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284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8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x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

 

金盛兰220kV变电站工程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

 

施工项目部(章)

  年 月 日

 

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年月日

 

一.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金盛兰220kV变电站主控楼,本期配电室及终期配电室工程施工。

二.目的:

通过本施工方案的指导,使各工序施工得以按施工规范执行,使施工质量达到满足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

三.引用的文件、资料: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2—2002)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工程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29—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1997)

《110~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程》(Q/GDW183-2008)

四.工程概况:

1.1建筑概况:

主控楼、本期配电室及终期配电室建筑层数:

一层;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建筑物防火分类:

戊类;建筑物屋面防水等级:

二级;建筑物耐久年限:

二级(50年);室内地面相对标高±0.000等于绝对标高值(黄海高程)27.30m;砌体:

±0.000标高以上填充墙采用A50加气混凝土块,Mb7.5混合砂浆砌筑;±0.000标高以下墙体采用非粘土烧结普通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墙体厚度为250mm,局部厚度为300mm;-0.060m处设置20厚1:

2.5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作防潮层,遇梁打断。

1.2结构概况

本工程为一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构造措施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重点设防类(乙类);框架抗震等级:

二级;建筑场地类别:

二类;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地上一,地下二(a);建筑物基础下采用混凝土预应力管桩。

混凝土等级:

基础垫层为C15,基础及基础梁为C30,钢筋混凝土梁板柱为C30,构造柱为C25。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基础为:

40;基础梁为30;上部梁为25;柱为30;板为15。

五.施工现场准备

工程开工前,已按金盛兰22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做好现场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认真阅读图纸,明确设计意图,做好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教育。

3、根据施工图纸组织合格的原材料,并根据公司程序文件,认真进行进货检验,各类施工机具应根据施工情况先后进场,并确保施工机械的完好性,施工周转材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配,应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做到不多用,不浪费。

4、在建筑工程的用地范围内,接通施工用水、用电和通讯设备。

5、布设施工场地的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

测量控制点从设计院方提供的坐标测量控制点上引出,按照建筑物的轴线布设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并在主要轴线上布设护桩,施工中要常进行复测。

6、各种临时设施,均应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和数量、面积、位置等要求组织修建。

7、做好建筑材料,构(配)件的现场储存和堆放工作。

8、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并安装和调试。

六.施工方案

6.1施工方案选择

1、楼板、模板顶架采用满堂红钢管顶架。

2、基坑内采用排水明沟、集水井内抽水排水。

3、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

施工缝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

4、梁、板采用胶合板木模,主要采用竖井架进行运输。

5、钢筋现场加工制安,接长以焊接为主,水平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或搭接焊;坚向钢筋接长采用电渣压力焊为主。

6、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7、外脚手架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8、施工现场沿建筑物出入口搭设安全通道防护棚。

9、所有工序均遵循“先样板,后施工”的原则。

6.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

第一部分±0.000以下主体基础工程施工

由于±0.000以下主体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能否按要求完成直接影响到上部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所以此部分的施工为关键分部工程,拟作以下施工目标及施工方法:

6.2.1.1测量

由于框架柱的定位是一个难点,应严格按照有关测量规定进行轴网控制测量、复线。

1、平面控制网:

根据测量控制点及测量控制网,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坐标系,再根据各坐标之间的关系用极坐标法或交会法等测出各建(构)筑物的轴线,作为平面测量控制依据。

分别设定建筑物的主控制轴线,主控制轴线由所给定的坐标网引测定设定,并做闭合校核。

主轴线尽量延长到建筑物总高以外的距离或可靠的较远地点设置标桩和多个保护桩位标定。

基坑土方开挖、基础、主体施工所需的控制网则根据主轴线扩展加密成矩形控制网,附合于主轴线上成内控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控制网设定应距离建筑轴线1.50~2.00米,以避开竖向构件对放线的影响。

2、高程控制:

由所给出的水准点(就近应有两点可进行复核)向建筑物引测,采用联测闭合。

高程传递用钢尺丈量每施工段至少在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进行相互核对,用水平仪找平。

闭合差控制在±5

(n为测站数)的范围内。

3、细部放样:

主要控制轴线及控制网设测完成并已经过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建筑物轴线和基础等细部放样,其容许误差按现行规范有关要求执行。

4、垂直度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施工质量垂直度总体偏差不大于H/1000,且不大于30mm,层间偏差不大于5mm。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施工测量放线、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几项主要施工环节中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6.2.1.2土方开挖(回填)

1、基坑(槽)开挖总体原则是以机械开挖为主,以人工开挖配合。

建(构)筑物基坑(槽)、管沟、沟槽等利用0.7m3的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

利用反铲挖掘机挖土时,桩头上均应预留2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清理,避免挖断粉喷桩桩体。

基坑(槽)开挖成后,用人工挖桩头,破桩头,清理基坑(槽)至设计标高。

经三级检验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单位复检,合格后办理有关手续,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施工中,所有坑(槽)回填,采用手扶式振动碾压机分层(250~300mm厚)夯实,其最优含水量和夯实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在遇到由于工作面太小无法采用机械压实时,采用人工夯实或捣实。

每层回填后,采用环刀取样,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3、承台开挖至底面设计标高,立即浇筑垫层,不得将承台基坑暴晒,泡水。

4、开工前应组织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6.2.1.3模板

基础及梁侧模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木胶合板,梁底模采用15mm厚一般木胶合板。

基础模板采用脚手架钢管紧固,梁模板采用镰刀卡紧固。

模板拼缝处放置宽度与模板厚度相同的双面胶,拼缝紧密,不得有错台,不得漏浆。

要求梁底模支撑牢固,支撑点下可垫不小于50mm厚200mm×200mm木板。

6.2.1.4钢筋

设计要求采用HPB300fy=270N/mm2,HPB400fy=360N/mm2

地梁钢筋采用机械连接、闪光接触对焊或搭接焊,按规范错开焊口,在钢筋加工棚成型运至现场绑扎。

插入承台的柱竖向钢筋应与水平钢筋焊接固定,以免施工过程造成偏位。

钢筋绑扎次序:

承台钢筋→地梁钢筋→墙柱插筋

承台及基础梁钢筋绑扎:

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承台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移位。

3、摆放承台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4、地梁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根据弹好的柱位置线,将柱伸入承台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承台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6.2.1.5砼施工

1、承台、地梁砼设计标号为C30,其配合比及塌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到现场后进行塌落度检查并留置试块。

2、施工工艺

浇筑前,模板应用清水浇湿;基础、梁、柱的混凝土宜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捣实,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板类混凝土宜用表面式振动器进行捣实,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灌后达到终凝时进行养护,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第二部分±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总体安排:

1、本工程主体进行同部施工,投入一次性模板进行施工,框架结构施工缝每层留在框架柱顶部。

填充墙先砌墙在浇构造柱。

2、施工顺序

主体安排施工顺序

养护

测量放线→柱钢筋→柱模板→柱砼→梁板模板→梁板钢筋→梁板砼。

养护

板混凝土至少养护到砼强度达到75%(同条件养护砼试块试压)后才能拆模。

跨度大于8m及所有悬挑构件砼强度达到100%(同条件养护砼试块试压)后才能拆模。

6.2.2.1模板工程

(一)概述及质量控制

本工程模板施工主要采用15厚双面覆膜木胶合板,采用钢管支撑。

为了保证质量及工期,配备足够的模板进行施工。

(二)柱模

柱模自身固定均采用竖向木枋(@≤300)和水平Φ48钢管(间距同螺杆)组成,用Φ12螺栓与水平钢管对拉以控制截面,螺杆起步间距≤250,竖向间距≤400。

另外,为了防止柱根部上下层接头位置胀模,上层模板应落下并低于下层楼面不小于300。

加强柱模板根部固定,防止柱根部混凝土漏浆。

(三)梁、板模

采用胶合板,自身固定为木垫枋和钢管背杠。

梁模板安装:

1、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2、梁底模板: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当梁底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千分之一至三。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悬挑梁均需在悬臂端起拱0.6%。

3、支顶在楼层的支撑应设多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4、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来确定。

5、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要加穿梁螺栓加固,间距@600。

(四)楼面模板

1、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

支柱与龙骨的问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

一般支柱为800~1200mm,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

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2、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

3、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五)梁、板模支架系统

支架采用Φ48钢管支架,立杆间距为:

楼层次梁≤800mm,板≤1000mm。

对于第一层大截面框支梁,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发生变形,其下支架立杆搭设三排,其中两侧立杆间距@≤500mm立杆间距@≤900mm,另外,为保证质量,当浇上层混凝土时若该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00%,下支架不得拆除。

柱模板图如下图示:

 

 

梁模板支撑图如下

 

砼楼板支撑模板及其顶架满足要求。

其立杆平面布置图如下:

(六)模板的拆除

1、墙、柱模板及梁侧模必须在平台、梁混凝土浇筑48小时后方可拆除。

2、宽度≤2.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时方可拆除;跨度在2.0m~8.0m之间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方可拆除;宽度大于8.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28天后);如果上一层的梁板混凝土未施工,则该层的梁板底模拆除后应加支撑。

3、跨度≤8.0m之间的梁,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方可拆除;跨度大于8.0m的梁,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拆除(28天后)。

4、所有悬挑构件均须待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28天后)方可拆除底模。

5、已经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允许承受计算荷载,施工中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6.2.2.2钢筋工程

本工程采用Ⅰ级钢筋、Ⅲ级钢筋,最大直径Φ25。

(一)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截面积的低强度钢筋代换高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1)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

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半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

对装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2)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箍筋:

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十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弯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十箍筋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二)、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柱

(1)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

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3)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

柱筋搭接处的箍筋及柱立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4)当梁高范围内柱(墙)纵筋斜度b/a≤1/6时,可不设接头插筋;当b/a>1/6时,应增设上下柱(墙)纵筋的连接插筋,锚入柱(墙)内。

如图

上下柱墙不同截面接头示意

(5)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并与上层梁板筋焊接如图,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2、梁与板

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窗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在板根部与端部必须加设板凳铁,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5、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6、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B、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

C、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D、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E、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7)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8)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三)电弧焊

钢筋电弧焊分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四种接头形式,本工程主要采用搭接焊。

搭接焊只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外,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基本相同。

(四)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1、电渣压力焊接工艺

电渣压力焊接工艺分为“造渣过程”和“电渣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不间断的连续操作过程。

(1)“造渣过程”是接通电源后,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产生电弧,焊剂在电弧周围熔化,在电弧热能的作用下,焊剂溶化逐渐增多,形成一定深度渣地,在形成渣池的同时电弧的作用把钢筋端面逐渐烧平。

(2)“电渣过程”是把上钢筋端头浸入渣池中,利用电阻热能使钢筋端面熔化,在钢筋端面形成有利于焊接的形状和熔化层,待钢筋溶化量达到规定后,立即断电顶压,排出全部溶渣和溶化金属,完成焊接过程。

2、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序

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造渣”工作电压40~50V,“电渣”工作电压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

(1)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2)安放引弧铁丝球:

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

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

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3)装上焊剂盒:

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

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4)接通电源,引弧造渣:

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弓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电时间的3/4。

(5)“电渣过程”:

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时间的1/4。

(6)顶压钢筋,完成焊接:

“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7)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

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

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8)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五)、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4)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可不再从成品抽样取试件。

2、基本项目

(1)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2)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

焊缝表面平顺,没有咬边、凹陷、焊瘤。

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根据焊件的机械性能的有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6.2.2.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车运输,混凝土泵送车浇筑。

(一)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不得用于主体结构。

2、混凝土运输道路应碾压密实、平整顺畅。

(二)泵送混凝土

1、泵送工艺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

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管内的水泥砂浆应按要求均匀摊铺在浇筑面上。

(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

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

(三)混凝土的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