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控制计划及措施.docx
《质量管理控制计划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控制计划及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控制计划及措施
市亭口水库淹没区交通桥工程w标段达溪
河大桥工程
质量管理控制计划及措施
地建设
市亭口水库淹没区交通桥工程W标段达溪河大桥工程
2018年3月
市亭口水库淹没区交通桥工程W标段达溪河大桥工程
质量管理控制计划及措施
一、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了使本工程的质量完成达到国家标准和施工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将严格遵循以下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
(5)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工作容
1、制度保证措施
1)、建立建全工程质量终生责任制。
2)、确保质量检查工程师监督的有效性、权威性。
3)、实行优质优价的计价制度。
4)、建立健全质量检查评审制度。
5)、人员素质教育培训制度。
(6)、定期发布QC成果制度。
7)、建立与监理工程师联系制度。
2、人力资源保证措施
全员选拔:
选择思想素质好,有吃苦奉献精神,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职员为培训对象,并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三、提高质量意识,健全落实各项制度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领导干部中树立“质量是效益,质量是信誉,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观念,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头等大事,必须把质量抓紧抓好。
(2)、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质量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大教育,使其认识到质量工作好坏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把搞好质量工作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3)、严格按照本合同技术条款所引用的国家和部颁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的规定和技术要求选定工程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
检验方法等,使工程施工完全符合技术标准和规。
(4)、执行我单位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条例》和《分级技术负责制》在业主和项目监理指导下,使各施工区段技术工作规化。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项目分解及目标管理,把施工和科研相结合,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创建优质工程而奋斗。
(6)、严格施工前的技术、安全交底制,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会审图纸,发现问题与监理取得联系,待确认后再进行施工。
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质量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作业人员严格按设计及规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7)、项目经理部建立严密的质量检查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质检机构专职质量人员的作用。
坚持测量双检、隐蔽工程签证、质量挂牌、质量讲评、质量事故分析、通报处理等各项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8)、实行工程的“三检制”,在班组自检、互检、专检合格后报监理最终验收,热情地配合项目监理工作,接受监理的监督和帮助,保证质量按期完成合同施工任务。
(9)、项目经理部设工地试验室,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和有经验的项目试验人员,负责日常的工地试验工作。
四、严把材料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
(1)、进入工程主体的材料严格按设计要求采购,绝不购进质低、规格不合格的石料和其它物资。
(2)、凡要采购进场的水泥、砂、砾石、块石等材料,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才准采购进场。
(3)、进场材料按规定要求堆放和库管,要防冲、防潮和防锈触,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五、监控手段
(1)、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终检。
(2)、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3)、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4)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行政主管亲自挂帅。
建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下属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
明确各级质检人员实现质量创优目标的任务、责任和权限,并赋予他们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否决权。
(5)做好各种试验、检测记录,为施工提供可行的数据,按业主要求及时编制准确齐全的竣工资料。
六、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按合同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工程实施中的月计划、部分工程施工计划等,并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
需要由承包人提供的补充设计和施工详细文件的报告,均应编制质量计划、质量措施、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等。
(2)、采用质量动态管理办法进行质量控制。
随时将工程质量、材料试验评定表报送项目监理。
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所有施工方案和详细施工工艺都必须经监理认可。
2、严格执行《技术管理条例》,工序、工艺技术有交底;定位定线资料有签认;变更设计有报批原始资料;施工有日志等工程竣工能提供完整的文件。
3、严格按照测量双检复检制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尤其是制导控制线的中轴线,实行定期不定期复核,确保无误。
七、工程通病的预防措施
(一)路基通病及防治措施
1、基坑泡水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2)防治措施
1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四周外0.5~1m处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土提,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2挖土时应挖到距基坑底0.3~0.5m处为止。
不下雨时,把剩
余0.3~0.5m土方挖除,并立即做好基础垫层。
3在地下水位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时,宜采用井点
降水及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底深0.5m。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方随排水。
排水设备要根据水量而定,排水量应大于进水量,排水时间应自挖方开始到填方完成为止。
5在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的地方,应
在基坑外设一道截水沟,截水沟距离基坑边线3m以上,使外界水流
入截水沟,而避免流入基坑。
截水沟的水也应及时排除。
6基坑开挖后,应连续作业直至浇筑垫层混凝土。
在无法连续作业时,也应保证0.3~0.5m土方,待有条件作业时再挖出,同时应随时排水,避免基坑因积水而引起基坑泡水。
7基底已被泡软的土方应预挖出,并回填砂、石等粒料至土基标高。
2、基坑超挖、基底扰动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2)预防措施
1加强测量复核,要设高程控制桩,指派专人负责经常复测高程。
2机械挖方时要由专人指挥,当机械挖至还剩30cmfl寸,应由人工开挖修整。
3、填方出现橡皮土
(1)现象
在填土过程中或填土完成后,人走在上面局部出现颤动现
象。
(2)防治措施
1基坑积水应抽干,然后分层填土分层夯实。
2雨天不宜填土,回填的土方含水量要适中。
3出现橡皮土后挖松爆晒后再压实或挖除后重新回填合适
的材料。
(二)钻孔灌注桩通病及防治措施
1、灌注桩成孔的质量通病:
孔底虚土问题
(1)孔底虚土在灌注桩施工中属常见病,一般采取超过灌注桩设计底高程0.5〜1.2m,以消除虚土沉降对设计底高程的影响。
这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为增加了施工成本。
(2)防治措施
机械进场使用前检修钻机、钻杆及叶片。
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及试钻情况,选定钻头型式及施工工艺。
试钻时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投钻及方法。
一般情况下,二次投钻可以减少虚土,土质较好时虚土厚度可以达到规定标准。
对于粘性土或土中夹杂砖瓦时,采用动拔出土方法回落土较少;对于砂性土,采用静拔出土法,可减少虚土。
加强施工管理,成孔后立即对孔口进行保护;安放钢筋笼时,注意垂直慢放钢筋笼,加强钢筋笼自身的架立强度,以防止起吊时变形,以致碰壁,避免孔口与孔壁土回落;翻斗车等施工机械不得靠近孔口;禁止翻斗车直接灌注混凝土;当日成孔当日灌注混凝土。
目前清除孔底虚土的方法还有:
用抓斗清孔底;用套管旋转器清孔底;用手摇式绞盘,悬挂125kg铁锤锤击虚土,锤击高度0.8〜1.2m,锤击10〜15次,效果也很好;孔底先灌入水泥浆将虚土捣固,或用压力灌浆捣固,将孔底虚土固化。
2、灌注混凝土时桩孔坍孔
(1)现象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护筒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坍孔征兆。
如用测深锤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坍孔。
(2)防治措施
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水位,还要防止护筒及孔壁漏水。
2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的泥土,同时保持或加大水头高度,如不再坍孔,可继续灌注。
3如用上法处治,坍孔应不停时,或坍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
(三)梁板通病及防治措施
1、基础模板缺陷
(1)质量通病
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
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
(2)防治措施
1垫层混凝土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2模板应予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支撑应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避免虚撑现象。
4模板在组装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模板拼缝应该
符合质量要求。
2、盖梁模板缺陷
(1)现象
盖梁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形成下口漏浆、上口偏斜。
盖梁与立柱接口处漏浆及烂根。
梁面不平,影响支座安装。
(2)防治措施
1
侧模按
盖梁侧模在安装前应事先定出盖梁两侧的基准线,
基准线安装定位,并设斜撑校正模板的线形和垂直度。
2盖梁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上,加固措施应根
据地基状况及盖梁荷载确定,当同一个盖梁部分支架设在基础上,部分支架设在地基上时,对基础以外的地基应做加固处理,并应设置刚度足够的地梁,防止不均匀沉降。
盖梁底模要垫平、填实,防止底模虚空,造成梁底不平。
盖梁支架搭设宜做等荷载试验,以取得盖梁底模的正确抛高值。
3盖梁侧模无论采用什么材料的,均应根据混凝土的侧压
力,设计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模板结构,并应根据盖梁的结构状况设置必要的对拉螺栓,以确保侧模不变形。
4在侧模下口,应在底模上设置牢固的侧模底夹条,以确保
侧模不向外移动,并对侧模与底模的接缝处进行嵌缝密实,防止漏浆。
5侧模上口应设置限位卡具或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在紧固
时,应保持紧固一致,同时对所设置的斜撑角度不得大于60度,并应牢固,这样才能确保盖梁模板上口线条顺直,不偏斜。
6盖梁底模与立柱四周的接缝缝隙,应嵌缝密实,防止漏浆。
立柱的顶标高宜比盖梁底标高高出1~2cm。
3、支架现浇梁模板缺陷
(1)现象
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粗糙,封头板不垂直,箱梁倒角陷入混凝土。
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2)防治措施
1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应平整,支架材料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架立杆下宜加垫槽钢或钢板,以增加立柱与地基的接触面。
支架的布置应根据荷载状况进行设计,以保证混凝土浇注后支架不下沉。
2支架搭设应按荷载情况,根据支架搭设的技术规程进行合理布置。
3在支架上铺设梁底模要与支架上的梁或者方木密贴,底模要与方木垫实,在底模铺设时要考虑抛高值,抛高值宜通过等荷载试验取得。
4梁侧模的纵横围檩要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进行合理的布置,并根据结构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4、露筋
(1)混凝土露筋就是混凝土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防治露筋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加强
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
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现象及时调整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处应冲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表面不平整
(1)产生表面不平整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致
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
凹陷不平或印痕。
(2)防治表面不平的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
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6、梁模上浮
(1)现象
1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梁模开始上浮,是梁顶板混凝土变
薄。
2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梁模开始上浮,造成梁顶面抬高并
有龟裂性裂缝。
(2)防治措施
1橡胶气囊史模,应设置固定钢筋并于梁主筋焊接。
2空心木模模应与顶板对拉进行支撑。
7、预制梁:
(1)现象:
1梁体表面有铁、气泡较多、腹板与地板导角处有水纹波现;
2腹板存在钢筋显影。
(2)防治措施:
①模模板应严格除锈,表面清洗干净后涂刷脱模剂:
控制砼
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和塌落度;
2加强振捣,采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捣配合的振捣方法:
3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梅花形加密布置钢筋保护层垫块,严格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程中不应长时间振动钢筋。
(四)路面通病及防治措施
1、路面面层离析
(1)现象:
1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与沥青路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
2青混合料级配不良;
3混合料排合不均匀,输过程中发生析;
4推铺机性能差,未采用两台堆铺机梯队铺。
(2)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线集料最大粒径的青混合料,与沥青路面厚度相适应;
2调整生产配合比料级配,使稍相集料接近线配国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围下限;
3自卸车装料时应至少分次装料相,编混合料堆积形成一个锥体使租集料与混合料离析;
4推铺机调整到最f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
2、路面面层压实度不合格
(1)现象:
①历青混合料级配不良;
2沥青混合料等待时间过久,碾压温度低于规定要求;
3压路机吨位偏小,压实遍数不够;
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留下了边角;
5标准密度偏小。
(1)防治措施
1认真检查混合料级配,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确确保沥青混合料有良好的级配;
2运输过程中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3选用符合吨位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严格按照试验段的。
八、质量保证控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