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创作指南.docx
《心理剧创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剧创作指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剧创作指南
附件:
校园心理剧创作指南
一、心理剧与校园心理剧
(一)心理剧的发起
心理剧是由精神病理学家雅可布•李维•莫瑞诺(J。
L.Moreno)于192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创立的.1908~1911年间莫雷诺与小朋友们玩创造性的游戏,他发现人是可以在游戏中去创造、学习去发展出新的东西,这个经验让他了解到人的自发与创造力的可贵。
心理剧是一种团体心理疗法,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揭露出参演者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矛盾和情绪障碍,并在心理治疗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帮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二)校园心理剧与心理剧的区别和联系
校园心理剧是指在校园环境下,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所遇到的冲突、困惑与烦恼等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本质,明确症结所在,找到解决方法。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又与心理剧有很多的不同。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使用戏剧作为媒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强调角色的重要性,都拥有戏剧的所有元素,通过隐喻来解决冲突,能够让个案与自己的问题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套不痛苦的方法帮助相关人员。
但是不同的方面则更加显著。
(1)心理剧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要架构,是当事人充当主角,由心理辅导老师根据主角的叙述进行编排和再现生活真实,重新体会那种生活经验,而校园心理剧则不一样,它可以有不同的戏剧架构,可以是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共同创作;
(2)心理剧的主角一定是一个真实的个体,以解决个人的问题为主,而校园心理剧的当事人则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个体,也可以是一类人的代表,以解决团体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3)心理剧表演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在舞台上,随时观察主角和配角的言行,推动剧情的发展,而校园心理剧的心理辅导老师往往是在幕后,在编排的时候发挥作用,表演时已经退居幕后;校园心理剧往往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比较固定的戏剧形式,而心理剧则没有,重在让主角和参与者获得感受、启发和新经验等等。
(4)隐喻是戏剧的重要的表达方式,戏剧使用演出隐喻来表达人类难以触摸的经验。
心理剧的隐喻是很明确的,观众知道某些呈现在舞台上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真实生活中,但却能够相信,好像这些事件是真的存在一样。
表演是真实的,也是真的发生在这个片刻之中,所以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性的体验.心理剧的焦点问题是个人及其特定的问题,而团队则通过配角参与演出来协助心理剧的完成,全部过程中主角的想法、感受和体验,他们主要是参与观看,只有到了“分享”阶段才会说出来.校园心理剧的隐喻不一定很清楚,因为团体对于隐喻有清醒觉察,并考虑到隐喻对个人的影响是很重要而且很有意义的。
(5)宣泄是戏剧表达情绪的一种常用方法,莫瑞诺将宣泄运用在心理剧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主角的宣泄。
不过心理剧中的宣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角的宣泄,另一种是通过认同而形成的观众的宣泄,后者在分享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校园心理剧则不是这样,情绪的宣泄可以有,而且主要表现在戏剧的高潮阶段,也可以没有,它不是必要的因素。
心理剧与校园心理剧的区别
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
有一个主要的戏剧结构
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戏剧架构
选择一个人为团队工作的主要问题
处理整个团队的典型问题
隐喻很清楚
隐喻不一定清楚
导演在舞台上或在侧翼
心理辅导老师不一定处于中心
宣泄被视为是大部心理剧的基本方法
宣泄并不被认为是那么重要
不一定有清楚的、固定的形式
有清楚的、固定的形式
(三)校园心理剧在学校推行应注意的一些伦理原则
在运用心理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原则:
1)保密性原则
心理剧是个体生命实践的重新回顾与体会,保守秘密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每次演出结束,都要花时间重演保守秘密的仪式,其价值在于让学员学习互相真诚、信任的重要团体伦理契约,养成习惯,由此可以推演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养成尊重他人生活隐私的习惯.
2)科学性原则
心理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指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避免强迫有困扰的人进入治疗阶段,一旦成员心灵的伤口打开之后,要能够使之弥合,从而保护每一个参与者。
重要的是指导者不仅需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还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和此方法对于特定群体的局限性。
一般认为,有严重困扰心理的个人、反社会的人不宜参与心理剧的活动。
3)有效性原则
运用心理剧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的人应该有足够多的个别心理咨询的经验,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有足够多的了解,而且最好是指导者自己有过很多当事人的经验,才能够及时有效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有比较丰富的个别咨询经验的指导老师一般会避免滥用心理剧的技术,从而能够减少使用不当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尤其是对待开放性的易于打交道的同学,更应该注意达成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的良好结果。
辅导老师为了满足自我中心的需要而采用心理剧的方法,是有潜在危险的。
辅导老师的个人问题和需要将会干扰他们的工作,所以,在心理剧的指导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也必须解决好反移情的问题。
如果指导者自己训练不够,很容易对参与者的缓慢进展产生不耐烦,而只有增强鼓励的情绪,加快剧情发展进程,才能尽快看到指导效果.
4)积极参与原则
运用心理剧的方法应该有高度的热情和温和、精巧的方法,让每一个参与者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愉快的经验分享,从而健康成长。
二、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
校园心理剧通过演绎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学生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作为戏剧的形式之一,校园心理剧涉及剧本的结构与创作。
校园心理剧的结构与创作,要根据心理剧的要素、过程特点,结合校园实际生活进行.
1、人物:
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内心矛盾与冲突正是心理剧研究、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心理剧的结构、情节、情景、主题等也必须围绕人物来进行.校园心理剧涉及四种角色.
⑴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
作为心理剧的策划者、组织者,把握和控制心理剧的进行,在需要时进行点拨.在暖身阶段对群体行为作评估,并进行角色分配和组织热身;在演出阶段描述探索问题、维持演出过程和进行解释;在分享阶段组织问题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感受。
⑵当事人:
指遭受心理困惑并急需解决这些困惑的学生,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获得指导帮助,或者通过他人的表演演绎问题,领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参与者:
饰演当事人生活中重要角色,以其所饰演人物的口吻和行为方式同当事人交往并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
参与者由心理辅导老师指定或观众志愿担任.
⑷观众:
心理剧的观众不是欣赏心理剧演出的,而是来体验心理剧的感受的。
通过观看演出对当事人提供支持或领悟心理问题产生的实质,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活动场所:
活动场所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主要是舞台、观众席,包括灯光的设置、明暗,道具的摆放,背景音乐等等。
活动场所的布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当事人的表述来安排,呈现出当时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
心理剧重视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观众人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辅导效果.因此,活动场所不能太大,但应该安静、宽敞、舒适,观众席与舞台应距离近些。
3、内容:
内容是心理剧的主体和核心.心理剧不塑造人物典型,而是围绕问题展开,重在通过问题展现心理发展历程和对问题的感受,探寻事件对个体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且通过对心理问题的陈述、辨别和澄清,来明确问题或调整心态。
心理辅导老师利用丰富的知识、经验对表象进行分析,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深层问题和意义,把零星的片象连接,找到造成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通过表演、直观形象的显现,有助于当事人了解问题的真相和实质,更好地体验和领悟。
其中包括:
⑴事件:
事件是引起当事人内心冲突的导火线和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其真实生活中发生的,对其造成重要影响的事情.事件包括过去发生的,但对当前心理造成重要影响的事件(如儿时的创伤)、当前面临的困境(如争吵、恋人要分手)和将要发生的事件(考试、工作)等等.心理剧围绕事件展开,通过对事件的演绎进对其进行重新思考和领悟,达到认知改变和行为矫正的目的。
⑵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成为个人生活甚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的心理.心理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造成心理问题的各种关系,使当事人通过观察或领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处理各种人物关系奠定基础。
三、校园心理剧的流程
校园心理剧是探讨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剧情情节,其结构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享感受四部分。
1、提出问题
⑴开端的任务: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时代特点等。
这些是问题形成和冲突展开的客观条件,不能完全依靠心理辅导老师的旁白来叙述或解释,也不能完全由布景灯光表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来.背景、时代特点的交待,要自然生动、清楚简洁。
②交代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引出全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通过表演引出事件与冲突,确定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从而形成悬念,情节由此发展下去。
通过暗示主要矛盾和情节发展趋势,从而使观众产生期待。
但全剧各部分之间要平衡,不能使剧本头重脚轻。
⑵开端的形式:
①心理辅导老师说明或旁白(也可以学生自己完成):
一开场,就由心理辅导老师说明或用旁白引出心理剧要演绎的主要问题,并交待主要的背景、事件的缘由。
②情节引出:
通过演员一连串的动作来暗示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
2、分析问题:
问题提出以后,就要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各个事件的影响程度及相互关系。
这一过程也称为心理剧的发展部分。
这是心理剧的重点部分,在全剧中所占篇幅比重较大.通过对造成心理问题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精心演绎,使问题层层展开,不断深化,从而探讨这些问题对个人心理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人物的内在心理感受不能仅仅通过表白来说明和揭示,而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身份通过相应动作表现出来,通过动作表现人物对某一具体事件的情绪反映和内心体验,真实地再现当时具体的情景,从而使当事人有所领悟和感受。
发展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把造成心理问题的过程层层揭示出来。
由于角色扮演提供了在假设、不用负责的情况下尝试应付问题,以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学习及练习应付问题的技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演绎,使演员和观众受到震撼和感悟.对发展部分的层次安排,首先要注意场和场、段与段之间的紧密联系、要合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另外,在每一段戏和每场戏内部也要安排好层次,一定要注意自然合理,尽可能做到浑然一体,看不出断续之痕。
这部分情节讲究曲折有致,起伏跌宕.
3、解决问题:
这就是心理剧的结局部分。
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改变不是通过一两次角色扮演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当事人在领悟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的训练来完成.解决问题只是指当事人症状有所减轻或有所领悟,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剧的结局要有深意,能够引起观众的回味与反思,要通过内心冲突与斗争,使观众有所体验和领悟,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结局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解释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旁白来进行.
4、分享感受:
分享感受是心理剧所特有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老师在扮演结束后把大家组织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感受和领悟,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也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对演员角色扮演的看法。
分享感受使当事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别人的反应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同时使团体气氛更融洽,使当事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团体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消除无助感,增强信心和勇气。
分享感受要在真诚、积极关注的氛围中进行,每个人要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和领悟,真诚地与他人分享。
分享感受是心理剧的必要组成部分,对达到或巩固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不必在剧本中出现).
四、校园心理剧的创作
(一)校园心理剧的创作题材
1、校园心理剧的题材:
主要反映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问题.题材内容包括:
⑴升学适应不良的问题:
环境不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认知失调等。
⑵与学习有关的问题:
注意记忆障碍、考试焦虑、动力失落、专业不满意、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波动过大、厌学等。
⑶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宿舍关系失调、同学之间不和、异性交往紧张、社交恐怖、缺乏交往技能、难以被他人接纳等。
⑷情绪性格问题:
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体验过多、过于内向封闭、性格缺陷等.
⑸其他心理问题:
家庭关系不协调、厌食贪食、经济困难、自杀预防等.
2、题材处理:
心理剧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题材的处理工作。
处理方法分正面处理和侧面处理两类。
正面处理按照心理问题本身的发生、发展、后果的前后经过正面的描绘,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但就是正面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描绘,也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剧本,如采用自述的方式、他述的方式、以人为中心、以事为中心等等.从侧面处理一般比正面处理更巧妙,容易写得细致、曲折和含蓄,容易发挥作者个人的风格。
侧面描述更富艺术性。
小结:
题材的选择和处理取决于作者要写什么样的问题和希望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生活里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不一定就是戏剧中的典型。
我们必须把生活里的典型人物、事件加以集中概括、凝练、分析和综合,才能找到合理表现问题的切入点。
同一题材,可以写成各种不同的作品,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题材来表现相同的主题.因此,确定题材和确立主题在创作上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首要工作.
3、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主题是剧作者在剧本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或基本问题;思想就是作者在表现主题时所持的态度、看法、主张、意向等等。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作者的主观和题材的客观的统一.
主题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客观方面就是题材本身提供的客观存在的一面;主观方面就是作者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所选择、处理、描写和评价的看法。
主题思想的水平由主客观两方面符合程度来决定。
若能找到题材所赋予的主题意义后,就能给予题材和剧本以新的生命、新的光彩和新的教育意义。
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情节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必须鲜明、新颖、单纯,而又留有余地.要做到这一点,最忌主题思想模糊不清和概念混乱.
4、心理剧的戏剧冲突:
包含性格冲突、内心冲突、人物和环境的冲突.
(二)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技巧
为了使剧情发展起伏变化,合情合理,引人入胜,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有力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校园心理剧在编排结构上常常使用一些艺术手法。
1、悬念:
就是剧情发展中使观众产生好奇、不安和期待,使他们急欲探究其究竟,或对下文加以揣测的戏剧性因素。
运用悬念必须注意:
(1)矛盾冲突的提出和解决要拉开距离,曲线发展。
(2)忌绝对保密。
向观众进行某些预示,可以引起观众持续的注意和期待,有利于观众入戏,使观众所期待的方向与剧中主要矛盾展开的具体内容一致。
这样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剧中人物行动的动机、目的和方法,比较容易感受到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发展历程.(3)整体悬念和小悬念结合.大的悬念主要是指开场不久即提出的当事人所面临的困境,到了全剧结束时,其困境摆脱,问题解决。
大的悬念的提出有利于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和持续维系观众的兴趣.但如果只有整体悬念,就会导致紧张的松弛,难以激发起观众的兴趣.所以通过小悬念把大悬念连接起来,才能造成有诱惑力的悬念。
2、重复: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对那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以及体现当事人强烈内心冲突的关键场景、动作、语言、道具、细节乃至音响做重要处理,强化作品感染力。
在重复中要有发展、变化、层次,在量变中孕育着质变。
3、渲染:
在剧本结构中,对重点场次、情节,加以淋漓尽致的描述,加强作品的戏剧性。
4、对比:
如形象之间的对比、情节发展的对比、性格前后的对比、心理状态的对比,语言、节奏等等方面的对比。
通过提炼、加工、高度艺术化、典型化了的对比描写,可以更深刻、更概括地反映学生心理的本质。
5、道具:
刻画人物心理.
小结:
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地采用合适的表现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的创作程序
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完成初稿实践检验修改定稿
五、校园心理剧的评价标准
1、主题明确、生动活泼,集教育性、参与性、趣味性为一体;
2、内容积极健康,突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
3、剧本要求有具体情节和具体事件,剧情中应体现角色的内在心理冲突和心理调整过程;
4、剧本叙事方式新颖,富有创意,必须原创;
5、形象逼真,配合默契,应变灵活,言行能很好地展现心理活动,道具使用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