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1695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

项目名称

1:

500数字地形图测绘

公司名称

2017年6月

目录

1观山湖区概况 1

1.1观山湖区地理概况 1

1.2朱昌镇概况 1

1.3测区简介 1

1.4测区范围和工作量 1

1.4.1测区范围与分布 1

1.4.2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2

1.4.2.1平面控制测量 2

1.4.2.2高程控制测量 2

1.4.2.3数字地形图测绘 2

1.5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2

2实施技术方法 2

2.1已有资料分析应用 2

2.2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3

2.2.1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3

2.2.2测量基准 3

2.3测量精度与方法 3

2.4采用的主要技术 4

2.4.1GPS测量技术 4

2.4.2数字测绘技术 4

3引用、依据技术标准 4

4生产硬件、软件配置 4

4.1生产硬件投入 4

4.2生产软件投入 5

5控制测量 5

5.1平面控制测量 5

5.1.1控制网布设方案 5

5.1.2坐标系统选择 5

5.1.3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 5

5.1.4GPS四等网与GPS一级网设计 5

5.1.5GPS四等点与GPS一级点选埋 7

5.1.6GPS控制网测算 7

5.1.6.1GPS控制网外企观测 7

5.1.6.2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8

5.1.6.3GPS网平差计算 8

5.2高程控制测量 9

5.2.1高程控制网设计 9

5.2.2高程基准 9

5.2.3四等水准观测 9

5.2.3.1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 9

5.2.3.2四等水准测量外企观测 9

5.2.4水准网平差计算 10

5.3图根控制测量 10

5.3.1图根控制点埋设 10

5.3.2图根控制点埋设 10

5.3.3图根控制点编号 10

5.3.4图根控制网观测 11

5.3.5图根控制高程测量 11

5.3.6图根控制网平差计算 11

6数字地形图测量 11

6.1测绘基本要求 11

6.2数字地形图图面表示 11

6.3建筑物结构、性质、层次表示 12

6.4交通表示 13

6.5水系表示 13

6.6地貌表示 13

6.7等高距与高程注记点精度要求 13

6.8地形图分层与分色要求……………………………………………………………………13

7.质量报称与安全措施 14

7.1生产设备保障 14

7.2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14

7.3加强质量检查 14

7.4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14

7.5安全措施 15

8提交成果 15

8.1控制测量成果 15

8.2地形测量数据 16

8.3文档成果:

16

1观山湖区概况

1.1观山湖地理概况

观山湖区位于东经106°33′—106°41′,北纬26°33′—26°40′,地处贵阳市西北部,东临黔灵山脉,南接三桥马王庙片区,西靠清镇市,北与白云区相接。

面积307平方公里。

观山湖区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

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

相对高差100—200米。

地貌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

观山湖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天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1.2朱昌镇镇概况

朱昌镇位于观山湖区西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百花湖畔,距市级行政中心7公里,东、南面分别与金麦社区、金华镇连接,西面与百花湖乡接壤,北抵修文县和白云区。

全镇地域面积56.5平方公里,百花湖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百花湖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都在本镇范围,全镇耕地面积10360亩,现有11个村(82个村民组)、5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7197户,总人口26147人。

朱昌镇森林覆盖率达43%

地理得天独厚,资源富饶,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铁、石灰石为主,镇内多山,几乎都是优质石灰石。

百花湖面积13平方公里,蓄水量1.3亿立方米,它不仅为朱昌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电力资源,而且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朱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4度,年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水量1217毫米,镇内地势平缓,海拔在1140至1358米之间。

1.3测区简介

为项目规划建设之需,测区范围具体如下:

1.4测区范围和工作量

1.4.1测区范围与分布

根据的实际情况和规划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本期控制测量在进行1:

500地形图测绘的区域进行布测。

具体测绘范围由确定。

1.4.2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1.4.2.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需要,测图面积大于1km2(含)的。

每个乡镇驻地布测3~5座GPS四等网点。

因本测区测图面积小于1km2的,直接布设一、二级控制点。

根据测图以及后续建设定线,工程放样等需要,用GPS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应在测图区域每km2布设16个左右的一、二级控制点。

据此在布测一、二级图根控制网。

1.4.2.2高程控制测量

在乡镇政府驻地,各自组成GPS四等网和一、二级控制网点为高程控制点的四等水准网。

1.4.2.3数字地形图测绘

在乡镇政府驻扎地,各自采用地面野外数字测绘模式,测绘1:

500数字地形图。

1.5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2017年6月11日~12日,进行组织、资料准备阶段;

2017年6月13日~14日,基础控制点选埋(刻),观测与计算;

2017年6月14日~17日,地形测量;

2017年6月21日,成果提交。

2实施技术方法

本项目基础控制测量有关要求执行CJJ/T8-2011标准,其中GPS测量、计算、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执行GB/T18314-2009标准。

1:

500地形图测绘,总体上按CJJ/T8-2011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精度和表示方法进行,地形图图式执行GB/T20257.1-2007。

即,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

2.1已有资料分析应用

(1)已有平面控制网资料

保存完好的平面控制点标石可以利用。

(2)已有高程控制网资料

保存完好的各等级水准点标石可以利用。

(3)地形图资料与地名资料

若有地名办编制的最新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注的依据。

2.2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2.2.1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1:

500数字地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图幅分幅和标准的图幅编号方式。

图幅编号以每幅图画南角坐标为基础,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隔开;图名以地名、山名、行政事业单位名、学校、桥名、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空旷地带可不取图名,只注记图幅编号。

2.2.2测量基准

坐标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本期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

各村、镇之间尽可能通过GPS四等网的GPS同步测量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控制网。

在集体实施时,尽可能根据当地已有控制点的实际残存情况,找到点位本身相对固定、可靠的高级控制点,给予联测和起算,但作为地方独立坐标,一般不给起算点进行精度评定。

如果起算点确实查找困难,则采用GPS单点定位方法,使用近似WGS84坐标系统投影到高斯平面坐标系。

或采用联测相对稳定地物等形式传算一个与连接坐标系模式建立临时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采用地方独立高程系统,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和地形图高程测注。

假定点的高程应基本符合实际高程,且独立高程系统也应该可能同当地高程控制点数据联测。

2.3测量精度与方法

(1)测量精度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精度按GB/T17160-1997要求执行,即主要建筑物点位相对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施测相对困难的隐蔽地物点和次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

(2)测量方法

1:

500地形图要素采集、编辑合成图,采用全野外地面数字测量法进行内外业一体化测绘与成图。

2.4采用的主要技术

2.4.1GPS测量技术

GPS测量技术主要用于GPS基础控制网施测。

2.4.2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采用CASS9.1等国内优秀、可靠的数字地形图测绘软件。

测图软件应具备外业测量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内业图形分成设色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制图制表、数据交换等功能,应充分保证数据质量要求,并具备DWG图形格式输出功能。

3引用、依据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标准等级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国家标准

2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行业标准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

国家标准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

国家标准

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4-2005

行业标准

6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

国家标准

7

《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17160-1997

国家标准

8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8316-2001

国家标准

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

国家标准

4生产硬件、软件配置

4.1生产硬件投入

本项目应投入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生产装备:

(1)测量型双频GPS接收机(可采用GPS-RTK进行一级控制网以下的控制测量);

(2)S3数字水准仪;

(3)木质水准标尺;

(4)全站仪;

(5)带塑料杆的照准小棱镜;

(6)便携式计算机;

(7)台式计算机;

(8)B3幅面喷墨的打印机;

(9)等级控制点中心标志(采用现场混凝土浇注埋标的方式)。

4.2生产软件投入

(1)GPS基线检核、处理和数据预处理软件;

(2)GPS数据后处理软件;

(3)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

(4)数字测绘软件(工程之星);

(5)图形处理与输出软件(AutoCAD、Cass9.1);

(6)办公应用软件(MicrosoftOffice2007);

(7)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7)。

5控制测量

5.1平面控制测量

5.1.1控制网布设方案

基础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等到低等的布网原则,按测图所需的村、组分别设。

首级控制网应布设GPS四等网或一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应在各个单位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择机进行联测。

5.1.2坐标系统选择

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

5.1.3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

基础控制网成果应提供相应的控制网点选埋、测算、坐标与高程数据以及相应的精度评定成果。

5.1.4GPS四等网与GPS一级网设计

GPS四等控制网与一级控制网的设计、选埋、测算均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

GPS四等控制网与GPS一级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和网行强度。

GPS网选埋、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见表5.1.

表5.1GPS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