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8582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docx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莒南县洙边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这与计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因此,我们提出此研究课题,力图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上都能有所提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目标

计算在日常工作与生活运用最为广泛。

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

因此,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初步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为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原因分析

1、思维定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

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

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

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也将“末位对齐”,如309+21=330,3.09+2.1=5.19。

在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2、感知粗略。

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

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加上计算本身比较单调枯燥。

可能引起心理疲劳。

这时,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

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

比如,把“十”看成“÷”,把96看成69,把109看成169等等。

3、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4、情绪不稳。

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

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

比如:

4×25÷4×25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产生了4×25÷4×25=1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

5、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对计算教学有所忽略,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头疼的现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

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二)发展趋势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做了详细的要求。

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

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为此,有必要从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

(二)养成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结于自己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研究的目标及研究遵循的原则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目标: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具有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教师目标:

1、算理和算法是计算的依据。

让学生参与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

我们不需要学生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算法,但我们必须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和算法。

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参与算理和算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五年级又学习了通分、约分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即算法。

而难点在于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丰富数学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2、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不仅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规律,而且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当、形式要多样化、策略要科学,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2、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实效性原则。

面向师生的教学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基于此,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如下:

1、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方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像口算、笔算和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计算训练中,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有意识的让他们比谁的正确率高、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你追我赶,劲头十足,增强了竞赛意识,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

如:

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每天中可以安排5—10道口算练习题,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在减负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

(3)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训练重视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

3、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

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

比如:

125×41,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25看作120,把41看作40,125×41=5000,所以125×41大约在5000左右。

然后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个位上分别是5和1,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5,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若不是5,那肯定是算错,起到检验的效果。

4、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简算方法的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一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型,归类让学生加以积累。

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如:

①熟记和、积为整十、整百和整千的特殊数据;如0.25+0.75=1、0.9+0.1=1、0.5×2=1、25×4=100、125×8=1000;

②1——20的平方数

③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如:

1/2=0.5=50%、1/4=0.25=25%、3/4=0.75=75%、1/5=0.2=20%、2/5=0.4=40%、3/5=0.6=60%、4/5=0.8=80%、1/8=0.125=12.5%、3/8=0.375=37.5%、5/8=0.625=62.5%;

④1π——5π;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

⑤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如:

知道“0乘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学生在做如2/5×0、0×1/2时,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5、实行针对性训练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

研究中我们发现:

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我们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归纳成三种情况,在平日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把分数运算的口算训练,放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三种情况上。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

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

如2/7+3/13,口算过程是:

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

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6、培养顽强的意志。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的,长期没有趣味的计算训练更是难以坚持。

所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计算教学来说很重要。

我们的做法是:

(1)每天坚持。

每天早上坚持练5分钟口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们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在我们班,每天进行10题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2)感受兴趣。

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在平日练习中,我们经常进行计算题竞赛,有时还穿插一些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视算训练。

这种紧X有序的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3)体验成功。

为了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快乐,对每次计算题练习、竞赛全对的同学,除了口头表扬外,还给长期不出现错误的学生家长发喜报、评选数学小标兵等。

多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掌握方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计算训练,学生不仅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有了显而易见的提高,而且在计算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学会了发现和总结规律。

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索和总结的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仅要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一点一滴的加以耐心培养,且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

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实施步骤

研究的对象为本校五至六年级学生,研究时间为二年。

实验周期初定为2年(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

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

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培训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

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9月)

有序开展活动,深入实验。

课题组教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收集过程性资料,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进行研究总结,成果展示阶段。

各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课题组负责人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出结题报告,并在一定的X围内进行展示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袁清美:

主持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窦琦欣:

负责课题研讨日常活动安排与组织

潘增友:

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

徐春苗、袁彦飞:

负责教学实验与反馈

八、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大体上获得激发学生计算兴趣,使之乐算、愿算、勤算最适宜的方法。

如:

以贴近生活的数学事例培养学生的计算情感;创设“计算竞赛”、“计算接力”、“计算诊断”等多元化计算活动等。

2、汇集“教”与“学”不同层面形成计算技巧适宜的方式和渠道。

“教”方能领略到最富实效性的教法,“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技巧,算得轻松,计算正确率和运算速度得以提高。

3、学生能带着计算技巧走进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算得创新、合理,体现出“计算工具”的价值,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4、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素质。

5、《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

6、建立一个与计算相关的电子资料库,与大家共享,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日记、访谈记录、学生日记、经验体会等。

通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发挥教育科研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教育改革的作用,实行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落实“干什么---研究什么----学习什么---积累什么----提升什么”的成人学习理念,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活动,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专业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内涵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