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9140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6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docx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

 

诊疗指南

 

一、医学影像诊断诊疗标准

序号

部位

CT

MRI

1

头颅

脑血管病、外伤、颅脑肿瘤、血管畸形、炎症等

(脑出血可即刻定诊)

可检查包括脑肿瘤、脑梗塞、血管瘤、脑炎、脑白质脱髓鞘在内的多种疾病,能早期准确的显示病变大小、数目、毗邻关系及病灶液化、坏死情况。

尤其对早期脑梗塞、后颅凹、脑干病变优势突出。

DWI、PWI、MRS、SWI等新技术应用对明确神经系统病变性质意义重大

2

眼眶

外伤骨折(微细骨折CT首选)、异物等

MR在眼眶部的适应症几乎涵盖了除外伤骨折、金属异物之外所有眼眶区病变,特别是眶内肿瘤和肿瘤性病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能清晰显示眼球内和球后神经、肌肉、血管及泪腺的病变;清晰显示炎性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MR眼部专用线圈能清晰显示眼球内及球壁组织结构的病变

3

鼻区

外伤骨折、肿瘤、炎症(疑似鼻骨骨折CT首选)

明确显示软组织病变、炎症、鼻咽部肿瘤等

4

耳部

显示听小骨、乳突、鼓室壁骨质情况,确定胆脂瘤的诊断。

对骨性发育畸形显示良好

MR平扫及内耳水成像:

清楚显示内耳结构,耳蜗发育情况。

直接显示面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对耳部炎症、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

5

咽及喉部

显示肿瘤范围、炎症及颈部大血管病变

显示肿瘤、炎症及颈部大血管病变。

显示甲状腺的各种病变

6

脊柱

可显示椎体骨质结构、椎间孔、椎间隙及椎管情况

显示脊柱退变、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脱出情况以及继发椎管、椎间孔狭窄、脊髓神经根受压变性情况,尤其对椎管内肿瘤、血管畸形、脊髓本身病变,配合磁共振增强扫描,可达到部分定性诊断目的。

还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和骶尾神经损伤情况

全脊柱拼接技术,能显示整个脊柱全貌,对发育畸形、多个椎体受累的结核、多发骨髓瘤及转移瘤等显示清晰

7

胸部

炎症(结核)、外伤、肿瘤、胸痛三联症、心脏大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等

骨骼的3D成像可进一步明确骨折诊断

显示纵隔的肿瘤性病变、心脏、大血管病变(心包病变、先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夹层动脉瘤)、胸壁肿瘤等

MR乳腺成像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能够比超声和钼靶检查发现更多的乳腺癌,尤其是致密型乳腺。

MRI是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理想手段。

保乳手术前行MRI检查,能够显著降低保乳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并排除多灶性病变,推荐用于已经证实的乳腺癌的局部分期(MRI是乳腺癌局部分期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MRI还用于保乳术后或放疗后随诊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价

8

腹部

实质脏器肿瘤、炎症、损伤及空腔脏器的占位、梗阻等。

(增强扫描对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显示肝、胆、脾、胰、肾各脏器病变,MRCP、MRU对胆道、尿路梗阻的原因及部位显示清楚,同时显示大血管病变。

MR弥散等序列对各脏器肿瘤的定性、分期、放化疗疗效评估很有意义

9

盆腔

盆腔肿瘤、炎症及骨骼的病变。

(骨盆骨折CT显示优于平片检查)

清晰显示盆腔肿瘤、炎症、软组织及骨骼的病变

子宫: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腺肌症、肌瘤

卵巢:

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卵巢肿瘤

前列腺等男性盆腔结构的病变,应用MRI新技术可以帮助定性诊断

10

四肢

是平片的良好补充,特别是对各个关节等骨结构复杂部位,可发现细微骨折。

有时3D成像显示尤为直观

用于韧带、肌肉、肌腱、半月板和骨损伤、感染,骨和软组织肿瘤。

在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骨质、关节软骨、韧带病变和软组织肿物的显示中,磁共振具有明显优势。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优于其它检查

11

消化道造影

对消化道肿瘤的侵及范围、累及脏器和转移情况评估较好

多层螺旋CT的仿真内窥镜功能,可以直观地观察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

用于对肿瘤累及脏器和转移情况评估。

对直肠肿瘤及其周围淋巴结的病变显示清楚

12

冠状动脉

一线检查适应证:

冠状动脉造影禁忌症;

不典型心绞痛、危险因素患者

同位素心肌灌注检查异常

超声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不能确诊的同位素检查

冠脉支架、搭桥手术随访

不确定的原发性心肌病

心脏外科术前

血管病外科术前

电生理检查前后

先天性心脏病

心包疾病

冠脉造影检查后:

不典型病变

先天性发育异常

斑块特点

正常冠脉区域的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并发症

胸痛三联征:

不典型胸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绞痛)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

主动脉、血管病外科术前检查

全身大血管

CTA用于头颈、体部、四肢的血管成像

MRA用于头颈、体部、四肢的血管成像

(头颈部不使用对比剂也能达到诊断目的)

13

肾脏(肾盂造影)

多层螺旋CT的CTU,直观地显示全泌尿系的情况,且患者无压迫痛苦,检查时间缩短,现今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肾盂造影方法,CT对肾脏的肿瘤及肾周病变显示良好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

MRU可替代肾盂造影,结合MRI平扫、弥散等序列同时显示肾脏及输尿管的肿瘤、梗阻及肾周病变

14

全身检查(MR类PET

成像)

全身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简称MR类PET成像,不用对比剂即可发现有无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有无全身淋巴结转移及其它部位转移情况。

其优点是不用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无电离辐射影响

【注】:

部分肋骨、股骨颈的隐匿性骨折急诊平片、CT均可显示正常,须随诊或一周后复查,才可清楚显示骨折。

二、医学影像质量标准

(一)影像诊断的质量保证方案

1.建立科室质量保证组织,质保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医院评审科室考绩的重要依据。

2.建立评片标准和制度。

废片及重拍片要有记录,并每隔两周或每出现10张废片应作一次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X诊断报告按要求填写的内容和格式应有一定的规范,并有审定和签发制度。

诊断报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或主任授权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

4.科室应有质量保证工作的各种记录,至少保存五年,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

5.购置X射线诊断设备时,在设备订购合同上,应对防护及影像质量性能指标,安装调试、验收检测及售后服务等提出要求。

6.影像诊断设备应由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生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安装者出具安装调试报告。

7.影像诊断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设备进行重大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测,达到规定的指标方可继续使用。

8.对影像诊断设备的订购合同,产品说明书,各种检测和维修记录建立档案并长期保存。

(2)CT影像质量标准

头颈部

1、颅脑

(1)扫描范围

a)整个大脑、小脑和脑干。

b)整个头颅骨和骨性基底。

(2)组织显示要求

a)显示灰白质间边界。

b)显示基底神经节。

c)清晰显示脑室系统。

d)清晰显示中脑周围的脑脊液腔隙。

e)清晰显示整个脑部的脑脊液腔隙。

f)清晰显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从颅底到颅顶。

c)层厚:

后颅凹2~5rnm,大脑半球5~10m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头部尺寸(±24cm)。

f)扫描架倾角:

听眦线以上100一120角。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运动伪影将恶化图像质量。

为避免头部移动,不合作者应予以固定。

2、面部和鼻旁窦

(1)扫描范围

从腭到额窦顶部的整个面部。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皮质和小梁结构。

b)清晰显示额窦。

c)清晰显示蝶窦。

d)清晰显示眼眶。

e)清晰显示眼球、视神经和眼肌。

f)清晰显示筛窦。

g)清晰显示上颌骨和它的窦腔。

h)清晰显示鼻腔。

i)清晰显示鼻咽。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从额到额窦顶部。

c)层厚:

2—5rn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头部尺寸(土24cm)。

f)扫描架倾角:

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耳部

(1)扫描范围

a)整个岩骨。

b)整个外耳结构。

c)整个小脑。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

b)清晰可见内耳的骨结构:

听小骨链、卵圆孔、面神经管和迷路。

c)清晰可见含气腔隙。

d)清晰可见邻近的小脑组织。

e)清晰可见邻近的大脑组织。

f)显示脑灰白质间的边界。

g)清晰显示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轴位扫描或俯卧(头尽量低垂)冠状位扫描。

b)检查范围:

从岩骨下1cm到岩骨上1cm。

c)层厚:

2—5rn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头部尺寸(±24cm),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

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4、眼眶

(1)扫描范围

a)整个眼眶。

b)骨壁。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壁。

b)清晰显示视神经管。

c)清晰显示眼球。

d)清晰显示视神经。

e)清晰显示眼肌。

f)清晰显示球后脂肪。

g)清晰显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主要血管。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轴位扫描或俯卧(头尽量低垂)冠状位扫描。

b)检查范围:

从眼眶下1cm到眼眶上1cm。

c)层厚:

2—5m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头部尺寸±24cm,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

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5、蝶鞍和垂体

(1)扫描范围

包括骨壁在内的整个垂体区域、鞍上池。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蝶鞍的骨性界限。

b)清晰显示垂体和它的相关结构。

c)显示垂体内密度的差异。

d)清晰显示视神经交叉和鞍上池。

e)清晰显示筛窦、蝶窦双侧区域。

f)清晰显示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轴位扫描或俯卧(头尽量低垂)冠状位扫描。

b)检查范围从垂体区下1cm到垂体区上1cm。

c)层厚:

2—5nun。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头部尺寸土24cm,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

基准线(水平线)。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6、涎腺(腮腺和颌下腺)

(1)影像标准扫描范围

a)整个腮腺。

b)整个颌下腺。

c)覆盖的皮肤和皮下脂肪。

d)局部淋巴结范围(肿瘤病例)。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腺体组织。

b)清晰显示正常腺体边缘。

c)清晰显示腺体周围脂肪间隙。

d)清晰显示局部淋巴结范围。

e)显示下颌骨和相关肌肉。

f)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腮腺从外耳到下颌角;颌下腺从舌背到舌面。

如果需要检查淋巴结病,则从外耳到声门。

c)层厚:

4—5mm。

d)层间距:

连续,或检查大范围病变和评估淋巴结病的无腺体区域时,小于4~5mm。

e)成像野:

调至最小,但要能显示出面部的横断面。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7、咽部

(1)扫描范围

a)整个咽部。

b)局部淋巴结区和相关肌肉。

c)颅底。

d)下咽部结合处。

(2)组织显示要求

a)显示整个检查区域的咽壁。

b)清晰显示黏膜边界。

c)清晰显示咽周脂肪间隙。

d)清晰显示咽周肌肉。

e)清晰显示局部淋巴结。

f)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鼻咽从蝶骨到舌骨,连续到颈根部以利于肿瘤分期。

口咽或喉咽:

从额到颈根部。

c)层厚:

4—5rnm。

d)层间距:

经过病变区域时连续无间距扫描周围区域可用4—5rnm间距以显示淋巴结病变。

e)成像野:

调整到能够显示完整面部横断面的最小值。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需注意:

运动伪影会劣化图像质量,曝光期间会抑制吞咽,因此在二次曝光之间要鼓励患者吞咽,以防唾液淤积。

8、喉部

(1)扫描范围

a)整个喉部。

b)周围组织,包括肌肉、血管和甲状腺。

c)局部的淋巴结区。

d)脊柱和椎体周围肌肉。

(2)组织显示要求

a)显示整个检查区域的喉壁。

b)清晰显示黏膜皱襞。

c)清晰显示黏膜周围脂肪间隙。

d)清晰显示内在喉部肌肉。

e)清晰显示喉周围肌肉。

f)显示局部淋巴结区。

g)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从舌根到颈根部。

c)层厚:

4~5mm。

d)层间距:

经过肿瘤或气道狭窄时连续无间距;经过周围区域时可使用4-5mm间距,以显示淋巴结病。

e)成像野:

调整至显示完整颈部横断面的最小值。

f)扫描架倾角:

无倾斜或平行于声带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需注意:

运动伪影会劣化图像质量,曝光期间会抑制吞咽,因此在二次曝光之间要鼓励患者吞咽,以防唾液淤积。

脊柱

1、脊柱、椎体和椎体周围结构

(1)扫描范围

怀疑病变的整个区域。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皮质和骨小梁。

b)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c)清晰显示椎间盘。

d)清晰显示椎间神经根管。

e)显示鞘膜囊。

f)显示椎骨周围韧带。

g)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h)显示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围静脉丛。

i)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从可疑病变区以上1cm到以下1cm。

c)层厚:

2—5rn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脊柱尺寸。

f)扫描架倾角:

无(使重建影像容易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腰椎、椎间盘

(1)扫描范围

整个可疑病变区域上下各2cm。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椎间盘影像。

b)清晰显示鞘膜囊。

c)清晰显示鞘周脂肪。

d)清晰显示椎间神经根管。

e)清晰显示神经根。

f)显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静脉丛。

g)显示骨皮质和小梁。

h)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i)显示椎体周围韧带。

j)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k)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双腿屈曲。

b)检查范围:

位于可疑病变的间盘中心的从椎弓根开始的目标层面。

c)层厚:

2—5rn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脊柱尺寸。

f)扫描架倾角:

尽可能与椎间盘平面平行。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脊髓

(1)扫描范围

整个可疑病变区域上下各2cm。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脊髓影像(CT脊髓造影)。

b)清晰显示鞘膜囊。

c)清晰显示鞘周脂肪。

d)清晰显示椎间盘影。

e)显示静注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静脉丛。

f)显示椎间神经根管。

g)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h)显示椎体周围韧带。

i)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标准(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双腿屈曲。

b)检查范围:

从可疑病变以上2cm到以下2cm。

c)层厚:

3~5m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脊柱尺寸。

f)扫描架倾角:

无(使得重建影像易于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4、椎体

(1)扫描范围

整个可疑病变区域上下各2cm.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骨皮质和小梁。

b)清晰显示椎间关节。

c)清晰显示椎间盘影像。

d)清晰显示脊髓影像(CT脊髓造影)。

e)显示鞘膜囊。

f)显示静注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鞘周静脉丛。

g)清晰显示椎间神经根孔。

h)显示椎体周围韧带。

i)清晰显示椎体周围肌肉。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双腿屈曲。

b)检查范围:

从可疑病变以上2cm到以下2cm。

c)层厚:

2—5m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身体尺寸,对重要病变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减小成像野

f)扫描架倾角:

无(使得重建影像易于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胸部

1、胸(常规)

(1)扫描范围

a)整个胸壁。

b)整个胸主动脉和腔静脉。

c)整个心脏。

d)整个肺实质。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胸主动脉。

b)清晰显示前纵隔结构泡括残余胸腺(如果存在)。

c)清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d)清晰显示气管周围组织。

e)清晰显示隆凸和淋巴结区。

f)显示食管。

g)清晰显示胸膜纵隔边界。

h)清晰显示大和中等的肺部血管。

i)清晰显示肺实质。

j)显示小的肺部血管。

k)清晰显示胸膜和胸壁间的边界。

l)清晰显示椎体周围间隙。

m)清晰显示横隔和肋隔角。

n)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第1~12胸椎。

c)层厚:

10mm。

d)层间距:

连续;对于小病变或淋巴结病的探查可用3一5mm。

e)成像野:

调至检查体积内的最大胸部尺寸。

f)扫描架倾角:

无(使得重建影像易于重现)。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胸部和纵隔血管

(1)扫描范围

a)整个胸主动脉。

b)整个腔静脉。

c)整个心脏。

(3)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胸主动脉的轮廓。

b)清晰显示胸主动脉壁。

c)清晰显示上腔静脉。

d)清晰显示前纵隔的主要血管。

e)清晰显示心脏。

f)清晰显示下腔静脉。

g)清晰显示大和中等的肺部血管。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可由常规摄影的异常区域或临床可疑病变区域限定。

c)层厚:

5~10mm

d)层间距:

连续;对于小病变或淋巴结病的探查可用3~5mm。

e)成像野:

可由心脏和大血管区域限定。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胸部高分辨率CT(HRCT)

(1)扫描范围

重点肺病变区域。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肺实质。

b)清晰显示肺裂。

c)清晰显示二级肺小叶结构(如小叶间隔)。

d)清晰显示大和中等的肺血管。

e)显示小的肺血管。

f)清晰显示段支气管。

g)显示小的气管。

h)清晰显示胸膜纵隔边界。

i)清晰显示胸膜和胸壁间的边界。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第1~12胸椎或X线摄影确定的异常区域(局部病变)。

c)层厚:

1~2mm。

d)层间距:

10~20mm。

e)成像野:

调至能显示整个肺野的最小尺寸。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腹部、盆腔

1、腹部(常规)

(1)扫描范围

a)整个肝脏。

b)整个脾脏。

c)其他实质器官(如胰、肾)。

d)腹主动脉至分叉点。

e)包括腹壁。

f)根据需要分为上下腹部。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肝实质和肝内血管。

b)重现胆囊壁。

c)清晰显示脾实质。

d)清晰显示胰轮廓

e)清晰显示肾和近端输尿管。

f)显示大血管(如主动脉、腔静脉)。

g)显示腹腔干的起端。

h)显示肠系膜血管。

i)显示肾血管。

j)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从肝顶到腹主动脉分叉点。

c)层厚:

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则3—5rnm。

d)层间距:

连续;在筛选检查如外伤性病变时可以≤10mm。

e)成像野:

调至最大的腹部径长。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2、腹后腹膜

(1)扫描范围

a)横隔。

b)主动脉和骼总动脉的近端。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血管周围的腹膜后间隙。

b)显示小于15mm的淋巴结。

c)显示肾上腺。

d)清晰显示主动脉。

e)清晰显示主动脉分又和骼总动脉近端。

f)显示腹膜动脉的分支。

g)清晰显示腔静脉。

h)显示腔静脉属支,特别是肾静脉。

i)显示椎体周围间隙。

j)椎体和脊髓。

k)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从横隔到主动脉分叉。

c)层厚:

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可选择3—5rn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调至身体尺寸。

通过减小成像野,易于评估主要病变。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3、肝脾

(1)扫描范围

隔顶至肝、脾下缘。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肝实质和肝内门静脉。

b)清晰显示肝静脉。

c)清晰显示肝门结构。

d)清晰显示胆总管。

e)显示胆管。

f)显示肝囊壁。

g)清晰显示脾实质。

h)清晰显示脾血管。

i)清晰显示包括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肝外门静脉系统。

j)清晰显示主动脉和腔静脉。

k)显示腹腔干的起始。

l)显示肠系膜动脉。

m)无明显伪影。

n)肝三期扫描:

肝的三期扫描有助于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平扫时可见整个肝脏。

2)静注对比剂后动脉期可清晰显示肝实质和肝内动脉、腹主动脉。

3)静注对比剂后静脉期可清晰显示:

①肝实质和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

②肝门结构。

③胆总管。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从横隔上到肝和牌下极以下1cm。

c)层厚:

10mm,如怀疑小的病灶为3—5m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调至最大的腹部径长。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4、肾

(1)扫描范围

a)双肾。

b)输尿管近端。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肾实质。

b)清晰显示肾盂和肾。

c)清晰显示输尿管近段。

d)清晰显示肾周围间隙。

e)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和腔静脉。

f)显示肾动脉。

g)显示肾静脉。

h)无明显伪影。

(3)成像技术参数(参考标准)

a)患者体位:

仰卧。

b)检查范围:

双肾以上1cm到下极以下1cm。

c)层厚:

未知或小病灶为3~5mm,较大病灶的追踪为5—10mm

d)层间距:

连续。

e)成像野:

调至身体尺寸。

通过减小成像野,易于评估主要病变。

f)扫描架倾角:

无。

(4)防护屏蔽

按标准防护要求。

5、胰腺

(1)扫描范围

a)整个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和钩突)。

b)整个病变的胰腺周围组织。

c)相邻的部分肝、脾、肠和胃。

(2)组织显示要求

a)清晰显示胰腺轮廓。

b)清晰显示胰实质。

c)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和静脉。

d)清晰显示胰头内的胆总管。

e)显示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