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II.docx
《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II.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I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II)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情感目标: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教学重点: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与诗结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朗读课文。
五、诗歌鉴赏:
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
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豪放的、悲壮的、自信的、愤慨的、狂放的、愁苦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李白也一样。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
这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还有回头的一刻吗?
——没有,
他只能像作者说的一样——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接下来,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
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
如果说前一句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中,那么这一句就让我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
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很多诗句,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么,李白的悲是这样柔婉的悲吗?
——不是。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这时候的感情是悲壮。
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
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名呀、事业呀、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那么这就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
由欢快转为狂放。
(多媒体)
行文至此,诗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样的生活化的诗句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粗俗,相反,我们仿佛从这里见到了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这一去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
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那个高唱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的李白,看到了那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看到了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
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
刚才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是诗人的欢快的弦紧紧地绷了起来,然而这种欢快却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
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从悲壮到欢快到狂放到愤恨再到癫狂再回到愁苦,这就是本诗的情感脉络。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
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
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
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
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
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
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
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
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1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
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
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
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
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
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
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
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
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学生边读 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 意。
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
(2)、陈王昔时宴平乐。
(语出曹植《名都赋》。
)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
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
“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告戒世人:
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
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
”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
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
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
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
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
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
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
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
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
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
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
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
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
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
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
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
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
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
“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
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
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
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
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
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
“菜来一碟乎,两碟乎?
酒要一壶也,两壶也?
”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
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客中作》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
《把酒问月》: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示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
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轩辕以来,颇得闻也。
”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
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
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
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
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
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
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
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
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
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