、自主参与为主要经营特色的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如安吉的中南百草园,报福镇、德清莫干山镇、长兴水口镇等地的部分“农家乐”等等。

其次,从投入主体来看,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除了大量的农户个体投资或合股投资经营“农家乐”乡村旅游业之外,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和个体私营户等也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业,正是由于工商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其得到了快速和规模化的发展。

3.3空间格局与分布

总体上说,乡村旅游的发展遍及了浙江省的各个县市的多个地区。

仅湖州市来说,就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家乐”3000多家,其中,达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并能为游客提供一些参与性农事活动的“农家乐”超过500家。

通过重点抓有规模、有品位的“农家乐”板块,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安吉大溪村、德清莫干山碧坞村,长兴县水口顾渚村等一批“农家乐”发展特色村。

首先,从浙江省星级乡村旅游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状况来分析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特点。

浙江省杭州、宁波两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明显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两地的星级乡村旅游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数量总和占到了全省总数的一半以上,仅在杭州,这一比例就超过1/3;仅次于杭州和宁波的是湖州、金华、台州等地;而衢州、丽水乡村旅游发展则相对其他地区较为落后。

可见,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三个发展的梯次: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其次是浙东沿海区域,最后是浙西南山水生态区域。

其次,浙江省乡村旅游的另一地域特点是,乡村旅游项目广布全境,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从目前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看,浙江省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项目都依托城市居民这一重要客源市场,与开展城市周边游等项目活动相结合,旅游形式也多为一日游、二日游等具有城市周边游性质的活动,并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环城市旅游带。

 

4乡村旅游标准化的现状

4.1旅游标准化管理机构逐步建立

1995年2月,国家旅游局率先在国际上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98年8月,国家旅游局在质量规范与管理司设立“质量标准处”,负责全国旅游行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

2001年初,又成立了全国旅游质量认证管理委员会,至此,初步建立了旅游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领导机构。

2000年3月,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旅游局颁布施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共分7章40条,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宗旨、范围、任务、管理和旅游标准的制定、审批、发布、实施、监督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该办法的颁布实施,对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旅游业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标准申报方面,国家旅游局采取由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报年度计划的方式,使用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的《旅游标准项目申报书》申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为旅游标准项目库建设以及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度立项计划工作衔接,都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旅游标准化工作走向正轨的一个标志。

4.2旅游业标准立项和制定工作逐步推进

包括已经立项和即将发布的标准,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目前达到40个左右,其中已颁布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5项(其中LB/T001-1995已并入国标GB/T1001.2-2002),另有十几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编制中,从而为旅游业管理和经营服务打下了基础。

2000年8月,国家旅游局致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商请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申报为国际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将此项议案正式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

尽管国际标准的立项难度非常大,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是,这是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登上国际舞台的第一步,意义深远。

4.3旅游业标准体系初步完成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已于2000年11月发布实施,并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体系表将我国旅游业标准在内容和范围上形成体系,构筑了以旅游业诸要素为基础的标准化框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撑,为今后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般说来,按照标准性质可以划分为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大类。

按照旅游业构成要素划分成食、住、行、游、购、娱、综合类等7大类标准。

 

5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由于缺乏标准化,乡村旅游在发展、规范、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五大难题:

(1)是接待标准难统一。

由于地方与地方之间、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文化、理念、习俗、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这就给乡村旅游接待标准的统一带来了难度,导致乡村旅游接待良莠不齐,游客选择面临困难。

(2)是服务质量难掌控。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旅游管理部门在实施质量管理、监控等方面,也面临着客观的困难。

(3)是旅游特色难保持。

在没有对乡村旅游主要内容、风格特色作出标准化规定的时候,乡村旅游经营户往往受自身理念的局限,使乡村旅游逐渐偏离原有的轨迹,出现城市化、宾馆化趋势,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本质特色。

(4)是生活习性难改变。

乡村旅游经营户一般都缺乏适应现代游客需求的专业知识与服务意识,甚至保留有一些落后的生活习性,如果缺乏必要的规范,就难以适应现代旅游的要求。

(5)是品牌效应难形成。

现代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以散户经营为主的乡村旅游,如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就很难形成规模化的、有竞争力的品牌。

 

6构建浙江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

6.1标准化在行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旅游标准在促进行业素质提高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行业管理的一柄利器。

比如,《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颁布以后,全国共评出9000余家星级饭店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住宿业水平,使我国饭店业整体素质越来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再如,自《旅游业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来,旅游业已据此标准评定出各类A级景区近千家,明显改变了旅游业管理和服务长期落后的面貌,并将我国旅游业推向保护、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的新高度。

6.2旅游标准化带动了服务标准化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标准化对推动服务标准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比如,饭店星级评定标准成功地将星级概念和星级评定制度引入我国旅游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星级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继星级饭店之后,又出现了星级医院、星级写字楼、星级出租车、星级服务员、星级营业员、星级邮递员等。

星级代表着优质服务的观念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对推动我国服务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6.3标准化是乡村旅游规范发展的关键

标准化是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使小服务变为大产品的关键所在。

日照的实践表明,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经营户的标准,也要有旅游村的标准,还要有旅游乡镇的标准。

通过不同层面的标准化,以户带村,以村带镇,实现整体规范发展,使自发的、简单原始的乡村旅游点,变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第一,要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标准化。

单个旅游经营户的标准化是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基点。

日照市早在2002年就针对方兴未艾的渔家乐制定了相关标准,不仅规范了乡村旅游的经营行为,而且成为培训、指导、带动更多人从事乡村旅游的重要工具。

2004年,日照市就在乔家墩子民俗村试点,对102户渔户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使该村一举成为日照乡村旅游的亮点。

山东省颁布《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后,日照市更是以此为契机,将创建标准化星级农家乐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力抓手,极大地推进了农家乐的转型升级。

第二,要对旅游村整体实施标准化。

特色突出、环境良好、农家乐相对集中的旅游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乡村旅游标准化的核心所在。

日照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特色鲜明的旅游村的建设,并按照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评定标准》,对旅游村环境与设施、接待与就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量化规定,使众多的旅游村日益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并涌现出靴石村、王家皂、董家滩等为数众多的旅游名村。

第三,要对旅游乡镇实施标准化。

旅游乡镇是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是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在旅游乡镇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