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6427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5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各章节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箱

5、甲看到:

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

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D.甲乙都向西运动

6、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米/秒B.20米/秒C.5米/秒D.8米/秒

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D.大于5米/秒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38分)

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13、如图停表的读数是分秒。

14、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则准确值是___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15、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1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

D1

D2

D3

D4

1.73cm

1.81cm

1.89cm

1.81cm

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16、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17.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

18、观察图1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9、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2所示。

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

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

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

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为参照物。

20.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m的某一山洞,若火车运行速度是108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____s.

2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1.5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22、2012年7月10日中国海军有南海时行实弹军演以彰现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50米/秒,飞机的速度为900千米/时,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2千米,则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只需________秒。

三、实验题(23题6分,24题8分,24题8分)

23、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2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

F.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5、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

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秒,1·92秒,2·82秒。

(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10分)

26、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

(10分)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⑵某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做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D301

1

北京

始发站

21:

35

0分

0

D301

2

常州

06:

29

06:

31

8h54min

1298

D301

3

上海

07:

39

终点站

10h4min

1463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D301

1

北京

始发站

21:

35

0分

0

D301

2

常州

06:

29

06:

31

8h54min

1298

D301

3

上海

07:

39

终点站

10h4min

1463

 

答案

1D,2A,3D,4D,5D,6C,7B,8A,9B,10D.

11.米,m.12秒s.133,37.5.145.71mm.151.81cm.

16相同,相对静止。

17.列车行驶1秒通过的路程是15米。

18月亮云。

19,45.20,20.21,3.22,20.

23,略。

24,1)AC铜丝的直径是d=l2//n.

2)DEBF

251)不是

2)2

3)使斜面倾角变大

4)在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做标记,以便测时间

26略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30分.)

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声音B.两次声音C.三次声音D.四次声音

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响度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D.减小声音的分散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

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9.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

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A.用力拨动琴弦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打鼓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

13.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4.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5.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

1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7.由于_____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的。

18.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19.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

20.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2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m/s。

22.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3.右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

从图形可知:

图是噪声的波形图,

24题图

图是乐音的波形图。

24.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上图(24)所示的标牌,

这主要是在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25.在屋子里说话比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使原声得到加强的缘故。

电视台的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体,是为了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小题各5分,第30~31小题各6分,计30分.)

26.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不同(选填:

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

27.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8.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这个现象表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上述实验中小球起什么作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之间如何对话的。

29.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30.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现象二:

闪电和雷声几乎同时产生。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猜想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1.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四、应用实践题(共3小题,第32小题6分,第33~34小题各7分,计20分.)

32.初二(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

时间:

03年10月10日12:

00,地点:

初二(6)教室

①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②小黄在看课外书籍

③小马在讲台前拍球④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

(填序号)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

(填序号)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

33.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34.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声现象》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A

A

C

D

A

C

B

A

D

B

C

B

二、填空题

16、振动,音调;17、双耳,立体;18、蚊子,牛;19、液体,固体;

20、信息,能量;21、温度,340;22、dB,减小;23、乙,甲;

24、声源处,传播过程中;25、回声,减弱回声。

三、实验探究题

26题:

(1)响度

(2)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27题:

(1)棉线(固体)能传声

(2)细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更好(3)手捏住线

时,阻碍了振动在棉线上的传播(4)不能

28题:

多次被弹开,振动可以发声,只看到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将音叉振动时的微小形变放大,通过打手势、无线电等方式。

29题: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变大,推理法。

30题:

现象一:

可能是雷电发生处距离人比较远,依据:

光速远大于声速,光先到达人眼

现象二:

可能是雷电发生处距离人比很近,依据:

光速虽远大于声速,但由于雷电发生处距离人比很近,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也很短,因而人感觉闪电和雷声几乎同时产生。

31题: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固定振动部分的尺长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使尺

子振动,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

(2)振动的快慢改变振动部分的长度,控制使尺子振动的幅度一定,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

四、应用实践题

32题:

(1)①③④,③④

(2)不能在教室内打球,不能在教室内高声喧哗等(答案只要合理就可以)

33题:

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人眼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s=340m/s×5s=1700m

34题:

3000m原因是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___姓名____座号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6分)

1、秋天的清晨,漓江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薄雾,太阳出来后又消失,这一现象的出现

是由于()

A.河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河水先蒸发后液化再汽化

C.河水先蒸发后凝固再凝华D.河水先汽化后凝华再升华

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

3、下列自然现象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内

5、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消失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汽化

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这种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BCD

9、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

1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除温度计和秒表外,还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12、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水滴变小。

他主要研究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

A.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C.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液体的种类有关

13、寒冷的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

(2)B.

(2)(4)C.

(1)(3)D.(3)(4)

15、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

17.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晶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温度不变

18.关于医用水银温度计的使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