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578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

认识公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1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

(生:

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课件出示。

2、师:

你能从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将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吗?

  

师:

测量较小物品和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品或一块土地面积时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3.我们的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7000平方米,你觉得大吗?

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能说出一个比咱们学校面积更大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报)

4.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看。

5.出示几组图片:

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公顷

(1)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2)谈话:

比平方米大得多的单位。

在测量和计算较大土地面积时,除平方米外,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课件出示(读一读)

(3)你对公顷已有哪些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来认识公顷。

(板书)

2.认识1公顷的含义。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4.尝试单位换算。

三.解决问题。

(1)你们想不想用你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

(2)有没有信心用你今天学的知识完成作业纸上的题呢?

四.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一常用的测量土地面积单位。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生活,去感受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吧。

(先后出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潭和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的画面)

2.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认识平方千米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16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3、能借助计算器,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4、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炼新知

  师:

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土地面积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交流,引出课题:

认识平方千米

  二、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说说你心目中的1平方千米有多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1、师: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约从我们学校到新街那样的长度为边长所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土地。

  2、昨天我们大家已经到操场上了解了1公顷的大小,我们知道1公顷是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是1000000平方米,那么100个昨天我们看到的1公顷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藕塘中心小学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

你能推算出来吗?

  2、交流,完成板书:

  3、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无锡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2、出示练习十三第7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4、出示你知道吗?

  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洋的面积最大,哪两个洲的面积差不多。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又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查到的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直线、射线和角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17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线、射线抽象概念的构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点,移动点(一个是曲线,一个是直线)

2复习线段

(二)探究新知,独立思考

1射线

(1)引入上海世博会的夜景图

(2)那我们能不能用一条简单的线来表示这一条光线

(3)汇报:

总结出能表现出光线特点的正确线的画法

它是从一个点射出来的,所以要有一个点。

刚才有些学生画不出来,我们说这种线可以无限延伸,你是怎样看出来这条线是无限延伸的?

在数学中,没有端点就表示这条线可以无限延伸。

并且把这条线称作为射线。

板书

(4)旋转射线,射线旋转一下还是射线吗?

看它延伸的方向,想象它是怎样延伸的

师:

向一个方向不断延长,跑出屏幕,伸向空中,穿过地球

(5)概括射线的特点(板书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伸)

(6)生活中还有哪些线可以称之为射线(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光)

2直线

(1)了解直线,可以发现它没有端点,两边都可以无限延,用手势来表示

(2)概括直线的特点

3射线和直线与我们学过的线段有什么区别

4、请学生画一画,再找一找三者的区别与相同点

小组交流,形成表格:

5做一做画一画,数一数

6以自学为方式,寻求角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四、以生活为延伸,回顾反思全课:

学了今天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18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3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3、经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个角。

问:

看看这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

如果想要知道角1比角2到底大多少呢,怎么办?

生:

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学会量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2、师:

量角器上的小刻度线把量角器平均分成了多小份?

(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多少?

(一度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记作“1°”。

3、认识内圈0度刻度线。

出示右边起30°刻度线、右边起130°刻度线让学生认读。

4、练习。

5、认识外圈0度刻度线。

6、练习。

7、大屏幕出示与70°刻度线重合的一条射线,与内圈0度刻度线重合的一条射线,由这条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度数是70°。

8、大屏幕出示与110°刻度线重合的一条射线,与外圈0度刻度线重合的一条射线,由这条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度数是110°。

9、出示150°角让学生判断是30°角还是150°角。

10、出示45°角和70°角,让学生认读。

11、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2、教学例1。

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的长一些?

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能发现什么?

三、巩固练习。

第38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角的分类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19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4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2、了解到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难点:

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

教师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画有各种角的纸十五张。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一起来猜一猜:

分解不用牛刀(猜一数学名词)。

师:

我们来看看,这么多的角,你能帮忙分一分吗?

好,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教师板书课题:

角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知识升华。

(一)角的分类。

1、师: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那张画像有各种类型的角的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些进行分类?

按什么分?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分类情况。

2、请一组的同学汇报,并说明分类的想法。

问:

你们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

(按角的度数分)

(二)认识直角。

(三)认识锐角、钝角。

(四)认识平角。

(五)认识周角。

1、师:

这个图形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这个角真特别!

一起来看看这个角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的角我们称它为周角。

(板书)

(1)问:

顶点和边在哪里?

学生操作:

把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2)师问:

它的度数用量角器能量出来吗?

它的度数比量角器的最大度数180°还要大。

有谁知道周角是多少度?

(用活动角来帮助学生理解周角是360°)。

板书:

周角=360°

2、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板书):

1周角=2平角=4直角

3、教师用活动角演示0度角和周角,并提问:

这两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三、应用新知,反馈。

师: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表现很棒,下面让老师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帮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画角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0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按指定的度数正确地画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2、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谁能回忆起我们昨天学了哪些知识?

2、这节你最想学习有关角的什么知识?

揭示课题:

画角

二、探究新知:

(一)用量角器画角

1、画一个65度的角。

自学书本:

P42页

2、学生操作,指导画角。

(1)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个学生上来画。

(2)教师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能不能画一个与刚才所画的角的位置不同的角。

4.质疑.

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要注意的问题?

(二)用其他方法画角.

1、在生活中其实我们能用各种方法确定许多角的度数:

2、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

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三、巩固练习

1.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2.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

提问:

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

(利用三角板的30°角)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

(1)动手尝试

(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角,你能想出几种画角的方法?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1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8

  (复习旧知)

  师:

我们学过哪些角?

  师:

那这些角的大小是怎么排列的呢?

  师板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师:

你能用用直尺、铅笔等工具,分别画出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吗?

(老师请几个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操作,指派5个学生在黑板画角,集体订正。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分类和画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习题,看你昨天的知识掌握了多少。

先独立思考。

  课件出示:

  1、填空:

  师:

我们学过周角,周角是360度,那这样的一个小格是多少度呢?

  生:

整个钟面是12个小时,3用60÷12=30°一小格是30度。

2点钟有2格,所以就60度。

  生:

5时整有5格,所以是5×30°=150°

  师:

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

想一想:

经过1小时,钟面上的时针旋转多少度?

分针旋转多少度?

  生:

一个小时分钟是一要一圈,所以是360度,时针走一个小时是走一格,所以是30度。

  1、师:

请大家翻开书P24-T5,你能分一分吗?

  师:

你能说说你这么分的依据吗?

  师:

直角有几个?

平角有几个?

周角有几个?

较小的角在哪类中?

较大的角在哪类中?

  2、师:

课本第6、第7题。

  师:

我们是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

  师:

请你用量角器分别画出55度、100度和145度的角。

并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角?

  师: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我量出的来的角应该是正确的?

  生:

我们知道145度的角是钝,但刚才XX量出来是45度,是一个锐角肯定是错误的。

  师:

哦,可以用我们角的分类的知识来判断。

  (课件出示课后作业)

  随意画出三个三角形,量出各角的度数,再计算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

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师:

今天大家上课表现都很好,老师给一道思考题留给大家思考。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角的分类和画角的练习,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有哪些收获?

  生:

我知道了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今天我上课很认真。

  师:

你们表现都不错,在这堂课上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生:

我画角时老是搞不清楚倒底要看哪里?

  师:

很好,当自己遇到困难是能提出来,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2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2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笔算中的数位对齐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填空

2、笔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出示尝试题

出示:

小明一家要去北京旅游,他们从某城市到北京要用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28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思考列式128×12=

大家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千米?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开始自学

班上交流

议一议:

5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三)做尝试题

找三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尝试题,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精讲。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第二次尝试练习

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笔算的方法。

那我们看看谁能在下面的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1、做一做

2、这有几位同学做的几道题,请你帮老师查一下对错,好吗?

3、智力抢答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

9142、9144、9148,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你能猜出哪两个结果是错误的?

四、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呢?

师:

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他解决问题。

收获真不少。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练习课)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3课时授课时间:

2012.09.3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已有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2、提出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2)同桌互对答案并改正,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观察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的题,判断对不对?

如不对,可主动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改正。

(4)寻找学生的错例并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题有没有错?

错在哪里?

谁来帮帮他?

(5)28×153这个横式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6)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列竖式计算

224×3647×182

2、发练习本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3、完成52页第10题和第11题。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4课时授课时间:

2012.10.0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1、口算:

2、笔算:

24×12=44×59=63×52=75×15=

3、估算:

23×19=42×29=23×21=42×31=

4、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5、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2、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3、估计145×12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4、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5、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6、问:

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7、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方法就是:

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134×12=176×47=425×36=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七第3题。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练习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5课时授课时间:

2012.10.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231×4=321×2=415×3=298×3=523×3=

  2、笔算24×12=44×59=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问:

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七第3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执教人:

李玉坤总第26课时授课时间:

2012.10.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600×300=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