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1931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1)古典复兴(Classical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

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国家

主要式样

实例

主要建筑师及作品

备注

法国

罗马复兴

巴黎万神庙

雄狮纪念碑

马德莱娜教堂

部雷

伟人博物馆

牛顿纪念碑

法国负电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吸取东方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帝国式”风格

列杜

农村公安队宿舍

英国

希腊复兴

不列颠博物馆

爱丁堡中学

 

 

德国

希腊复兴

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辛克尔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百货商店

 

美国

罗马复兴

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阶段

时间

风格

实例

先浪漫主义时期

18c60年代~19c30年代

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威尔特郡的风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哥特复兴

19c30年代~70年代

以哥特风格为主

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

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国家

时期

代表建筑

法国

19c中叶

巴黎歌剧院

巴洛克+洛可可

巴黎的圣心教堂

拜占庭+罗马风

美国

19c末与20c处

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采用欧洲折衷主义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柱式的表现

2)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第一”

l        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        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l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

l        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l        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是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建造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在这里铁结构、石结构、玻璃材料得到有机配合。

l        1876年建造的巴黎廉价市场是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自然采光的百货大楼。

(2)世界博览会的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

l        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CrystalPalace)——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设计人:

帕克斯顿

外形:

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形,并有一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现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整座建筑只应用了铁、木、玻璃

l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当时世界最高:

328m)和机械馆(当时世界跨度最大:

115m)

3)对城市的影响与新的城市模式的探索

  巴黎改建(奥斯曼)1853年起

  新和协村(欧文)19c初

  花园城市(霍华德)19c末

  工业城市(戛涅/加尼埃)19c末

  带形城市(苏里亚·伊·马泰)19c末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纽约)19c初

第二章19c下半叶~20c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K·F·辛克尔[德国]:

做了大胆的尝试,柱式形式简化及窗户加大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拉布鲁斯特[法国]:

巴黎圣日纳维夫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2)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

                      ——19c50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

  起源时间:

19c50年代    

  起源地点:

英国

  代表人物:

拉金斯,莫里斯

  主要观点:

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的敌人,热衷于手工业的效果和自然材

料的美。

在建筑上助长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

莫里斯住宅(“红屋”),设计人:

魏布

            特点:

平面据功能需要不知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自然采光,并用当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大胆摒弃传统的贴面方式,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启发。

  局限性:

把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只主张用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但成本昂贵,不能推广

3)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

  起源时间:

19c80年代 

  起源地点:

比利时布鲁塞尔

  代表人物:

凡·德·费尔德

  主要观点:

主张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图样,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并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的铁构件,目的是想解决建筑与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脱掉这种主义外衣。

  限制性:

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代表作品: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设计人:

比利时的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设计人:

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德国:

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主要人物:

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

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别列去

        英国:

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

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运动无渊源上的联系,但同样是探求一种语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4)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

维也纳学派:

  起源时间:

19c末

  起源地点:

奥地利的维也纳

  代表人物:

瓦格纳

  主要观点:

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代表作品: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

            特点:

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分离派:

  代表人物:

奥别列去和霍夫曼

  主要观点:

宣称要和过去传统决裂,主张造型简洁,装饰集中,并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立方体。

  代表作品:

分离派展览馆——奥别列去

            斯坦纳住宅(特点:

强调建筑物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要求成为立方体的组合)——路斯(主张建筑以使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装饰就是罪恶”)

5)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荷兰: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贝尔拉格(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要寻找一种真实的能表达时代的建筑。

最先将赖特的作品从美国介绍到欧洲)

   芬兰:

赫尔辛基火车站——老沙里宁

6)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高层建筑的形态、结构、空间相适应

  起源时间:

19c70年代

  起源地点:

美国

  代表人物:

詹尼(创始人),沙里文(首先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形式随从功能”口号)

  代表作品:

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立面利用了点性的由“芝加哥式窗”组成的网格形构图,只在重点部位装饰)——沙里文

  沙里文关于高层办公楼建筑典型形式的说明:

①    地下室要包括各项机械设备

②    底层主要是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性设施,内部空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并有方便的出入口

③    2层楼要有直通的楼梯和底层联系,功能可以使底层的继续,楼上空间分隔自由,在外部有大片玻璃窗

④    2层以上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⑤    最顶上一层空间作为设备层

⑥    高层建筑外形的三段处理:

底层和二层是一个段落,因为功能相似;上面各层是办公室,外部处理是一个个窗子;顶层设备层可以有不同的外貌,窗户较小,并按传统习惯,还加有一条压檐

  芝加哥学派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

①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②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与形式之间密切的关系,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采用了宽阔的“芝加哥式”横长方形窗。

7)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贝瑞[法]——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特点:

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件填以褐色墙板,组成朴素大方的外表,去掉一切装饰但不单调)

              庞泰路车库

              埃斯德尔服装工厂

8)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Werkbund)——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组织,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与英国抗衡)

  起源时间:

20c初(1907年)

  起源地点:

德国

  代表人物:

贝伦斯

  主要观点:

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以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梅耶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9)一战初期建筑流派:

  ①表现主义派(Expressionism)

产生时间:

20c初

产生地点:

德国、奥地利

建筑界代表人物:

门德尔松[德]

主要观点:

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震动或激情,建筑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

德国爱因斯坦天文台——门德尔松

局限性:

表现派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故战后初期兴过一阵就消退了。

②未来主义派(Futurism)

产生时间:

20c初

产生地点:

意大利

代表人物:

马力内蒂

主要观点:

赞赏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

反对传统,否定文化和规律,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③风格派:

(DeStijl)/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产生时间:

1917年 

   产生地点:

荷兰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里特维德

   主要观点:

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代表作品: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里特维德

④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俄罗斯构成主义

   产生时间:

一战前

   产生地点:

俄国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塔特林

   建筑观点:

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雕刻的内容

   代表作品:

第三国际纪念碑

   影响:

风格派和构成派在造型和构图的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