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图
1、厂址区域位置图
2、XX食品有限公司厂区总平面图
3、生猪屠宰工艺流程简图
4、熟食加工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5、屠宰加工车间工艺布置图
1总论
1.1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食品有限公司年10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XX
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XX食品有限公司是某食品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某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中西式熟肉制品加工业为主业,配套生猪养殖、宰杀、分割、冷藏、腌腊制品、罐头制品、农工科贸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化企业。
企业初创于一九九三年一月,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使企业迅速崛起。
XX公司继在全国肉食品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之后,又在同行业中率先推行HACCP管理。
自一九九六年以来先后荣获“江苏省重点龙头企业”、“南京菜篮子工程”、“全国综合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产品多次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全国食品行业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
截止到2005年底,总资产达到6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利税达8.3亿元。
“XX牌”低温肉食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八年为行业第一。
目前企业现有职工人数24000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800多人,并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聘请多名专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XX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和就XX的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讨。
公司自一九九七年以来,在实行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中,先后依法收购了几十家破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决了890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及编制单位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轻工设计院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资格等级:
委托编制任务合同号:
2、研究工作范围
对本项目有关的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市场需求预测、环境保护、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分析论证、并得出本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2004年、2005年1号文件,以及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
2、吉林省“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法规。
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4、XX食品有限公司与辽宁省轻工设计院签订的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1.1.5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项目提出的理由
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自一九九七年以来,在实行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中,先后依法收购了数十家破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决了近900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XX集团从2000年下半年对东北各省肉制品销售市场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认为东北市场每年猪肉销售量应在180000吨左右。
为了减少运输费用,公司又对扶余县及周边地区的猪源进行调查,对所获情况、资料进行反复对比论证后,认为扶余县及其周边地区有广阔的销售前景和丰富的生猪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的生猪资源就地加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了扩大XX公司的产品销售,减少运输成本和保证原料质量,提高公司经济效益,XX公司决定在吉林省扶余县投资兴建年100万头生猪的屠宰及深加工项目。
1.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
要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把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重要位置,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入世挑战,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和肉类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瞄准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肉类食品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打造肉类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技术进步、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有关规划与资源分析,畜牧业是入世后吉林省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为此,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尽快使粮食大省转变为畜牧大省,使畜牧业由副业变为主业,实现粮食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
按照国家、吉林省政府提出的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本畜产品深加工建设项目。
2、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十五”末期全国力争形成2~3家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大型肉类食品产业集团,6~10家产值在20亿元以上的大型肉类食品产销集团。
按照这一要求,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实施畜产品深加工项目。
从肉类食品行业的市场走势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观念发生着新的转变;加入WTO后国内、国际市场的相互融合,导致市场消费热点和主流产品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肉灌类制品由过去的高温产品转向低温产品,生鲜类制品由过去的冷冻肉转向冷却肉,特别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成为人们消费的时尚和新宠,安全食品备受青睐。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变产品品种,构筑企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创新、工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为了适应市场这种新走势,实施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势在必行。
3、目前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尚属起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温产品,国内能生产的厂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肉制品总量占肉类新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不足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人口众多,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振兴肉食品工业是每个肉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肩负的责任。
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肉制品品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卫生、营养、美味的肉制品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肉制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高品质的猪肉不仅必须保证各项营养指标,更重要的必须做到无毒、无害、无污染和安全卫生。
目前我国国内的一些食品产品安全性较差,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将运用现代化的屠宰加工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的卫生与质量控制标准,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安全的肉类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5、据调查,扶余县的生猪资源较为丰富,每年出栏生猪约120万头以上,加上周边地区70公里范围内,生猪的年出栏量约为220万头。
优质、稳定、充足的猪源为项目长期稳定的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6、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扶余县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将促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
如促进饲料加工业、包装材料、物资流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可解决扶余县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对促进扶余县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加工,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原料质量,产品将进一步占领吉林、东北等市场,扩大了产品的覆盖面。
该项目实施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7、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农民的收入。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加快“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尽快形成规模,形成特色;三是抓好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原料来源;四是健全经营机制,通过签订农业订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本项目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可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地区5000户农民从事生猪养殖,每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5000万元。
同时还可促进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可吸纳城市下岗工人900多人。
因此,XX食品有限公司决定投资兴建年10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对扶余县的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1.1.7项目的发展概况
本项目的厂址选择已完成,厂址位于扶余县北环路外县交警大队对面。
总用地面积为84000平方米,拟建厂址已实现三通一平,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1.2研究工作概述
1.2.1研究工作的重点
1、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本报告将重点研究市场需求状况,对本项目所确定的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论证。
2、本项目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在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上是否能满足生产需要,是否做到了工艺技术先进、设备布置合理。
3、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对其获利能力及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1.2.2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1、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扶余县北环路外县交警大队对面。
2、建设规模与目标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年产分割肉23842吨,白条肉19440吨,猪下货14450吨,其他副产品9081吨。
年产熟食产品1万吨,其中灌肠类制品5000吨,西式火腿制品3000吨,酱卤制品2000吨(虎皮肘子1000吨,酱猪蹄1000吨)。
3、主要建设条件
(1)市场条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肉类加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我国的猪肉产量是2281万吨,1995年是3648万吨,1999年是4005万吨,到了2001年,我国的猪肉产量达到4240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为35公斤。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食消费占食品消费的比重差距仍然很大,美国与欧盟等国家人均消费肉类食品占整个食品消费的比重都在70%以上,而我国肉类食品消费占整个食品消费的比重还不足15%,肉类的人均占有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因此,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将促使我国的肉类食品消费不断增长。
据有关部门预计,在今后的十年内,我国肉类消费仍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而且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结构的调整,逐步摆脱了高脂肪类食品,追求更安全、更健康、更有营养的绿色食品猪肉。
(2)资源条件
本项目每年需购入生猪100万头,据调查,扶余县年生猪出栏量约为120万头,如果加上县城周边70公里范围内,生猪的年出栏量约每年220万头,生猪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生产需要。
本项目年需燃煤10890吨,市场供应充足,购买方便。
(3)技术条件
XX集团公司是一家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藏、肉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企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具有多年的生猪屠宰加工经验。
本项目新上的屠宰加工车间生产设备系国内最先进的生猪屠宰生产线,其中主要关键设备均从国外购入,以确保最终产品的高质量、高标准、高附加值。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3.1市场预测
中国是生猪生产大国,养猪业一直以来连续增长。
1949年全国存栏猪0.58亿头,1957年发展到1.46亿头,经过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又下降到0.8亿头,从1966年以后,存栏量逐年有所增加,到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部放开,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生猪产销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猪生产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猪肉产量从1990年的2281.1万吨,到1995年猛增到3648.4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9.8%。
1997年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2公斤,猪肉市场第一次出现供求平衡略有富余的买方市场,肉价开始连续回落。
1998年出栏猪47223万头,猪肉产量3693万吨,存栏猪48570万头。
从1998年到2002年,生猪的产量由高增长回落到年递增3.7%,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的生产稳定增长期。
2003年上半年生猪又出现量增价涨的局面,各项指标全面增长。
2004年6月末存栏45450.1万头,同比增长1.7%,其中能繁母猪4067.2万头,同比增长5.4%,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为8.9%,仍属合理范围。
2004年1--6月份生猪出栏32038.3万头,同比增长5%,比存栏增幅高出3.3个百分点。
猪肉产量2423.7万吨,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
纵观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生猪产量始终未受到国内、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减产,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后仍将延续这种发展的趋势。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食消费占食品消费的比重差距仍然很大。
美国与欧盟等国家人均消费肉类食品占整个食品消费的比重都在70%以上,而我国肉类食品消费占整个食品消费的比重还不足15%,肉类的人均占有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因此,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将促使我国的肉类食品消费不断增长。
据有关部门预计,在今后的十年内,我国肉类消费仍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1.3.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年产分割肉23842吨,白条肉19440吨,猪下货14450吨,其他副产品9081吨。
年产熟食产品1万吨,其中灌肠类制品5000吨,西式火腿制品3000吨,酱卤制品2000吨(虎皮肘子1000吨,酱猪蹄1000吨)。
1.3.3厂址选择
本项目厂址拟建地点为扶余县北环路外县交警大队对面,厂区总用地面积为84000平方米。
厂区东侧和北侧是农田,西侧是编织袋厂,南侧是县交警大队。
厂区四周空气清新,周边无污染,适合筹建屠宰加工厂。
1.3.4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设备选择
本项目屠宰加工车间生猪屠宰设备和熟食加工设备拟选择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猪屠宰生产线和熟食加工设备,其中主要关键设备拟选用国外先进设备,如二氧化碳击晕、真空采血系统、立式蒸汽烫毛、燃气燎毛等新设备、新工艺,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高标准。
2、生产方法
生猪进入车间后首先被二氧化碳气体窒息昏迷,与电击晕相比,二氧化碳击晕法可使肌肉完全处于松驰状态,不会产生肌肉痉挛现象,生猪被击晕后即被悬吊于生产线上,经刺杀、真空吸血、蒸汽烫毛、去毛、去头、蹄、剥皮、开膛、取心、肝、肺及肠肚等工序后自动劈半,进入排酸间,熟化后的胴体进入剔骨分割间,按要求割成部位肉,称重后用薄膜包装,然后装箱速冻入冷库贮存,或不分割,白条肉直接入冷库贮存。
分割后的部分冷鲜肉及猪下货去熟食加工车间生产香肠、火腿肠和酱制品。
3、供电
本项目全厂装机容量为5110.31KW,拟在厂区内新建变电所(设在屠宰加工车间内),内装2000KVA变压器2台及附属设施,电源由厂区附近万伏高压线引入,可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4、供水
本项目全厂生产、生活用水量为304m3/h,计划在厂区内打深井2眼,每眼井的出水能力为160m3/h,同时新建一座有效容积为800m3的蓄水池,为全厂提供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
5、供热
本项目全厂最大用热负荷为29.46t/h,拟在厂区内新建锅炉房一座,内装4台锅炉,其中2台为产汽量10t/h的蒸汽锅炉,另外2台是供热量为4.2MW的热水锅炉。
在锅炉房内设置换热站一处,蒸汽经汽——水换热后用于全厂采暖。
1.3.5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有机废水、废渣、废气和噪音。
生产车间排放的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锅炉产生的废气用湿式脱硫除尘器处理达标后排放。
对锅炉房、冷冻站中噪音大的设备采用减震基础,单独布置房间隔音,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炉渣可用于建材或修路。
生猪屠宰后得到的猪血可以分离成血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全价蛋白资源,是食品的优质添加剂和营养补强剂,也可以将猪血加工成血粉,它是配合饲料中极好的动物性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来源。
猪毛出售后可以用来制做工业和军需用的毛刷。
1.3.6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入总资金为24088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19088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9088万元。
1.3.7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8366万元,年销售税金2060万元,年平均销售利润942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39.12%,投资利税率为47.67%,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1.65%。
2、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扶余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从项目辐射面上看,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带动扶余县及周边地区5000户农民从事生猪养殖业,每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5000万元。
同时还可促进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可吸纳城市下岗工人900多人。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扶余县的交通运输、粮食、仓储、畜禽产品流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以肉猪屠宰深加工为中心的覆盖400多平方公里的并列加工产业区,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1.3.8研究结论
1、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扶余县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将促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
如促进饲料加工业、包装材料、物资流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可解决扶余县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对促进扶余县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加工,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原料重量,产品将进一步占领吉林省及东北市场,扩大了产品的覆盖面。
该项目的实施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本项目选用的工程技术方案成熟可靠,设备选型经济合理,生产的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良好。
3、本项目建设单位具有多年生猪屠宰及肉食品加工生产及市场营销经验,其产品已成为市场知名品牌。
项目所需生产原料——生猪在扶余县及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原料供应有保证。
因此本项目建设在生产技术上,管理上及原料供给上有可靠保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项目是可行的。
1.3.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3-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头/a
100万
2
产品方案
2.1
分割肉
t/h
23842
2.2
白条肉
t/a
19440
2.3
猪下货
t/a
14450
2.4
其他副产品
t/a
9081
2.5
熟食产品
t/a
10000
其中:
灌肠制品
t/a
5000
火腿肠
t/a
3000
酱卤制品
t/a
2000
3
项目投入总资金
万元
24088
3.1
建设投资
万元
19088
3.2
流动资金
万元
5000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0588
5
投资指标
5.1
单位产品占用建设投资
元/吨
2485
5.2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项目投入总资金
元/百元
26.76
5.3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建设资金
元/百元
21.21
5.4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
元/百元
5.56
6
全厂定员总计
人
980
6.1
其中:
工人
人
918
技术行政管理人员
人
62
7
全年生产天数
d
300
8
全厂总用地面积
m2
84000
9
全厂总建筑面积
m2
77958
10
年平均总成本
万元
96882.89
11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88366.78
12
年平均税金
万元
2060.5
1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9423.39
14
投资回收期(税后)
a
4.23
15
投资利润率
%
39.12
16
投资利税率
%
47.67
1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1.65
2市场预测
2.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2.1.1国内市场供需现状
中国是生猪生产大国,养猪业一直以来连续增长。
1949年全国存栏猪0.58亿头,1957年发展到1.46亿头,经过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又下降到0.8亿头,从1966年以后,存栏量逐年有所增加,到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部放开,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生猪产销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猪生产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猪肉产量从1990年的2281.1万吨,到1995年猛增到3648.4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9.8%。
1997年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2公斤,猪肉市场第一次出现供求平衡略有富余的买方市场,肉价开始连续回落。
1998年出栏猪47223万头,猪肉产量3693万吨,存栏猪48570万头。
从1998年到2002年,生猪的产量由高增长回落到年递增3.7%,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的生产稳定增长期。
2003年上半年生猪又出现量增价涨的局面,各项指标全面增长。
2004年6月末存栏45450.1万头,同比增长1.7%,其中能繁母猪4067.2万头,同比增长5.4%,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为8.9%,仍属合理范围。
2004年1--6月份生猪出栏32038.3万头,同比增长5%,比存栏增幅高出3.3个百分点。
猪肉产量2423.7万吨,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
纵观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生猪产量始终未受到国内、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减产,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后仍将延续这种发展的趋势。
从消费品种看,猪肉仍然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超过肉类购买和消费量的一半。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5年1-11月我国城镇居民购买猪肉量为17.65千克,与上年同期比上涨了1.85%,占肉禽类购买量的53.79%。
猪肉消费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
广西城镇居民每月人均猪肉购买量达到2.48千克,居全国之首;其次是广东,为2.39千克。
全国共有18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猪肉购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的每月人均购买量还不到1千克。
表2-1-1我国城镇居民猪肉购买量较低的省市单位:
千克
地区
新疆区
宁夏区
西藏区
青海省
内蒙古区
每月人均购买量
0.512
0.568
1.065
0.924
0.908
占肉禽比重(%)
20.24
26.99
31.92
35.35
42.15
从肉类购买与消费结构来看,江西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比重最大,占肉禽类消费的65.68%,贵州、湖北、云南、湖南、福建和四川等省猪肉消费比重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宁夏、西藏、青海、内蒙古和北京等地区猪肉消费比重低于45%,特别是新疆、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由于受饮食习惯、生产结构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牛羊肉消费比重较大,而猪肉消费比重较小。
表2-1-2我国城镇居民猪肉购买量较高的省市单位:
千克
地区
江西省
贵州省
湖北省
云南省
湖南省
福建省
四川省
每月人均购买量
1.954
2.136
1.658
1.833
1.984
2.290
2.318
占肉禽比重(%)
65.68
64.09
63.98
61.82
61.64
60.32
60.03
与2004年同期相比,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增加的省市有18个,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陕西省,上涨了12.41%;而其他12个地区猪肉的人均购买量有所下降,其中新疆的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2.98%。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