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9948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docx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

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

54

5.课程学分数:

2.5

6.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的医学专业考试课,是在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更全面、宏观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务工作者。

同时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到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并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选取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适当选择预防医学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

三、学时分配

章节

课程内容

学时数

理论

实践、实验

总学时

绪论

预防医学概述

2

2

第一章

预防保健策略

2

2

第二章

预防保健措施

2

2

第三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

2

2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2

2

第五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4

2

6

第六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2

2

4

第七章

学校环境与健康

自学

第八章

食物与营养

2

2

第九章

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2

2

第十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4

2

6

第十一章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4

2

6

第十二章

秩和检验

自学

第十三章

回归与相关分析

2

2

第十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2

2

第十五章

流行病学概述

2

2

第十六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4

2

6

第十七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2

4

第十八章

循证医学

2

2

学时小计

42

12

54

四、课程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

2.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

3.熟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五、护理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

2.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工作方针。

3.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内容。

4.掌握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初级卫生保健。

2.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第一节全球卫生策略

一、全球卫生状况

二、全球卫生目标

三、全球卫生政策

四、初级卫生保健

第二节我国卫生策略

一、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二、我国卫生成就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第二章预防保健措施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临床预防的工作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二章预防保健措施

第一节社区卫生服务(自学)

第二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

二、健康促进

第三节临床预防保健

一、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

二、临床预防的工作内容

三、个体健康维护

第四节特定人群的保健服务

一、儿童保健

二、妇女保健

三、老年保健

【本章阅读书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4.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流行现状

二、流行过程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流行现状

二、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三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流行现状

二、形成过程

三、危险因素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概念

二、监测、预警和处置

【本章阅读书目】

1.彭文伟.传染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2.了解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3.掌握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4.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

5.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6.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一、人类环境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

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三、环境污染物的转归

四、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制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制度

三、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环境污染事件。

第五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空气、水、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

2.熟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饮用水净化消毒的方法。

3.了解空气、水、土壤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危害。

4.掌握地方病的特点和类型。

5.掌握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的特点和三级预防。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常见地方病: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特点和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五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空气与健康

一、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四、空气污染的卫生防护

第二节饮水与健康

一、水源种类与卫生学特征

二、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三、饮水污染与健康

四、饮用水污染的防护措施

第三节土壤环境与健康

一、土壤的特征与卫生学意义

二、土壤污染与疾病

三、地质环境与疾病

【本章阅读书目】

1.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实习一: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第六章生产环境与健康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种类。

2.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对健康的损害。

3.掌握职业病的概念、特点及诊断。

4.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特征、对健康的损害。

5.了解常见的职业性中毒、矽肺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6.熟悉物理因素:

高温、噪声、电离辐射对健康的损害。

7.掌握职业性损害的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对健康的损害。

2.职业病的概念、特点及诊断。

3.职业性损害的三级预防措施。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六章生产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概述

二、几种常见的职业性中毒

第三节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一、概述

二、矽肺

第四节物理因素与健康损害

一、高温

二、噪声

三、电离辐射

第五节职业性损害的防制措施

一、基本原则

二、防制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金泰翼.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实习二:

生产环境与健康案例讨论。

第七章学校环境与健康(自学)

第八章食物与健康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对健康的影响。

2.了解常见食品污染物及其危害。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卫生管理。

4.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安全评价。

5.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6.熟悉常见食物中毒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对健康的影响。

2.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类型。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八章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自学)

第二节食品安全

一、食品污染

二、食品添加剂

三、转基因食品

第三节食物中毒与预防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三、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

五、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本章阅读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实习三:

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第三篇医学统计方法

第九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

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统计量与参数、随机、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

2.掌握统计变量的分类。

3.掌握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4.了解常用的统计软件包。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

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统计量与参数、随机、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

2.统计变量的分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九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同质和变异

二、总体和样本

三、统计量与参数

四、随机

五、变量的分类

六、抽样误差

七、频率与概率

八、小概率事件及小概率原理

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设计

二、搜集资料

三、整理资料

四、分析资料

第三节常用统计软件包简介

【本章阅读书目】

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十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性指标的计算。

2.掌握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3.熟悉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

4.掌握均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t检验和u检验。

5.熟悉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6.了解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7.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性指标的计算。

2.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3.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

4.均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t检验和u检验。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频数表

二、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三、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

第二节正态分布和参考值范围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二、正态分布图形

三、正态分布的特征

四、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五、正态分布的应用

第三节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估计

一、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参数估计

第四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一、假设检验的目的与意义

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

第五节t检验和u检验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二、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

三、成组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

四、成组设计计量资料的u检验

五、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六、假设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方差分析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三、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四、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五、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本章阅读书目】

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实习四: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十一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分类变量资料常用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2.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了解率的标准化法。

4.掌握分类变量资料假设检验的方法:

u检验和χ2检验。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分类变量资料常用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分类变量资料假设检验的方法:

u检验和χ2检验。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分类资料的频数分布表

二、常用相对数

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率的标准化法

第二节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一、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总体率的估计

三、率的u检验

四、χ2检验

【本章阅读书目】

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实习五:

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第十二章秩和检验(自学)

第十三章回归与相关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线性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及用途。

2.熟悉相关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线性相关和线性回归的分析计算方法。

4.了解相关和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线性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及用途。

2.相关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三章回归与相关分析

第一节线性回归

一、线性回归的概念

二、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三、线性回归的统计推断

四、线性回归的应用

五、线性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线性相关

一、线性相关的概念

二、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

三、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四、决定系数的意义

五、相关分析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阅读书目】

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十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掌握统计图的制图通则和医学常用统计图的选择。

3.熟悉各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统计图的制图通则和医学常用统计图的选择。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一节常用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二、制表原则

三、统计表的种类

第二节常用统计图

一、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二、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

三、常用统计图的适用条件与要求

【本章阅读书目】

1.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统计图表练习。

第四篇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

第十五章流行病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的分类。

2.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

3.掌握疾病的分布的概念。

4.熟悉描述疾病分布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5.了解疾病的三间(时间、空间、人间)分布。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的分类。

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

3.疾病的分布。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五章流行病学概述

第一节流行病学基本内容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及死亡评价的常用指标

二、疾病的流行强度

三、疾病分布的形式

【本章阅读书目】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和优缺点。

2.掌握筛检试验的概念、评价指标的意义和计算。

3.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用途;掌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4.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种类及用途;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5.掌握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6.熟悉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7.掌握常见的偏倚种类,了解其来源及预防控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和优缺点。

2.筛检试验的概念、评价指标的意义和计算。

3.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用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4.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种类及用途;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5.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6.常见的偏倚种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描述性研究

一、概述

二、现况研究

三、筛检

第二节分析性研究

一、病例对照研究

二、队列研究

第三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概述

二、设计原则

三、优缺点

四、分类

第四节偏倚

一、选择偏倚

二、信息偏倚

三、混杂偏倚

四、偏倚的预防与控制

【本章阅读书目】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实习七: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

第十七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病因的定义。

2.熟悉区分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3.了解病因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病因的定义。

2.病因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七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病因的定义

一、病因定义的发展

二、流行病学病因定义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四、因果联系方式

第二节病因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建立病因假说

二、检验病因假说

三、证实病因假说

第三节病因推断

一、排除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

二、因果联系的判定标准

【本章阅读书目】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十八章循证医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概念。

2.熟悉实施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步骤。

3.了解学习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概念。

2.实施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步骤。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十八章循证医学

第一节概述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二、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学习循证医学的意义

第二节循证医学的实施

一、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二、获得证据的方法

第三节学习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区分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

二、正确看待循证医学与RCT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的概念

二、学习循证护理的意义

三、循证护理的实施

【本章阅读书目】

1.王家良,刘鸣.循证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五、考核方式和要求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实践报告、小论文或读书笔记,总结性考核采用开卷笔试。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开展简单的疾病预防控制。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凌文华.预防医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5.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郭新彪.环境医学概论.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7.陈学敏.环境卫生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金泰翼.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马斌荣.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执笔人:

董海娜

审核人:

编制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