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4608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干冰升华

C.光合作用

D.石蜡熔化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盐酸

B.装入铁粉

C.熄灭酒精灯

D.滴加硫酸铜溶液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A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A.AB.BC.CD.D

4.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器材,在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上部。

A.②③⑥B.②④C.③④⑤D.①③⑤⑥

5.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

B.氮气、硫

C.冰水共存物、稀有气体

D.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

8.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分解反应

A.AB.BC.CD.D

9.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10.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纵坐标(y)表示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C.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

D.反应的速率

二、填空题

11.从现有下列物质中按要求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代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红磷 D稀有气体 E氧气 F氮气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

(3)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

(4)与氧气反应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

(5)占空气总体积0.03%的气体是_______;

(6)会造成污染空气的气体是__________。

12.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_________9mL(填“>”、“=”或“<”)。

13.化学实验要做好预防、还要预知不规范操作的后果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1)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以防__________;

(3)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出导管,后果是_____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没有在瓶底放少量水后果是______;

(5)做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液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是______;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实验室需要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l)写出仪器X的名称:

_____________。

(2)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端导入。

四、推断题

15.如图所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反应。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是最常见的一种液体,G在D中反应观察到火星四射,在反应①中,B作催化剂。

(“→”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外的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图中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3)写出②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6.氯酸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之一,我们常用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来加快氯酸钾的反应速率。

氧化铜可以代替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吗?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就此问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能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氧化铜能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猜想Ⅱ:

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溶于水的固体,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

(实验验证)

实验一:

①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确认气密性良好后,在大试管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加热试管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很少量的气泡产生;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ag的氧化铜粉末后重新进行实验,立刻观察到导管口产生大量气泡;

④待导管口不再产生气泡后,重新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酸钾,反复多次,观察现象。

实验二:

将实验后的固体溶解于足量的水中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所得的固体洗净、干燥、称量。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一中,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实验二中,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结合实验一的实验现象可知猜想_____(填“Ⅰ”或“Ⅱ”)正确。

(反思与评价)

(3)写出实验探究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实验发现,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将高锰酸钾固体和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则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

高锰酸钾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____(填“是”或“不是”)作催化剂,理由是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从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B不属于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故C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融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D不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B

【详解】

A、倾倒盐酸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装入铁粉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能观察到的应该是现象,对于现象的描述不能出现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名称,A错,不符合题意;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由石蜡蒸汽冷凝后形成的,是物理变化,B错,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不能用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图中实验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C错,不符合题意;

D、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石灰水越浑浊,图中实验可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对,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①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无关;

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有关;

③酒精灯火焰的各部分中,灯芯处的温度最低,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后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有关;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1/3易造成液体沸腾喷出,与试管炸裂无关;

⑤给物质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固定加热即可,不需要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与试管炸裂无关;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上部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有关。

即与试管破裂有关的原因是②③⑥,故选A。

5.C

【详解】

A、净化后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氮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硫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澄清的石灰水是由水和氢氧化钙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对生成物的叙述,不是实验现象描述,此选项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①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可用于氯酸钾制氧气,制取的气体干燥,可能用到。

②是固液加热型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但制取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

不会用到。

③是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的气体干燥。

可能用到。

④是向下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不会用到。

⑤是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收集到的气体不干燥。

不会用到。

所以②④⑤不会用到。

故选C。

8.A

【分析】

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氧化反应只要有氧气参与就属于氧化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如木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甲烷燃烧就不属于化合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由图可知,X和Y属于交叉关系,以此判断。

【详解】

A.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A对,符合题意;

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错,不符合题意;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C错,不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所以两者是包含关系,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A.纸袋内的铁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在氯化钠的作用下,锈蚀速率加快,但是集气瓶内无需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故错误;

B.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就是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故正确;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

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

A、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B、该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错误;

C、该反应需要温度达到一定时才开始分解,分解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产生,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在减少,故该图像正确。

D、氯酸钾分解的速率应该是先增加,后稳定不变,因为一开始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后来温度一直不变,故分解速率稳定不变,故错误。

故选C。

11.EDFCAB

【详解】

(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选E;

(2)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D;

(3)氮气可制氮肥,故选F;

(4)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C;

(5)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A;

(6)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

故选B。

12.>

【详解】

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

用量筒准确量取2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实际剩余液体体积小于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9mL。

故填:

>。

13.冷凝水回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集气瓶底炸裂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或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导管口开始冒气泡时就立即收集氧气或集气瓶中没有完全充满水,留有一部分空气

【详解】

(1)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故填:

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以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填: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先熄灭酒精灯,装置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装置内压强变小,水槽中的水会被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填:

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为了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故填:

集气瓶底炸裂;

(5)做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液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是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或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都会使瓶内空气受热逸出,故填: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或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为:

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未装满水,故填:

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完全充满水,留有一部分空气。

14.集气瓶BC或AC

或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a

【详解】

(l)仪器X是集气瓶。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BC或A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A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则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b端排出,故氧气应从a端导入。

15.氧气③①②过氧化氢

水+氧气

【分析】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出D为氧气,F是最常见的一种液体,可推出F为水,G在D中反应观察到火星四射,可推出G为铁,H为四氧化三铁,在反应①中,B作催化剂,即A在B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C和D,可推出A为氯酸钾、C为氯化钾,B能与E反应生成F和D,可推出E为过氧化氢溶液,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物质D是氧气;

(2)反应①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②为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③;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②;

(3)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点睛】

16.氧化铜不能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Ⅰ过氧化氢

水+氧气不是高锰酸钾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详解】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氧化铜能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猜想Ⅱ:

氧化铜不能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解释与结论]

(1)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一中,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实验二中,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说明氧化铜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结合实验一的实验现象可知猜想Ⅰ正确。

[反思与评价]

(3)实验探究过程是氢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4)实验发现,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将高锰酸钾固体和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则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

高锰酸钾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不是作催化剂,理由是高锰酸钾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