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8503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docx

数学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一)

一、要点提示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表示: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边、角分别叫做对应的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符号为“≌”。

2、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1)平移型:

如图所示(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轴对称型:

如图所示(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所示。

它们可以看成以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对应顶角、某些角的和或差中。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对应角的角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具直角三角形全等。

5、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6、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7、主要考点:

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可以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进而还会涉及到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和构造法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

1、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例1已知:

如图,∠1=∠2,AB=AD。

求证:

△ABC≌△ADC

变式已知,如图,等腰△ABC与△ADE中,

.求证:

 

思考:

将上图中的△ACB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例2已知CE=CB,∠1=∠2,AC=DC,求证:

△ABC≌△DEC

 

2、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例3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

△ABC≌△DEF;

变式:

已知:

如图,AB∥CD,AD∥BC,求证:

(1)AB=CD

(2)∠B=∠D

 

:

3、角角边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4.已知M是AB的中点,∠1=∠2,∠C=∠D,求证:

△AMC≌△BMD;

 

例5.已知:

∠B=∠C,BE=CF,求证DE=DF

A

FE

D

BC

变式:

求证:

三角形的一边两端到这边的中线或中线延长线的距离相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例6已知:

如图。

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

求证:

△ABC≌△DEF

 

变式:

已知,如图,在△ABC中,M在BC上,D在AM上,AB=AC,DB=DC

求证:

MB=MC

 

注:

SSA,AAA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例7.已知:

BE⊥CD,BE=DE,BC=DA,求证:

①△BEC≌△DAE②DF⊥BC

 

变式:

已知,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

求证:

BE⊥AC

 

6、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寻找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①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②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③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④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角)

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⑥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对应角。

三、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定义。

(1)如果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称作这个角的平分线。

(2)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1)性质定理:

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

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

求证:

PD=PE。

   

 

(2)逆定理: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

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PE。

求证: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

 

3.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4.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作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称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则称为它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B也是一个定I必有逆定理。

注意:

1、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任何一个定理来必有逆定理

定理

逆定理

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例8已知:

如图,OD⊥AD,OH⊥AE,DE交GH于O.

(1)若∠1=∠2,求证:

OG=OE.

(2)若OG=OE,求证:

∠1=∠2

 

变式:

已知:

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

求证:

AD⊥EF

 

一)、补充条件型试题

【例题1】

如图,已知∠ACB=∠DBC,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即可)

【练习】

①如图,已知,在△ABC和△DCB中,AC=DB,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ABC≌△DCB,则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

 

②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无法判断△ABE≌△ACD的是()

A.AD=AEB.∠AEB=∠ADCC.BE=CDD.AB=AC

二)、组合条件型试题

【例题2】

如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3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

 

【练习】

1.如图,给出下列三个式子:

①EC=BD;②∠BDA=∠CEA;③AB=AC

请将其中的两个式子作为题设,一个式子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形式:

如果……,那么……),并给出证明.

                       

2.如图1-10,AB⊥BC,ΔABE≌ΔECD.判断AE与D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

如图4-5,AB⊥AE,AD⊥AC,∠E=∠B,DE=CB.

求证:

AD=AC.

4.已知:

如图4-6,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

求证:

HN=PM.

 

5.已知:

如图5-5,AE⊥AB,BC⊥AB,AE=AB,ED=AC.

求证:

ED⊥AC.

6.已知:

如图5-6,DE⊥AC,BF⊥AC,AD=BC,DE=BF.

求证:

AB∥DC.

 

7.已知:

如图6-8,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

(1)求证:

AC与BD互相平分;

(2)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

求证:

OE=OF.

课后作业

1.已知:

如图3-1,AB、CD相交于O点,AO=CO,OD=OB.

求证:

∠D=∠B.

分析:

要证∠D=∠B,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

在△AOD与△COB中,

∴△AOD≌△______().

∴∠D=∠B(______).

 

2.已知:

如图3-2,AB∥CD,AB=CD.求证:

AD∥BC.

分析:

要证AD∥BC,只要证∠______=∠______,

又需证______≌______.

证明:

∵AB∥CD(),

∴∠______=∠______(),

在△______和△______中,

∴Δ______≌Δ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已知:

如图4-1,PM=PN,∠M=∠N.求证:

AM=BN.

分析:

∵PM=PN,∴要证AM=BN,只要证PA=______,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

在△______与△______中,

∴△______≌△______().

∴PA=______().

∵PM=PN(),

∴PM-______=PN-______,即AM=______.

 

3.已知:

如图4-2,AC

BD.求证:

OA=OB,OC=OD.

分析:

要证OA=OB,OC=OD,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

∵AC∥BD,∴∠C=______.

在△______与△______中,

∴______≌______().

∴OA=OB,OC=O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