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7899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ocx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

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反思我们音乐教育,仍然是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这几年来一直学习奥尔夫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这个假期看了一套奥尔夫的系统的教学光盘,我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理念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

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

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

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

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

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

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

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

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原则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卡尔·奥尔夫指出: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

我们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

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思想

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

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A节奏、旋律练习,包括:

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

B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

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

A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

B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

C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奥尔夫教学的优势

说起小学的音乐教学,我们最先想到的模式是唱歌,音乐欣赏,律动,打击乐器,音乐游戏等。

唱歌是枯燥的重复,律动是一板一眼的模仿,即使是游戏,我们也过多地受了目标的影响,显得有些索然无味。

总之,孩子们大多数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

特别是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总觉得很难,很牵强。

有幸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由得被他的自由、灵活、快乐所折服。

奥尔夫认为:

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目标上的差别。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具有相当的优势。

一、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育总把学习歌唱,学习相关的音乐能力作为活动目标,所以活动过程中很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这无疑给老师和孩子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知道,我自己在最开始备课的时候,总是想着变换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某一首歌曲,或者掌握某一首欣赏曲子,总之,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把我课堂上交的东西学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谈何容易。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恰使我的这种奢望变成可能,他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他们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而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老师不会要求孩子怎么做,更不会要求孩子跟着做,而只会不断地给一些语言暗示,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寻找感觉。

就像前几天国家级教授吴斌给市骨干老师做讲座时,他讲了一件事,让我顿时就想到让孩子自己去体会音乐,他说,我们都上过《苗岭的早晨》这一课,听完乐曲之后让学生用笔画一画你听到的音乐,我们中国的孩子画出来的竟是同一幅画,全是一个红色的太阳,一朵朵白云,一片绿色的树,但是在美国,他们的孩子画完竟是不一样的,而且没有一个画的是太阳,白云,树,而是一条条弯曲的线,或时其他形状的图形。

吴斌说,我们中国的老师过分的强调了音乐的名字,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就是苗岭的早晨,所以,孩子的思维往往就这样被我们给困住了,其实如果不告诉孩子们乐曲的名字是苗岭的早晨的话,我相信,没有孩子能画出太阳,白云和树的,因为在音乐里根本就听不出早晨。

其实,奥尔夫教学所注重的就是给孩子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用担心“学不会”而徒增心理负担,只会在活动中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奥尔夫音乐中用得很多的一种活动,跟老师的节奏随意走动。

刚开始只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也就是平步走和快步走的区别,但慢慢会加入二分音符(慢步),和十六分音符(跑步)的声音,孩子们很乐衷于这样听节奏随意的走动,他们会开心地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他们会乐在其中,乐此不彼。

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

二、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1、动作

很多孩子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听到音乐响起来,就能转转手腕跺跺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我觉得跟着音乐起舞,算是人的天性吧。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的最多的就是身势动作,他的教学法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孩子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

这也是孩子天生的表现形式。

2、游戏

如游戏“布谷鸟”,准备:

地上到处撒落着乒乓球。

我播放音乐:

布谷鸟。

我没有任何的语言,示范玩一次游戏,下面我就简单的做个示范,(放布谷鸟音乐)我做完之后,孩子们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

听到布谷鸟叫的时候就从地上捡一个乒乓球。

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他们聚精会神地从背景音乐中区分着时高时低,时快时缓的布谷鸟的叫声,轻松快乐地游戏着。

在发展听力的同时,也在欣赏理解着音乐。

3、其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变换着各种形式,带孩子在音乐的圣殿中遨游。

我们可以跟随打击乐器有节奏地念歌词或儿歌,可以自已即兴创编简单的音乐,跟随音乐做动作表演,有的演奏器乐、有的唱歌,有的舞蹈,也可情境表演。

孩子们肯定会很快被这些快速变化的新颖的活动所吸引。

三、注重合作,注重各尽其能。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

奥尔夫的合作是多种多样、灵活变化的,是需要沟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如两两合作“拍报纸”的游戏,我放的是《加沃特舞曲》,两人面对面站着,一起听节奏或唱歌,一个学生双手拿报纸,并按节奏变换报纸的方位,另一个同学有节奏地“跟踪”敲打报纸,(放加沃特舞曲)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感受到了乐曲的4/4拍子;再如三个人玩、四个人玩的俄罗斯舞曲,互相商量动作及先后的顺序,然后跟这音乐进行同向或逆向的走路;再比如一组学生合作的情境表演古诗《江雪》,在表演《江雪》的过程中,肢体语言表演比较擅长的同学我们就可以让她用舞蹈表现老爷爷钓鱼的姿势或表现雪花的漫天飞舞,对乐器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让他为古诗伴奏,哪怕吹奏,弹奏一首很简单的适合情境的乐曲,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我们可以让他为情境表演配上独白,唱歌好的也可以把古诗唱出来。

这样,即使对音乐活动不是很感兴趣的孩子,也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也能各司其职,真正学习合作,体会合作的快乐。

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合作。

奥尔夫教学的课堂参与方式

一、奥尔夫教学“开放式”的课堂形式

“开放式”包括空间的开放和教学思维的开放。

在奥尔夫的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和学生们围坐成圆圈,此时教师和学生角色就不是那么直观了。

在一个圆圈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圆圈中的一员,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

有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还可以互换,我们会把这一类的活动称为“互动”,特别是在即兴创作或是模仿和对答活动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在互动。

从这个形式上的改变来看,奥尔夫教学方法从教学课堂形式上就产生了变化使得课堂的氛围得到了改变,同时学生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用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

奥尔夫音乐活动的开放式,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

以前的一堂《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课,我请每人选择一种乐器,拿到手之后放在身边,先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

学生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

即兴随音乐做空手模仿乐器奏法的律动时,有些学生红着脸说:

"对不起,我还没想好。

"这时,我让学生亲自拿起乐器开始用时,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有的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有的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有的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有的说沙棰是鸡腿,有的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

当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太有才了!

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

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

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

 

当然这种开放式的音乐教学课堂模式是对我们教学能力的挑战,这样的形式应该先考虑到自己的控班能力以及课程安排设计能力。

对于整体素质较高的班级我尝试过,感觉很好,但是对于稍差一点的班级,我确实没敢尝试。

奥尔夫所谓的“开放式”并不等于没有课堂秩序,而是对这样的奥尔夫课程来说需要的是更多能够吸引孩子的素材,更丰富的表达能力和足够的个人魅力。

开放式的思维模式不是指教师可以随意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优秀的奥尔夫音乐课将会在欢乐中显得十分紧凑,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衔接、与上节课内容的对照呼应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步骤。

二、音乐与律动教学

音乐与体态律动的结合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论中也是很突出的形式之一,但体态律动区别于舞蹈:

a)律动体现的是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而舞蹈往往表达情感和情节。

通过律动的表现可以将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能够让学生通过律动的表现看到卡农的声部进行、赋格的相互交织、曲式的变化。

比如律动中出现A、B两组学生,在某一个音乐主题的时候有A组出现,当第二个主题出现的时候B组出现;如果AB组同时在舞台上表示音乐此时两个声部都在进行。

同样的通过动作的变化和重复也可以表达音乐的结构。

当然表达音乐细微的情绪或是音色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律动来达到。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奥尔夫有关卡农的训练。

(放卡农CD)

b)律动中存在大量的即兴。

律动活动是根据听到的音乐作出的第一反应,在课堂上,我们不用反复地进行编排,更多的是让学生即兴表演,即兴地用肢体动作或者器乐真实地表现自我。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的一大原则。

即兴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如学生在念儿歌时,让他们即兴地拍手,然后拍手+跺脚,继而拍手+跺脚+拍肩,比如一年级的《唐僧骑马咚嘚咚》,可以先有简单的拍手开始,慢慢的在逐渐换成拍手-跺脚-拍肩,看学生的实际能力,还可以拍复杂一些的节奏,也可再加拍腿等动作,这种不断地变化,本身就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所青睐,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内潜的创造力。

三、游戏与音乐要素的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被广为运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乐趣。

奥尔夫提倡要在愉快中进行学习。

奥尔夫将音乐的元素变成很小的单位并且通过游戏的载体贯穿在游戏中让学生玩乐,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学习和训练。

比如蒙住眼睛听声音的大小辨别方向,猜出自己的同伴在哪里。

比如我在教学生们唱《小小的船》时,把一个孩子的眼睛蒙上,另一个孩子藏在一个角落里,其他孩子唱歌,当蒙眼睛的孩子离寻找的同伴越近时,唱歌的孩子声音会强,离的越近就越强,如果离的远了,就变弱,这样,孩子被强迫用耳朵来辨别和判断,这样对于耳朵的训练就即有趣又有效,其他的孩子也在声音的力度方面得到相应的锻炼。

游戏就要有游戏的目的。

奥尔夫一再强调作为教师一定对自己的每个游戏的设计都要有真正的音乐目的,而不是纯粹的玩乐。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不知不觉的训练但是教师一定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训练的是哪个方面的技能,培养的是哪个方面的情感。

既要追求趣味性,更要考虑孩子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有科学性。

四、奥尔夫是一种过程式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的教学方法讲究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并不像传统的音乐课能够在一节课中明确的学会一首歌或一个舞蹈,然而至于音乐元素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是微乎其微的。

奥尔夫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和感悟音乐本身,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首歌曲,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的,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其中的关键是探索和体验。

音乐的基本元素首先是在最简单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们是未加工的、粗糙的。

逐渐的,通过体验,这些元素被精炼和提升成为更复杂的探寻和体验。

如:

我们由最简单的先让孩子模仿一个小动物的声音,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这类动物的叫声是长的或者是短的,是高的或者是低的,然后再模仿与之相反的声音,慢慢的,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三组,或是四组,分别模仿不同特点的动物叫声,由一组先开始叫,几小节之后加入第二组,慢慢加入第三组,最后形成较难的动物合唱。

那么我们老师在中间所起到的作用是纠正-完善-改进。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

“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

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

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

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

如: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两只小象》,歌曲描写了两只小象扬起鼻子相互握手,表示友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我首先提问学生:

“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什么样的?

”“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象呢?

”。

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象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

接下来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波浪形的纸比作河水,让小朋友沿着河边模仿小象走路,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姿势走路,握手,小朋友把胳膊扬起来,然后模仿小象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这时我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

然后我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我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

这时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

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

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

那就是节奏。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

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

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

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我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

如:

[我叫齐兵],然后我按节奏:

[走走走走],让小朋友也象我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走走走走]和[走走跑跑走]。

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

如:

[我叫王鹏]、[你叫张小宁]。

这时我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

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

(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

(2)用小动物的名字做游戏来巩固练习。

如:

小猫,小猫,大老虎,在练习过程中我有时也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体会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

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这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节课之前,我还会继续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进行《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我让孩子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

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再次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

然后我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

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

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

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

孩子不再需要听我唠叨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

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

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

这个游戏我是收到奥尔夫光盘中的一项游戏的启发,可能我讲的不是特别身临其境,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三、声势训练:

在奥尔夫教学中,有一种节奏律动活动被发挥到了及至,这就是声势。

以人体作为一种乐器不同的拍击方法和绚烂的动作相结合可以成为音响效果极好同时又很能感染人的打击乐声音效果。

在对低年级进行小的合唱教学训练时,我先请孩子玩交通工具游戏,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x)、摩托车(xxx)、公共汽车(xx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这就是奥尔夫教学内容中提到的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指的是声音的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

除此之外,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这样,稳定的拍子、准确的节奏感在他们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一首儿歌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

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

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

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

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如:

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的速度拍,我曾经在给六年级上《当五环旗到北京的时候》就实践过,我那时是让他们选择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拍这样,另一部分必须换成其他的方式,比如换成唱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他们感觉两只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

他们知道了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

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时值的节奏关系。

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

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在他们以后唱合唱曲子时更注重了相互配合,而不用大的音量来盖过另一声部,他们懂得了合作,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

在这六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觉得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

坚持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奥尔夫认为: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

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

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很大作用。

这个在本世纪初就出现的音乐教学法,竟能如此恰如其分地诠释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的,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

教育,应该使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

教育的环境,必须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

学习是一件无缝的外衣,是不能随意裁剪成碎片的。

在教学中,如果你忘记了学生是有身体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莫及。

对照这段话,觉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像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所以我相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该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教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