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9515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酒酿(liàng)凝望(níng)挑逗(tiǎo)

B.伫立(zhù)迸溅(bèng)枯瘠(jí)

C.亵渎(xiè)旁骛(wù)牛蒡(bàng)

D.丰腴(yú)秀颀(qí)翡翠(fěi)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巴马连任成功的新闻可谓是家喻户晓。

B.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远未结束,两周都坚持对方船只先离开。

C.2012年5月25日夜间,叙利亚发生了大约90人被杀害的惨剧,其中包括32名儿童,真是骇人听闻。

D.日本别出心裁地提出购买钓鱼岛的方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_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涩中所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福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二、字词书写

4.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A.坦荡如底鹤立鸡群崎岖不平______改为______

B.纵横绝荡潜滋暗长引人注目______改为______

C.忍峻不禁争妍斗艳无所事事______改为______

D.麻木不人强聒不舍粘轻怕重______改为______

三、语言表达

5.从下列事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事物:

螺丝钉风筝弹簧苹果

例如:

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6.请将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加以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

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句有语病,修改:

(2)第句有语病,修改:

四、句子默写

7.默写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

(韦应物《闻雁》)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

____________。

(白居易《池鹤》)

③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悔教夫婿觅诸侯。

(王昌龄《闺怨》)

⑥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⑦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礼赞》)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鸟”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2)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

(不超过20个字)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________)

(3)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5)执策而临之(________)

(6)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7)去而顾之(________)

(8)愿子还而视之(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1.【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七、现代文阅读

一只乌鸦口渴了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三岁多的时候,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

他会想问题了。

讲完,他问妈妈:

为什么乌鸦一下子叼个大石头呀?

那样不是一下子就能喝到水了吗?

妈妈笑了:

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呀!

你看,你爸爸就是我们家的乌鸦,每月都给我们寄钱,就像这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

那时候,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

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一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

听完一个,总缠着妈妈再讲一个。

妈妈的故事很有限,妈妈越来越疲于应付。

后来,妈妈有了主意。

妈妈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最后,就教他数数,数石子。

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满天飞。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

妈妈接到通知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工作的地方。

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

姥姥说,那是哭的。

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

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维持生计,供他上学。

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

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却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他长大了。

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矿区参加了工作。

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是,现实往往和人想象的不一样。

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

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

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

他是大矿副矿长,开个小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

他的小矿,除了工人,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矿调来,他有条件。

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

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一个个同行,一跃成为当地首富。

他仍不满足,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更白了,脸则更黑了。

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致使发生大规模冒顶事故,死亡78人!

这件事,成了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

作为事故第一负责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上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被重判死刑。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对着话筒,他流着眼泪说:

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

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

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

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

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

但是乌鸦着急了,它是一只性急的乌鸦。

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

乌鸦飞到别处,拣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到瓶里。

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回荡在整个囚室。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概括文中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5.体会下面句子中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16.从下面三句话中提炼出这里“乌鸦”一词的共同含义。

(1)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

(2)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

(3)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

17.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乌鸦喝水》故事新编”,有什么深刻含义?

18.听完故事,儿子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起来”?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

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

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

”,唐太宗急问原因。

工匠回答说: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

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

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

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

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谓之“圣人”;[乙]谓之“愚人”;[丙]谓之“君子”;[丁]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

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其道理是: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9.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0.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②德胜才③才胜德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_________[乙]处应填:

__________

[丙]处应填:

_________[丁]处应填:

__________

21.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2.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23.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

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八、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曾经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会发觉……

请以“从此,我不再”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

孤独、自卑、天真、贪玩、空想、赶时髦、相信眼泪等。

②要选取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要出现真实校名、班级、姓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1.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项的注音有误,正确的应为酒酿(niàng)。

2.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别出心裁”指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与此处的感情色彩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D

【解析】

【详解】

本题中根据下句“飘逸着沁脾的清香”可知应选择“生命是茶”;“浓烈的”应该是酒,应选择“生命是酒”;“细细品尝”而“苦涩”应选择“生命是咖啡”。

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②。

故选D。

4.底砥绝决峻俊粘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纵横决荡”意思是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了。

“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

5.示例:

螺丝钉——迂回地转几圈,也比全力往前冲有更大的效果;身上的花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更好地工作。

风筝——飞的再高,终究是被束缚;失去底线,飞再高都会堕落。

弹簧——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苹果——别看外表光鲜,其实他是个“水货”;你的美在于你的表里如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作答时选取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富有哲理的意思,语句通顺即可。

6.

(1)②把“提升自我”与“增长知识”对调

(2)④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能否”或“有没有”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第②句语序不当,“不但……而且……”是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应该将“提升自我”与“增长知识”互换位置。

第④句属于一面和两面不能搭配,应该删去“能否”,或者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能否”。

7.①高斋闻雁来②怅望青田云水遥③巢成雏长大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忽见陌头杨柳色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⑦伟岸正直朴质严肃⑧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斋”“怅”“雏”“粹”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8.

(1)处处闻啼鸟

(2)示例:

①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给鸟儿一片树林,还自然无限生机。

③我们应与鸟儿心灵相沟通,生命相维系。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专题的理解以及对诗歌的积累。

结合上句中的“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可知补充的内容应该为鸟类的数量以及种类繁多,即“处处闻啼鸟”。

(2)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公益广告的能力。

公益广告是一种真诚善意的、无个人功利的公益文化宣传形式。

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求美。

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

第二,求精。

广告要简明醒目,通俗易懂。

以极少的字词传递极多的信息量。

第三,求巧。

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运用一切手法和修辞创造出惊人的广告。

此题围绕保护鸟类的意义作答即可,可以运用对偶的修辞。

9.

(1)同“饲”,喂养

(2)同“现”,表现(3)有时(4)怎么能(5)马鞭(6)受屈辱(7)回头看(8)你

10.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2)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1.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及对昏庸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12.示例:

千里马受到伯乐的赏识、重视,就能一举成名。

这种名人效应已成许多商家推销产品的手段。

利用名人的影响力进行广告宣传,已成时尚。

如果利用好,就能提高产品知名度,自然利大于弊了。

但人们不能因为名人的代言而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质疑,还是应该擦亮眼睛,辨清真伪,关注产品的实际效果。

【解析】甲: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

韩愈年代:

乙:

选自《战国策》作者:

刘向年代:

西汉

参考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

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

”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一日不到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食”和“见”是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或”在这里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有时”的意思。

10.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食”“等”“安”“比”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千里马”指代有才能的人,“伯乐”则是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写出了有才能的人被统治者埋没、摧残的批判和愤恨。

1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阐述自己看法的能力,要求辩证看待,但关键是能阐述出自己的理由,做到言之有理。

好处:

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

坏处是:

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13.乌鸦(或《乌鸦喝水》的故事)。

14.慈爱,善良,任劳任怨,明晓事理。

15.表现了妈妈因为儿子走上不归路的悲伤痛苦与心力交瘁。

16.乌鸦指维持家庭生活开支,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的人。

17.是想告诉儿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勤劳去获取财富,不义之财不可取;踏实做人,不能欲速则不达

18.对不能再孝敬母亲的愧疚和对自己过去所做错事的忏悔。

【解析】

【分析】

13.本题考查记叙线索的判定,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有关线索的知识。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为线索。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是以《乌鸦喝水》的故事为线索的。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从母亲对他成长过程的教育,可以看出她是慈爱,善良的;母亲在矿上工作劳累,任劳任怨;她看到他办的私矿,心里无比的担忧,可见她是明晓事理的。

点睛: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5.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人物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

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这里通过对母亲的外貌描写,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极大痛苦,也是在为孩子走上不归路而痛心。

16.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

根据上下文可见,乌鸦指能够挑起家庭重担,做到养家户糊口的人。

17.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不能仅停留于句子的表面义,努力结合主旨挖掘深层含义。

从新编的故事内容可以看出,她是想告诉儿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勤劳去获取财富,不义之财不可取。

1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儿子之所以会“失声痛哭起来”,是因为他为自己没有明白做人的道理,对自己过去所做错事的忏悔,也为不能再孝敬母亲感到愧疚。

19.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德”和“才”。

(或: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20.④①②③

21.比喻论证。

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证明“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2.不能去掉。

因为“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或:

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

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23.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