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676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docx

自整理细胞生物学鲁东大学生科院

第一章

细胞:

由膜包围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

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以动态观点,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生活史的学科。

细胞学说: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

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4.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

什么是细胞学说?

有何意义?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

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4.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

意义:

提出了生物同一性的细胞学基础,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之一(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

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怎样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代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5.细胞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

细胞学的创立,1665-1840。

第二阶段:

细胞学经典时期,1840-1900。

第三阶段:

细胞学成熟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1900-现在。

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细胞的重要性

1.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代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5.细胞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第二章

类病毒:

是亚病毒的一种,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一裸露的环状RNA分子。

不能像病毒那样感染细胞,只有当植物细胞受到损伤,失去了膜屏障,它们才能在供体植株与受体植/株间传染。

古核细胞(古细菌):

常常发现于几段特殊环境中,与真细菌有明显不同的,具有一些特殊性质的细菌。

最早发现的古细菌是产甲烷菌,后又发现了盐细菌、亲热酸菌、热支原体等100多种。

核酶:

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性的mRNA序列

荚膜:

某些细菌最外表的一层边界明显的多糖类物质称荚膜。

功能:

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被吞噬;选择性的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

病毒:

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生物。

蛋白质感染因子(朊病毒):

一类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是机体某一处蛋白质构象改变所形成。

能够引起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炎(疯牛病)

支原体:

分类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能在细胞寄生繁殖,不少为致病的病原体。

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

质粒:

细菌中除核区DNA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

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1、具备细胞的基本形态,有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存在的特点

a)具典型的细胞质膜,环状DNA,多聚核糖体

b)一分为二的分裂式繁殖

c)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2、从保证一个细胞生命活动运转必须的条件看

a)完成酶促反应,至少需要100种酶;

b)酶促反应需要的空间:

约50nm;

c)加上核糖体(直径10-20nm)、细胞膜(10nm)、核酸等,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200nm,支原体已接近此极限。

结论:

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细胞根本不可能存在。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根本区别:

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遗传信息量和表达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共性有哪些?

结构共性:

1.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3.遗传物质(DNA和RNA)

4.都具有核糖体

5.都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体系(酶系统)

功能共性:

1.都能进行新代(物质代和能量代)

2.都能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

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3.细胞都具有运动性(自身的运动和细胞物质的运动)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增殖周期?

1)个体极小,20~200nm,电镜观察

2)专性寄生

3)没有细胞结构,遗传载体多样性。

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4)增殖方式特别——核酸复制

增殖周期:

吸附、侵入、复制、成熟、释放

真核细胞的三大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系统:

膜厚度8-10nm,蛋白质-脂,保护,结构区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

使细胞表面积增加了数十倍,代能力增强。

2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直径10-20nm,DNA-蛋白质,RNA-蛋白质,遗传信息存储与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翻译。

3由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5-20nm,特异蛋白组成网架系统,细胞形态,胞物质运输、细胞器移动和细胞移动。

细菌细胞膜的特点?

是由双层磷脂及蛋白质构成,厚约8~10nm,外侧紧贴细胞壁,通常不形成膜系统。

主要功能:

进行选择性交换物质

显著特点:

多功能性

A.膜外侧含有受体蛋白与酶,执行细菌细胞识别的功能;

B.膜侧含有酶,与核糖体共同执行向外分泌蛋白的功能;

C.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酶系,执行真核细胞线粒体的部分功能;

间体(中膜体):

细胞膜陷形成的囊泡状、管状或包层状膜结构,一个或数个,革兰氏阳性菌明显,为DNA复制的支点。

为什么要将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划分出来?

(1)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真细菌都含有肽聚糖。

(2)质膜中的脂质由带有分支的C-H链末端以醚键,而不是酯键与甘油结合。

(3)部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含有重复序列及含子,真细菌不含重复序列及含子。

(4)核糖体及其蛋白质介于真核细胞与真细菌之间。

根据对5SrRNA序列的分析(1986年霍斯曼等人)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与真细菌差距甚远。

推测古细菌比真细菌更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

“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是否正确?

为什么?

正确。

1.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代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5.细胞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细菌鞭毛的组成?

细菌运动器官。

由鞭毛蛋白构成,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

第三章

放射自显影技术: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细胞株:

从原代培养的某一细胞系中筛选分离出单个细胞,并由此增殖呈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

细胞系:

原代培养的细胞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可以继续传代即为细胞系。

细胞培养:

在体外模拟体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

冷冻蚀刻技术:

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冰冻断裂与蚀刻复型两步。

样品经冷冻断裂后,在真空中短暂暴露,使断裂面上的一层薄冰升华,暴露出蚀刻面,以便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超薄切片技术:

电子束穿透力很弱,用于电镜观察的标本,如一个直径为20μm的细胞,制成厚度仅40~50nm的超薄切片几百片,用超薄切片机制作。

包括固定、脱水、包埋、染色、制片等步骤

负染色技术:

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或醋酸双氧铀)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染色;吸去染料,干燥后,背景黑暗,而未被包埋的样品颗粒则透明光亮,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力可达1.5nm左右。

多应用于病毒、细胞骨架、核糖体、蛋白质颗粒等的研究。

细胞融合:

通过培养和介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fusion)或细胞杂交(hybridization)。

分子杂交:

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分子片段,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RNA-RNA杂交的双链分子。

这种技术可用来测定单链分子核苷酸序列间是否具有互补关系。

原位杂交: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方法。

用于检测细胞或染色体上的特殊DNA或RNA序列。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PR:

利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部的运动及迁移速率。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通过两个很近的荧光分子间产生的能量转移现象,检测活细胞两种蛋白质分子是否直接相互作用

杂交瘤技术:

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但不能长期培养的的正常B淋巴细胞(如小鼠脾细胞)与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分泌抗体的瘤细胞(如骨髓瘤)进行融合。

放射自显影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原理: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前体物掺入生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制取切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放射性曝光使乳胶感光,显示细胞同位素所在位置。

应用:

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动态合成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生物方法:

灭活的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

化学方法:

聚乙二醇(PEG);

物理方法:

电击和激光。

补充:

植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去掉细胞壁,再让原生质体融合。

第四章

流动镶嵌模型:

(1)流动性:

膜蛋白和膜脂可作侧向运动。

(2)各化学成分的分布是高度不对称性;蛋白质或镶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

(3)糖链在膜的外表面上与膜脂、膜蛋白相连,如同天线一样伸向四方。

自由扩散:

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跨膜运输。

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协助扩散:

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细胞提供能量,需特异蛋白“协助”,转运特异性提高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并对代毒性敏感;都依赖载体蛋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协同运输:

是一类不直接消耗ATP,靠间接提供能量、离子泵建立的浓度梯度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又称偶联运输、继发性、次级主动运输。

血影蛋白:

外周蛋白。

为长的、可伸缩纤维状结构;由结构相似的α链、β链反向平行排列,扭曲成麻花状,组成异二聚体,100nm;两个二聚体头与头相连形成200nm的四聚体,和其它细胞骨架成分连接。

作用:

红细胞膜骨架的重要成分,维持血影形状。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浓缩机制,为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有被小泡从细胞外液摄取大量特定大分子、同时避免吸入大量液体的有效途径。

网格蛋白:

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8×105和4×104的重链和轻链组成二聚体,3个二聚体形成组成包被的基本装配单位:

三联体骨架(triskelion),是包被的结构单位

低密度脂蛋白:

血液中的胆固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成颗粒,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

组成型胞吐:

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分泌囊泡向细胞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不需信号触发自动进行,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

为细胞外提供酶、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膜整合蛋白、膜脂。

调节型胞吐:

特殊机能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分泌物(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向外释放。

小泡的形成有选择性,高尔基体TGN;具有浓缩作用。

离子载体:

一些能够极大提高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物质,使得靶细胞无法维持细胞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而死亡。

多为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钠钾泵:

由α、β各2个亚基组成的4聚体。

α亚基具磷酸化位点和ATP酶活性,细胞质侧有ATP和Na+结合位点,细胞外侧有K+结合位点;β亚基帮助α亚基进行折叠。

存在于一切动物的质膜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1.双分子片层模型

2.片层结构模型

3.“单位膜”模型

4.流动镶嵌模型

5.脂筏模型

6.液晶态模型

7.板块镶嵌模型

膜流动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1970年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促融合剂,让两种细胞融合。

(2)淋巴细胞的成帽capping反应:

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均匀分布—成簇—成斑—成帽。

膜蛋白的流动性

(3)荧光漂白恢复

用荧光标记的蛋白或脂质,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

由于膜流动性,淬灭区域光亮逐渐增加,与周围强度相等。

不仅能够证明膜的流动性,同时也能测量膜蛋白或膜脂扩散的速率。

(4)凝集素(Lectin)凝集实验:

如ConA可以和细胞外的葡萄糖和甘露糖残基结合,引起细胞凝集。

肿瘤细胞凝集性显著增强。

膜蛋白流动性

(5)电子自旋共振技术:

最早证明脂双层中脂的流动性是20世纪60年代HardenMcConnell和O.HayesGriffith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获得的。

主动运输特点?

逆浓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运输;

需要能量,并对代毒性敏感;

都依赖载体蛋白;

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被动运输特点?

自由扩散:

①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③无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协助扩散:

①特异性和选择性;

②具有饱和性,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简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

配体与受体结合→有被小窝→有被小泡→脱包被→胞体融合→配体被转运至溶酶体降解;→受体运回质膜

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生理功能?

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构象改变,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

(红细胞血影测得)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功能:

1.维持低Na+、高K+的细胞环境;

2.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体积;

3.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为神经肌肉冲动传导提供基础;

4.吸收营养:

建立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梯度的同时,为葡萄糖的协同运输提供驱动力。

简述细胞膜的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底物的输入与代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外信息跨膜传导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反应高效有序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

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膜表面特化结构

7.膜蛋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靶标

胞吞作用有哪几种形式?

和有何特点?

据吞噬泡大小及吞噬物质分为:

1、吞噬作用细胞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信号触发过程

2、胞饮作用细胞连续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连续发生的过程

3、微胞饮作用与胞饮并无根本的区别,只是微胞饮泡的体积小,直径约65nm。

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分为:

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2、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

分析人体吸收葡萄糖时的运输方式?

1.大多数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

2.红细胞中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

•直接能量来源:

–①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②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如菌紫红质;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如细菌对葡萄糖的基团转运。

•间接能量来源:

–①Na+/葡萄糖同向协同运输;

–②Na+/H+反向协同运输

–③H+质子动力势-被膜细胞器。

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

通过与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特异的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几分钟便通过网格蛋白包被膜泡的化作用进入细胞,经过脱包被作用并与胞体融合。

胞体是动物细胞由膜包裹的细胞器,其作用是传输由胞吞作用新摄入的物质到溶酶体。

胞体膜上有ATP驱动的质子泵,将氢离子泵入胞体腔中,使ph值降低,使LDL与受体分离,而胞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返回细胞质膜,受体重复使用。

然后含有LDL的胞体与溶酶体融合,低密度脂蛋白被水解,释放出胆固醇和脂肪酸供细胞利用。

举例说明什么是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浓缩机制,为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有被小泡从细胞外液摄取大量特定大分子、同时避免吸入大量液体的有效途径。

动物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肝细胞摄入转铁蛋白;某些激素如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等。

第五章、第六章

膜泡运输:

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

多聚核糖体:

核糖体在细胞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信号肽:

又称开始转移序列,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一般16~26个氨基酸残基:

N端含有至少1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中部含有6-12个疏水氨基酸,C端具有可被信号肽酶识别的位点。

引导核糖体到质网并引导肽链进入质网腔开始穿膜转移

KDEL序列:

也称腔蛋白,在C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retrievalsignals)Lys-Asp-Glu-Leu(KDEL);受体主要定位于:

高尔基体顺、反面管网区、COPI和COPII有被小泡膜上。

磷脂转换蛋白:

一种水溶性的介导合成的磷脂由质网向其他膜转运的蛋白质

肌质网:

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特化的质网,贮存钙离子的细胞器,网膜上有Ca2+-ATPase。

N端规则:

每种蛋白质起始合成时是甲硫氨酸(细菌中为甲酰甲硫氨酸),但合成后不久,就被特异的氨基肽酶水解掉,加接一个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氨基酸残基。

蛋白质N端与其寿命的关系称之为N端规则。

如果蛋白质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Pro、Gly、Cys、Val、Ala、Met、Ser或Thr,则蛋白质不立即被降解,是稳定的;如果是其它的12个氨基酸,则很快被降解,是不稳定的。

N-连接的糖基化:

大多数寡糖链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从质网膜上磷酸多萜醇载体转移到靶蛋白三氨基酸残基(Asn-X-Ser/Thr,X为除Per以外的任意氨基酸)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

过程:

O-连接的糖基化:

少数糖基化发生在靶蛋白丝氨酸或丝氨酸残基上,或发生在靶蛋白羟赖氨酸或脯氨酸残基上(如胶原蛋白),称为O-连接的糖基化。

异质性细胞器:

是指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该细胞器的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微粒体:

微粒体只是生化分析过程中的膜性结构碎片,主要是ER碎片,混杂有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的碎片,它不是细胞固有的结构

共转译:

信号肽与SRP结合→肽链延伸终止→SRP与受体结合→SRP脱离信号肽→肽链在质网上继续合成,同时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进入质网腔→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肽链延伸至终止→翻译体系解散。

这种肽链边合成边向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共转译

后转译:

在细胞质基质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或者成为细胞质基质可溶性驻留蛋白和骨架蛋白

胞质溶胶与胞质基质的含义有哪些差异?

胞质溶胶: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匀浆物中的各种细胞器,先后分别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等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上清部分,蛋白质含量占20%-30%,强调蛋白质组成、生理活动

细胞质基质:

主要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等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其中蛋白质分子和其他分子以凝聚状态或暂时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包括作为细胞质基质主要成分的各种酶和代中间产物,以及溶解状态存在的微丝微管。

强调基质的高度有序性和细胞骨架在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为某些蛋白质、脂肪酸合成提供场所。

2.胞质骨架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及物质运输。

3.提供离子环境以维持各细胞器的实体完整性。

4.蛋白质的修饰与选择性降解

5.影响细胞分化,如卵子细胞质对于分化起重要作用。

细胞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关的、由单层膜围绕形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称为细胞膜系统,如核被膜、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各种小泡及液泡等。

不含DNA,其功能活动、装配完全受核DNA的控制;各种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交流。

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不属于膜系统。

溶酶体酶的特点以及溶酶体膜的特点?

酶类:

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等50多种水解酶,酸性条件下具最高活力,最适pH3-6(5)。

酸性磷酸酶是标志酶。

酶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每一个溶酶体中所含有酶的种类有限,即各个溶酶体含有不同的酶组合。

膜特点:

1.由一层单位膜组成,维持溶酶体的稳定性:

2.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pH值降低。

3.含有多种载体蛋白,可及时将水解产物转运出去。

4.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

5.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利于其稳定。

溶酶体有何特点?

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

特点:

是单层膜围绕、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m。

具有异质性、动态结构。

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有类似溶酶体功能的细胞器,如圆球体、糊粉粒及中央液泡。

功能:

1.“清道夫”作用。

2.防御功能。

3.细胞消化,提供营养。

4.自溶作用(autophagy)。

5.参与激素分泌过程的调节:

如将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6.细胞外消化:

受精的顶体反应。

试将两种蛋白质糖基化方式进行比较?

分泌型糖蛋白质从合成到运输至细胞外的过程如何?

主要有哪些细胞器的参与?

试说明这些细胞器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分泌蛋白的N端含有信号肽,可将多肽和核糖体引导到ER膜上的,多肽通过ER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ER腔中,在合成的同时进行转移,质网上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蛋白质以出芽的方式从质网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上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然后进行分选并以膜泡形式与质膜融合排出

细胞器:

核糖体、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核糖体: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

质网:

蛋白质合成、糖基化、正确折叠、组装、运输

高尔基体:

对蛋白进一步加工,糖基化,并完成蛋白质的分选和最终运出

试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转运过程?

首先核糖体上合成肽链,肽链通过信号肽和质网结合,若肽链中有停止转移的序列,那么肽链会停止延伸,留在质网膜上,形成跨膜蛋白,进入质网腔的蛋白质在质网中进行糖基化、酰基化、羟基化等初加工,并正确折叠组装,以COPII介导的膜泡运输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组装,进行分选以膜泡的形式运至细胞各结构处

生命进化中最早出现的大分子生物是什么?

依据有哪些?

RNA

依据:

1.RNA既可作为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又可作为酶,有催化活性

2.某些病毒只含单链RNA不含DNA,存在逆转录现象

3.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发现了断裂基因,即显子与外显子相间排列

4.由于RNA酶的发现人们提出了从多核苷酸到多肽的学说

阐述膜系统的形成对细胞生命活动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1.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